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营区人民政府】最值得铭记的船营人 返回首页

保家卫国 无私奉献 

——身经百战的解放战争战斗英雄杜玉福 

    

  他似有钢铁脊梁,默默守护着祖国的大好河山;他似有金刚之躯,从不畏惧前方的刀山火海。他身着军装时,是守家卫国的军人;他褪去军装时,是自强不息的老兵。他就是中共党员,保家卫国的解放战争战斗英雄杜玉福。 

  光荣入伍,一生执着 

  1947年4月,他在船营区炮手屯光荣入伍,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11师32团2营5连。1948年9月11日入党。1947年4月到1953年7月一直在4纵队11师跟随部队在东北三省作战。因为在入伍前有一定的识字基础,他于1953年8月调入第六步兵学校,学习三年。1956年毕业后回到原单位改建的41军,在41军122师365团2营5连担任排长一职,1957年升任连长。1959年1月,他复原回到家乡吉林市船营区炮手屯,在春光小学任教师,后调到沙河子乡中心校任教。1986年12月,他光荣离休。 

  身先士卒,保家卫国 

  自21岁到部队,杜玉福一直在大大小小战争的前沿,为新中国的解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47年冬季,他跟随部队到辽阳,攻打辽阳外围瞭高山,瞭高山地势险峻,障碍物多,要进行逐一爆破。他当时是第二爆破手,要爆破的障碍物是铁丝网,爆破过程极其危险。他克服了重重困难,不惧死亡,完成了爆破任务,扫除冲锋障碍,敌军溃不成军,四处逃散。1948年10月,国民党陆、海、空三军共11个师从葫芦岛支援锦州,途经塔山,战斗期间,蒋介石曾亲临战场指挥战斗,时间长达三天之久,但塔山久攻不下,11个师的兵力也被我军全数歼灭。塔山一战,持续了六天六夜,我军虽大获全胜,但也死伤惨重,杜玉福亲眼看见昔日一起学习、训练的战友倒自己身旁,在那一刻,他明白战争是如此的残酷,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但他仍没有改变参军卫国的初心,牢记身上的使命,为人民解放事业战斗随时牺牲自己,贡献力量。 

  克服困难,闻名天下 

  他还参加过闻名天下的怀来追击战。为了追击敌人部队,杜玉福追随部队克服地势困难,在横岭地势险峻,山岭相连,没有路的情况下,在风雪交加,饥寒交迫的恶劣情况下,他们一往无前。没有吃的,他们就吃草根、啃树皮;没有水,他们就在过路的毛驴车上拿猪尿冰吃,当时也顾不得脏臭,拿着就含在嘴里。为了赢得胜利,他和所在部队,用了四天四夜的时间追上了有四轮汽车的机械化部队。艰苦的环境反而增强了他们的战斗决心,明知敌人火力强劲,他们也无所畏惧,打得敌人四处逃窜。经过四个小时的激战,他们把占山军全部消灭,大获全胜。战斗胜利后,毛主席在北京西苑飞机场检阅了41军,北京的广播电台连续三天都在播报关于41军英雄事迹的新闻。杜玉福不辱使命,不怕牺牲,在各大战斗中屡获嘉奖。1950年,他获得全军嘉许,评定立一等功;1951年,在第四高级步兵学校获得“学习模范”称号;1955年,在北京荣获解放奖章。 

  身处和平年代,每个人都深深的知道,我们之所以能拥有安宁岁月,是因为有中国军人在负重前行。他们用最真挚的情感守护着万里河山,用最热血的青春为我们树立了时代标杆,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山河为碑,历史为证,杜玉福身负使命的光荣岁月,将永远被历史铭记…… 

    

 

 

 

战功显赫 军人本色 

——矢志报国的老兵郑志诚 

    

  一身戎装,擎起祖国初升的太阳;一腔热血,奉献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一个信念,放飞传递和平的梦想,铮铮铁骨的身上背负着责任与荣光。走过世纪,不忘初心,永葆军人本色——他就是离休老干部郑志诚。 

  枪林弹雨,英勇作战 

  1921年10月,郑志诚出生在山东省乳山县崖子村。他十几岁时在家乡参加了儿童团,1939年6月在本村入党,1940年参军。抗战期间,他一直在首长身边工作,担任交通员,为各个连队输送领导指示和作战计划,被誉为“飞毛腿”。1941年,日本鬼子秋季大扫荡,驻扎在夏村的日军,动用了日军一个联队和伪军两个大队准备对王各庄进行偷袭,接到情报时日军距王各庄只有30多公里的路程,情况紧急,首长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他。他两个小时跑了20多公里的山路,把情报准确及时地送到了目的地,乡亲们和财产得以及时转移,避免了损失。此后,他还跟随部队参加过“百团大战”,跟随首长去过延安。 

