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船营区欢喜乡远大村的田间地头、村落巷陌,一场场由党建引领的民生实践正生动上演:泥泞小路变成了柏油坦途、公交站点多了遮阳顶棚、村民房顶旧瓦换新颜……2025年,欢喜乡远大村党支部始终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党建强”带动“服务优”,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成果,让群众的获得感在细微处不断升温。
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破解“增收难”。“以前种大棚一年到头剩不下几个钱,现在跟着党支部学习技术,一栋棚种蔬菜能种两茬,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远大村村民禚大哥算起收入账,脸上笑开了花。
针对村产业薄弱、村民增收无门的问题,远大村党支部提出“支部引路、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发展思路,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让党员成为致富带头人。7月份,村党支部邀请省劳动模范、远大村七社棚膜经济致富带头人张喜英在自家大棚前,通过实物展示与案例分析,为村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罗马生菜、黄瓜等高附加值棚膜作物的特性,传授蔬菜种植技术,提高产量与农民收益。一条“支部引领、产业兴村、群众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宽。
党员沉在网格里,解决“身边事”。“多亏了禚书记,俺家漏水的屋顶终于修好了!”远大村低保户李大娘说。在一次网格走访中,工作人员发现李大娘家屋顶漏雨,夫妻俩身患重病,无力维修。村党支部书记当即协调施工队,利用三天时间为她家换了新屋顶,解决了困扰多时的难题。
针对村民反映强烈的“出行难”,村“两委”成员带头排查全村道路隐患,推动远大村五社两条道路硬化1.6公里。“小到邻里纠纷,大到产业发展,只要群众有诉求,村党支部总能第一时间响应。”远大村党支部书记说。据统计,今年以来,乡、村两级累计解决群众诉求72件次,办结率达100%。“有困难找党员、要办事找网格”成了村民的共识。
服务落在心坎上,温暖“千万家”。37路公交线远大村委会站,以往的候车区域年久失修,只有一根公交站牌,地面未硬化,缺少座椅和遮雨棚,雨天更是泥泞不堪,群众冒雨站在马路边候车,不便于群众出行。“以前等车只能站着,现在新的站亭还有遮阳挡雨的顶棚、歇脚的座椅,这样等车也不累了,实在是太好了!”村民发自内心的开心让这次改造掷地有声。
使命扛在肩上,坚守“防汛岗”。建立“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24小时值班制度,在村委会设立“村级防汛指挥点”,安排专人实时关注天气预报、上级防汛通知,记录村内降雨情况、河道水位变化;利用巡查现场反馈,及时掌握低洼地带积水、道路损毁、房屋漏雨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第一时间上报区、乡防汛部门,并启动村内应急预案。汛期如战期,防汛即防险。在每一个暴雨倾盆的白昼、每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总有一群人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誓言刻进行动,把守护家园的使命扛在肩头,在“防汛岗”上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责任压在关键环节,守好“安全关”
“王大娘,您家燃气软管有点老化,我们帮您换根新的,以后记得定期检查,有问题随时找村里”。在村民家中,村治保主任正忙着联系燃气公司更换老化燃气配件,同时耐心讲解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这是远大村聚焦安全生产关键环节、压实责任守牢“安全关”的生动一幕。“燃气安全无小事,必须有人管、有人盯、有人抓,让村民用上‘放心气’!” 远大村党支部书记说。村里联合燃气企业工作人员、社长、村民代表组成专班,明确分工:燃气企业人员负责专业技术指导,如软管更换、报警器安装;网格长负责动员村民配合,跟踪隐患整改;村民代表担任“安全监督员”,发现邻里燃气使用不当及时提醒。如今的远大村,党旗迎风高高飘扬,民生实事落地生根。远大村将继续以党建为笔,以民心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续写更多“民生暖色”,让每一位村民都能共享发展成果,让幸福的笑容绽放在每一个角落。
图为棚膜种植情况观摩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