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加快构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格局,让特色产业更具活力和竞争力,从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抢抓吉林省“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发展机遇,我市立足“扩量、提质、增效、转型”,围绕提升肉牛产业规模化、产业化、良种化水平,连续打出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组合拳”。到2025年,力争肉牛增量47万头、饲养量达158万头。
持续做大“牛文章”,我市强化金融支牧力度。截至目前,全市肉牛养殖贷款余额达34.19亿元,比年初增加8.77亿元,同比增长57%。强化用地保障,储备适合肉牛规模养殖项目用地73个,面积1044.8万㎡,为肉牛产业化发展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我市强化重大项目支撑,提升“产业化”水平,着力打造一批产业突出、产业链条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活跃、产村产城一体的肉牛产业示范小镇。2023年重点推进全市肉牛产业项目33个,其中千头以上规模项目24个,计划总投资52.2亿元,可增加肉牛存栏能力10万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肉牛产业发展仅仅是我市培育壮大有本地特色的乡村产业的缩影。今年以来我市在拓展延伸特色产业发展链和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努力把“好资源”转化为“好品质”,把“好品质”转化为“好品牌”,在打响品牌的同时,让特色产业真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同时,我市加快培育稻米、肉牛、白鹅、长白山特产等百亿级产业集群。全市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累计发展到30个,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到45个。累计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79个,打造晒烟、红果、滑子蘑、肉牛、人参、粘甜玉米等农业产业强镇9个。
不断深化农产品加工业,我市以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为基础,持续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市规上企业达到119户,创建桦甸、磐石、永吉3个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69户,其中:国家级5户,省级107户,市级257户。打造国家级产业园1个,省级产业园13个。
不断发展农产品品牌,我市重点打造“吉品贡”品牌旗舰和舒兰大米、万昌大米、磐石灵芝、蛟河黑木耳、桦甸黄牛、桦甸人参、永吉柞蚕、舒兰白鹅等十大单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前,全市累计创建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7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