  兢兢业业,鞠躬尽瘁 

  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决定着手在东北建立一所航空学校。中央在各部队抽调一批年轻同志开赴东北,参加航校的组建工作。郑志诚有幸参与其中,投入到紧张的筹建工作。当时,国民党军队经常进攻解放区,敌机常来空袭,日伪军残余和土匪特务也骚扰破坏,物资供应困难,而气候又十分寒冷。在环境险恶、生活艰苦的战争条件下,战友们不畏困难,足迹遍及东北大部分地区,搜集了大量残缺不全但是非常宝贵的航材。当时,战士们吃的是高粱米、玉米,住的是四面透风的日伪破旧兵营,大家同甘共苦,克服重重困难,为了祖国的航空事业努力工作,有的同志为此身负重伤,成为终身残疾,有些同志更是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郑志诚每每在重温东北老航校的战斗历程时,仍然被当年同志们那种“千难万险无所谓,愿为航空献青春”的战斗豪情和革命精神所感动鼓舞。 

  抚今追昔,不忘初心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郑志成来到沈阳空军司令部行政管理处财政科工作,曾组织全科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比武练兵,极大地提高了全科同志们的技术素质和工作水平,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荣立集体二等功。1958年5月,他转业回地方,任吉林市裕华工厂党总支书记。1959年至1981年,他历任船营监察委书记、船营区委副书记、船营区革委会副书记、副主任、船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1年10月,光荣离休。在建设祖国的大业中,他不忘初心,鞠躬尽瘁。在多年的工作中,他充分发挥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炼就了一双政治慧眼,高瞻远瞩,锐意改革,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 

  抚今追昔,不忘初心 

  “名垂青史一老兵,蓦然残年正气宏 ”。走过从前,走过历史,这位近百岁的老人感慨今天的发展变化,感怀今天的幸福生活。他总是回想过去,战争中他的多少战友为了革命事业能够取得最终胜利洒尽了满腔热血,有的连姓名也没有留下,但他们的精神在红色的大地上得以传承。他说:“我是战争的幸运者,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将加倍珍惜。” 

    

 

 

 

    

矢志报国 不忘初心 

——守护家园的老兵高付 

    

  英雄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吐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涵四海之胸襟!他虽不是英雄,但他却始终怀揣着为党、为国、为军、为人民的奉献精神,并将之发扬光大!他就是退伍老兵高付。 

  临危受命,不辱使命 

  1948年1月,高付光荣入伍并被分配到东北野战军。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他入伍后不久就随部队参加辽沈战役。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 月31日,他又跟随大部队投入到平津战役之中。在解放天津的战役中,他与战友们在战场上并肩作战、无所畏惧,冲破敌人重重关卡,艰难地夺取了胜利,解放了天津。由于他在此次战役中作战英勇、临危不乱,被授予三等功荣誉。在枪林弹雨的洗礼下,他快速地成长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 

  保家卫国,英勇奉献 

  1950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朝鲜局势愈加紧张。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他被编入136师407团,并于1951年5月随军奔赴朝鲜,成为了第二批入朝参战部队的一员。经历了国内解放战争的洗礼、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高付同志在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上表现神勇,和战友们多次出色完成任务。战争不仅是艰苦的,而且也是异常残酷的!他回忆当时志愿军战士们只能在荒郊野外拳曲着身体,或在战壕里、防空洞里横七竖八地躺着打个盹。由于战事紧张,后勤补给常跟不上,每天能吃上的都是高梁、炒面和干粮,严重时一连几天都吃不上一顿。附近水井和溪流河沟,都被敌人放了毒药,无法喝到饮用水,大家的嘴巴开裂了,食物吃进嘴里根本咽不下去,含半天都是干的,呼一口气,食物就飞了出去。战争的残酷、战友的牺牲、敌人的枪林弹雨并没有阻挡我们志愿军战士们前进的步伐、更没有磨灭我们志愿军战士夺取战斗胜利的信心,他与志愿军战友们在朝鲜战场上克服种种困难,共同前进,奋勇杀敌,被授予了二等功。 

