【昌邑区人民政府】敬业奉献好人 返回首页

  杨汝修同志,现年62岁,中共党员,原社区公益性岗位,现已退休。

  说起这个老杨,在文庙街天胜社区的居民中,那可是“大有名气”,也正是这种名气,使我们更深刻的认识了这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一个热爱社区工作的先进党员的风采。“咱们老杨,总有那么一股精神头,对社区和居民没说的,真是好样的”。这样朴实无华的赞美,送给杨汝修同志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从2003年至今的13个年头,无论是在哪个社区,他都是无怨无悔的奉献。 

  这个老杨给人的感觉就是豪爽、正直,个头不高,确总是闲不住的一个人。社区居民来办事,往往第一个出来接待的就是他,他总是用那种温馨的语言解答社区居民的咨询,和他接触就是感到温暖,总能让老百姓高高兴兴的来,愉快满意的走,他把社区当作一个家,把社区居民当作自己的家人一样,给人欢乐、给人满意、给人一种希望。 

  也是这个老杨,拖着带病的身体,每天都是强忍疾病给他带来的痛苦,而忘我的做一个传播爱心的人。2009年 ,他身患心肌梗塞重大疾病,住院后医生已经给他的家属开具了病危通知书,疾病使他在生与死的边缘上徘徊,现在他的身上还残留着手术的30公分长的疤痕。他在社区负责综合治理维稳工作,在做好自己本质工作的同时,总是不忘身边的同志,不忘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更多的人,对社区的劳动保障工作,他熟知每一个岗位的业务操作,对各岗位之间的工作协调起来得心应手,被大家称呼为社区工作的多面手。为了集体的的利益,他可以去弯腰捡起一个个被人丢弃的废旧水瓶,可以精心收集每一张用过的旧纸张,为的是给社区这个大家增添一点经济收入,为了大家能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他可以每天提前一个多小时来到社区,清理五个办公室的卫生,甚至烧好开水后把每一个人杯子都倒上热水,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社区工作热心人。 

  在这个老杨的身上,散发着一种春天的气息,表现出一种热情奔放,表现出一种和蔼可亲,表现出一种豪爽正直、表现出一种公正坚强。 

  2011年7月的一天,社区办公室来了一位女同志,进门就要找一个叫老杨的人,当时的社区书记接待了这位女士,原来在前几天,老杨同志到东市场买菜,见到了一个钱包,打开一看,里面有身份证、有百十元现金,还有两个现金存折,为了不让失者着急,他硬是忘却了自己出来干啥,就在检到钱包的地方傻等失者来认领钱包,旁边经商的人都说,你别等了,把你自己的事情都耽误了,你已经尽心了,老杨还是继续等到天黑,最后又委托附近的摊床,留下来自己的电话号码和工作单位,如果有人来找这个钱包,就直接联系自己。当丢失钱包的这位女士,知道了这个信息后,急匆匆的就赶到了社区,当时这位女士拿出几张百元大票送给老杨,老杨硬是没收,对这位女士说,你赶紧看看里面的东西对不对,只要你没受到损失就好。原来这位女士那天和老母亲去东市场逛街,把钱包遗落在地上,里面的存折是她本人的工资,还有一个是她老母亲的工资卡。两个卡里的钱将近万元,回家发现丢失了,老母亲上了很大的火,大病了一场。都对能否找回钱包没报任何希望,现在是遇到了老杨这样的好人,钱包里面的东西一点也不少,她拿到钱包后马上就给老母亲打了平安电话,电话那头的老母亲对女儿说,赶紧好好谢谢人家。 

  2017年的5月,老杨正在上海路小区路过,突然身后传来一阵阵喊声,就看见两个年轻人疾步飞跑,后面有两个中年妇女边喊边追,等老杨弄明白怎么回事的时候,那两个年轻人已经跑出很远了,面对被抢劫的受害人,这个年过半百的老杨,丝毫没有犹豫抬腿就追向那两个已经跑远的抢劫人,这个时候的老杨,想的就是一定要追上,不能让抢劫人得逞,不能让受害人受损失,也正是这股正气使然,让这个年过半百的老杨脚下生风,追出了能有几百米后真的追上了,在其它路人的帮助下,抓获了这两个年轻的抢劫人,并同受害人一起把这两个人送到了派出所。受到了应得的惩罚。为了并不相识的路人,尚敢挺身而出,敢于冒着危险去见义勇为,这也正是老杨的高尚情操的所在。 

  2010年他退休后,离开了公益性岗位的工作,他提前就找到社区领导,表示要继续在社区工作,不要一份报酬,完全是尽自己的义务。 

  从他退休那天起,人们感觉不到他已经是一个退休的老人,他还是那么每天早早来到社区,清扫着500多平办公区域的卫生,烧好开水,面带微笑迎接每一个同志。 

  来社区办事的居民,都对这个这个“老业务”很熟悉、很满意、很认可,涉及到劳动保障政策的都愿意向他咨询,他总是宣讲政策到位,居民满意而归。 

  在社区他是一个红色管家人,什么东西放在哪儿,他都知道,社区的什么活动都离不开他的身影,修个门锁,修个桌椅,什么电气、水暖、机械、他是行行通。社区的同志都说“咱社区有了老杨,什么事都不用大家操心了”。 

  他退休6年,无私奉献给社区的百姓,2000多个日日夜夜,6个寒冬酷暑,他始终如一,不感觉疲倦,不感觉辛劳,就是那样默默的付出和奉献。 

  在现在的世人中,有多少起面对世人的安危,先讲好救助的经济价值后在出手,有多少面对威胁而悄然离去,有多少面对突发事件而茫然,又有多少在关键时刻驻足旁观。有多少人为自己的付出而和收益斤斤计较,而我们笔下的老杨确和这些人和事截然相反,忘记了自己的重病缠身,忘记了自己已过半百的年龄,忘记了勇为时刻的安危,他做到了,做到了让我们心服口服,做到了让我们肃然起敬,从老杨的见义勇为,善爱群众的举动中,深深的感动着我们,深深感动着我们这个社会,深深感动着中国。我们社会的平安、和谐,也正是无数个老杨这样的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在用他们自己的言行证明,世间至有真爱在,平凡好人见真情。

  黄建辉同志,59岁,1977年7月参加工作,高中学历,中共党员,现任站前街道非公党建联络员,工作表现突出,先后被评为全省优秀志愿者、昌邑区劳模、昌邑区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该同志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持续高度一致,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严于律己,心装全局。在平时的工作中,他时时刻刻处处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衡量、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断增强党的观念,加强党性修养,按照党章的规定履行党员义务,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定,珍惜党的光荣称号,以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鞭策自己,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积极完成党的各项任务,始终保持了共产党的优秀品质。 

  该同志爱街道如家,工作敬业,不怕苦不怕累,工作热情高,每天都早来晚走,模范带头作用好,在领导和群众中威信极高。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党龄的同志,能够始终持续着清醒的头脑,把“做事先做人,万事勤为先”作为自己行为准则,认真细致,艰苦奋斗,恪尽职守,以身作则,用心参与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时时事事起模范带头作用,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较强的党性。 

  他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我,树立了优秀共产党员的良好整体形象。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同志除参加群众学习外,还用心利用业余时光自学,用心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进一步提高自身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黄建辉同志是一名年过半百的老党员,认识他的人都称他为“黄大哥”,多年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始终如一,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全面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政治理论学习、联系群众和遵纪守法等各方面都较好的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自己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 

  黄建辉,2010年来到站前街道工作,担任非公党建联络员,自从他来到这里工作,每天我们来到单位的时候暖壶总是灌满热水,地面都是非常干净,窗户总是开着流通了新鲜的空气,报纸都整齐的摆放在桌子上。街道的办公桌椅已经破旧的不行,每次他都是主动拿起锤子、钉子,把它们修理好,单位的活总是抢着干,给我们这些年轻的同志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让我们真正的理解了什么是老党员,什么叫做讲党性。 

  每天总是能听到街道办公楼里有人喊:“黄大哥,我们屋打印机不好使了,你快来看看吧。”“黄大哥,给我拿一盒书钉。”“黄大哥,社区书记找你,快来接电话。”黄大哥真就是我们街道的管家,无论大家有什么事情,想到能帮忙的人永远是他。每天他总是笑呵呵的说,“我愿意为你们服务,能帮上大家的忙是我的荣幸,大家有事情能想到我,我真的特别高兴,证明我这个人还有一定的用处,有存在感。” 

  党办是一个非常忙碌的办公室,一共有七个人工作,黄大哥不光是我们街道的大内总管,也是党办主任的得力助手,在主任工作忙碌的时候,黄大哥就会帮助主任做一些利索能及的工作,虽然跟他的工作没有什么联系但他还是干的不亦乐乎。虽然他只是个公益岗位工作人员,但党办有什么事都喜欢和他商量,让他给提提建议,出谋划策,因为他不只是经验丰富,更是能设身处地的为我们着想,帮助我们分析问题。 

  有一次我们办公室来了一位80多岁的老党员,他颤颤巍巍的来到我们这落组织关系,黄大哥细心的给他办理了手续,让老人在街道等着,自己去给老人跑接下来的手续,办好了组织关系,他又把老人送回了家。街道为低保户购买便宜价的大米豆油,黄大哥主动帮助年龄比较大的低保户把大米豆油送回家。街道旁边有很多沿街商户,家中跑了水,他撸胳膊挽袖子的冲了进去,帮助修理好爆裂的水管子,给商户挽回了一定的财产损失。在每年的大雪过后,总能看见他的身影在环卫人群中。记得有一次下雪是周末,雪下的特别大,黄大哥不顾在家休息,来到街道拿起清雪工具就到铁路1号楼前清雪,因为他想到的是这个楼的居民大多是老人,路面有雪,出行极其不方便,也不安全,正是有着这么一股子的热情,他才总是能那么无私的奉献着。每天的举手之劳,却总是笑容满面,他总是能把他灿烂的笑容留给群众,留给需要他帮助的人们,也深深的留在了我们这些年轻党员的心中。像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一贯宗旨,长期以来他都恪守着“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无怨无悔的为站前街道这个大家庭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刘红霞,女,汉族,1968年2月出生。家住吉林市昌邑区两家子乡温泉村五社,刘红霞因为品行好,热情,善良,并且勤劳能干。在2016年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被村民推荐为温泉村妇联主席。从上任工作到现在,事事表现突出,处处起到带头的作用。 

  刘红霞在本职工作中,勤勤恳恳,虚心学习。按时按点参加各项会议从不间断,服务村民百姓辛苦、热情、耐心、周到。对待工作从不怕苦,从不嫌麻烦。有时为了给妇女办理好事情,她需要去好几个地方,跑好多的道,说好多的话,甚至还要花一些钱,但再苦再累,她也要把办事情办好。工作中再难的事情,都能勇于承担,从不推脱,从不躲避。由于对待工作细致、认真,每项妇女工作都完成的非常好,该上报的上报,该办理的及时办理。工作表现突出,多次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好评。 

  刘红霞是个爱说爱乐的人,跟她在一起,永远让人感到快乐多多。在她的带动下,村里组建了青年舞蹈队和老年秧歌队。她每天把家里的活忙完以后,晚上早早来到村文化大院,打扫好场地,布置好音响设备,指导和带动大家跳舞健身,组织老年人扭秧歌锻炼身体。在她的管理下,全村的文化生生活搞得有声有色,气氛浓烈。每当茶余饭后,村民百姓都来到村文化大院享受娱乐生活。舞蹈队在她的带领下,训练有素,表演精湛。参加了多次外出表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每年三八节到来的时候,她都要组织一次庆祝活动。为了让全村妇女姐妹过一个快乐的节日,让全村人民看到精彩的节目,她都要提前准备好长一段时间,整理场地,排练节目,主持会议活动。所以,温泉村三八妇女节活动一年比一年搞得好,非常热烈,让全村人民特别期盼。在2018年的活动中,都得到了区乡领导的高度好评,并在直播江城多次报道。 

