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吉县人民政府】敬业奉献好人 返回首页

  陈秀梅,女,汉族,1974年10月生,中共党员,永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执法大队第三中队副局长。 

  她连续数年被评为先进个人、妇女先进工作者、吉林市文明市民及永吉县行政执法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于2016年当选为吉林市党代表。2017年被吉林市人民政府授予“吉林市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为了让自己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人民公仆,她坚持自学为主,大量阅读了有关法律和业务书籍,虚心请教主管业务部门和身边的法律界人士。经自己不断努力,她成了一名素质过硬的复合型人才,2007年撰写了《如何治理整顿豆制品加工市场》获得吉林市论文个人优秀奖;在2012年的吉林地区食品安全竞赛中荣获个人第二名,小组第一名的荣誉,在全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竞赛中代表吉林地区参赛荣获小组第一名。 

  2004年她由于某种原因独自一人带着5岁的儿子生活,倔强的承担起家庭的重担。除了照顾儿子外,她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工作中。无论在哪个部门工作,都身兼多职,任劳任怨。2013年初,在领导的支持下,她先后召开了5次餐饮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班,让食品经营者慢慢从对我们执法工作的误解、讨厌、盲从向了解、尊重、自律转变。在日常执法工作中,也会遇到很多违法行为,个别违法者对食品安全执法工作不但不理解,而且还带着恐吓和谩骂,她做为一个女同志从来不会因为这些而感到害怕和退缩,她以自身过硬的业务水平和刚强正直性格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改变了个别经营者对执法人员的看法,同时也赢得食品经营者的尊重和好评。因为多年的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她患有严重的心脑供血不足、胃溃疡、类风湿等疾病,即便是这样,她仍然一如既往的工作着,奋斗着。在行政执法工作中,经她查处和审核的违法案约150余件,查处违法金额100余万元,无败诉案件发生。在2017年的“7.13特大洪水”的抗洪救灾工作中,她做为一名女同志,不顾上高三的儿子无人照顾、不顾自家房屋被大水侵泡、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然的投入到抗洪救灾工作中,一干就是20多天,不回家不离岗,同事们都叫她“工作狂”,她却说奉献是一种幸福,拼搏是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她处处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出了显著的业绩,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任志成,男,汉族, 1970年7月生,高级农艺师,吉林市永吉县口前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 

  1998年,推广水稻二化螟生物防治技术,使三家子乡水稻二化螟防治率达到99%,全乡1137余公顷水田,实现虫口夺粮307万公斤,按2元/公斤计算,挽回经济损失614万元。 

  1999年开始连续三年,推广水稻水稻简塑盘旱育苗,三年时间三家子乡水稻抛秧盘育苗技术应用率达到了100%。 使全乡水稻增产达到12%,累计增产226.8万公斤,增收453.6万元,节约成本25.2万元。 

  2000-2002年,推广万寿菊栽培技术,三年推广面积500公顷,三年农户增收362万元。 

  2010年2月,因工作需要,他被组织安排调到口前农业站,任站长。截止2017年末累计对全镇农户进行农业科技培训1万余人次,培训农业新技术20余项,推广了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他结合工作实际所撰写的论文《浅谈现阶段农民素质与培训模式》在2012年“中国知网网”强科技促发展主题征文活动中荣获优秀奖。 

  田间地头服务“三农”。每到农业生产季节,都会出现一些问题,病虫害、药害是最为常见。单单是每年田间指导一项无形中就会为农户挽回上百万元损失。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每年能挽回粮食765万公斤,挽回经济损失1148万元(按1.5元/公斤)。 

  2017年7月口前镇发生了特大洪水,水灾过后二代粘虫大发生,受灾面积达4896公顷。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玉米毒隔离带法”防治粘虫,全镇4896公顷农作物发生的二代粘虫得到有效防治。 

  服务“三农”,再立新功。主持并参与多项省市农技推广项目,并获奖。 2011年主持的“微生物菌肥对玉米促增产抗倒伏技术”项目荣获吉林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2015年主持的“玉米2:2比空栽培技术”项目荣获吉林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2015年参与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推广”项目荣获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2017年主持的“玉米秸秆全覆盖机械化免耕深松栽培技术”项目荣获吉林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 

  作为一名默默工作在农技推广一线的农技人,他始终坚持做好本职工作,服务“三农”,工作业绩非常突出。2011年被评为全省优秀技术指导员,2012年度、2016年度被评为全省农技推广先进个人。 

