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2日 星期二
登录 注册智能问答无障碍适老化
WWW.JLCITY.GOV.CN
【分析】1-12月吉林市经济运行情况
日期:2018-01-05    来源:吉林市人民政府
字号: 变大 变小
收藏 打印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克难攻坚,精准施策,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增速缓、质量升、结构优、效益好”。

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

2017年,全市GDP实现2302.8亿元,可比增长2.6%,增速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2%;第二产业增长0.7%;第三产业增长4.5%。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0:35.8:54.2。固定资产完成投资2018.2亿元,可比下降1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534.8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年回落4个百分点。

     二、积极因素逐步增强

虽然全市经济整体处于回落态势,但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依然存在,并在不断的累积、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生产稳定增长

在市场回暖、产品价格回升等因素的推动下,全市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2017年,规模工业完成产值3138.7亿元,同比增长6.7%,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但受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影响,完成增加值662.9亿元,可比增长1.0%。

传统行业延续增长态势。石化、冶金、汽车及配件制造三大传统产业产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长水平,共完成产值1394.4亿元,同比增长18.3%,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7.3个百分点。

重点企业拉动力明显。百户重点企业完成产值1396.8亿元,同比增长20.1%,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8.0个百分点。吉化、一汽吉林汽车、建龙钢铁等5户重点企业完成产值811.7亿元,同比增长24.2%,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5.4个百分点。

部分重点产品产量增长较快。价格上涨、市场向好,全市30种重点工业品中,有16种产量上升。其中:粗钢生产量为437.1万吨,同比增长13.9%;汽车生产量为7.4万辆,同比增长10.8%;化学纤维生产量为34.4万吨,同比增长8.2%;乙烯生产量为85.4万吨,同比增长5.8%。

(二)服务业支撑经济发展

2017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249.1亿元,同比增长4.5%,拉动GDP增长2.1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9%,服务业增速连续四年高于工业增速,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三)出口转好态势明确

2017年,在重点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猛增的带动下,对外贸易额实现大幅增长。全市外贸出口额44.8亿元,同比增长55.6%;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32.4亿元,同比增长47.9%,其中:吉林化纤实现出口交货值5.1亿元,同比增加4.1亿元;吉林炭素实现出口交货值6.5亿元,同比增加4.9亿元。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一)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过半

2017年,全市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9.8:43:47.2调整到10:35.8:54.2,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50%;第三产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是历史上首次。

(二)工业结构调优持续深入

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99.9亿元,可比增长7.2%;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42.9亿元,可比增长2.5%,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和1.5个百分点。

(三)供给侧改革稳步推进

去产能:原煤产量同比下降78.7%,铁合金产量下降75%,水泥产量下降9.1%。去库存:工业产成品库存增速下降,由上年的15.5%下降到3.6%;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8.1%。去杠杆: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4.4%,下降4.1个百分点。降成本: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0.6元,同比减少0.5元。补短板:第一产业(农业基础设施)投资额增速为16.2%,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

、企业效益大幅提升

2017年,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33.8亿元,同比增长7.8%。实现利润135.4亿元,同比增长34.9%。其中:百户重点企业实现利润66.4亿元,同比增长164.5%。

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4.1亿元,增长6.5%。实现利润19.5亿元,增长23.3%。

规模以上服务业其他营利性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9亿元,同比增长18.2%;实现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53.5%。

总体来看,虽然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波动较大,但整体仍呈现增长态势,积极因素依然存在,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但也要看到,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下一阶段,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动力转换中优化结构,注重引导良好发展预期,全力抓好政策落实,努力巩固积极变化,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站群导航
站群导航 |
县(市)区政府 |
市政府工作部门 |
市州政府网站 |
各省市政府网站 |
国家部委网站 |
新闻媒体
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监委市委政法委市法院
市检察院
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州政府网站各省市政府网站
国家部委网站新闻媒体
联系电话:0432-65155806
本站流量:
网站标识码:2202000006
版权所有:吉林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网站标识码:2202000006
吉公网安备:22020402000219号
ICP备案编号:吉ICP备05005864号
版权所有:吉林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3年9月12日 星期二
登录 注册智能问答无障碍浏览关闭适老化
WWW.JLCITY.GOV.CN
【分析】1-12月吉林市经济运行情况
日期:2018-01-05    来源:吉林市人民政府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克难攻坚,精准施策,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增速缓、质量升、结构优、效益好”。

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

2017年,全市GDP实现2302.8亿元,可比增长2.6%,增速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2%;第二产业增长0.7%;第三产业增长4.5%。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0:35.8:54.2。固定资产完成投资2018.2亿元,可比下降1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534.8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年回落4个百分点。

     二、积极因素逐步增强

虽然全市经济整体处于回落态势,但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依然存在,并在不断的累积、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生产稳定增长

在市场回暖、产品价格回升等因素的推动下,全市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2017年,规模工业完成产值3138.7亿元,同比增长6.7%,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但受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影响,完成增加值662.9亿元,可比增长1.0%。

传统行业延续增长态势。石化、冶金、汽车及配件制造三大传统产业产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长水平,共完成产值1394.4亿元,同比增长18.3%,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7.3个百分点。

重点企业拉动力明显。百户重点企业完成产值1396.8亿元,同比增长20.1%,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8.0个百分点。吉化、一汽吉林汽车、建龙钢铁等5户重点企业完成产值811.7亿元,同比增长24.2%,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5.4个百分点。

部分重点产品产量增长较快。价格上涨、市场向好,全市30种重点工业品中,有16种产量上升。其中:粗钢生产量为437.1万吨,同比增长13.9%;汽车生产量为7.4万辆,同比增长10.8%;化学纤维生产量为34.4万吨,同比增长8.2%;乙烯生产量为85.4万吨,同比增长5.8%。

(二)服务业支撑经济发展

2017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249.1亿元,同比增长4.5%,拉动GDP增长2.1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9%,服务业增速连续四年高于工业增速,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三)出口转好态势明确

2017年,在重点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猛增的带动下,对外贸易额实现大幅增长。全市外贸出口额44.8亿元,同比增长55.6%;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32.4亿元,同比增长47.9%,其中:吉林化纤实现出口交货值5.1亿元,同比增加4.1亿元;吉林炭素实现出口交货值6.5亿元,同比增加4.9亿元。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一)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过半

2017年,全市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9.8:43:47.2调整到10:35.8:54.2,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50%;第三产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是历史上首次。

(二)工业结构调优持续深入

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99.9亿元,可比增长7.2%;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42.9亿元,可比增长2.5%,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和1.5个百分点。

(三)供给侧改革稳步推进

去产能:原煤产量同比下降78.7%,铁合金产量下降75%,水泥产量下降9.1%。去库存:工业产成品库存增速下降,由上年的15.5%下降到3.6%;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8.1%。去杠杆: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4.4%,下降4.1个百分点。降成本: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0.6元,同比减少0.5元。补短板:第一产业(农业基础设施)投资额增速为16.2%,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

、企业效益大幅提升

2017年,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33.8亿元,同比增长7.8%。实现利润135.4亿元,同比增长34.9%。其中:百户重点企业实现利润66.4亿元,同比增长164.5%。

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4.1亿元,增长6.5%。实现利润19.5亿元,增长23.3%。

规模以上服务业其他营利性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9亿元,同比增长18.2%;实现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53.5%。

总体来看,虽然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波动较大,但整体仍呈现增长态势,积极因素依然存在,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但也要看到,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下一阶段,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动力转换中优化结构,注重引导良好发展预期,全力抓好政策落实,努力巩固积极变化,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