  刘红霞是个干净勤快的人,村委会自从有了她,村办公室的各个角落也随之变得干净起来了。窗户镜子变得明亮了,桌椅板凳变得新鲜了,墙壁变白了,地面光溜了,屋里的物品也摆放整齐了,村委会院子也看不到碎纸片了,墙角旮旯也不长草了。不论是上级领导来参观,还是村民百姓来办事,都夸温泉村村部真干净,这都得益于刘红霞辛苦劳动的结果。他一有空儿,就来村委会收拾收拾这,收拾收拾那。在她的带动下,很多妇女也变得勤快起来了,经常有很多妇女姐妹和她一起收拾村部院里院外。路面埋汰了随时就扫,沟渠堵了立刻就清,路边树歪了或倒了马上就扶。村领导知道她是个爱干净的人,就把全村管理卫生的工作交给了她。她首先是自己先做出表率作用,自家院落始终收拾的干干净净,然后号召身边的人和跟自己最至近姐妹们一起行动,搞好家庭卫生和公共卫生。先让少数人带动多数人,再让多数人带动全村人。所以,温泉村今天的家庭卫生环境和公共卫生环境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全区来讲都是很说的出的,这里有她一大部分功劳。 

  刘红霞在过家上勤劳能干,是响当当的致富带头人,是位女能手,家里家外啥活都会干,是妇女当中的好榜样。为人实在,待人热情,懂规矩,有礼貌。乐于助人,积极奉献。看见有困难的家庭,他都主动帮助,要么给钱,要么出力。今年春季,本村村民于树波和张立民因为手里没钱买种子买肥,迟迟种不上地,她知道后,便主动给他们买种子,买肥,让他们快点把地种上。若是谁家有什么急活干不过来,她便积极帮助。在每次赈灾捐款过程中,他都是最先捐款,而且捐的最多。刘红霞心地善良,对待困难群众,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 

  刘红霞在大灾大难面前,不怕苦,不怕险,勇于担当。在2018年5月19日,温泉村一社东山失火,当时现场浓烟滚滚,烈焰飞腾,火势迅速蔓延,她是第一个冲进火场打火,像男人一样勇敢,不怕艰险,冲锋在前。奋不顾身地打灭了很多火堆。虽然头发烧焦了,脸熏黑了,身上很多地方刮破了,但不叫苦,不退缩。直到把大火彻底消灭了,才最后下上。作为女人,在公共财产受到危险时,能这样挺身而出,真是不多见。 

  刘红霞虽然是一名女性,但她从不矫揉造作,并且巾帼不让须眉,家里家外是把能手。并将自己的全部热情都奉献在工作上,用她的话说:我是人民百姓推选的,我就要为人民百姓去工作。 

  (一)工作中爱岗敬业筑师魂 

  有人说:“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这就意味着教师务必具备奉献精神,敬业精神,我非常幸运地选择了自己最热爱的职业作为终生职业,为自己能从事这个职业而自豪,我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在管理中创新,在和谐中育人。 

  2011年入学的新生闫丽患有先天性肾病,医院多次建议休学治疗,孩子求学的欲望极强,不愿意休学,每天坚持上学,但是高强度的学习任务,致使她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大夫建议换肾,在当时换肾需要60万元的费用,对她的家庭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父母没有工作,房屋都是租赁的,每次和家长谈到此事,她父母总是以泪洗面,我想到了求助社会,当时没有微信,微博等信息平台,我先从班级做起,开班会,唤起同学们的爱心,为她捐款资助;再通过学校团委,倡议全校师生献爱心活动,学校领导也非常重视,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全校师生献爱心活动;之后我又到吉林市各大媒体宣传机构求助,多名记者到校到班级采访慰问,共筹集了10万元左右的资金;我的行动得到了市委市政府时任市委书记张晓霈的高度重视,派相关人员亲自到465医院看望并送慰问金,并承诺政府会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医院的费用。有政府做后盾,我和家长感到特别的欣慰,孩子的心情也好多了,一方面接受医院的治疗,一方面在积极寻找肾源,当时肾源非常难找,只能先接受透析治疗,每周两次的透析,实在是让一个16岁的孩子难以接受,备受痛苦的折磨,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每次透析前我都要安慰孩子,有时间就陪她去医院,没有时间也必须打个电话,鼓励她,坚持住一切都会好的。这样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孩子的学习跟不上了只能休学,孩子很伤心,我劝她好好养病,等你病好了再来上学。13年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孩子终于换肾了,现在一直在康复中,我们经常通电话,孩子每年春节都会给我打一个电话报报平安,非常留恋这个班级,留恋班级的一草一木,这可能就是教育的魅力所在吧,真的希望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健康康的成长。 

  2017年入学的王敏,由于一次惊吓患了抑郁症,我知道后不知道咋办好,现在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很多,但是在我的班里还是第一次遇到,我束手无策,上网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和治疗方法,也走访了相关医院进行咨询,都没有有效的方法。在班级我主动接近她,和她交流她喜欢的话题,在她的周围安排一些性格开朗阳光的孩子,并积极寻找方法。第一次月考对孩子的打击很大,班级42名学生她排到39名,入学时她是以第一的分数进入我班,成绩的落差使她绝望,病情加剧,第二天她不来上学了,家长说就是不想上了,自己呆在一个屋里。孩子的姥姥来到学校找到我哭着和我说:“老师救救孩子吧,求求你了”,我了解情况后给她打了电话,让她到学校来,到校后我耐心做她的思想工作并把高中学习和初中学习进行了对比。还好她留下来了坐在了班级,可是就这样坚持了没多久孩子又不上学了,这次家长把她送到了吉林市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我知道后主动与她的主治医生通了电话询问病情,咨询医生我能帮助她做点啥,大夫的一个案例对我有了启发,他的患者中有个小孩,这个孩子非常喜欢他的英语老师,治疗期间老师经常关心他,他的病情好转的非常快。得知这个消息后我主动和她联系问长问短,时不时给她打个电话,一天她主动加我微信,我们用微信聊天,从那以后每天用微信和她聊天是我每天必做的事情。她也逐渐和我接近,聊天中也不叫我老师了,叫我老杨,有时我工作忙没来得及回话,她会问我,老杨你干嘛呢?咱班的课你上完了吗?有一次她莫名其妙的问我,老杨我上文科班你还能教我物理吗?我说能,只要病好了能来上学我就教你。她很高兴,春节过后就要开学了,她问我:老师你还教五班吗?我说教啊,她说那说好了你还教咱班我就不上文科班了,我喜欢这个班,我喜欢上你的物理课,开学第一天她很高兴的来上学,当天下午我和她谈心,她说老师我没有病,我家长总说我有精神病,让我吃药,吃了药就睡觉我老烦了,我和他家长沟通后,停药试试,通过我和她的沟通再加上班级的和谐的氛围看看效果如何。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到医院复查大夫说恢复的特别好。这也说明老师的心理疗法很有效果,医生也询问了我都做了哪些工作。可见,教师的工作不在做的多少,而在于精和细,往往身边的一件小事,某种行为都会影响到孩子甚至影响到他的一生。最近流行感冒全班很多学生感冒了,她也没逃过去,在家就是不吃药,我问她为啥不吃药她说怕爸妈给她吃治疗抑郁症的药,我说这样行不?我给你买药,她还是不放心,我只好带她去药店买药放到她书包里,督促她按时吃药。 

      班主任工作就是这样,每天面对40多个孩子和孩子背后的40多个家庭,了解每一个家庭的实际情况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工作中我十分注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配合,做好孩子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让每个孩子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为人师者光有人格还不够,身为人师无学即是无德。要做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就必须德才兼备。只有做到学识广博,专业精深,才能吸引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敬佩。我觉得,上好每一节课,是教师的基本要求,更是一种责任。提高教学水平,不仅仅要课讲得生动,更要注重讲课内容的实效性,理论固然重要,怎样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更重要,能用最简单的方法,最精练的语言教会学生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应当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因材施教一直是我的教学宗旨,吉林四中的学生在招生入学时就是基础不好,没有良好的学习惯的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就显得格外重要,在教学这条路上,我一直在探索,一直在努力。我承担高三物理三个班每周15课时的教学任务,依然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工作,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我还非常重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2009年指导的学生获全国物理竞赛二等奖,2016年辅导学生获得吉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高中组二等奖。2017年高考实现了普通班考入重点零突破。成为吉林四中的标杆、榜样。连续三年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在学校推荐下被评为2017年吉林市教书育人楷模。 

  (二)生活中孝老爱亲好家风 

  常言道,“人生五伦孝为先”,“孝”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被认为是人的一种基本美德而千古流传,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的责任。我的父母生活在农村,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含莘如苦将子女带大成人。自小受父母勤俭治家、勤劳生活、孝老爱幼、诚实做人的熏陶和感染,我每年过年过节、老人生日,我都要想到,打个电话问候,或带点礼品回家看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和岳父母都老了,身体不如以前了,生活困难多了。母亲家的电视坏了我和妻子商量为老人买了新电视机,岳父母患有心脏病、糖尿病、食管癌、高血压等严重疾病。每次岳父母生病住院,都亲自陪护,送汤送饭。经常嘱咐妻子、儿子、要关心照顾好老人。平时工作忙只要有空,就回家陪伴老人,在和家人的日常生活中营造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让老人心情愉悦。从不让老人为家庭的琐事烦心。在我的带动下,兄弟姐妹团结、家庭和睦,整个大家庭长尊有序,形成了老人关心孩子,孩子孝顺老人的良好家庭氛围。上行下效,老人抚养好子女、子女赡养好老人,尊老爱幼的家风就能代代相传。我的妻子也是一名教师非常理解我的工作,每当我夜间去学校查寝检查住宿情况,她都非常支持我,我的孩子也是吉林四中毕业的学生,非常理解我工作的辛苦,在吉林四中读书期间每天都是陪伴我最后一个离开学校,我的辛勤工作耳濡目染的影响着孩子,孩子现在在南方工作,继承了我的工作作风,经常受到单位领导的表扬,时不时打电话给我问寒问暖,让我注意身体。令我感到十分的欣慰,这也证明学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教育自己也会影响下一代人,也会影响到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个国家,这也是十九大之后国家提出重视教育的意义。 

      在工作中我是一名普通教师,只是做了一名教师该做的工作;在生活中我是老人的儿子和儿子的父亲,只是尽了一个儿子和一个父亲应尽的责任,为了自己最为热爱的教育事业,为了自己最爱的家人,我,从未停止。 

  医术高明,快人快语,古道热肠……提起提起有着20多年从医经验的吉林市肛肠医院的王生主任,受过他帮助的患者们大都会给予类似的评价。无论是日常看诊,还是街头奋不顾身救人,一桩桩一件件,在他看来只不过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在受助者心里,却是足以铭刻内心的感动。也因此,在市里被评为“诚信个人”,在院内被评为“最美医生”的荣誉,大家都由衷感慨这真的是实至名归。这位甘于平凡却又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不平凡的好医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与担当。 

  大医精诚,勤勉好学。 

  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后,便一直工作在吉林市肛肠医院临床第一线。从事肛肠外科工作近20年,先后在北京、沈阳多家肛肠专科医院以及吉林大学白求恩一医院进修学习,多次参加国内肛肠学术研讨会,进行讲课交流。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理事、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吉林省中医药学会青年中医发展委员会委员、吉林省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吉林地区分会委员、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工作中,以院为家,兢兢业业,把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完全的投入到了工作中,在其他人眼里,他就是一个“疯子”。工作艰苦,经常加班,不管手术加班到多晚,倒在哪里都能睡过去。但不管睡的多晚,王生医生都坚持每天早起看书,专研医术,20多年的时间里,从未间断。每当别人问起他是如何做到之时,他便会回答:是作为一名医生的信念,让他从未间断。 

