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大赛首页 > 赛事新闻

2023吉林市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活动方案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8日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数字吉林”建设推进大会精神,《“数字吉林”建设规划(2.0版)》《“数字吉林市”建设三年实施计划(2022-2024年)》等文件要求,加快推进“数字吉林市”建设,充分发挥公共信息资源开放试点城市示范效应,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全省副中心城市,拟举办2023吉林市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活动方案如下:

  一、大赛目的和意义

  本次大赛面向全国开展,以实现数据开放、数据应用、产业发展三位一体为目标,旨在全社会参与到公共数据创新应用中来,让更多的人关注数据的衍生能力,关注数据资产积累和应用;充分发挥企业、社会组织、在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公共数据开放共享的契机,构建数据应用模型,让数据应用更贴近人民生活,吸引更多从业者和高校毕业生来吉创业、就业,聚集数字产业人才;通过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充分释放数据红利,提高数据服务民生的能力,引领我市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

  一是宣传推介我市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工作成效。借助上线的吉林市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平台,为企业和个人开展公共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撑,进一步梳理社会侧对公共数据的需求,推动政府侧更多数据向社会开放。

  二是推动公共数据及社会数据的创新应用激发全社会对政府数据开发利用的热情,征集基于开放数据的创新应用解决方案和算法模型,实现更多场景应用落地。

  三是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数据创新应用大赛,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数据开发、应用中来,引导数字产业发展,为我市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动力。

  四是释放数据红利,让数据取之于民,还之于民。通过大赛挖掘与城市公共安全、环境保护、智慧交通、健康生活、企业信用等息息相关的数据价值,促进数据要素流通,探索公共数据运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让数据造福于民。

  五是鼓励在校大学生,培养行业人才,号召大学生特别是本地大学生留吉创业,建设家乡。

  二、大赛赛况

  (一)大赛名称

  2023吉林市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

  (二)大赛主题

  数聚吉林市 智绘新生态

  (三)大赛时间

  2023年8月至12月(共计4个月)

  三、组织机构

  (一)指导单位:吉林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吉林市通信管理办公室

  (二)主办单位:吉林市互联网协会

  (三)承办单位:吉林智慧江城建设运营有限公司、中国移动吉林市分公司、中国联通吉林市分公司、中国电信吉林市分公司、中国铁塔吉林市分公司

  (四)协办单位:吉林市城市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林市晓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数字认证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市意邦智控电子有限公司、吉林市润石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奥丁创新科技(吉林)有限公司

  四、赛事规则

  (一)参赛对象 

  参赛对象以企业为主体,鼓励高校及科研院所、自由职业者及各类团体报名参赛,每个团队不能超过5人。

  (二)赛题设置

  作品以吉林市实际数字化应用为导向,落地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目标群体,能够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应用成果。赛题以数字经济、城市治理、智慧民生、智慧应急、文化旅游五大方向为主,选手也可使用吉林市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平台提供的数据自定赛题。

  (三)赛道设置

  职业赛道:以吉林市实际需求为创作基础,突出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形成数字产品或数据服务,服务民生、智慧城市和数字经济建设。

  要求:1.每支队伍只能报名一个赛道,不得重复报名不同赛道,参赛团队根据实际情况自选赛道报名。

  2.企业、研究机构在职人员或自由职业者占团队成员总数60%以上,队长由在职人员或者自由职业者担任。

  高校赛道:该赛道不限方向不限场景,侧重创意解决方案。

  要求:1.每支队伍只能报名一个赛道,不得重复报名不同赛道,参赛团队根据实际情况自选赛道报名。

  2.在校学生占团队成员总数60%以上,队长由学生担任,提倡由导师带队。

  (四)作品要求

  1.初赛作品提交创意解决方案以ppt呈现,以pdf格式提交附ui设计(界面设计,是指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作品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需求分析、解决方案、应用场景、数据应用可行性、成果价值、ui设计等。备注:高校赛道对ui设计不做硬性要求。

  2.初赛作品(ppt、ui设计)提交采取匿名形式,请勿在提交的材料中包含任何可以使评委直接识别参赛团队、团队个人或其所代表企业的信息。若经2名以上评委判定,参赛团队作品中确实有包含上述违规身份信息的,该团队作品将不再纳入评审计分,取消参赛资格。

  3.决赛作品为作品原型demo及其原型说明文档,作品原型包括但不限于web应用程序、网站、可视化、APP、小程序等形式。答辩材料和作品成果满足运行且具备现场演示条件。

  4.参赛作品不得涉及国家秘密,知识产权归参赛者所有,大赛组委会有权将参赛作品、参赛团队信息用于宣传、媒体发布、官方网站浏览及展览等活动项目。

  5.每支队伍可以提交多个作品。

  五、赛程安排

  赛事流程分为报名参赛、初赛、决赛等环节。

  (一)预热阶段

  时间:暂定8月20日至8月24

  广泛利用政府官方媒体矩阵、自媒体平台、大赛官网等线上线下媒介进行赛事宣传。

  (二)启动仪式

  时间:暂定8月25日

  地点:市政府新闻发布厅(市城建大厦八楼)

