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忙碌了一天的信息工程学校教师刘彧陪着19级对口升学班的学生结束晚自习,夜幕沉沉的职教园区,一片寂静,学生的归寝小队消失在夜幕中......回到寝室后,她照旧逐个寝室都要再看一看,孩子们是不是还有问题要解答,睡下的学生是否都熄了灯,躺在床上时已是后半夜。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刚刚入睡的刘老师唤醒,电话里传来副校长马力急促的话语,按照市教育局的要求部署和校长刘宇新的工作安排,我市疫情严峻,职教园区采取紧急封控措施,不出不进,实行全封闭管理,校领导和增援教师无法进入园区,学生管理工作只能由在岗值班教师完成。
3月4日,校长刘宇新、副校长马力第一时间组织召开疫情防控一线全体人员视频工作会议,结合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相关工作要求,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和学生管理相关事宜。会上决定立即启动信息工程学校疫情防控管理应急预案,对所有在岗值班人员重新分工,增设疫情防控临时工作组,刘彧任组长,留守的11名教师分别成立了协调联络组、疫情防控组,生活保障组、安全保障组、教学协调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教育组、医疗保障组共八个临时工作小组。两位校领导叮嘱各组在做好疫情防控和学生管理的同时,务必做好自我防护,并希望大家努力克服困难,履职尽责,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3月5日,刘老师组织住校的全体学生召开了广播动员会,为学生分析目前形势,平复紧张情绪。同时,做好近期工作安排,组织学生利用班级大屏观看防疫题材影片,之后回到生活区进行卫生清扫和全面消杀。这次疫情来得突然且凶猛,保洁人员也被隔离在园区外。垃圾堆积,她又动员学生清运垃圾,净化环境,她更是身先士卒,动手装运。在她的影响下,孩子们都积极行动起来。寝室又恢复了往日的干净整齐。
当晚,网站上一条消息让刘老师心头一紧,19级的学生正逢高考,原计划3月19日的考试被推迟,打乱了孩子们的复习计划。停课不停学,有过了疫情停课的经历后,刘老师马上就拿出应对方案,要跟时间赛跑。于是,她积极联系任课教师,率先在19级对口升学班开始了网课教学。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学习质量,她与每位任课教师对接,一科一案。有的老师发来电子版试卷,她就带着学生查阅印刷机的使用,然后自学印刷,为学生打印试卷。在特殊时期,一场场寝室里的考试在她的组织下有序进行,学生们迎接高考的动力再次被点燃。
聚集是疫情最大的传播点,对于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来说,更是要做好管控。一个念头在刘老师脑中闪过:学生们的具体家庭住址在哪里?分布在哪些地方?与疫情的高风险区有没有重叠?于是,她马上找来寝室管理老师,询问并查阅住宿生的居住地情况,并统计和补齐各类信息,使得住校的591名学生的情况一表全部查出,为日后的数据上报和转移奠定了基础。
3月9日,园区管控再次升级。为了确保学生不交叉接触,各校采用封楼并定时定点就餐管理。一时间,学生们焦躁不安的情绪再次表现出来。刘老师先后召开四次动员会,为学生说明利害关系,让大家明白这些决定是有利的保护措施。定点就餐时,挨个寝室告知,然后再集队,送至餐厅。担心个别学生私自离队,她就和寝室老师守在食堂的前后门,遇见有想离队购物的学生,就耐心劝解。集中就餐要求学生统一生活习惯,很多早上不想吃饭的孩子,放弃了就餐机会,她就记下学生想吃的食物,组织好其他人就餐后,给这些孩子打餐带回寝室,送到床边。学生们感动得有些惭愧,积极主动排队就餐。从早叫醒,到组织一日三餐,从组织卫生打扫,到晚上核酸检测和查寝,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口干舌燥,但是能够让学生平稳度过这次封闭管理,一切都值得!
