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网格员上门问需,“点单式”服务解决各类问题;茶余饭后,到小广场健身、聊天,享受休闲时光;在社区活动室学书法剪纸、唱歌跳舞,丰富文化生活;办理社区业务,家门口“一站式”服务就可以搞定……如今,船营区向阳街道辖区居民的生活安心顺心。
向阳街道党工委聚焦民生实事,推动“民生微实事”落地见效,将民生之“盼”化作民生之“赞”。
办惠民好事 “点单式”服务获好评
“社区给安装了电瓶车充电桩,随时可以给电瓶车充电,特别方便。”日前,昆明社区居民王女士说。
向阳街道推广“网格问单+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多方接单”为内容的“点单式”服务模式,组织网格员敲门问需,精准征集民意,着力解决难题。昆明社区“飞线充电”问题就是网格员在日常问需时了解到的。社区协调辖区共建企业,利用空余场地安装电瓶车充电桩,既解决了民生问题,又消除了安全隐患。
目前,“点单式”服务模式在街道所属5个社区推广,广受好评。
抓利民实事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向阳街道所辖老旧小区较多。为服务好群众,街道对小区道路、照明、绿化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检查与升级,确保居民出行安全、生活便利。
加大社区环境整治力度,清理卫生死角,增设垃圾分类投放点,让居民的生活环境整洁舒适。
推广“一站式”服务,简化办事流程,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服务。社区把服务端口前置,在小区物业、小区附近网点设置全科社工,为居民办理民政、劳动保障、卫生和计生、法律援助等业务。“全科社工具有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优势,居民想办的事在一个窗口内、一名社工手中就能完成。”向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安烨说,全科社工岗位的设置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及时了解居民需求,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
解民生难事 开动服务“红色引擎”
向阳街道指导各社区根据辖区实际打造家门口党建服务品牌,为居民解决难题,提供各类服务。
天北社区自年初打造“红蓝丝带 守望相助”党建特色品牌,联合党建联盟单位、红色合伙人、红蓝之梦志愿服务队等,针对辖区“一老一小”实际情况开展十大类基本服务,将优质服务汇聚在家门口。目前已开展困难帮扶、送法送学、课堂宣讲、健康义诊等服务177次。
社区还聚焦辖区高龄、空巢、独居老人,通过摸查建立动态台账,全面掌握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组织网格员、代办员到其家中帮助打扫室内卫生、修理电器、代买代送;联合共建单位开展慰问、办政策讲座等活动,为特殊人群提供资格认证、政策宣讲、优抚优待等服务;社区党委联动党员、下沉干部、楼长、单元长参与社区治理,开展卫生整治、认领微心愿等志愿服务,既起到社区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也发挥了居民的自治功能,促进了社区基层治理有效有力。
打造“软磁场” 满足群众精神需求
针对老旧小区基础设施不完善、文娱活动匮乏等问题,街道指导所属社区链接多方资源,精心打造社区文化“软磁场”。
目前,5个社区都建立文化广场、健身广场、口袋公园等,为居民提供娱乐休闲场地;完善社区文化设施,打造居民活动场所,开设舞蹈课、书法课、剪纸课等课堂,举办各类文化活动。
社区还积极打造文化共享空间,设置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等,方便居民借阅电子书籍、唱歌、跳舞、下棋、打球等。在社区活动室,常常可以看到这样温馨的画面:居民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下象棋、写毛笔字。孩子们在图书角绘画、看书,其乐融融。“我退休后,经常到社区活动室,下下棋、聊聊天,感觉挺幸福。”社区居民赵大爷说。
向阳街道还和北华大学联合建立“葵花学院”,由北华大学派出专业教师到各个社区,为居民提供音乐、书法、舞蹈等教学。
“只有把每一件‘民生微实事’办好,用无微不至的服务换取群众的更高满意度,才能做好基层治理大文章。”安烨说。(刘利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