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充分发挥小区党组织统筹协调和战斗堡垒作用,昌邑区民主街道工字楼社区聚焦小区党组织架构创新、民生服务提质、多元共治深化等,系统呈现“小区党建”的生动实践与显著成效,营造互学互鉴、比学赶超氛围,广泛凝聚共建共治合力,为打造“宜居宜业 幸福社区”筑牢坚实根基。
进一步使小区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推动小区党支部从“形式覆盖”向“实质作用”的根本性转变,社区党支部创新实践“组织实体化、机制实体化、服务实体化”三大核心路径,将城市基层党建深度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治理效能,有效破解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持续激发小区治理“新活力”。
组织实体化,构建“辐射式”治理网络。让组织扎根、资源沉淀、服务做实,使“小区党建”成为撬动基层治理的有力支点。工作会议上,小区党员代表、物业人员和业主共同参与的红色议事会上,大家围绕近期问题畅所欲言。“自从有了党组织,居民反映问题就像搭上了‘直通车’,从小区改造到邻里纠纷,解决效率大幅提升”,居民丛培玲由衷感慨。工字楼党支部坚持“有效覆盖、务实管用”原则,精心推选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的党员组成支部班子,清晰制定重点引领事项清单,明确赋予其教育管理党员、引领业委会履职等职能。通过引导党员亮身份、作表率,多途径收集民需民情,第一时间研究解决,全力激活基层治理“最小单元”的“最大效能”。
机制实体化,创新“闭环式”治理链条。探索构建“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物业公司”三级联动协商共治机制,通过搭建民情恳谈会、邻里议事会等多元平台,全力打造“小区周到”服务品牌,确保民意“上得来”、诉求“听得清”、问题“议得透”。今年以来,支部累计召开协商议事活动9次,高效解决房屋漏水、违规停放非机动车、消防安全等居民急难愁盼问题30余个,推动小区形成了“民事共议、遇事共商、难事共办、成事共享”的良好治理生态。一举破解困扰多年的“老大难”问题。
服务实体化,打造“家门口”服务场景。小区党支部精准聚焦居民多元化需求,用心整合资源,在“家门口”精心打造暖心服务场景。今年以来,支部充分挖掘区域力量,组建了一支由能人达人、“双报到”党员、志愿者等23人构成的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惠民服务“”爱心义诊”“普法宣传”“文艺汇演”等特色活动10次,惠及居民200余人次。同时,创新开设“智慧课堂”,教授智能手机使用、健康养生等知识,提升老年居民幸福感与归属感;精心打造“假期课堂”,组织党员教师提供义务辅导,解决社区儿童假期“看护难”与“学习忧”的问题,让服务精准滴灌,让温暖触手可及。
下一步,昌邑区民主街道工字楼党支部将持续优化“小区党建”工作,深度发挥“红色阵地”功能,进一步激活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以更精准的服务和更扎实的举措,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区治理新格局。
图为联合骨伤医院义诊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