  刘春祥,男,汉族,1958年11月生,永吉县西阳镇九年制学校教师。 

  大灾显大爱,大事见品格。 

  2017年7月13日,当洪灾发生后,刘春祥老师带病坚持第一时间到校查看学校受灾情况,发现消防水池严重进水,电机等设备被积水淹没,严重受损。为了减少损失,他与学校后勤主任一起以最快速度将消防水池内积水抽干。 

  7月16日,刘老师在参加完口前镇第一小学对口支援清淤后,积极投入学校崔鸽老师家清淤工作中。搬移陷在淤泥中的沙发、桌椅、过水的床垫;拆卸主卧室中的双人床;育婴室中的儿童床……每一项工作他都不会被落下。身体不适的六旬老人,参与这样的工作,先不说被搬动的物品有多沉有多重,就说脚陷在淤泥中每走一步对于年轻人来说都已是步履艰难,何况是在搬运重物的他。刘老师没有退缩,仍然奋战在清淤工作中,而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大部分淤泥被清除后,准备抽取小区外的积水冲刷墙体地面时,需要从口前镇外调取抽水设备。刘老师又加入到步行调取抽水泵等设备的行列中。随处都是淤泥,每走一步是何等吃力,自不必说。已经奋战了一上午的他完全可以不去。没有人会攀比他、责备他,可他还是拖着疲惫的身躯去了。往返两个多小时。水泵没取到,人已经累得汗流浃背,可是他没有间歇,继续加入到清淤的收尾工作中…… 

  当大部分灾区群众携家带口远离口前镇避难时,刘春祥老师又加入到了参与教育局老年活动中心的清淤工作中。这是一项自愿参加的清淤工作,六十岁了,身体不适的他住在西阳镇,完全可以不参加此项救灾工作之中,可他仍抱着能干就干点的心理参加了。 

  洪灾过后,西阳镇九年制学校作为西阳镇受灾转移群众安置点,刘老师又加入了灾民安置服务工作中去。择菜、洗菜、做饭、刷洗餐具、炊具,他尽心尽力地为灾民们服务。 

  洪灾留下满目疮痍,刘春祥老师的风格深深的感动着我们身边的人,像红烛点亮了我们前进的路。 

  马骥,男,汉族,1973年2月生,中共党员,永吉县水利局防汛办公室副主任。

  2017年的“7.13”、“7.20”抗洪抢险中,在永吉县水利局党委率领下,顾全大局,舍小家顾大家,坚守抗洪抢险第一线,依据掌握的防汛调度管理知识,协助领导及时调度全县水情、工情、汛情、灾情,为抗洪抢险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指挥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调度处置碾子沟水库和杏山水库险情,为解除险情发挥了作用。 

  在7.13、7.20出现强降雨前,按照上级部门和领导的要求,积极安排部署防办工作人员调度全县水库的水情,对所有超汛限水库开闸放水,将水位降至汛限水位以下,提前泄洪,腾出防洪库容,确保了全县63座水库安全。7.13大水后,为了及时了解和监控全县的雨水情,应对更大可能洪水,他多方沟通,协调调度,抢在7.19前修复完成了因7.13洪水受损的全县山洪监测预警系统和水毁自动雨量监测站点,保证了7.20洪水期间县防指领导和成员及各乡镇区及时了解雨水情信息,提前做好防范措施,确保水库下游防洪安全。 

  他十分敬业,以单位为家,以事业为重。从7月13日降雨开始一直到7月30日,24小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坚守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没有叫过一声苦,一声累,累了就坐在椅子上打个盹,饿了就吃点面包,喝点矿泉水,几天几夜不休息守候在防办机房中,通过监测预警系统监视全县雨情、水情动态,了解水库泄流情况,及时将雨水情信息第一时间通报给县防指领导和相关乡镇,便于领导指挥决策。及时传达防汛文件、领导指示、雨情和水情,便于领导会商指挥全县的防汛工作。高峰时每天上传下达文件上百份次,接打电话上百个。同时,及时将雨情通报给各乡镇,强调加强防御措施,确保万无一失。在两次灾情发生后,面对繁杂的工作局面,该同志组织相关人员辛勤工作,第一时间从有关部门和各乡镇收集资料、调查灾情、掌握水毁工程情况,及时完成上级业务部门的各类报表和各类统计信息、文字材料。两次洪灾期间,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咨询、求救电话,他热情接待、不厌其烦,能联系到部门的亲自联系,能解答的解答,不能解答的为对方提供相关单位和电话号码,达到对方满意,促进了社会和谐。在抗洪抢险工作期间,住在乡下农村的父母,家中也遭受了山洪的侵袭,他选择了坚守岗位,履职尽责。为了抗洪抢险的胜利,他舍小家顾大家,直到抗洪抢险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后,才匆匆回到家中看望父亲、母亲,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在他身上得到深刻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