  厚德仁爱,治病助人。 

  2011年王生医生晋升副主任医师以来,以患者为核心,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为毕生目标。在2013年的大年初二,担任副主任后的第一个春节,一名内痔Ⅳ期的贫困女性患者,疼痛难忍,通过其他病人介绍,辗转找到王生主任,王生主任二话没说,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为患者完成了手术。“肛门手术在业界被称为天下第一痛”,尤其是术后第一晚是最痛的时期,手术完成后,王生主任并没有回家,而是一直陪着这位患者,术后的痛苦,让这名女患者身心俱疲,接近崩溃,最后流下了委屈的眼泪。王生主任运用了各种止痛措施,一直陪到这位患者安然入睡,同时向上级打报告,协调减免其医药负担。女子病情好转后,没有人来接。王生主任又发起捐款捐物,直到将其送上返乡的列车。有人很费解,王主任的回答是,患者找我看病,是把健康乃至生命交给了作为医生的我,我不能辜负病人对我的信任,让患者“痛苦而来,微笑而归”一直是我们的服务和工作的宗旨。从此以后,王生主任便决心把无痛理念,带入肛肠手术,为患者减轻痛楚,减少因恐惧手术而延误病情的发生。 

  精益求精,刻苦钻研。 

  肛门局部神经末梢非常丰富,感觉极为敏锐,特别是对疼痛有着特殊的敏感性,所以手术后病人痛苦极大,可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烦躁、失眠、血压升高、免疫功能下降等一系列生理、病理和心理的变化,甚至影响手术的预期和术后康复。当2016年12月王生升任痔瘘四科主任,他潜心钻研,基于ERAS(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建了肛肠科无痛示范疗区,与麻醉科联合开展围手术期多模式平衡镇痛。对肛肠病术后疼痛、水肿等并发症方面进行数据化临床研究,建立了规范化、制度化的疼痛管理体系,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式及镇痛方案,尽量将疼痛控制在微痛、甚至无痛的范围内,使患者安全、平稳地度过围手术期和功能康复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在对一名内痔IV期的重症患者进行治疗时,王生主任术前为该患者细心讲解手术的注意事项,运用无痛手术的操作规程,为患者解除了病痛,术后再也见不到委屈的眼泪。每一位王生主任治疗的患者,在其无微不至的关怀之下,再也看不到因病痛、因疼痛而出现的痛苦面容。 

  克难求进,勇于担当。 

  2018年1月,王生主任在国家“优秀医生下基层“的战略方针的指引下,主动请缨,向医院申请到辽源市中医院肛肠科支援,留下家里年迈的父母,舍下家里的妻子和不足5岁的孩子。背景离乡,向着基层,向着辽源市中医院进发。到了基层,王生医生倾尽全部,把最现代的肛肠疾病诊疗技术带到那里,改良了部分手术方式,加强和完善了围手术期的疼痛管理,消除了术后肛门填塞压迫止血给病人带来的巨大痛苦和排尿不畅,为辽源市广大的肛肠疾病患者,带去福音。为了工作,为了事业,更为了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与尊严,王生主任舍下妻儿,舍下年迈的双亲,走向了基层,走向了国家最需要他的地方,走向了人民最需要他的地方。 

  像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王生主任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作为一名普通医生的责任与担当,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在工作中对待病人态度和蔼、作风端正、接诊病人细心、诊疗病人耐心,且对病人多解释,多安慰,多理解,多温暖,多帮助,提升科室服务质量,密切医患关系,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几年来共收到锦旗、表扬信,以及口头表扬感谢,不计其数,年度考核均为优秀。尤其是无痛示范疗区的建立深受广大患者及医院同仁的好评。 

  作为一名医生,更作为一名党员,王生主任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病人,以精湛的技术成就健康与快乐,将医学专业性,前沿性和人文性融入到个体化医疗服务中。王生主任说,“我不会忘记进入医学院校时所宣之誓言: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更会以此为工作准则,一直奋斗下去,愿成为呵护肛肠病人健康的白衣使者!” 

  王晓梅同志是昌邑环卫处吉林大街清扫队队长,共产党员。自从接任该项工作以来,就无条件的服从组织安排,为做好本职工作,跟上新的形式,她努力学习,提高思想素质,增强自身道德修养,在工作和生活实践中,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廉洁自律,处处以大局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吃苦在前,任劳任怨,一心扑在工作上,以队为家,勤奋务实,不怕劳累,身先士卒,以自身的行动带领清扫队的全体人员一同努力工作,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 

  清扫工作是又脏又累的工作,而且工作时间又长,人员变动频繁,每当来新工人时,她就带领组长及老工人手把手的教他们,在面临工资低,人手少,人员复杂的情况下,做好所辖区的工作,同队骨干一起分头做思想有波动人员的工作。首先以情来温暖他们,稳定这些人的情绪,讲清厉害关系,其次用规章制度来约束他们,目的就是让他们安心工作。不仅如此,她还带头遵守环卫处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早上班、晚下班,起早贪黑。遵守纪律,一丝不苟。在执行规章制度要求别人做到的,她首先做到。 

  吉林大街清扫队的工人,全是临时工,工人都十分困难,每当工人家里有什么事,她都要亲自关心,并到家里进行看望,前年队里有2位工人在作业时被车撞了,她知道后,在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协助家属及单位领导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使事情圆满得以解决。去年她身体不好,心脏病经常发作,但她还是以工作为重,不能到现场,就坐在家里坚持电话指挥安排工作。春季水洗街路时,她跟工人一起拿着扫帚推水,;冬季清雪时,她和工人一样,起早贪晚干在前,工人全部下班了,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赶回家。由于她的路段内有两座公铁立交桥,清雪时非常危险,每次清到桥下时,她总是站在路面上,指挥工人干活,直到清完为止,使工人们减少了恐惧感,保证了清雪工作的顺利完成。 

  几年来她为环卫事业默默奉献着,洒下了无数汗水,现在她又承担了雾凇大路,珲春北街两条路的清扫保洁工作,肩上的担子又增加了几分。 

  在她的带领下,吉林大街清扫队的工作有了较大的提高,工人的素质也有了新的提升,多次受到有关领导部门的好评,她本人也曾多次被评为市级“优秀城市美容师”。 

  他叫姜涛,吉林九中教师,现任吉林九中总务处主任。 

  参加工作15年来,他在一线教过体育课,在学生处做过干事,如今又成为一名幕后服务的后勤保障工作者。工作性质一直在变,但不变的是他对工作的认真与尽责。15年如一日,在教学一线,他主动选择超课时量工作;在行政岗位,他主动承担最繁杂的管理工作。 

  15年的工作,15年无私的付出,他感动了学生,感动了家长,感动了同事,感动了领导,他是当之无愧的好人。 

  初登讲台,勇挑重担 

  2003年,是他刚参加工作的头一年,他每周承担20节体育课教学的工作量,这已经是超负荷工作。但,当他得知初三年级要增设晚课,缺少值班男教师的时候,他主动承担起了晚课值班的工作,并且没有与领导谈一分报酬。当时,他还没有成家,比较利手利脚,当一些同事在有困难不能值班的情况下,他主动施以援手,承揽了一周5天的全部值班工作。每天他从早上7点之前到校上班,一直到晚上8点半学生放学走完,一天的工作才算结束,虽然当时他还年轻,但每天奔波下来,也是累得筋疲力尽,有时连晚饭都不吃,便倒头睡下了。 

  也有人跟姜涛说,小伙子,你这么拼图意个啥呢?姜涛总是笑而不语,他知道,他不图意啥,他只想做一名尽责的好教师,他只想让自己有一份存在的价值。 

  也可以说是雪上加霜吧,就是在这个学期他的母亲罹患癌症住院,当得知这个消息,他如五雷轰顶,孤独、无助、无奈一齐涌上心头,差点也把他的身体击跨。但他知道,他是家中的独生子,这个重担必须由他帮父亲承担,白天由他的父亲照顾母亲,晚上身体不算太好的父亲得休息,他每天8点半下了晚课,便急忙拖着疲惫的身体奔向中心医院去照顾患病的母亲。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在医院打地铺,他细心地照顾着患病的母亲,有时一夜也睡不上一小时,早上一起来,就要给母亲准备可口的早餐,他匆匆洗漱完毕后,就赶紧来到学校,又开始了一天早七晚九的工作。这样的日子持续了整整3个月,他从来没有因为家里负担重耽误一天的工作,没有跟领导说一声苦。 

  兼职政教,倾尽全力 

  2005年8月,姜涛在保留8节体育课的基础上兼任学生处德育管理工作,这样的工作一干就是7年。7年间,他每天除了上课,还要配合学生处做检查班级卫生、纪律、处理突发事件等工作,在这期间他曾及时制止多起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处理了数次家校矛盾关系。在这7年里每周二早7点还义务为学生做“道德早餐”教育工作。 

  2008年,初三9班王老师在任班主任两个月之后便患上了胰腺炎,班级工作急需人顶上,作为政教处干事的他立即挺身而出,义不容辞地担任起这个责任。在其它工作正常完成的情况下,班级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且卓有成效,期中考试该班同时获得“知识质量红旗班”和“文明班级”,与此同时他每天从不间断地去医院看望一次王老师,安慰他,照料他,让他安心的治疗。 

  执掌后勤,以校为家 

  2012年11月,他被学校安排到总务处工作,总务处工作繁杂,水、电、食堂、维修、基建、节能忙的不亦乐乎,新的环境给了他新的挑战,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他对总务处实行改革,对水、电、采购、维修、办公用品,进行精细化管理,制定相关制度,在节能减排,节约办公经费上做文章,逐年降低不必要的开支,为学校每年节约经费数万元。他又建立后勤微信、QQ服务平台,及时的了解教师学生的需求,节省时间,更好的为师生服务,做到了后勤事务上报“日清”工程。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2013年3月,姜涛忙着检查班级漏水的暖气,匆忙间,脚下一滑,身体重重地摔倒在水泥台阶上,导致腰部4、5节横突骨折,医生建议在家休息12月,可他怎能在床上安心养病呢,他心系工作岗位,生怕给其他同志增加工作负担,当时他不顾医生、家人的阻拦,他在家只休养3个月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上。那段日子,妻子总是惦记他的身体,提醒他早回家休息,但一走上工作岗位的他,就忘了自己的身体,为此,妻子没少跟他赌气,他总是莞尔一笑,不做任何辩解。 

  6年来,他每天坚持早7点、午1点、晚4点的一天三巡制度,在巡视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及时发现并处理了多起安全隐患问题。 

  由于后勤工作的特殊性,为了安全考虑,很多工作都要在没有老师和学生的情况下进行,所以这5年里他几乎没有休过几个周末,寒暑假更是最繁忙的工作时期,为此,9岁的小儿子没少跟他生气,因为他每次答应完陪儿子去玩,但最后总是爽约。多年来,由于他经常在装修场地工作,导致患上了过敏性鼻炎,只要出现粉尘就鼻涕眼泪喷嚏不断,但依然戴着口罩坚持到施工现场去检查,保证工程质量。 

  他曾做过一次简单的统计,到后勤工作6年来,他曾亲自参与并完成的主要工程项目如下: 

  多媒体改造工程、外墙保温工程、电力箱迁移工程、内墙粉刷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供热改造工程、教学楼、综合楼卫生间改造工程、操场改造铺设工程、录课室创建工程、监控改造工程。 

  每一项工程的完工,都倾注着他的心血、汗水与智慧。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姜涛15年的工作历程,践证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作为一名后勤工作者,姜涛15年的工作历程,演绎了:倾情奉献,以校为家! 