  拳拳之心,矢志报国 

  1955年4月30日,他光荣复员回乡务农。他始终不忘初心,将军人的勤奋朴实、勤劳勇敢的本色投入到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去。他一直保持着军人忠诚正义的作风,并以身作则教育家人和村民维护村集体的利益,还经常组织村民打扫卫生,清理垃圾,为村民打造清洁的生产生活环境。转眼,60多年过去了。 

  他总是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的体会就是生死一瞬间。抗美援朝这段经历成了他一生的宝贵财富,每当生活上遇到困难时,他就拿它跟抗美援朝时期对比一下,两相对比,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他说,那是一段历史,也是生命中的回忆,他觉得如今的生活自然而美好。此时,他就是一位平凡普通的老人,但是谁能想到60年前,他们保家卫国浴血奋战在朝鲜战场上,他们是英雄,是最可爱的人,他们也是老兵,被人们永远铭记的老兵! 

    

 

    

    

  

拳拳之心 忠诚报国 

——不忘初心、一心为公的模范党员梁其昌 

    

  他是一名战功赫赫的老党员,曾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奋战,获得过多项荣誉和表彰。他更是一名一心为公的党的好干部,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就是原吉林市船营区纪委常委、纪委巡视员梁其昌。 

  屡获嘉奖,视死如归     

  梁其昌于1948年8月入伍,1951年5月参加朝鲜战争,1955年2月入党。入伍后,1949年1月参加了“平津战役”,担任通讯员工作。他在平津战役中,表现勇敢,在战火纷飞、炮声隆隆、枪林弹雨的情况下,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不顾个人安危,踏着敌人的尸体完成了通讯任务。在解放东北、华北、中南、湖北、湖南、广西等战斗中荣立小功3次、嘉奖2次、物资奖励1次、获得五好战士荣誉称号。他参加了解放多个县城的战斗,打跑了国民党的军队。特别是他参加了围困长春的战役。之后,他跟随着大部队南下,到达武汉、长沙等地,解放后,还对国民党残留部队进行了剿匪。 他还曾到达福建蒲城县,备战台湾,经历了严格的训练。朝鲜战争爆发后,他跟随部队入朝作战,经历了2年多的抗美援朝战争。有一次,他随同首长到敌人前沿指挥所参与通讯工作,遭遇敌人炮火和飞机猛烈攻击,机枪扫射与轰炸,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他奋不顾身地抱起电台跑到安全地带,保证了首长的通讯指挥,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荣立三等功,并获得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颁发的立功喜报1份。因为从事电台工作,必须跟随首长在敌前指挥所冲锋陷阵,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还获得朝鲜政府颁发的“支援朝鲜战争军功章”2枚。 

  艰苦奋斗,献身国防 

  从朝鲜战争胜利回国后,他一直战斗在国防建设的前沿,先在青岛海防建设五年,后转战西北大漠参加国防科工委工程建设。当时,这是一项极其保密的工程,现在已是公开的秘密了,这个工程就是研发原子弹。原本由苏联帮助援建,由于中苏关系破裂,赫鲁晓夫悍然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带走图纸,给我国国防建设造成极大损失与伤害。建设工地是一遍茫茫的沙海,气候恶劣,环境艰苦,一年四季离不开棉袄,这些困难都难不倒他们。在毛主席、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厂科学技术人员、解放军全体官兵和所有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数千个日日夜夜,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爆炸成功!梁其昌和他的战友们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一心为公,发挥余热 

  1990年12月离休后,他一直未离开工作岗位。离休前在市、区委组织部门撰写组织史,离休后一直坚持撰写完。之后,区委、区政府又聘他为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一干就是19年,初建关工委时条件艰苦,没有报酬,没有经费,为了开展工作,他几乎每天都深入到街道、乡镇、学校、企业组建关工委。不论风吹雨淋,天寒日晒,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终于将全区基层关工委组织建立健全起来,全区4个乡镇、59个村屯、11个街道、49个社区、29座中小学全部建立了关工委组织,出动600多名“五老”同志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为加强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区关工委组建宣讲团,为中小学学生进行宣讲2000余场,5万多人受到教育。在社区里成立青少年矫正辅导组,对问题青少年与家庭做心里辅导报告40余场,2000多人受到教育。为贫困家庭失学学生筹集捐款10余万元,受到社会、家长好评。 

  梁其昌同志就是这样,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先后获得船营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全市优秀纪检干部、先进工作者5次、奖章2枚;全省先进工作者3次、奖章2枚。 

    

 

 

 

 

弃笔从戎 无悔初心 

——坚定理想信念的“无名英雄”葛兆玉 

       