  形式:现场组织,通过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形式启动。

  (三)报名阶段

  时间:暂定8月26日至9月27

  组织参赛对象登录大赛官网进行报名,深入机关、高校开展大赛工作方案及奖励政策宣讲,同时在吉林市政府网站、便民江城微信小程序等平台设置报名宣传入口,相关赛事事宜均通过官网进行发布(http://www.jlcity.gov.cn/zt/qtzt/odic/),报名团队应提交完整报名材料,并对所填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大赛官方网站是报名参赛的唯一渠道,其他报名渠道均无效。

  (四)初赛阶段

  时间:暂定928日至10月31日

  参赛对象按初赛要求完成作品提交,专家评审,公布决赛名单。

  评审形式:线上投票+线下集中评审

  地点:昌邑区望云街538-22号淘宝馆A座3楼会议室

  )沙龙活动

  时间:暂定10月20日(星期五)

  地点:暂定希尔顿欢朋酒店二楼祥朋厅

  主题:暂定“数治江城、众创众享”

  参与对象:邀请各行业企业、数字化领域企业、数字化行业专家、参赛团队参加活动。

  形式:现场组织+线上同步直播

  (六)决赛阶段

  时间:暂定11月1日至11月30日

  参赛对象按照决赛要求完成作品提交,专家评审,公布决赛结果。

  评审形式:现场评审

  地点:昌邑区望云街538-22号淘宝馆A座3楼会议室

  1.决赛以现场项目路演及答辩形式开展,采用“现场答辩、当场亮分”和现场答辩模式,即参赛团队进行自我陈述和答辩。组委会按照大赛评选规则邀请专家评委现场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参赛团队成绩排名现场公布。

  2.公布拟获奖企业名单。组委会根据决赛现场评审结果,确定拟获奖团队名单。

  3.组委会统筹安排对拟获奖的团队进行尽职调查。对调查中发现存在弄虚作假等失信行为的团队和个人,取消获奖资格。不接受调查的团队和个人视为退赛并自动取消获奖资格。

  4.组委会对获奖团队名单进行公布。

  (七)颁奖典礼

  时间:暂定12月初

  地点:暂定希尔顿欢朋酒店二楼祥朋厅

  形式:现场组织+线上同步直播

  播放赛事活动宣传视频、领导致辞、大赛承办方致辞、优秀作品展示、颁奖环节、指导导师讲解、参赛作品意向合作签约仪式等活动。

  六、奖项设置

  大赛分为职业和高校2个赛道,拟对获奖者给予奖金、奖品、荣誉证书等形式的奖励,并可推荐优秀项目进入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孵化,对符合需求的项目落地提供全程指引。其中,奖金共计29.5万元。

  (一)职业赛道

  设奖项19名,奖金共23.5万元。

  一等奖1名3万元及2万元代金券

  二等奖3名各2万元及1万元代金券

  三等奖5名各1万元及5000元代金券

  优秀奖10名各2000元奖品及2000元代金券;

  (二)高校赛道

  设奖项11名,奖金共6万元。

  一等奖1名2万元

  二等奖2名各1万元

  三等奖3名各5000元

  优秀奖5名各1000元奖品。

  所有获胜的团队将得到相应比赛奖金(奖金以人民币计算),奖金个人所得税或其他形式税收由获奖者承担,由大赛承办方代缴。参赛者应自行负责在其成员之间分配和分发奖金与奖品,主办方对此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七、评审标准

  (一)初赛

  从初赛作品中选出40个作品参加决赛,其中职业赛道25个作品,高校赛道15个作品。

  评委:本次大赛评委由信息化领域专家、行业主管部门领导等组成。

  评审标准:重点从线上投票(5%)、用户需求分析(15%)、解决方案(20%)、应用场景描述(20%)、数据应用可行性(20%)以及成果价值(20%)等五项指标对作品进行考评

  评审形式:采取线上评审方式进行,通过作品展示和文字介绍的形式,不记名向评委展示作品,评委根据初赛作品(PDF格式)依据评审标准进行打分。

  (二)决赛

  从职业赛道作品中选出19个作品,高校赛道选出11个作品作为本次大赛获奖作品。

  评委:本次大赛评委由信息化领域专家、行业主管部门领导等组成。

  评审标准:重点从创意角度、用户需求分析、解决方案、应用场景描述、数据应用可行性以及成果价值等五项指标对作品进行考评。职业赛道创意分占20%、技术分(需求分析、解决方案)占比30%、应用分(场景描述、数据及成果价值)占比50%;高校赛道创意分占比50%、设计分(需求分析、解决方案)占比30%、应用分(场景描述、数据及成果价值)占比20%。

  评审形式:评委根据参赛选手现场对决赛作品(APP、小程序、网站、程序,PPT等)的演示答辩,依据评审标准进行打分,并提出指导建议。

  (三)评审委员会为确保大赛评选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大赛组委会特邀部分信息化领域专家、行业主管部门领导等组成大赛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对大赛组委会负责,独立开展评审工作。

  其他

  为保障大赛顺利进行,由大赛主办单位、指导单位、承办、协办单位共同组成大赛组委会,负责大赛的方案设计、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宣传发动、赛事保障等工作。大赛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具体大赛组织工作由吉林智慧江城建设运营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大赛组委会负责对本次比赛实施方案的意见和最终解释权,其他未尽事宜,由大赛组委会研究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