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遗与新时代的生产生活、人文精神深度融合,近日,昌邑区延安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开展“非遗进基层·薪火代代传”传承体验活动,让居民群众在互动参与中感受到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鲜活生命力,挖掘出非遗技艺的时代价值,营造温馨和谐、其乐融融的文化氛围。
加强阵地建设,让非遗文化“走”进来。延安街道通过优化阵地布局,着力打造一支有能力、有热情、靠得住、敢担当的文明实践主力军队伍,以“硬投入”提升文化服务“软体验”。坚持“激活、整合、下沉、共享”的原则,积极整合多方优质资源,将力量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等挖掘调动起来,打通贯通联通,汇聚形成文明实践强大合力,进一步提升文明实践服务效能。根据“一室多用、资源共享”理念,为非遗文化搭建起一个集展示、交流、体验、推介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以活动设计年轻化、服务对接精准化,努力构建“全龄友好”的文化服务体系,真正实现“阵地升级”与“人心凝聚”的双重提升,让文明新风焕发新的生机。
盘活资源联动,让非遗文化“活”起来。延安街道坚持把群众“引进来”,把资源“聚起来”,让文明实践动起来、活起来、实起来,持续扩大“朋友圈”用文化力量凝聚共识。通过“文明实践+非遗”模式,为居民群众送上“满族柳编”“乌拉满族赫舍里氏刻纸与剪纸”“风筝制作技艺”“面人胡”“陶丕彩绘”等多项省级、市级非遗项目系列体验活动,由资深的非遗传承人带领大家沉浸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曾受邀中央电视台采访报道的“面人胡”第四代传承人胡连才老师在延安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面塑体验活动,在一笔、一搓、一挑之间,以面团为“墨”、十指为“笔”,揉捏出独特的民俗象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现场气氛热烈而欢快。
创新实践课程,让非遗文化“传”下去。延安街道着力打造常态化服务项目,推出“点单与派单相结合、任务与志愿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菜单化”服务模式,让群众看得见、听得懂、有认同、愿参与、真点赞。为满足居民群众对文化传承的喜爱之情,延安街道将积极探索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因地制宜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活动,以周周有课讲,场场不重样的活动安排激活文明实践的“一池春水”,让更多居民群众在“上手学、近身赏、用心品”中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形成居民有所学、街道有所助、文化有所传的良性循环,涵养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
一纸一墨,复刻千年文明;一捶一拓,传承文化根脉,非遗传承与文明实践行而不辍。昌邑区延安街道将继续深挖开拓“文明实践+”的常态化模式,通过培育项目、挖掘能人、搭建平台赓续文化薪火,在“讲”与“做”之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推窗可见、触手可及的生活诗篇,绘就居民家门口的文明璀璨新画卷。
图为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