  她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军,曾在中共中央机要局工作8年,担任周恩来总理的机要秘书。她随从吉林市参加红军的丈夫专业回乡,为船营区奉献了31个青春,于1988年6月光荣离休,她就是离休干部葛兆玉。 

  弃笔从戎,投身革命 

  少年时期,她在家乡积极参加过儿童团和抗日游击队,17岁来到大部队毅然参加革命,因为她知道“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参军后,她跟随后勤部队转战在大江南北,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8年8月,她从辛集出发,经过十几天的步行,来到了平山县的一个小山村——天井村。这个小山村距党中央所在地西柏坡十多公里,是当时机要训练的秘密基地。在90多个学员中,她因条件突出被选到中共中央机要局训练队,学习保密制度,学习写码、抄报、保密电码,正确使用密码本,翻译材料等等。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培训,她再次投入到解放战争工作中。1949年3月,她随着党中央离开了西柏坡,来到北京,随队驻扎在有“人民大学”之称北京香山,开始投入到紧张的机要工作之中。 

  践行岗位,履职尽责 

  在中央机要局工作期间,她一直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身边工作,至今有几件事还是记忆犹新。记得一名专职翻译绝密电报的工作人员,收到了当时东北局发给毛主席的绝密电报,主要内容是反映时任东北局的主要领导企图搞独立王国,在东北另立中央。这封电报翻译后,她立即用信封封好并用胶水认真粘好,交给了一位姓许的秘书,结果许秘书在胶水未干的时候,偷偷打开信封看了内容,还把消息传了出去,致使中央工作出现了泄密。事后中央领导在机要局召开全体大会,对许秘书进行了开除处理,并在会上重申了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要严格遵守。她当时作为周总理的机要秘书,全程参与了对东北局事件的处理。因为在党中央领导身边工作,加班是经常的,半夜有情况随时要给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总理翻译电报,要把党中央领导的指示第一时间传达出去,还要接收各地战斗情况并汇总上报,她为在中央领导身边工作感到无上的光荣。 

  爱党信党,初心不改 

  1949年10月1日是她终生难忘和骄傲的日子,机要局除值班人员外都参加了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大家都特别高兴。早晨起来,她们统一穿着发下来的列宁服,坐着大卡车来到长安街六部口附近,整队步行进入天安门广场金水桥前。下午3时,开国大典正式开始,全场肃立,鸣礼炮、奏国歌,并由毛主席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一面五星红旗,庄严的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时,她们每一个人都热血沸腾,无比的激动,沉浸在无边的欢乐和幸福之中。1957年5月,因爱人转业回家乡,她亦跟随爱人回到了第二故乡——吉林市,开始了甘心奉献、勤勉工作的新篇章。 

  爱党信党跟党走,矢志不渝见初心。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了,老百姓能当家作主,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葛兆玉为曾在中共中央工作而骄傲,也为能在最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身边工作过而自豪!她用毕生的奉献与担当,实现了终身跟随党的誓言。 

    

 

 

 

    

勇斗歹徒,平民英雄 

——见义勇为的烈士赵志刚 

 

  2013年6月5日,吉林市朝阳街手机市场如往常一样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倒在血泊中的人打破了热闹的氛围,一切都静止了,周围被恐惧惊慌笼罩,倒下的人就是赵志刚,手机市场的一名普通商户…… 

  诚信经营,热心助人 

  赵志刚在朝阳街经营着一家小店,做生意实实在在,“讲诚信才能让人信得过,信得过生意才好做”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正是因为他为人真诚实在,回头客很多。他也是市场里出了名的热心肠,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需要照看,他都积极主动帮忙。热闹的手机市场是案件高发区,他多次协同公安机关办理多起抢盗手机案件,在朝阳街一带家喻户晓。 

