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桦皮厂镇的秋收壮阔图景中,勾勒出粮田丰产、农机轰鸣、科技增效的乡村好丰景。从高标准农田的坚实基底到机械化作业的高效赋能,再到科技手段的精准护航,这个农业大镇正以全方位升级的农业发展模式,书写着新时代的丰收答卷。
高标准农田,筑牢丰产“压舱石”。田地规整连片,沟渠纵横有序,道路通达田间——这是桦皮厂镇新胜村高标准农田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桦皮厂镇以高标准农田项目为抓手,在新胜、东胜、庆祥等村大力推进土地整合,通过平整土地、配套水利设施、修建田间道路等举措,不仅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更让昔日“零碎田”变身“高产田”。依托鳌龙河丰富的水资源,东风村在高标准农田基础上发展生态农业,培育出特色“荷花大米”品牌,让优质耕地生长出更高价值的农产品。
机械化作业,激活秋收“新动能”。金秋时节的桦皮厂镇田野间,联合收割机往来穿梭,农机轰鸣声奏响丰收序曲。首批开割的优质水稻经初步测产,每公顷产量可达17000斤至20000斤,为提升秋收效能,通过多项举措筑牢农机保障防线,杜绝农用机械“带病作业”;举办春、秋两季农机展销会,集中展示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等先进设备,叠加“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激发农户更新意愿。从田间收割到谷物转运,机械化已贯穿秋收全过程,让丰收更高效、更省心。
科技赋能,点亮绿色“丰收路”。科技的注入,让桦皮厂镇的秋收更具“智慧范儿”。病虫害防控现场,大疆等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每日可完成1000—2000亩的精准喷施作业,既大幅提升效率,又减少药剂浪费,为作物构建起环保防护屏障。针对番茄潜叶蛾、水稻二化螟等病虫害,创新采用生物信息素诱捕技术,通过悬挂诱捕器干扰害虫交配、监测虫情,全程无需化学药剂,既保障了农产品品质,又守护了田园生态。此外,生物肥料的推广应用让作物耐旱抗逆能力显著增强,叶面宽厚、根系发达的作物长势成为科技兴农的生动注脚。
从高标准农田的“藏粮于地”,到机械化作业的“藏粮于技”,再到科技赋能的“提质增效”,桦皮厂镇以多元举措绘就了高质量秋收的生动图景。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丰收的故事仍在续写,乡村振兴的底色愈发鲜亮。
图为秋收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