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 12:55 来源:吉林市人民政府
收藏 打印
字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关于防范化解我市民营企业风险的建议
委员提案:
  

    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建设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调研中发现,在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交织、短期风险和中长期风险并存、金融风险和非金融风险叠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我市民营企业面临着防范风险意识不强、防范风险手段弱化、运营中存在着金融、法律、债务等多重风险。因此建议:

  一、加强教育引导,有效提升民营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二、加强金融服务,不断补足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动能

  三、注重多点发力,有效缓解民营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

  
提案答复:市工信局主办;市司法局、市金融办、市工商联协办
  

一、对“加强教育引导,有效提升民营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建议的答复。

  多年来,我们通过政策宣贯、组织培训等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企业发展动力,帮助企业抵御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一是组织两期“吉林省中小企业政策大讲堂”培训班,共培训320人,服务企业300余户。联合市司法局开展吉林市中小微企业法律法规专题培训两期,共培训200余人,服务企业200户。二是市工商联开展政策“三人行”。组织民企法律服务公益巡讲,为民营企业负责人、商(协)会代表解读《吉林省政法机关依法保障民营经济发展三十条意见》。三是举办企业个人所得税法专题培训班和税企座谈会,为民企普及税法知识和税收征管政策。通过组织法治宣讲,增强发展信心,提升企业经营者素质,增强企业运营水平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对“加强金融服务,不断补足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动能”建议的答复。

  2020年,“疫情”给我市民营企业造成了重大损失,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我市多部门协同合作多措并举着力解决融资难题。一是加强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发挥产融合作平台功能。建立产融合作对接机制,整合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信息资源,通过线上(产融合作服务平台)、线下(服务大厅)两个维度开展为企金融服务,力争实现企业寻求金融服务“只进一扇门”,目前已入住企业近300家,企业办结时限20个自然日,极大方便了企业融资。二是市金融办、工信、发改、科技、卫健、商务、文广旅和农业农村、国资等部门,调度疫情防控期间企业融资需求情况。向金融机构推介纳入各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目录管理企业、有关部门汇总有资金需求企业信息,融资需求额度近120亿元。三是开通金融服务热线,帮助企业走出复工复产遇到的资金困境。市工信局、金融办指定专人负责为企业提供融资问题解答。通过金融服务热线解答和协调帮助,吉林市虹园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拿到票据贴现款284.5万元,吉林奥佳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拿到票据贴现款49.24万元,吉林棋盘集团以优惠利率办理了1年期3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疫情期间共计为企业复工复产融资13.7亿元。四是引导金融机构开展灵活多样的政银企保对接活动。2019年共开展规模较大的政银企保对接会30次,参会企业820户次,涉及融资需求项目229个,实际发放贷款12.2亿元。

  三、对“注重多点发力,有效缓解民营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建议的答复。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决策精神,各部门各司其职,精心组织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开展助企惠企专项行动,帮助企业防范化解法律风险,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服务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建立律师维权保障新机制。将加强律师服务作为保障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依托吉林保民律师事务所成立了“吉林市民营企业家权益保障中心”,主要负责接待全市重点民营企业家人身、财产以及企业权益方面的法律求助,组织专业团队为企业家提供申请保全、解除冻结、代理诉讼等全程、复选式的定制法律服务,打通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和仲裁等领域通道,构建信息共享、高效联动工作机制,为求助企业把好依法维权最后一道关卡,有效降低企业各类法律风险,维护良好的市场经营秩序,营造浓厚的法治营商环境。二是探索仲裁服务新模式。为依法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共同促进吉林市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吉林仲裁委员会与吉林市工商业联合会召开了“发挥仲裁法律制度优势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法律环境座谈会”,推广仲裁法律制度,让更多的民营企业了解仲裁、参与仲裁、选择仲裁、使用仲裁解决纠纷。达成并签署了《吉林仲裁委员会与吉林市工商业联合会战略合作意向书》,依托仲裁法律制度的独特优势,依法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构建“风险防范(事先咨询法律服务)、调解+仲裁”等仲裁法律服务新模式。同时研究成立吉林市民营企业仲裁调解中心,待市工商联执委会会议通过后,正式挂牌开展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