  生死关头,义无反顾 

  2013年6月5日,对于赵志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天。当天,赵志刚像往常一样在手机市场卖手机。10时许,犯罪嫌疑人刘子兴来到朝阳街手机市场向业主杨某出售二手手机,杨某怀疑该手机来源不明,可能是赃物,便带领刘子兴来到手机市场二楼找到孙长生和张永岩对手机进行登记。当孙长生问询手机来源时,刘子兴神色慌张,欲借机溜走,孙长生马上意识到此人出售的手机可能是赃物,立即打电话报警。正在这时,刘子兴突然从腰后掏出一把随身携带的卡簧刀刺向孙长生前手臂,并向一楼快速跑去。孙长生手臂被刺伤,血流不止,但仍然不放弃追赶,大喊“此人有刀,大家小心”,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在一边工作的张永岩听到后,立即拿起棒子追赶,大喊“此人有刀,大家小心”。在追至一楼楼梯拐角处时,张永岩手拿棒子与刘子兴搏斗,刘子兴返身将逼近身前的张永岩刺伤。张永岩不顾疼痛捂着伤口继续追赶,后因伤势过重而倒下。此时,赵志刚听见喊叫,义无反顾的从自家柜台冲出,手持尖刀的歹徒并没有让他畏惧,他手持木棒与刘子兴对峙,刘子兴见追上的人越来越多,穷凶极恶的冲上前去向赵志刚连刺五刀。赵志刚的脖子当场被刺伤,鲜血直流,后因失血过多而倒下,刘子兴在赶来的民警及群众的围堵下被抓获。身受重伤的赵志刚被送至吉林市附属医院进行抢救,经全力抢救无效英勇牺牲,年仅37岁。 

  见义勇为,永被铭记 

  时隔六年,那个血淋淋的场面仿佛就在眼前,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赵志刚没有丝毫退缩,不忘正义,坚守初心,有责任,有担当,他的牺牲留给社会的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满满的正能量!鉴于赵志刚的表现,他于2013年被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014年被评为吉林好人标兵,2015年被评为第四届吉林省道德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16年被评为吉林省见义勇为模范、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群体荣誉称号,2017年追授烈士。 

  江城的公安英烈和平民英雄还有很多,比如英雄民警陈鸽,再如平凡的“江城的哥”,他们的善行义举彰显着时代的脉搏。一个个英雄走了,他们那火一样的热情和爱心永远定格在了一个个闪耀着正义光芒的瞬间! 

    

 

 

 

 

    

奋不顾身  身先士卒 

——因公牺牲的烈士鲍文才 

    

  1999年11月12日,一名民警在巡逻工作中被犯罪份子刺中,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仍旧奋不顾身的追击凶手50多米,因伤情严重壮烈牺牲,年仅45岁,他就是船营公安分局黄旗派出所社区民警鲍文才。 

  立足本职,爱岗敬业 

  1997年,鲍文才参加公安工作,担任黄旗派出所第十责任区民警。工作期间,他把立足责任区管好人口作为自己工作的根本前提。除了处理案件和群众事务外,都坚持在自己的责任区工作,而且经常利用星期天或节假日走访群众,在走访中,他一心三用,在把居民家中的各种情况详细登记的基础上,对责任区内的所有场所、单位、居民房都画出平面图,同时加强对外来人口、出租房户、信教群众和重点人口的管理。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就对“管片”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做到了见人知名、提名知情。 

  心系于民,为民服务 

  鲍文才在工作中始终能够初心不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凡是群众需要解决的,他都尽力而为,凡是有困难需要帮助的,都能够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为他们排忧解难,即便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也能够耐心的做好解释工作,用自己的一片真情换来辖区群众对他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在平时的工作中,他始终把自己当成生活在辖区的普通一员与群众相处,他对群众有感情,自然群众对他也有了感情。他就利用这份感情,充分发动群众,协助其搞好辖区内的治安防范工作。他能够抓住一切机会对群众进行法制教育,提高群众知法、守法和自我防范能力,他还能够充分发挥委主任、楼长、单元长在治安防范中的特殊作用,推动“管片”刑事和治安案件明显下降,群众对治安状况非常满意。 

  奋不顾身,身先士卒 

  1999年11月,因船营区农林街居民区动迁,很多外来户搬迁到鲍文才所管辖区的吉兴村六队,造成吉兴村六队有些混乱。鲍文才为了净化那里的治安环境,他不断加大对此处的管理力度。特别是为了防止出现夜盗,他每天坚持与吉兴村的治安员进行夜治安巡逻。11月12日凌晨2时许,他与治安员在吉兴村六队区域的独立路巡逻时,发现骑三轮车和骑自行车并行的两名男子形迹可疑,于是上前盘查。盘查中,一名犯罪嫌疑人突然用尖刀刺向鲍文才颈部后仓皇逃跑,当时鲍文才鲜血喷涌,但在严重受伤的情况下,他奋不顾身追击犯罪嫌疑人50多米后,因伤情严重倒在血泊中牺牲。 

  民警的岗位是平凡的,全心全意为民服务;民警的工作是高尚的,排忧解难爱国利民。鲍文才不忘初心,矢志不渝,一生以公安事业为重,先进事迹传遍大街小巷。同年,他被公安部追记一等功,2000年被评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