  刘佳同志自2012年就任骊景社区党组织书记以来,她一直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立足本职,踏踏实实的带领社区班子队伍开展服务居民的各项工作。任职社区书记7年以来,她为居民做的好事无法数计,她说这是她不忘初心的分内之事,亦是她身为社区书记的任职原则。如果把社区比作一个家庭,那么她就像一个小家长,用她自己的言行,积极影响这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使骊景社区班子更加团结向上、为居民服务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使居民切身感受社区这个大家庭带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算起来,刘佳是社区书记队伍里比较年轻的了,但她却深刻体会到,一个优秀的社区工作者首先是品质好,为人的品质都不好何谈做事。所以,她知道带好班子建设是她的首要任务。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到“三严三实”,再到今年的“两学一做”主题教育活动,她认真组织班子开展学习,加强思想建设,围绕学习内容开展讨论和自评,使每一位班子成员都能认清自己的责任,能够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社区工作的需要。落实工作制度,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挂牌上岗,微笑服务。对来办事的居民实行亲情式服务,要礼貌、热情、周到,对于前来咨询问题的居民要细心、耐心。通过一系列措施的落实,达到了预期效果,几年来无一例服务事故发生,居民的口碑有了明显提升。同时,不忘加强与同事思想交流。她虽然是一名年轻的社区书记,却有着宽厚和包容的胸襟。在工作中多交流,在生活中多交心,关心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消除他们的工作压力和思想负担,让她的工作团队每一位成员都对工作充满热情,让每个人都能在社区这个大家庭里愉快的工作和生活。 

  一提到社区书记,人们都会想到“小巷总理”这个代名词。是的,做为社区书记,谁家有什么困难了,哪个邻里不和谐了,她都是最先知道的,如何解决问题也是她思考的最多的。2013年以来,她多方协调,为患有严重精神病的母女办理了户籍、低保、医保等相关的基础生活保障;为自身残疾,无人照料的刘宝利争取社会福利院的名额,如今生活也有了保障;用她善良无私的爱心,帮助失去妻子又身患抑郁症的林秀春重拾了生活的希望;又像女儿照顾父亲一样,帮助痛失妻子又陷入生活困境的孙长海老人走出精神创伤。从事社区工作的四年当中,这样大大小小的事情有很多,每个得到帮助的人都对她报以无限的感念感谢之情。去年年底,孙长海兴高采烈的来到社区,把他第一个月拿到的社保工资2800元钱送到刘佳面前,语重心长的说:“孩子啊,叔叔社保工资开了,这第一个月的工资,我早就想好了要给你的,感谢你这几年来像对待父亲一样的关心帮助我,去,把你那个电话换了吧,现在的年轻人都用高级手机,你看你的太旧太破了,这是叔叔给你的,不算违反纪律!”面对老人的真挚的感谢之情,刘佳笑了,把那一打沉甸甸的钱揣回老人的衣兜里,笑着说:“孙叔,这钱啊您可好好收着吧,我是党员,为老百姓服务是我们党员应该做的,您啊好好的买点好吃的,保重身体最重要啦。”几番推辞,老人家终于收回了钱,还不停叨咕着:真是党的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啊! 

  2014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大环境下,紧抓市委包保社区的有利时机,问需于民,收集涉及居民利益的问题20余件,全部得到解决。值得一提的是,铁成骊景小区二期工程自2005年入住后,共384户居民始终无法办理房产证和土地证,居民的怨气非常大,也是社区无力解决的难题。刘佳就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快速组织网格员、党员、居民代表进行座谈,并在市委领导的座谈会上详尽的反映了这一问题,经过45天的等待,二期工程共384户全部办理了房证和土地证,这件困扰骊景小区居民近10年的大难事终于得到圆满解决,大家都夸这位三十出头的小书记心里装着居民,都对她赞许有嘉。 

  去年3月,全市开展“温暖家庭、和谐社区、整洁楼道”创建活动,此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4月初,骊景小区铁成物业公司突然宣布弃管,骊景小区12栋楼的管理问题立刻摆在了社区面前,两项工作都是涉及居民生活的大事,同样的迫在眉睫、刻不容缓。面对这样的局面,她带领社区班子和全体工作人员一起,白天清广告、刷涂料,晚上入户调查走访征求意见。经过40多天的不懈奋战,社区29名工作人员完成了莲锦小区150个单元的野广告清理和涂料粉刷,同时完成了骊景小区12栋楼三次入户近1800户的走访调查任务。这些不是数字的罗列,而是她和她的团队所有的工作人员用汗水一寸寸浸透、一户户征寻的!在莲花街道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她曾动情的感叹:“虽然工作很繁重,但我觉得很幸福,做为骊景社区书记,为我能拥有这样一个实干精神的团队感到骄傲!” 

  去年5月,刘佳参加了莲花街道党工委组织的武汉“百步亭”社区学习培训。回来后,她带着强烈的奉献意识和新的管理理念再次投入工作。骊景小区弃管一年,虽寻找很多方法,但都因费用收缴问题而搁置,小区居民仍然生活在垃圾满地的环境当中,刘佳在得到街道领导的赞同和班子成员的支持后,立即拍板,“我们不能让居民继续生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了,物业进不来,那就由社区来管!”然而,因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骊景小区居民对社区已经误解重重,得不到居民的认可和理解,在收取卫生费的环节上将会遇到巨大困难。面对这样的局面,这位年轻的书记并没有退缩,说干就干,她立即组织人员拟通告、召开开业主大会、组织党员和居民代表座谈,首先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认同和支持;几经周折,与区环卫队商量协调来了旧的推车和垃圾桶,还带领全体工作人员和党员,在小区里清理垃圾,3天的时间,将堆积近一年的各类垃圾全部清出小区,终于还小区居民一个清洁的生活环境。她的言行不但积极影响着社区其他工作人员和党员,更感动了小区居民,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在晚上入户收取卫生费时反响积极,效果良好。现在,骊景小区的卫生管理工作已经正式运行,每天都有清洁人员进行清收垃圾,打扫院内卫生。 

  “不忘初心,勤政为民”是她在社区工作的不变准则,她以不为名利的高贵品质、客观公正的处事原则、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倾入社区班子建设和为百姓服务的工作当中,让“党员”这个名字在骊景社区这片天空熠熠闪光! 

  毕会明,女,蒙古族,1974年8月生,中共党员,现任职于吉林市昌邑区通江街办事处铁北社区书记。曾获吉林省优秀志愿者、昌邑区优秀人民调解员、昌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与毕会明同志接触过的人,没有人不为之工作敬业、做事认真、身先士卒的工作精神和态度所打动。她一心沉在工作中,与社区其他同志一起打拼在“第一线”,没有丝毫张扬的痕迹。正是因为低调、平实的作风,倍受同事们的尊敬。毕会明同志在社区工作者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奋斗了8年,凭借多年实际工作的丰富经验,在处理和解决事情上果断睿智,同志们经常开玩笑称她为“铁北老中医”,专治社区“疑难杂症”,很多在工作上同事们解决不了的问题,都会求助她帮忙。 

  一、爱岗敬业 

  毕会明同志积极组织社区的同志们开展各项工作。在社区工作者的岗位上奋斗8年的她一直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精神,尽职尽责地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光和热。在她的带领下,铁北社区在2014年通江街办事处对所管辖的6个社区的各项工作全年考核评比中,取得总成绩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铁北社区管辖的4个小区64栋楼均为老旧小区,其中还有2个是弃管小区,这无形中加大了管理难度。面对种种繁杂琐事、种种监管难题,她不急不躁,耐心地、有条不紊地帮居民解决。她把居民的事放在心间,常说:不论事情大小,居民有求于社区的事都是大事。无论多苦多累,我们都要积极去协调解决。毕书记经常加班加点,多少个夜晚,多少个节假日,作为社区的带头人她冲在前面,当人们与家人团聚的时候,而她却还在辖区内帮助居民解决下水井堵塞,电线杆倒塌,路灯不亮,安全门锁损坏,屋顶漏水等问题。24小时手机保持畅通的她,经常在夜里接到上级部门或居民求助的电话,有紧急任务她立即赶赴现场,身材娇小的她虽然走夜路会害怕,但是她很坚强,凭着一股子韧劲把恐惧深埋在心底,从容面对,将每一项任务,每一件事都做得很好。 

  二、无私奉献 

  每次集体任务,难点工作她总是自己揽下,将简单易做的留给他人。过年排班,她也总是将自己排在前面,要求自己值大年三十和初一的班,她说:“让大家过个好年吧!三十、初一我来值班,初二到初六哪位值班的同志家有事就给我打电话我来值。”过年是一年中家人团聚最重要的日子,谁家愿意自己的家人不在身边。可她却将团聚的时间让给了其他同事,自己坚守在岗位上。 

  毕会明同志在今年4月份因患有单发性甲状腺结节做了切除手术,起初医生就建议她提早手术,但由于工作忙耽误了许久手术才做成,而后她在家休养的日子里,每天关注单位QQ群的消息动态,因为不能说话,经常在网上打字与同事们沟通询问社区情况,时刻心系社区。术后休息几天就早早回归单位后,也常常因为没有恢复好,接待居民说话太多而引起嗓子发炎,发烧。同事们劝她回家休息她却不肯还继续坚持,她说:“我放不下工作,在家也还是惦记单位的事情,就让我在这吧,我尽量少说点话。” 

  三、求真务实 

  为了更方便地服务群众,毕会明同志组织社区干部为居民发放了6000余张便民服务卡,服务卡上印有社区电话和各个委主任的联系电话,社区居民有困难需要帮助社区随叫随到。通过这类联系方式,几年来共为居民解决事情达700余次,居民们感动的称便民服务卡为贴心卡。 

  她经常带领社区干部们去慰问孤寡老人、孤儿、残疾人,低保困难户等,关心他们的冷暖,与他们谈心,为他们打扫屋子等。多年来,不论是汶川地震、永吉口前水灾还是面对那些困难群体,她都能积极奉献爱心,捐款捐物。从简单的做一件好事成为传播精神文明、弘扬先进文化的先进代表,传递着正能量。铁北社区低保户丛佩君患有直肠癌,妻子患心脏病,孩子在长春上大学,家庭生活很困难,毕会明同志很同情他家的现状,多次将自家的干净衣物赠送给丛佩军,当毕书记听说辖区内的华滩幼儿园有意向资助一户贫困家庭时,她多次与华滩幼儿园联系,介绍了丛佩君家的情况,现在幼儿园每月出资500元帮助丛家,直到丛家孩子大学毕业。 

  在毕会明同志的积极组织带领下,铁北社区2014年成立了社区干部巡逻队,通过到辖区内的走访巡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去年10月16日午休时社区接到吉炭19号楼居民陈思电话,冬季供暖开始试注水,邻居家中无人,暖气漏水已经漏到他家。毕书记了解情况后,立即与社区干部赶往现场,边走边联系该户居民和供热部门,到居民家中后,毕会明立马挽起袖子带头为居民掏水,经过2个多小时的努力,毕书记和同志们的鞋子、裤角都湿了,终于把水掏干净了,居民非常感动。 

  毕会明经常组织社区的全体同志对辖区内进行环境卫生整治,为居民营造良好的居住氛围。她定期带领大家对邪教广告、野广告进行清理。解决弃管小区兰亭雅苑的下水井堵塞、环境卫生差的问题,夏天组织大家为兰亭小区清理残土、垃圾,冬天组织大家为弃管小区清雪,方便居民的出行。劝说居民自行拆除违章建筑35处,协助昌邑区执法大队对吉炭小区和铁路小区的私搭乱建45处进行了拆除和清理,改变了小区的环境,得到了居民的好评。 

