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经市政府批复同意,由市水利局起草并征求各界意见多次修改的《吉林市水网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这是我省首个市级水网建设规划。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省市有关要求,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以国家骨干网和省级水网为依托,以市县自然河湖水系为基础,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优化水网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提出防洪排涝网、城乡供水网、灌溉排水网、河湖水生态保护网、数字孪生水网建设任务和水网高质量发展重点举措,着力打通水网建设“最后一公里”,提升城乡水利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为吉林市打造省域副中心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规划》从我市水网建设需求出发,坚持节水优先、量水而行,系统梳理了市级水网“纲、目、结”要素,提出水网建设“三横三纵、三核多点、多源互补”总体布局,明确全市水网建设的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发展目标,构建“系统完备、功能协同,集约高效、绿色智能,调控有序、安全可靠”的现代化水网体系。
《规划》基准年为2023年,规划水平年为2035年,展望至2050年。《规划》提出到2035年,市级水网基本建成,与省级水网互联互通,水网建设“最后一公里”基本贯通,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水生态保护治理能力、水网智慧化水平明显提高,水利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防洪排涝网,到2035年,4级及以上堤防达标率达到95%以上;城乡供水网,建成“多源共济、空间均衡”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市级水网覆盖率达到85%以上(以自然水网为主);灌溉排水网,到2035年,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67.57万亩,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45;水生态保护,全面建成“河清岸绿、人水和谐”的河湖生态保护体系;水网智慧化,到2035年,水网关键要素感知率达到90%以上,水网重要水利工程自动化控制率达到80%以上。
据介绍,《规划》是构建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的综合性、基础性规划,是规划期内吉林市水网建设的基本依据。下一步,市水利局将协调各相关部门,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原则,推动各县级水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强化吉林市级水网同各县市水网衔接,完善水网支线和“毛细血管”,统筹推进区域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治理,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益和效率,激发治水兴水活力。(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