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按照上级卫生计生部门要求,县卫计局始终坚持中西医并重原则,认真抓好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一、基本情况
全县有公立中医院1所,民营中医院1所,中医诊所18所。县医院、中水一局总医院分别设立中医综合区。9个乡镇卫生院建设中医馆。全县中医药卫生技术人员60余名,65%的乡村医生能有效提供中医药服务;现已形成8个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24个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
1、抓好县中医院建设。永吉县中医院位于吉林市船营区农林街,距永吉县城25公里,是永吉县唯一一所公立县级中医院,创建于1980年,全院占地面积450平方米,建筑面积2027平方米,是一所集预防、保健、治疗、教学、康复、养生为一体的中医二级医院,是全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中医药工作的龙头单位。承担着永吉县中医预防保健、疾病诊治、中医科研、中医药人员培训、中医药宣传及推广、永吉县离休干部疾病防治、永吉县城镇职工、吉林市居民医疗保险及新农合等任务。医院设有内科、针灸科、康复科、外科、妇科、口腔科、皮肤科、麻醉科、肛肠科、门诊急诊医学科、儿科、预防保健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电诊科。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编制床位50张,人员编制数95人(执业医师30人,副高以上职称10人),外聘人员27人。永吉县中医院中药房备有各种中(中成药及饮片)药400多种,有电麻仪、神灯、红外线考灯、离子导入仪、腰椎牵引床、针灸、拔罐等设备,基本满足居民对中医药的需求。
2、抓好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近三年来,完成9个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全县6个乡镇卫生院中医馆设立留诊观察室和家庭病床,主要针对老人及慢性病人或由上级医院转回来调养的病人,可以上门服务,为他们免费查体和治疗,解除行动不便病人的后顾之忧。
3、村卫生室推广中医药技术。鼓励村卫生室人员学习中医药知识,运用中医药技术和方法防治疾病。可以在村卫生室开展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包括:一般针法、一般灸法、刮痧、拔罐、敷贴、推拿、熏洗等比较成熟的常规技术,可以使用正规的神灯、电针等现代高新辅助治疗设备。逐步提升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
4、抓好公共卫生中医药服务工作。按照12类46项公共卫生服务,加强中医药服务项目管理。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辩识服务率及档案建立完整率均35.3%、0-36月儿童中医调养服务率及档案建立完整率均56.7%。
5、抓好中医药技术传承工作。2016年,县中医院组建了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由资深主任中医师带动医院的中医专家传道授业,8名乡村医生拜师继承中医衣钵。
6、抓好中医适宜技术平台建设。投入专项资金35万元购置投影仪、功放机、控制台、音箱等设备,进行中医适宜技术平台建设。每周二连接国家中医适宜技术平台,对县内中医药人员进行适宜技术培训,现已培训120人次。中医院还组织专家到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进行中医适宜技术指导,提升县域内中医药服务能力。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中医药服务功能发展不平衡,医疗、康复等功能发挥的较好,预防、保健等功能相对薄弱,“治末病”等中医预防保健理念,由于缺乏足够的宣传,未能得到大众认同。
2、对中医药的功能认识不足。一些年轻人认为中医药药效慢,对中医药功能认识不到位,致使一有小毛病就乐于服用西药。
三、意见和建议
1、要充分认识到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对中医药需求扩大的态势,重视中医药服务建设,鼓励和支持中医药服务的发展。同时利用新闻媒体,多形式、全方位向社会,特别是向年轻人宣传新时期中医药发展的必要性,提高社会各界对中医药的认识度,营造“信中医、用中药”的社会环境,切实推动中医药服务事业的发展。
2、做好加强中医药服务人才引进和现有中医药服务人员的培训,重视发挥名老中医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完善新型中医师承制度。
3、进一步拓展基层卫生工作中医药服务的功能,全面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通过建立中医药内容的健康档案、中医家庭病床、中医出诊上门服务、中医康复、中医养生保健等,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县卫计局 刘谢成 隋庆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