  四、营造和谐 

  毕会明同志定期组织开展多彩的文化活动、并带动居民共同参加,拉近彼此距离,营造社区浓郁的和谐氛围。毕会明始终相信,事在人为。她带领社区的同志每日到辖区内走访,与居民多沟通,听取他们的心声和对社区的意见或建议,为居民办实事,让居民有难处少走弯路,少浪费时间和精力,用最短的时间帮助他们解决。通过她的努力,居民们对社区工作逐渐加深了了解,也极力的支持和配合。不但社区的工作人员与居民感情更深厚,也使得居民邻里间的关系更融洽。小区的很多居民都对毕会明书记很熟悉,见面都是亲切地叫她小毕同志。 

  毕会明在工作中从来都是一丝不苟,她常对社区的同志们说,对家庭要有爱心,对同志要热心,对工作要有恒心,对待安全工作要细心!在她的QQ个性签名里这样写着:工作中愿意主动多做的人不是因为傻,而是懂得责任。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她用执着的信念和对工作的热爱诠释着一名社区工作者可敬、可爱的意义所在。 

  朴东日,男,朝鲜族,1973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吉林市昌邑区国税局办公室副主任。1994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税收工作一线。在参加税务工作20年里,由于工作勤勉、成绩突出,曾先后获得吉林省优秀志愿者称号、连续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并荣获三等功两次,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 

  在税务一线工作期间,他认真研究税务业务,主动热情服务纳税人,由于他所在的桦皮厂分局地处较为偏远的农村,纳税人的依法纳税意识和按时纳税申报的能力都不够。许多纳税人每次来办税都需要进行辅导。他对纳税人的这种情况非常理解,每次都能热心地帮助纳税人处理涉税问题,辅导纳税人申报缴税。每到税法宣传月期间,他都和同事们深入到乡镇、村庄了解调研纳税人的实际经营情况,给纳税人带去各类税收宣传册,使大家熟悉和了解税法的各项要求,提高了乡村纳税人的依法纳税意识。一些纳税人遇到不懂的问题都会给他打电话。久而久之,朴东日几乎成了大家的私人税收顾问。他的工作能力和热情服务获得了纳税人的好评,也被区局领导和同事们看在眼里。在2013年4月在区局中层干部竞选上岗中,他以高票数获得了同事们的支持,走上了副科长的岗位。 

  走上副科长岗位后,他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协助科长做好科里各项税收工作任务,同时还不断加强业务学习,经过多年的积淀和努力,他不仅是桦皮厂分局的业务大拿,在区局也是首屈一指的业务骨干,有什么事找小朴不光是纳税人的口头语,在单位大家也经常这样说。 

  2014年10月根据工作需要,朴东日从基层桦皮厂分局调至办公室从事总务工作。对于多年在业务岗位工作的朴东日而言,职责的转变,对他来讲,是一次转折,是一个考验,一次挑战。从税收业务到事物后勤管理,这两项工作几乎没有可比性。对于42岁朴东日而言,什么都需要从头学习,好像自己是一个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什么都不懂!做不好还怕辜负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那段时间他辗转反侧,对于“怎样才能把压力变成动力”的问题,他思考了很长时间,后来他想通了,既然领导安排了这样的岗位给自己,那么唯有实干,唯有勤奋,才能及时完成角色转换。“做一个有心人、细心人、耐心人、热心人”,他常常这样说也这样做。 

     从那天开始,每天早晨七点三十分,他就已经来到了办公室,早早进入了工作的状态。寒来暑往,他用每天比别人早到的一个小时,整理前一天的工作,计划新一天的工作任务,他坚持每天检查一遍局内水电,门窗后才下班,任何一个不安全的因素都不放过,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他好像一直都是这个办公楼里最早来的,也是最晚走的,好像一直在那间小小的办公室里,不曾离开。 

  为了大家能够吃上营养新鲜的饭菜,他常常利用周六周日时间去为食堂买菜,回来后还精心为大家准备一周的菜谱,用低成本让同志们吃上可口的饭菜。别人都是每周五天的工作日,而对于他来讲却是六天甚至更多。每年秋季更是他繁忙的季节,要购买200余人过冬用的蔬菜,白菜大葱土豆等,他会去郊区多跑几家,选物美价廉的来买,亲自动手装车卸车、帮着食堂渍酸菜等,每每都是满头大汗…… 

  食堂开饭了,大家都排队去打饭,为了让大家尽快吃上饭,他从不闲着,帮着食堂的工人忙前忙后,有时候人手不够,他就亲自上阵,帮着打饭打菜,俨然是食堂的大师傅。有时候中午他怕有人临时加班,吃不上热乎的饭菜,他就一遍一遍地问还有多久,一遍又一遍地交代厨房热菜,直到大家都吃上饭了,他才得空吃上饭,而那时饭菜都凉了…… 

      由于他分管局里的四防安全工作,节假日期间更加不能放松,五一、十一、端午、中秋,没有一个假日他是休息的,经查有这样那样的事需要他来办。特别是这几年春节,他都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光,主动值三十、初一的班,把跟家人团聚的机会让给别人,其他时间也经常到单位巡查……,而他的父母都在永吉老家过年,每年年夜饭都唯独缺少儿子的陪伴,他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让大家感谢着、感动着…… 

      工作之余,他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多次随同我局志愿者服务队利用休息时间参与志愿活动。先后参加全市组织的整治市容市貌清除非法小广告行动;“第九届我为家乡添绿荫”义务植树活动;到船营区童鹤养老院开展“学雷锋 献爱心”活动;积极响应吉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召,到江南世纪广场开展时为一日的“美化江城”义务劳动。2016年和2017年参加了吉林国际马拉松赛安保志愿活动,然而他不是像其他安保志愿者一样在赛道边工作,他要负责昌邑区国税局所有安保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大家清晨就出发,朴东日要一个执勤点一个执勤点的为大家送早饭和午饭,一上午要在昌邑区范围内赛道往返两次。2017年7月13日,永吉特大洪水期间多次到兄弟局永吉县国税局参与救援帮扶活动,为他们送去了食物、饮用水、消毒液等救灾物资,还主动参与了市里统一组织的吉林一中安置点的灾后物资搬运工作。 

  朴东日同志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标准,诠释着共产党员的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终无悔,痴情税苑写人生”,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做最平凡的自己,追求永无止境,如今朴东日同志正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王金昌,在临床一线从事手、足显微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5余年。先后前往国内手、足显微外科的领头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和全军手外中心深造学习。在临床工作中兢兢业业、刻苦钻研,赢得了患者的好评和同事的赞扬。在领导、老师和同事们的指导和帮助下,于2008年被聘为为显微外科硕士生导师及科室副主任,2010年晋级为主任医师、教授。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及中国医师协会吉林省手外科分会常委、显微外科常委;吉林省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学会副会长;吉林省康复医学修复重建学会副主任委员;医师协会吉林省足踝外科常委等职务。 

  在成长的过程中,先后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核心及重要期刊上发表专业文章10余篇,教学文章9篇。同时以第一责任人的身份完成科研6项,其中2项获吉林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获北华大学教学科研二等奖。并利用业余时间为普及手外科常识、调动在校学生学习热情及探索互动式教学方式创建了吉林省的第一个“吉林手外”网站。 

  镜下人生,精彩无限。手、足显微外科主要诊治四肢创伤、畸形、全身的各种难治性创面等,是一个治疗范围广、病源基础庞大、治疗手段多样化、手术精细的科室。其手术大部分都是在显微镜下完成。在2007年春节的前一周,接诊了一位由吉林市出租车对护送来的延吉市的特殊患者王女士,她是在工作中不慎切掉了左手的拇指,经延吉市的交通音乐台的联络、协调将患者送到了吉林,经过4个小时显微镜下手术终于顺利完成再植,离开身体的手指又回到了王女士的手指。短短的两周后延边地区又送来了一位因机器将左拇指搅碎的刘先生,因远端碎裂无法再植,经过6个小时的手术将患者脚趾成功转位到手上,再造了缺损的拇指。经过6个月的随访,两位病患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这两例手术吉林省电视台的守望都是进行了全程报道,展现显微外科医生的工作和生活就是“镜下人生、精彩无限”,同时也加深了吉林地区和延边地区手、足显微外科医生间的交流、沟通。显微外科医生在“精彩无限”的同时也是“惊彩无限”。在2009年的中秋节前夕,在下班前突然接到院里电话,市福源馆食品厂需要现场急救,跟随救护车直奔现场,发现在食品车间约20岁的小伙子被合面机卷了进去,经武警部队的战士对机器的拆解救出患者后,发现其右上肢于肩部完全撕断。经过一夜的急诊手术,在“东方红、太阳升”的时候完成手术,挽救了一个年轻患者的肢体。2017年的一个下午接到珲春市人民医院的求助电话,需显微外科技术帮助,经过长时间的长途跋涉于夜间十一点到达珲春市人民医院,十二点开始为一个20多岁的井下旷工进行左大脚趾离断伤再植手术,经过3个小时的努力,终于顺利的完成了手术,保住了患者的伤残肢体,同时也为兄弟医院解了燃眉之急。“东方红,太阳升”是显微外科医生常说的一句话,代表着我们长时间、高强度的手术。它体现了每一位手、足显微外科医生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 

  技术是创业的基础,病患是科室发展的动力,党建也是生产力。在2014年5月,筹建新的手、足显微外科。手、足显微外科这个年轻并充满朝气的团队,在三年中一年一个新台阶,从科室患者寥寥无几发展到住院患者达到90余人,年手术量约1500台,手术率超过120%以上。并开展、完成了国内、省内多项高精尖诊治手段,于2015年在国内率先提出了痛风结节围手术期治疗的理念,揭示了简单的痛风结节清除术中隐藏着巨大的手术风险,使痛风结节的手术更加科学、安全,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同时于2016年率先在省内开展了第一例应用腕管镜微创治疗腕管综合征,并发展我科的常规治疗手段,居省内领先,此项技术在减少副损伤及创口美观的同时也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加快了病人的恢复周期。2016年为一位左上肢撕脱离断的患者进行再植手术的同时,去同侧胸大肌转位重建肱二头肌,一次完成各期手术,缩短了治疗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同样,我们开展的指掌骨骨折微创闭合穿针内固定技术也避免了因切开复位产生的道口瘢痕,加快骨折愈合的速度,这些均填补了吉林地区的空白。各种带蒂皮瓣、游离皮瓣修复创面技术;平足、高弓足矫正技术;糖尿病诊治技术;周围神经损伤显微治疗技术在吉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并填补了院内的技术空白。在大力发展专业技术的同时,不断夯实基础理论基础,先后申报并立项省及科研2项、市级科研1项。并于延边大学解剖教研室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进一步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打实基础。 

  在日常的工作中,每年的秋季都有大量农业机械损伤的患者就诊,出现患者多,医生少的情况。同时,在诊疗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患者因伤返贫、因伤致贫,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率先在吉林地区开展农业机械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探寻作为农业大省的吉林地区,农业机械损伤的发生规律及对社会、家庭所造成影响等成都,并寻找其预防、救治的最佳流程及预案,并已获得省卫计委科研立项。 

  大力发展学科建设及科室梯队建设。在科室成立的初期,科室人员年轻,专业知识及技能相对较薄弱。建立了吉林地区第一个显微外科实验室并填补了显微外科技术培训的空白。带领、指导年轻的医生进行显微血管吻合技术的强化训练。使他们在短时间迅速提升显微手术技能。成为省内显微外科技术的培训凯模。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科室迅速发展的基础上,秉承“唯业、唯精、唯勤”(敬岗敬业、技术精湛、勤奋好学)的科训,发挥技术优势、科室团队的优势,不忘医者的责任与义务,即将开展贫困家庭儿童先天畸形(折翼的天使)的救治活动。兢兢业业、刻苦钻研,进一步为百姓提供高技术的优质服务。 

