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8时30分,备受全市人民关注的蛟河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
大会实有代表215 名,出席今天会议的代表166名,因事因病请假49名,符合法定人数。
大会共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延明主持。
与会人员全体起立,奏唱国歌。
列席今天大会的有:市政协十五届委员会委员,不是蛟河市本级代表的市级领导,市委部门、政府部门、垂直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部分国省市营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和部分街道的村和社区干部。
在热烈的掌声中,市长王威代表市政府作《蛟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 年是蛟河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极为艰难的一年。面对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严峻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 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 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疫情要防住、 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志不求易、事不避难, 交出了一份斗争敢为、奋发有为的厚重答卷。
——同心抗疫凝聚力度。
面对 3 月份输入性突发疫情,20 个专班闻令而动,17 轮区域核酸精准筛查,17 天完全控制住社会面传播;全面加强防控能力建设,日检 测能力 4.75 万管的核酸检测基地建成运行,“30 比 1”微网格服务体系全面铺开,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效践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经济恢复彰显韧度。
坚持抗疫不误农时,率先在全省启动备春耕农民返乡集中转运,经验做法获央视主流媒体宣传报道;65项政府为企业办实事清单精准滴灌,全年减税降费 9800 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946 万元,累计为企业提供纾困贷款 5.5 亿元。
——项目建设呈现梯度。
15 万吨废弃菌包循环利用等20 个3000 万元以上项目正式签约,农特产品冷链物流园等70 个超500 万元项目压茬开工,年产 1 万吨特种石墨等30 个超 500 万元项目建成投产,蛟河抽水蓄能电站盛大开工,强势领跑全省“东部山水蓄能三峡”工程建设。
——三次产业拉伸维度。
479 公顷 土地整治、11.3 万亩高标准农田和黑土地保护项目深入实施, 粮食产量突破 90 万吨。黑木耳产业集群项目高效推进,肉牛饲养量达到 21 万头,得利斯食品产值首次突破 20 亿元大关。第 21 届红叶旅游节云上开幕,红叶谷光影夜游成为旅游新爆点,全年接待游客、综合收入分别增长 8% 、7.8%。
——城乡颜值再上高度。
“三区三线”科学施划,国土空 间体系和区域经济布局加快构建。坚持建新与更新一体推进,上海路等 4 条道路竣工通车,文明小区等 28 个老旧小区 111 栋楼实施改造,红叶广场提档升级,首钢漪园获评全省“最美口袋公园”;白石山镇、漂河镇等 8 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基础设施整体跃升,20 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成功打造,我市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民生答卷更具温度。
高考一本上线人数同比增长 24.3%,中考高分段人数占比位列外五县第一。23 个“市乡村户”四级衔接产业项目扎实推进,脱贫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到 12985 元,社会救助事业中心获评全国社会救助先进单位。
——政府效能跑出速度。
乡镇街全流程审批系统省内率先覆盖,我市营商环境综合排名位列全省第二。“交巡所”改革在吉林地区率先启动,政府行政能力不断提高。
第二部分
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将重点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 一 ) 聚力项目建设攻坚,积蓄高质量发展动能。
把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头版头条”, 大力实施项目建设“302040”工程,超前谋划抓上争,多向发力抓招商,靠前服务抓建设,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
( 二 )聚力工业破局起势,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
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和创新驱动战略,启动“1515”规模工业培育工程,实施规模工业提质行动、服务质效提升行动、一区两园提振行动,不断壮大核心企业群和优势产业群。
( 三 ) 聚力服务业转型升级,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消费、促进就业、畅通循环的举措,推动旅游兴市战略纵深发展,服务业各板块协同发展和新型消费业态蓬勃发展。
( 四 ) 聚力乡村全面振兴,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石。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发展高质高效农业,拓展强村富民渠道,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迈出新步伐。
( 五 ) 聚力城乡能级提升,打造高质量发展载体。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民生视角和 问题导向建设、管理和运营城市,实施城乡路网建设工程、城市有机更新工程、城市管理提升工程,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联动性和整体性。
( 六 ) 聚力生态强市建设,优化高质量发展环境。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织牢生态修复保护网,着力打好绿色发展组合拳,让群众享受更多蓝天幸福、青山美丽和环境民生。
( 七 ) 聚力民生福祉改善,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筑牢安全发展底线,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第三部分
以自我革命精神强化政府自身建设
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坚决扛起政府抓发展、惠民生主责主业,坚持党的领导,建设忠诚型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坚持执政为民,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开源节流,建设经营型政府。坚持从严治政,建设廉洁型政府,全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会议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本次会议选举办法草案和通过办法草案。
《蛟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蛟河市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书面形式提交大会审议。
大会第二阶段由市委书记王荣新主持。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延明受市十九届人大常委会委托,向大会作《蛟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报告共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2022年主要工作
2022年,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吉林市委、蛟河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大局,聚焦“四个机关”建设,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不断强化政治机关建设,始终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始终,持之以恒加强理论武装,有效落实市委各阶段重点工作部署,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人大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
(二)不断强化权力机关建设,依法履行人大工作职责。
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重点公共领域的突出问题,依法决定重大事项、行使人事任免权、有效开展监督。
(三)不断强化工作机关建设,推进人大工作务实高效。
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加强机关建设作为依法履职的重要保障,在突出抓好思想政治建设的同时,优化机关工作模式,注重能力素质提升,强化工作作风转变。
(四)不断强化代表机关建设,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市人大常委会把代表工作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力抓手,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创新代表“线上”学习培训模式,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提升代表意见建议办理质量,积极推进“代表之家”建设。
第二部分
2023年工作建议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思想政治引领上展现“人大担当”。
二是围绕市委决策部署,在助力高质量发展上贡献“人大力量”。
三是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上体现“人大作为”。
四是强化人大自身建设,在打造“四个机关”上彰显“人大风采”。
会上,市人民法院副院长、代院长赵志军,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毛海涛先后作了《蛟河市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蛟河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蛟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以书面形式提交大会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