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敏,女,汉族,中共党员,1976年1月10日出生,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烟筒山镇中心小学校班主任,兼任学校党员语文工作室主持人和磐石市第四学区语文工作室主持人,学校第一届青年教师导师。
自2007年入党后,她就以先锋模范的姿态冲锋在教育一线。班主任是她从教23年不变的岗位,执着与博爱、专研与刻苦、奋斗与担当却是她作为党员常新的追求。她隐忍病痛坚守讲台,以春风化雨润泽残障儿童孤弱心灵,以爱育爱。三次放弃调剂进城的机会,扎根乡村,以不懈的努力踏实课改之路,躬耕基层。她不为骄人的成绩而自喜,不为课题实验的成功而满足,不仅身先示范,还带动团队在教学研究的海洋中合力扬帆,甘做领头兵。她带头研究的小课题低年段“整体识字教学法”和高年段“主题阅读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收到良好效果,并在全镇推广运用。社会的赞誉,领导的信任,学生的爱戴,家长的好评,让她赋予新时代党员教师这个平凡岗位最真的涵义。
躬耕基层,以真挚情怀驻教乡村。1997年8月,永师毕业的她被分配到烟筒山镇中心小学做了班主任,这是她热爱的岗位。凭着一股子韧劲和谦虚好学的精神,从教初期,她就精研教法,勇于创新,经常请领导听课指导,在不断地实践打磨中崭露头角,并快速成长起来,上班三年就成为学校最年青的骨干教师。
教育要革新,新人要培树。公开课、新秀课、优质课、教研课和名师引路课,她不知做了多少节。然而几年下来,教学热情不减的她却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患上了咽喉炎,而且越来越重,但她绝不允许自己耽误学生一节课。课间她匆匆忙忙地喝着清早就泡好的蒲公英和金银花水,还跟学生说那是她的营养液。即便这样,她原来清亮甜美的嗓音也没能恢复,她成了最具实力的沙哑派。2007年她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为此她用了十年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每天的练习和作业批改,赵老师原本近视的双眼又添了飞蚊症,视物模糊,可是她的作业批改认真而又详实,依然是同行们学习的典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网课作业对她的视力来说更是挑战,她带着防辐射近视眼镜一边圈划,一边批注,流着泪判完每一份作业。家人劝她别判了,她总是无所谓地说:“我没事”。这就是一名老党员的执着。
像这样的优秀教师大多参加城区教师遴选进城了,可是身为党员的她却一次次放弃机会,因为她深爱烟筒山小学这片沃土,深知乡村学校是多么的缺乏有经验能坚守的老师,所以她选择了留守,并立志为乡村小学的教育奋斗终身。
以爱育爱,以党性光辉诠释师爱。在教育教学中她不允许自己的学生有一名掉队。多年来,她所教的班级常会有穷困、病体和留守儿童,对于这些弱势学生,她总是倾注爱心,给予更多的帮助。2012级学生里就有两个特殊的孩子,脑瘫患者小廉和侏儒症小陶。他们俩走路歪歪扭扭,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小廉上台阶得爬着上,同学们嘲讽的声音让两个孩子变得特别敏感,特别自卑。赵老师告诉同学们,命运之神对他俩很不公平,我们不能再人为的给他们带来伤害,他们应该得到更多的照顾和关爱。她以多年的教育经验尽心扶持两个可怜的孩子。她知道,对于残疾学生仅用母性关怀是不够的,得教会他们自立自强。于是,她利用课堂课间及活动等所有能利用的机会,教他们学会学习,学会走路,学会自理,学会合作,并在班内组建帮扶小组关心爱护他们。因为,掌握学习和生活的本领才是残疾孩子最需要的。
六年来,小廉两次腿骨手术,要住院治疗大约两个月,家长想让孩子休学,赵老师没同意。一是孩子上学本身就晚,二是再换一个班级重新适应新环境,这对刚刚有了自信心的小廉来说不是好事。小廉返校后,她用了四周业余时间义务为小廉补上了拉下的课程,期末考试他居然都在95分以上。
小廉家是低保户,赵老师是扶贫又扶志,给他们家数次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扶。而今,这两个特殊孩子已经升入初中,学习优秀,自信而阳光,这是对赵老师最好的回报。
2018级学生倩茹既是留守又是单亲女孩。孩子学前基础很差,不合群,也不太敢说话,上课回答问题几乎听不到声音,有点自闭的倾向。赵老师课下主动与孩子聊天,帮她削铅笔,整理书包,给她带水果吃,耐心地给她讲题,给予她鼓励和关怀。渐渐地倩茹能出声回答老师的问题了,也能和周围的同学们说话了。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孩子在家独自上网课,由于没人看管,孩子上课总是迟到,老师在上课前总是要单独提醒她。孩子听讲效果不好,生字掌握不扎实,计算题不会算,赵老师利用业余时间开视频单独辅导她。孩子父亲为了表达谢意给老师发了数次红包说让老师买点水果,都被赵老师婉言谢绝了,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带过的班级没有一名学生掉队。她用党性的光辉照亮孩子健康成长的路,并诠释了什么是无私奉献和师爱无疆。
辐射带动,以科研先行提升质量。教学是教师的责任,顺应时代要求、创新教学方法、攻克教育难题更是教师的重任。赵老师是典型的学习型和科研型教师,她抓住各种机会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积极参加省培和国培,紧跟时代步伐,让自己的教育视野宽广而通达。同时,她善于发现问题,积极动脑科学解决问题,先后做个人小课题研究并组建团队开展研讨交流,推广研究成果。她所研究的整体识字教学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水平。
2018年,学校成立学科工作室,基于她多年的研究基础,学校推举她为语文工作室主持人。她身先士卒,躬耕前行,开展教研活动。作报告,做引路课、主持研课磨课。她的带动让老师们走进了课改,走进了科研。她毫不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经常将优质的教学思想和课例推荐给老师们,希望这样的共享能提升整个团队的素质。工作室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她带动团队参与主题阅读教学研究,收到预期的实验效果,主题教学方法也已经在全镇推广运用。作为导师,她不断在全校挖掘团队中的精锐力量。这几年很多中青年教师在一次次活动中绽放自己,成为学校的新生力量。
2018年,在区域教学工作成果展示会上,赵晓敏的语文工作室活动,受到市教育局和进修学校等与会领导高度评价。而她也因扎根乡村育人、勤于专研,助力成长、乐于奉献被定格在最美的教育奔跑线上。
扎根乡村育桃李,深耕教坛树新人。无怨无悔甘奉献,尽职尽责勇担当。这就是一名新时代党员乡村教师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