  王磊,男,1980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硕士学位。2004年6月参见工作,在吉林市卫生监督所从事生活饮用水及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现任吉林市卫生监督所公共场所与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科副科长。 

  王磊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奋斗在卫生监督执法的第一线,依法行政、从严律己,以高度的责任意识、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态度,全身心投入工作,他把绚丽的青春时光毫不保留的献给了自己所钟爱的卫生监督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一、注重学习,素质过硬。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磊同志头脑清醒,政治立场坚定,具有较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热爱学习,利用业余时间考取了吉林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学位;与时俱进,能够熟练使用便携式多参数水质测定仪、可吸入颗粒物分析仪、集中空调粉尘采样机器人等20余种生活饮用水和公共场所现场检测的先进设备;钻研业务,经过13年的实践和锻炼,已成为吉林市公共场所与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的专家型人才,承担全市卫生监督员培训等讲课任务20余次,为我市卫生监督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做出了较大贡献。2015年,他积极发挥专业优势,代表吉林市参加全省卫生监督技能竞赛,取得了公共卫生监督专业个人二等奖的优异成绩,被授予吉林省卫生计生监督“技术能手”称号和吉林市卫生计生监督“技能标兵”称号,荣获吉林市“五一劳动奖章”。 

  二、执法严谨,业务精湛。王磊同志长期从事公共场所和生活饮用水及学校卫生监督监测工作,业务精湛、业绩突出,亮点纷呈。共承办公共场所和生活饮用水行政案件200余件,结案率100%,胜诉率100%,执行率100%。深入基层开展相关业务指导,近年来共对吉林市全地区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监督工作现场指导考核10余次。2014年在吉林市全地区率先提出实行“公共场所量化示范一条街”专项工作,对9个县(市)区进行了督导,进一步深化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稳步提高量化等级质量。2015年,第2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吉林市举办期间,他带领科室人员承担起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保障工作,他放弃休息,任劳任怨,对16家重点宾馆和10家影剧院的保障提前介入,下达监督意见书146份,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监督整改,制定了电影节保障工作应急预案,有效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圆满完成了电影节期间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工作,为吉林市卫生监督所争得“迎金鸡百花电影节,树行业文明新风尚”文明优质服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守护健康,不辱使命。“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王磊同志以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忠实地履行一个卫生监督员的职责。2017年7月13日和19日,吉林市连续遭受区域性强降雨袭击,永吉县、丰满区多数乡镇发生洪涝灾害,为做好抗洪救灾期间卫生防病工作,王磊同志主动请缨前往救灾最前线,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守护灾区群众健康安全的保卫战中。旺起镇大石村在这次洪灾中,道路桥梁被冲毁,电力设施损坏,通讯中断,饮水卫生安全及灾后疫情防控情况均无法了解,他带领队员克服困难,从水路坐船第一时间赶到大石村,并随船运送了大量消炎药品、食物和消杀药剂,他们是首批进入大石村的救援队,有效保障了大石村受灾群众的健康安全。他以大局为重、以人民安危为首要任务,在灾区一线连续奋战10天,在旺起镇14个行政村屯和二道乡11个行政村屯的受灾区域,他挨家挨户了解情况,现场检测水质,逐一进行饮水安全排查,并向村民宣传用水卫生和防病知识,安抚群众不安情绪,烈日下,他的脚步从未停止,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为了争分夺秒检测水质,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只为灾区群众能够喝上放心的水,全力保障了居民饮水安全。 

  工作十余载,改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初心,时光将王磊从一名风华正茂的医学生悄然变成了一名称职的卫生监督员。他默默无言、勤勤恳恳地奉献着,实践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理想,为守护江城百姓健康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天职就是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的人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已成为一种时尚。特别是对患有某些疾病的人来讲,如何尽早恢复健康,重返工作岗位尤为重要!这就对广大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不但要做好常规的医疗服务,更要提供精准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骨科是外科临床中的一个重要学科,近几年来,国际、国内医疗技术发展异常迅猛,从治疗理念到手术操作呈现了一个质的变化。吉林市骨伤医院虽然是一所二甲级医院,一所有着50余年历史的骨伤专科医院,但院领导高瞻远瞩,提出技术服务水平一定要与国际接轨!于是,先后与省级三甲医院——吉大二院骨科医院建立了联盟医院,成为吉大一院集团医院,成为市人民医院的医联体单位......在上级专家的指导下,2015年,医院率先在吉林市各大医院骨科界开展学术分科,按照医院具体实际情况分为关节创伤科、脊柱创伤科、手足创伤科等,使专科特色更加突出,专病专治,极大提高了治疗效果。经过几年的运行,优势越来越凸显出来,得到本市同行业的一致认可。 

  孟令兴作为手足创伤科主任,积极带领团队,致力打造精品科室,为实现高质量服务骨伤患者,他经常夜以继日,以院为家。2015年7月,他第一个带头出去到吉大二院骨科医院足踝科进修学习,通过学习,他真正意识到学海无边,学无止境。虽然在进修前在医院也做了一些足踝科常见的疾病手术---拇外翻矫形手术,但那是按书本上学做的,做完后总有些不尽如意,又不知问题出在哪里,通过上级老师的指导,首先系统学习掌握了该畸形的病理特点,临床分型,手术方案选择这些基本知识,然后再行手术。有了理论指导,手术就更加有的放矢,更加规范,更加漂亮。进修结束回来后最先开展的也是拇外翻矫形手术,通过大量的手术病例,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及同行的肯定。于是,成立了吉林市首家足踝外科工作站,长期聘请吉林省首席足踝外科主任每周三来院出诊,使科室迅速成长。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是骨科医生公认的高风险手术,谁也不愿意做,但它是足踝科医生必须面对的手术,学成归来后的孟令兴系统地开展了该疾病的手术治疗,通过大量手术治疗,不但解决了手术并发症,更创造性的提出了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3、4型骨折的手术方法,使得这一老大难问题得到了很好解决。在踝关节创伤治疗上,他按照国际经典分型体系,认真研究每位患者的骨折特点,做出合理分型治疗,避免了很多漏诊、误诊,极大的提高了诊治水平。他本人也获得了国际矫形创伤学会足踝外科学会委员、吉林省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学会足踝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糖尿病足分会常务委员、吉林市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学术地位。在他的带领下,科室人员都能够努力钻研手足方面的业务,他带领的手足创伤科也真正成为了医院的精品科室。 

  任何工作没有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挫折也是正常,只要本着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专业技能以及跟患者良好的心与心的沟通,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在今天医患关系如履薄冰,医患纠纷事件接连不断的医疗环境下,作为一名骨科医生,虽不能扭转社会上的偏见误解,但孟令兴却能做到让所医治的患者相信他的医生无时无刻不在为他的疾病着想,无时无刻不在牵挂他的病情,无时无刻不在为他的手术殚精竭虑,无时无刻不在为他的康复绞尽脑汁。因为他始终坚信:在今天这样一个以传播正能量为主题的社会里,只要拿出真心、爱心,一定会温暖、融化、拯救那一个个冰冷的灵魂! 

  工作中,他首先要求自己仪表端庄,态度和蔼,对每一位患者做到认真聆听他们的主诉,详细专业的查体,慎重的选择辅助检查,做出尽量准确的诊断,然后耐心细致的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治疗方案。以上几个过程,是医生诊疗的基本过程,但要把它做好,一直做好,的确非常不容易。这些除了要求医生的专业技术,更要求医生的爱心、诚实守信、为健康服务的责任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骨伤医院工作近三十年来,孟令兴的患者非常信任他的诊疗,家里的亲戚朋友有病,也都会领来找他诊治。 

  现在,手足创伤科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在吉林市同行业中已经得到充分认可并小有名气,但作为科主任的孟令兴却深知自己肩负责任重大,他依然不忘为医者的初心,为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坚持在不断学习新技术的道路上兢兢业业;以医者仁心,悬壶济世;以他的诚实守信和精湛医术为骨科患者的健康保健护航! 

  于文化,两家子满族乡畜牧兽医站工作,1989年参加工作,思想积极上进,团结同志,积极响应党的各项号召,认真按时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各项畜牧工作,时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28年以来,畜牧工作认真细致,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工作,一直主管两家子乡畜牧兽医站畜牧工作各项文件、材料管理、档案管理、畜牧工作方案、工作计划制定,动物防疫包村、动物出栏产地检疫、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动物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畜禽各项采血、采样,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养殖业保险、养殖场监管,动物检疫报表、养殖场监管、养殖场散养户无害化处理、畜禽养殖情况调查核查、其他牧业统计、十八项畜牧工作,一直以来,没有出现过差错和失误。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多年被评为动物防疫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先进报表员。 

  先进工作事迹一、 

  防疫包村:6个大村,猪7220头,牛1024头 

  两家子乡全乡十三个村,生猪共存栏17445头,生猪养殖场3个、梅花鹿养殖场1个、肉鸡养殖场10个。为全区畜禽养殖存栏之首,乡畜牧站编制5人,但实有3人,畜牧站新来的职工对兽医业务不熟,于文化只得承担防疫6个大村,生猪共存栏7220头,牛存栏1024头,仅李屯一个村猪存栏就3500头,监管3个最大的养殖场宝财牧业、巨成牧业,浩文牧业,生猪存栏6270头,全乡所有的养殖场一人全部监管,10个肉鸡养殖场,存栏肉鸡220000只,1个鹿场,存栏梅花鹿347只,于文化常年下乡,热心为养殖场服务,不论冬夏、不会开车,就骑摩托车前往,经常碰到天冷路滑的季节,就得自己花钱打车前去,仔细检查宇宙鹿场、宝财牧业、巨成牧业、10个肉鸡养殖场的养殖档案、监管他们一项一项地写好,每次防疫都和村防疫员一起起早贪黑到养殖户家接种,不怕脏累给大牲畜现场录入佩戴耳标,除了自己包的6个大村外,两家子乡的骆起村、李树村也时常去帮助打针和佩戴耳标,多年来自己所管的村没有出现过防疫事故发生,市、区各级部门检查验收,畜禽防疫各项目标均达标。 

  先进工作事迹二 

  动物出栏产地检疫,一人承担,全年没有休息日。 

  1、于文化一人每天在畜牧站申报点值班,乡畜牧站办公房是个铁皮房,寒冷阴暗,冬天及其寒冷,16、17已坚持了2年,侥幸没有得病。宝财、巨成两个养殖场每月生产和出栏猪2000头,于文化每个月就得用耳标识读器录入2个猪场的猪耳标2000头,记录好档案,再开据出栏产地检疫证明2000头。 

  2、两家子乡肉鸡养殖场10个,存栏肉鸡220000只,每年都是养5批的,于文化经常是起早贪黑的开证,有时候一清早饭也顾不上吃,就得去开检疫证明,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肉鸡出栏都是半夜装车,就得清早或者晚上开据产地检疫证明,清早或者下班时间、晚上、周六、周日,五一等节假日是经常赶上,昌龙肉鸡养殖场存栏肉鸡15万只,全年5批肉鸡都是连续出栏12到15天的,经常是赶上周六周日、节假日,还得做好各项记录,因此这些年来,于文化节假日根本没有休息过,更没有休过年假。平常日子也得经常起早贪黑去现场或在申报点上车检查,16年肉鸡出栏出证785200只,17年肉鸡出栏出证985800只,生猪产地检疫出证22392头,牛719头,羊852只。 

