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教师,她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是优美的语言?是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她发现: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优美流畅的语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她就是磐石市牛心镇中心学校教师肖秀丽。
她认为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熊熊的火炬,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而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爱,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
在一次语文课上,为了扫清了语言文字障碍,肖老师接下来准备请几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第一段小玉,第二段林晓……”她环视全班,同学们把手举得高高,被叫到的一个一个兴奋地站起来。“最后一个自然段……”她停顿了一下。 “我……我……”没点上名的沸腾起来,一副跃跃欲试。这时肖老师眼角扫到前座的小东同学,他左顾右盼,回头回脑,蔫蔫巴巴的脸上古井不波,一副瞧热闹的态势。她心中一动,做了个“打住”的手势,同学们安静下来。“小东,这总结全文一段老师交给你了。这可是个光荣而艰巨地任务,你可得完成好啊!”肖老师打趣。 “我……”措手不及的小东愣愣地说不出话来,他大张着嘴巴,手指自己,做出夸张的表情,“我……不会吧!” 终于憋出了话,同学们乐得前俯后仰。后排小声鼓励道:“要有信心,加油,一定得读好,你能行的!”
课文一段一段读下来,小插曲并没有影响大家的注意力,情绪反而显得更加高涨,读得明白,听得认真。肖老师注意到小东,他指着自己那份,嘴里叽里咕噜的,正抓紧时间练习呢!终于轮到了,他站起来,标志性的回首露齿一笑,然后清清嗓子:“从那以后……”声音很响亮,抑扬顿挫的,居然一字不差。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同学们依然自发地报以热烈的掌声。
肖老师不失时机,赞许地点点头,表扬了几句。他习惯性地挠了挠后脑勺,吸吸鼻孔,咧开了大嘴,喜滋滋地坐了下去……接下来的课时,他不再变得那么蔫巴,指哪儿,看哪儿,跟着读,跟着乐,难得融进了集体之中。
一下课,他破天荒地跑到肖老师面前问作业,主动翻出作业本,而这一整天的情绪都显得十分激动,这一天的学习,对他来说不再陌生,不再置身事外了……
这个事情让肖老师再次感悟到,对于后进生,皮笑肉不笑的关爱是虚弱的,严厉苛刻的管制是空洞的,最重要的是有爱心,最有效的是真心地让他参与,在参与中明白道理,在参与中体验快乐。当然,谁也不会就此奢望一个问题生从此一百八十度转变,哪怕热情只能维持一时半会儿,只有一天,成功的快感也能让人回味许久。
临近期末,学习稍许紧张起来,每天都要默写词语。第一次默写,他最后交上来,战战兢兢的,默字本上布满一个一个“窟窿眼”,“不会默,那就去照着课本抄好,抄的时候要小心,千万别出错,难写的字反复写几遍,一边写一边记”。肖老师斜了他一眼,至少还记得交作业,一边称赞他有进步,一边指导。学期快结束了,事务繁忙,根本无暇顾及他学习怎么样,只要安分守己就好。又一次,默字情况不太好,七十多个词儿,不少人要错上十几二十个,不由人恼火。现在的孩子呀!肖老师心中充满挫折感,默得差的学生噤若寒蝉,乖乖地听老师批评。忽然发现小东东翻西找,弄出很大声响,肖老师忍不住问:“小东,干什么你?默字改好了没有?”他站了起来,抓了抓脑门儿,半天没反应。学习委员却举手要求发言:“老师,小东只错了五个,早改好了。”同学们哗然一片,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他,眼里全是不可思议。肖老师一下子愣住了,脑中模糊的映像忽然无比清晰:的确,前几次虽然默得不理想,但在老师的指导下改得相当认真,写字也清清楚楚,常看到他趴在桌上写字。正是因为老师真正关注他、重视他,他在慢慢地做出改变,这种改变也许并不彻底,但足够鼓舞人心。
肖老师常说:“如果我的学生是蜜蜂,我甘当采蜜的花朵;如果我的学生是花朵呢,我一定做好护花的绿叶;如果我的学生是幼苗,我一定当好称职的园丁。”正是这样的信念,让肖秀丽老师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不回顾,不彷徨,风雨兼程,勇往直前。 (文图/王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