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教师

  • 教研型优秀党员教师 | 市第十中学 刘莹
  • 信息来源:市教育局     时间:2020-09-08 10:04

 

刘莹,市第十中学英语教师、班主任, 2002年8月参加工作,200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立场坚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的路线方针保持一致,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扎实勤奋工作,全面完成了学校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了全校师生和家长的好评。

希望,从这里升起

2002年8月,她走进吉林铁路第三中学(吉林市第十中学校的前身),实现了她儿时的理想——成为一名教师。能够亲自带领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教给他们知识,教会他们做人,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带好班、教好课。

水至清则无鱼。最初,她以自己是“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人自居,只要她发现了班级的不良现象,看到了学生的错误,就立即进行批评,加以纠正。她以为批评的精确、及时,就能起到最好的矫正作用。可事与愿违,对她的批评,学生由最初的沉默,逐渐转变为冷漠,直至有个别学生当面顶撞了她。思考过后,她尝试着慎用批评、巧用批评,用理智控制情绪,用宽容调整态度,用肯定引出否定,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地点。她饱含着关怀和鼓励的批评,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引起了学生思想的变化,使学生真正提高了思想素质,从而少犯错误。

天生我材必有用。2013年8月,她开始了与47个孩子的朝夕相处。这个班级里有很多男孩子特别活泼,班级里有一点风吹草动,他们个个卯足了劲往前冲。于是,提醒了她,班级因学生的存在而存在,那么,班级事务就该是学生自己的事,该由学生自己来承担和解决。好的成绩源于好的学风,好的学风源于好的班风,好的班风源于正气抬头,正气抬头源于有一个得力的班干部队伍。于是,她首先选择了有工作热情、有号召力的班长、体育委员、生活委员,确定了各科科代表。随后,对班干部进行了培训,更对他们的具体工作提出要求。但是,一个班里只有几个得力的班干部是不够的,更多的学生同样渴望被关注、被信任。所以,她仿照魏书生的做法给学生们分派任务,收家长签字、向医务室上报人数、收小考试卷,不同的同学各司其职。每次孩子们完成任务,她用一个微笑、一次握手、一句赞美、一句谢谢,让这些小人才们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中发挥了大作用。

相逢一笑展师爱。工作之初,她以为班主任就应该是严肃的、严厉的,这样才能显示她的威严,才能发挥足够的威慑作用。直到2007年5月的一天,班长来找她,她怯生生的说,“老师,你有时间吗?我想和你谈谈。”她满心疑问地搬了张椅子请她坐下,她们的谈话开始了:“咱班同学都不让我来,说我一来就死定了。但是,我实在是忍不住了,不管结果怎么样,今天我一定要把我和全班同学想说的话说出来!”“老师,你管咱们班的方式能不能改一改,你总是板着脸,动不动就发脾气,……”孩子说了很多,说着说着,她流泪了。看着孩子晶莹的泪珠,听着孩子真诚的话语,她一时语塞。整理了一下心绪,她面带笑容地说:“首先,老师幸运,有你这样一位真诚、正直、勇敢的学生,敢于代表全班同学给老师提意见;第二,衷心地感谢你的意见;第三,对你提出的意见,老师一定虚心接受。老师有个请求,请你们大家相信老师,并且帮助老师,咱们愉快地度过剩下一年多的初中生活。”那天的谈话结束后,她真的开始改变,给孩子们微笑,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孩子们取得进步时,亲切地赞美他们!渐渐地,孩子们看她眼神变了,有位家长对她说,“孩子回家可高兴了,说老师现在特别爱笑!和老师在一起像朋友!”直到带现在的2019级4班,她更是把微笑发扬光大,一句句问候、一次次握手、一个个亲切的称呼,都拉近了她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激情,在这里燃烧

她很庆幸,走进了十中这个团结奋进的集体。十几年来,十中在以冯校长为核心的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她为自己是一名十中人而骄傲,更为自己有幸参与并见证了学校的发展而自豪!

十八年来,她经历了课改的蜕变,体会了教学中的酸甜苦辣。她坚持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参加各种教育教学竞赛、在教育科研中探索教学的方法。先后被评为昌邑区“希望之光工程”拔尖青年教师、昌邑区“优秀教师”、吉林市第七届“百名优秀教师”、吉林市初中学科骨干教师、吉林市青年岗位能手、吉林市师德先进个人、吉林市中考“优秀阅卷教师”、吉林省综合实践活动“十佳”教师;先后八次被评为省、市、区级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两篇论文发表于国家级和省级刊物;先后八次做省、市、区级公开课和观摩课;先后三次送课下乡。112项各级各类证书,是她工作18年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见证,并于2009年6月成功取得东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教育硕士学位。

信念,在这里永恒

努力就有进步,付出就有收获。十八年来,一节一节的课堂教学,让她在磨砺中不断成长;一次又一次的教育教学竞赛,丰满了她的羽翼;一届又一届毕业生如愿升入理想高中,让她倍受鼓舞。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一身份,是她不竭的动力,百余张获奖证书,更是她成长的见证。

也许是上天有意考验她,就在她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时,2012年突然身患重病,一度生活不能自理。看着年迈的父母为她端水喂药,让她意志消沉,甚至产生过轻生的念头。多少个日子,希望升起又消退;多少个夜晚,泪水浸湿了枕头。病情稍有好转,她立即返回工作岗位。此时,她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更珍惜与孩子们相处的每个日子,更庆幸她是一个“有用”之人!

习近平主席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她会竭尽全力不负教师职责、不负领导期望、不负家长重托,为学校发展、为昌邑教育发展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