  先进工作事迹三 

  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一人全部监管 

  1、养殖场无害化处理 

  两家子乡宝财、巨成2个养殖场,每月死亡猪时,接到养殖场的报告,无论是早晨还是晚上,于文化都及时进行监管,有时候去不了现场,就让他们把照片保存好,仔细检查核实后,再上报,从不弄虚作假,实事求是上报,按月规范装订成册,迎接检查。 

  2、散养户和全乡区域内无害化处理 

  散养畜禽户、两家子乡区域及邻近乡镇的区域,和村级防疫员一同下到村屯查看。一接到举报,一个人到现场查看,有时候骑车有时打车,及时报告站长和政府主管乡长。15年6月,接到举报,一个人去李树村北大沟三次,多次找自己的亲属朋友帮忙,对乱扔腐烂的死猪,深埋了三次,共15头,吃饭打车费用全部自己承担,深得群众称赞。最后一次,上报政府启动应急预案,带领挖掘机、村防疫员,深埋消杀了乱弃的腐烂猪83头。 

  3、哪个村有举报,就到那里去,毒气面前,勇于向前,牺牲自己。 

  18年5月17日、18日先后接到两次举报,黑背村大岭上、骆起村南桥下、柳条村北桥下,于文化带领7个防疫员,两天时间深埋了8头腐烂的大肥猪,腐烂多日毒气侵入心肺,防毒面具无济于事,我们8人做到了牺牲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 

  先进工作事迹四 

  全乡养殖保险工作,一人承担。 

  2017年12月,于文化一个人接待全乡养猪户170多人,协助安华保险公司3人在两家子乡畜牧站板房内,办理两家子乡能繁母猪保险2240头,育肥猪保险3800头,养殖场8100头。养猪户猪死亡时,不会报险,于文化每次都到现场查验帮助报险,耐心告诉,老百姓家没有人,就亲自动手抬猪、往车上装猪,17年共帮助养殖户报险和运到乡镇无害化处理池,处理投放了83头死亡母猪。 

  2018年3月,生猪保险由于全市核实,保险的猪年后,三个月后才生效,于文化和区监督所的同志,用无害化车四天时间,拉走了七个村19头死亡母猪,由于存放时间特长,腐烂的气味虽戴防毒面具根本无济于事,真是做到了为人民服务,牺牲自我。 

  先进工作事迹五 

  全乡养殖场监管、畜产品监管 

  两家子乡3个生猪养殖场:宝财牧业、巨成牧业、浩文牧业,1个宇宙鹿场、昌龙合作社、鑫胜养殖场等10个肉鸡养殖场,于文化一个人全部监管,17年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陪同乡政府领导、环保局领导多次去这些养殖场检查监管出栏检疫、死亡无害化、粪便污水处理情况,要求他们进行整改,并多次去核实。还对养殖场添加剂、兽药使用情况进行了多次检查,瘦肉精情况进行了检测。18年1至5月间,对宝财、巨成进行了瘦肉精检测,还对两家子乡街内4家冷鲜肉品店、4家兽药饲料店进行了按月检查,签字确认。 

  先进工作事迹六 

  免疫无口蹄疫区工作、疫情防控工作 

  无疫区工作,共14个档案盒14项工作任务,于文化承担8个档案盒8项工作任务,机构设置、防疫员档案、重大疫情防控、畜牧业调查核查、动物卫生监督、卫生证章、养殖场信息、易感动物产地检疫、无害化处理等项,无疫区各项报表、规范存档,上级各部门检查合格。 

  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协助站长请示政府领导,制定两家子乡免疫无口蹄疫区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实施方案、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实施方案,禽流感防控应急处理实施方案,两家子乡疫情应急处理扑杀队。组织村级防疫队伍熟练技术,发生疫情及时扑灭。 

  罗丽娟同志从2005年4月开始社区工作的第一天,就时时提醒自己,要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工作,为了做到这一点,她走千家串万户,真正做到了“5+2”、“白加黑”。 

  一是她心里时刻装着社区的重点户和贫困重病党员、典型党员,把这些特殊群体当作亲人,无论平时工作多忙,她都要抽时间去看望。每当她走在辖区里和居民聊天,居民都有说不完的话,有事都爱和她说,有困难她会尽力帮助解决。她说话办事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为居民做事要务实。无论是为居民服务还是组织各项活动,都代表社区居民的利益,只要居民高兴她就高兴,居民满意就说明了社区的价值。所以居民信任她,居民骨干都全力支持社区工作,形成了社区与居民的鱼水关系,这是和她的务实工作分不开。 

  二是热心接待居民的求助,帮助居民解决困难。今年1月19日,终于找到了经贸花园小区3号楼5单元602室的主人,她通过纸笔与老人沟通获知,因儿子欠外债不知去向,连做饭的炉具都被债主搬走,老人不愿透露自己名字,只说她户口不在本市,要在这等儿子回来。此前网格员入户时,一是老人听不见敲门声,二是不愿接触外人。了解情况后她给老人送去米面油,还让邻居和物业帮助关注老人的生活,并自己掏腰包为老人交了水电费,并与燃气公司联系接通了天然气,年三十又同社区人员为老人家贴春联、包饺子,老人不想说自己的名字,目的是为了保护儿子。罗丽娟除了给老人送吃送穿外,不去问老人儿子的事情,避免老人心里受伤。尊重居民的意见,这是她对所有社区工作人员说的话。

  三是为老年人创造活动条件,让他们生活的开心快乐。罗丽娟同志组织的社区文艺志愿服务队伍,常年活动并排练节目,使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她又协调物业把社区文化作为向居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居民的导向,经常组织文体活动,不但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也为居民茶余饭后送去了快乐,增强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凝聚力。她倡导将社区关爱送到公益单位,每年她都联系社区文化团队去慰问托老所的老人们,为他们送去快乐。为了创建文明社区,她在辖区居民的支持下,率先在辖区36号楼组织了邻里卡拉OK比赛,家庭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在辖区开展了法制教育进家庭、治安防范进单元,文化活动进社区,培养选树文明楼、文明居民、五好家庭等活动,使社区形成了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为创建文明社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延社区在她的带领下,通延社区在2008—2016年度被市政府评为文明社区、和谐社区,社区快乐老家艺术团也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

  高萍女,汉族,中共党员,从2004年任兴华街道南厂宅社区书记至今已经十几个年头了,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得到了领导赞誉、居民认可。她身兼多职,但她克服各种困难、统筹兼顾,认真做好组织上交给的各项工作,在她的带领下,所在社区先后荣获“优秀党组织”“五星级就业社区”“省级计划生育协会”,个人荣获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社区工作中,高萍同志始终不渝地践行着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满腔忠诚倾注于社区事业,把一片真情奉献给了居民群众,被百姓亲切地称为“社区群众的贴心人”。她以平安社区创建为目标,以化解居民区矛盾纠纷为己任,那里有矛盾纠纷,那里就有她的身影,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用“真情”诠释党员先进性 

  高萍同志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治安综治等相关政策,并将自已所学理论带到实践中加以理解和运用。本人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忠于党、忠于社区事业,把满腔的热情与关爱奉献给社区居民。同时,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做有思想、干有目标的社区工作人员。 

  用“激情”推动党务工作 

  自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以来,她坚持以党建工作为核心,社区工作者为主体,积极动员社区党员、党员志愿者和居民共同参与经济社会事务管理,构建信仰坚定、功能健全、务实高效的服务队伍,并注重强化班子自身建设。社区党组织以服务群众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常带领班子成员深入社区了解民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积极创新服务群众的活动载体。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搭建了党员服务群众平台,调动和激发了社区党员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充分发挥了党员在社区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立足岗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高萍同志深深懂得,和谐社区的构建离不开党建工作的龙头作用,只有坚持以党建为中心,才能扎实做好社区各项工作。他常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党员带头事不难”。她带领广大党员想法子、出点子,扩大服务层面,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为辖区居民群众营造了一个宁静温馨、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 

  用“温情”铸就人间大爱 

  怀着为政府分忧,为社区解难,为居民服务的情感,她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和贴近群众服务的原则,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工作的奋斗目标。 

  1、重点狠抓群众工作,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观念,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尽心竭力为居民服务,推动各项活动的顺利进展。面向社区全体居民开展便民利民服务。 

  2、关爱弱势群体,帮助解困。关爱失业人群,帮助解愁,大力宣传免费职业培训政策,加大对社区内失业人员的培训,职业介绍工作,积极搜集岗位信息,鼓励失业人员灵活就业,以创业带动社区更多的人就业。为广大居民提供了法律援助、劳动保障、就业指导、居民医疗保险、居民养老保险等服务。依托帮扶单位,面向弱势群体开展救助服务。依托爱心捐助中心,开展了发放粮油和衣服、节日送温暖等一系列爱心救助活动,连续5年帮扶困难家庭。亲历亲为,贴心服务居民群众。 

  3、关爱老年人群,帮助解优。为辖区内老年人免费体检,举办保健讲座,使老年人老有所依。同时对辖内孤老和特困老人倾注了无限的感情,社区孤寡老人袁瑞无儿无女,骨折住院,高萍同志帮忙联系医院,协助沟通民政部门报销医疗费用,尽其所能帮助老人。社区三无老人肖连成,没有地方居住,高萍帮忙联系养老院,老人生病住院,更是跑前跑后亲力亲为,最后连老人去世的一切事宜都是社区料理,让老人走的毫无遗憾。 

  用“倾情”打造绿色社区 

  南厂宅社区属于造纸厂老小区,以前居民在小区内乱堆乱放杂物,挤占公共设施,严重影响了市容和公共秩序。针对这种现象,高萍同志动员社区党员、居民群众、物业公司开展清理城市“牛皮癣”、治理卫生死角、拆除违章建筑等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针对辖区弃管小区-兴田上城内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她积极联系卫生队,组织开展卫生保洁、绿化等工作。针对松江名苑路面积水、小区杂草丛生的问题,联系市城建处进行维修,道路进行硬化,使该小区脏乱差变洁净美。现在,小区居民们对社区有了归属感,夸她是居民们的贴心人,是社区的好书记、好主任。 

  用“热情”加强文化建设 

  她始终把社区文化建设作为工作的努力方向,切实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上下功夫在“春节”、“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期间举办各类文艺活动。同时,社区先后建起了图书室、老年活动中心等健身文化场所,满足了社区各级群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情系社区,情系居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是她人生的奋斗目标和永远的追求。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姓心,同社区一班人始终以社区建设和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为己任,勤政务实,廉洁奉公,深入群众,把工作落到实处,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她爱岗敬业,献爱于社区,服务于居民,充分展示,她始终把社区文化建设作为工作的努力方向,切实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上下功夫。展现了新时期社区工作者的精神风貌,在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创造幸福生活、和谐社区的进程中,时刻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多年来,高萍把快乐和欢笑带给社区,把真情和暖意带给辖区居民,用真心和爱心共同谱写出社区服务新篇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十几年商海浮沉中,栾德刚努力拼搏,以军人的意志力百炼成钢,成就一位成功“吉商”的传奇。 

  栾德刚,1967年2月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中共党员。2003年创办吉林市德霖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现任国药控股吉林市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吉林市莲花商会会长。吉林市昌邑区第八届、第九届政协委员。 

  栾德刚是军人出身,转业之后几经周折,百炼成钢。如今,他身为知名国企——国药控股吉林市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依旧像军人一样,将社会的责任扛在肩头。他带领公司秉承着“关爱生命、呵护健康”的方针和“同心同行同发展、创新创业创辉煌”的企业精神,以逢山开路的闯劲、决战决胜的干劲、众人拾柴的心劲,顺势而为,创新营销模式、优化产业资源,加速医药产品批零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打造吉林市最大的药品分销商及领先的医疗健康集成服务提供商,为保障江城人民的生命安全与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回首岁月,27年前,刚刚从部队转业的栾德刚得到的首份工作是货车司机。然而,他仅仅用了五年的时间,便顺势而起成立自己的公司——德霖药业。 

  那个时候,栾德刚虽然本职工作是司机,但是他却有着年轻人想学东西、干事业的梦想。其他司机开车的时间之外,就是喝茶聊天,栾德刚却闲不下来,他利用空闲时间,做过库管员、搬运工、保管员、业务员,每做一项工作,他都善于观察和思考,渐渐的掌握了整个药品销售流程。一段时间之后,栾德刚得到了领导的赏识,被提拔为业务经理,他抓住了机会一直做到总经理的位置。栾德刚认为年轻人要踏实肯干,不能怕苦,不能永远安于现状。这是他在部队学来的,把它拿到工作中,同样适用。他说这几年虽然挨了许多累,但是却学到了很多,这些经历深深地影响了自己,以至后来敢于辞职下海,做了一件非常有魄力的事情。 

  栾德刚创立自己的公司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一份国企工作是多少人眼中的铁饭碗,更何况已经坐上了销售总经理的职位。但是,栾德刚十分坚定地选择放弃。他选择下海经商,历经几年的经验和财富积累最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德霖药业,他把所有的压力、非议与疲惫一并扛上肩。好似一位立于潮头的弄潮儿,抛开负累,执旗泅水,与白浪搏击,傲立潮头。 

  商海浮沉,起伏不定,把握市场机会需要的是洞察力、前瞻性。作为领航者,栾德刚一路拼搏,将德霖药业从一个仅仅几人规模的小型公司逐渐壮大。许多人把栾德刚的成功归结为加法:机遇+胆识+汗水+心血=成功,而他自己把那一段刻骨铭心的成长之路做了一道最简单不过的减法:胆识。 

  讲述创业成功的关键:在大企业做员工的时候,只需要做好手头的工作,跟着大方向走就不会发生错误;但是现在是自己在做公司,自己是领头人,最关键的是做决策。决策错误,企业会被时代吞没,决策对了,走在前端,成功向自己招手。这个决策,首先需要对时代潮流发展方向有一个预知判断,一旦决断做出,要像军人一样,有胆有识,有迅速地行动力,之后,勇往直前,百无不胜,栾德刚成功了。 

  暂时的成功并没有让栾德刚骄傲自满,他依旧是那个站在时代前沿,勇往直前的军人。2011年,栾德刚顺势而为,转型求变,在混合经济所有制的大背景下,国药集团成功收购并重组德霖药业最终成立——国药控股吉林市医药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公司凭借国药集团独有的品牌优势、全国采购垂直管理系统和省、市联动采购平台资源优势,在成立短短几年时间里,年销售额从0.83亿元迅速增至4.15亿元,截止去年年末,累计实现销售额16.6亿元,利税5000余万元,实现连续四年平均增长35%的跨越式发展,销售及利税规模居于全市医药行业之首,是吉林市医药流通行业品牌最响、品种最齐、网络最全、服务最优、综合实力最强的龙头企业。 

  2015年,按照国药集团打造批零一体化的战略布署,又成立了国药控股吉林市连锁大药房有限公司,是医保、大病、慢病定点医疗机构。以抗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肝病、高血压、肝肾移植药品为品牌特色,以零售中医诊疗、中医养生艾灸、社区合作药房、DTC、DTP药房为经营特色。提供药学咨询、患者教育、特药诊疗、追踪随访、健康档案、送药上门等全病程增值服务,力求打造差异化高端药房。再一次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军人有一往无前的气魄,更要有敢为人先的担当。栾德刚在企业发展状大的同时,不忘承担社会责任。多年来,国药控股常年免费为困难群体提供药物保障,减轻了部分困难群众的就医压力。2017年,面对7·13、7·19特大洪水,栾德刚带领企业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捐赠15万元,帮助灾区群众排忧解难,渡过难关,为灾区生活秩序的重建贡献力量。为促进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他组织公司向蛟河市河南街道安乐村捐赠人民币12万元,用于安乐村基础设施建设及脱贫攻坚工作。 

  如今,功成名就的栾德刚依旧保持着军人的步态,昂道挺胸,着地有力。成功的人,必会有一个共同点:铁的意志,钢的纪律,火的粹炼,百炼成钢。栾德刚一如自己的名字,以坚韧和担当成就辉煌。 

  她叫张凤霞,1958年4月28日出生,是一名在家园老年公寓工作十年的工作人员,在这些年的工作中,她把住院老人当做自己的亲爹娘,为老人们端屎端尿,梳头洗衣,洗脚剪头,拉家常暖人心,把家园老年公寓当做自己的家。在社区里赢得了广泛赞誉,也得到家园老年公寓老人和家属的多次称赞。 

  在家园老年公寓打工期间,她先后担任护理员、炊事员,深受老板器重,后委任为院长。 

  她每天早四点就来到公寓,直到二十点以后才离开,院中老人一般有50人左右,不能自理的老人大约有20人,她天天亲自为老人逐个擦脸擦身、换屎尿垫子,不嫌脏,不怕味,一日三餐给老人喂饭,有时老人胃口不好,她就自己拿钱给老人买可口的食物,有时在自己家里做好菜拿来给老人吃,她还经常为老人洗脚、剪头,有的人钱不方便,她就把自己的钱借给他们,例如:支德才老人身患重病,住院缺钱,她就自己拿钱帮他住院。也有的人借钱后走了,至今未还,她从不恼恨,开饭时,对行动不方便的老人都把饭菜给送到床前,外出没有回来的老人也把饭菜给留到床前,每次开饭时,饭菜她都可着老人用,自己都吃剩下的,没有饭菜就对付一口。 

  一想起那些骨瘦如柴的老人,她鼻子就发酸,老人哭她也哭,老人笑她也快乐,她知道自己责任重大,默默地挑起为老人服务这副沉重的担子,无怨无悔的奉献着自己的热情和爱心,而且一干就是十年,就像儿女般围绕老人身旁,有的老人去别的托老所,她也常去看望,把家园老年公寓的爱心送到他们身边。 

  为了给老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她一有空就忙着搞卫生,蹲在地上用铁抹布一点一点的把走廊全部擦一遍,经常开窗换气。 

  她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认真履行工作岗位职责,执行家园老年公寓的各种制度,从退休后参加养老服务工作以来,至今从未离开过家园老年公寓,所有的节日都是在老年公寓陪老人度过的,她没有休息日、节假日,哪怕是头痛脑热,也不愿请病假而耽误了工作,为了便于工作,更好的照顾老人,就像把家搬到了老年公寓,丈夫在闲暇时间,也来老年公寓帮忙照顾老人。 

  她在平时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一些关于老年人心里抚慰、医疗保健、护理常识、做思想工作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 

  住院老人有一些是失去劳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的孤寡老人,性格各异,生活习惯自由懒散,甚至有部分老人性格偏激、暴躁、心理变态、连说话都很难说到一起,老人之间横挑鼻子竖挑眼,发生口角那是常事,她常常在夹缝中受冤枉气,暗地里不知流了多少眼泪。但是她不灰心,用慈善和宽容对待责备和抱怨,将委屈和辛酸化为动力,没有气馁,反而面对现实更加坚强了起来。她不歧视,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位老人,与老人促膝谈心,从沟通入手,苦口婆心的讲道理,解疙瘩,疏导矛盾,化解怨气:“大家能够在这里相聚,就是缘分,来到这里我们就是一家人,大家应当多一份谅解,多一份互助和关爱,一起珍惜集体生活才对,互帮互助,创造和谐,共度寂寥的晚年生活才是。”热心肠的简单话语,重复一百遍,一千遍,也会使老人们冰冷的心得到融化,加上她的慈善、勤劳和细心,不知不觉中,大家把这里当成了“家”,老年公寓里的人际关系得到了微妙的改善,她很快成了大家的“好闺女”,老人们精神上的主心骨。 

  人一老各种各样的毛病都会冒出来,生活完全能自理的不多。为了让这些老人都 能过上幸福的晚年,她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做他们的孝顺女儿。几年前,有一位82岁的老人洪纯西,因糖尿病合并症瘫痪,到了家园老年公寓后,她每天亲手喂药换药、洗澡换衣、翻动身体、端屎端尿,不厌其烦。见他衣服单薄,买了一个热宝送给他。每次吃饭总是先喂完他以后自己再吃,经过精心照料,老人和其家人非常感动。老人感激地说:“你不嫌脏不嫌苦,真比亲闺女还要亲啊!”张兰同老人也是偏瘫病人,他的生活完全是由王凤兰来护理,他经常情不自禁地说:“你的心眼真好哦,是你让我活在世界上,得到了人间的关爱,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我死后都会保佑你们全家的。”  还有一位叫段淑兰的老人,进院时已有75岁,因为她年事已高,小便经常失禁,几乎每天晚上都尿床。晴天她就帮她晒,雨天就帮她烘,被单天天洗,冬天和雨季就给她准备两套棉被、床单,有时甚至得换上三套,老年公寓的不够,就拿出自己家做的棉被和床单。她又怎能让老人在世的最后几年时光受苦呢?正是因为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几年后的今天,老人说“你真是活菩萨啊,你要活120岁!”的祝福话语来表达对我的深深感激,她的感激给了她工作的肯定和信心,像这样的例子,连她自己也记不清到底有多少了。现在老年公寓里的50多位老人将近一半有各种各样的残疾,耳聋的、眼睛失明的、害烂腿流脓血的、大小便失禁的,患癫痫病、脑瘫的,她把每一位孤老都当作自己的亲人,既当好服务员,又当医生,还要当护理员,在每一位老人身上,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从而换来了老人们的信任和爱戴。 

  现在她都奔六十的人了,近十年都献给了老年公寓,献给了这里的老人。面对这些少儿少女的老人,她把爱倾注在这些孤寡老人身上。和老人同吃住,共生活,她对老人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和老人们是血脉相连,心灵相通,哪怕她去办事,离开敬老院一天,都会对他们念念不忘,无比牵挂。凡是到家园老年公寓来的老人年龄都较大,身体多病又少儿女照顾。她总是把这些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来对待,像儿女一样照顾老人们的生活起居,倾注自己的真情。做饭、洗衣、护理系于一身。不断改善饭菜花样及质量,每天征求老人们的口味,尽量让他们吃饱、吃好,直至绝大部分人的满意。坚持做到每日三餐不吃重茬饭,平常餐桌上两菜一汤,顿顿保证吃上肉;每周都为老人包两次饺子已成惯例。坚持每天打扫室内外卫生,每周为老人们换洗一次衣服,每季拆洗一次被褥,床铺收拾的干干净净,环境卫生整洁;经常检查老人的身体状况,发现危像及时通知家属。对少数身体较弱的老人,通知卫生院安排医护人员上门检查,及进把握老人们的健康状况。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使老人冬不着凉,夏不中暑。老人生病,按照医疗救助程序随时安排入院治疗,一旦有个头痛脑热的,不分白天黑夜,总是她亲自陪老人到医院求医抓药。当老人们不顺心的时候,多说服、多谈心,拉近与老人之间的距离,了解老人们的心声,想她们之所想,急她们之所急,通过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增强了老人之间的团结。随时组织老人参加娱乐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陶冶老人们的情操。每天组织老人们收看适合他们情趣的电视节目,让老人们喜笑颜开。 

  在十年的工作中,她用至亲至爱的博大爱心,像对父母一样对待老人,不仅让他们在生活上得到满足,而且在精神上得到抚慰充实,让他们在晚年多享清福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爱,十年来她把自己的身心都献给了对老人的关心爱护中,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中,在平凡的点滴里无不透视出高尚的心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