3月12日,紧急流调和转运的消息突然来到。刘老师立刻返回生活区,组织学生打包搬运行李。她同寝室管理老师,挨个寝室走访,一边动员,一边帮着学生打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行李搬运到教学区,然后又组织学生按照家庭具体住址分类分区集队清点人数。留校的管理人员十分有限,她就跟着老师们奔跑在风雪里,协调调度客车,把要流调回家的孩子一一送上客车,每一辆车出发,她都大声地重复告诉孩子们:“注意防护,互相盯住,到家回复!”当喧闹的校园再次沉寂,496名符合离校返家条件的孩子都平安离开园区时,已是深夜午时。她拖着沉重的腿,挪回寝室,脚上的雪地靴浸满了雪水,冰冷潮湿。还没等坐下,桦皮厂方向的学生因为对接出现问题,5名孩子又被送回来。孩子们不能再受惊吓,她迅速下楼分送男女生回寝,安顿学生,询问学生吃饭没有,给孩子们准备热水泡面充饥。这一夜,她只睡了两个小时。
3月14日,经过诸多部门协调,职教园区留置学生终于坐上了大客车,统一转运到吉林医药学院。鉴于疫情严峻,刘老师没有迟疑,已经持续工作10天的她,毅然坚持继续陪着学生进驻医药学院参与集中管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她还建议建立向一把手日汇报制度,为校领导提供前方信息和相关建议。
在上级部署的七大工作组基础上,她增设女生工作组,选取两名女教师,针对女生特殊群体做好集中管理期间的各项工作。通过几天的磨合与观察,结合管理老师的自身特点,她再次对集中管理期间工作进行了重新划分,明确责任,八个工作组都能独立协同完成工作,形成合力。随着封闭管理时间的延长,教师和学生或多或少都出现了焦虑情绪,她就耐心开导,为老师们树立信心,为学生加油打气!
信息工程学校94名学生,11名老师共计105人,被集中安排在7单元寝室里,给管理带来便捷,但也存在男女生混住这一特殊情况。于是,她将女生单独放在六层,设女教师工作室和隔离室分开男女生,将男教师分设在二、四层,便于上下管理。
结合医药学院公寓的实际情况,刘老师与学校后勤部门联系,为学生购置了暖水瓶72个,女生每人一个,男生每个寝室2个,给学生发放搪瓷水杯60个,确保学生生活和饮用上都能有热水。因学生转移时很匆忙,很多学生日用品没有带齐,又与园区服务中心联系,通过安全的供货渠道,为学生购置了洗漱用品、拖鞋,脸盆、卷纸等。选派专人负责学生一日三餐的配送,饭菜都是送到学生房间,避免学生取餐时交叉接触。考虑到个别学生口味和习惯的不同,从服务中心超市给学生订购了矿泉水和泡面等食品。在服务中心每日配送水果的基础上,联系学校后勤部门为学生准备了香蕉、苹果、橘子等水果。同时,为在此期间过生日的学生订购生日面,3月21日,1908班韩雪莹同学第一个吃上了生日面,孩子感动得留下了热泪,感受到家的温暖,家长非常满意学校的暖心安排。
集中管理后,日常防疫非常重要。她指导专人教师负责消杀,坚持早晚两次。她的右手在搬运物资时受了伤,做消毒工作时钻心地疼,但她深知消杀工作的重要性,依旧坚持上阵。她指导教师建立测温、查码、消杀、“三检一追”四本台账,每日早午晚饭后统一测温,学生逐一签字确认。她每日都要检查这些账目,一点都不松懈。
学生的思想教育也要跟上。她率领管理教师深入学生中,进行思想教育、心理疏导、摸排情况。她设计了《疫情之下请您放心》线上线下主题班会,在学校微信平台上开设了《疫情让我成长》主题教育专栏,挖掘和发现在本次抗疫工作中的优秀同学和集体,培树典型,弘扬正能量。同时,通过深入摸查,把有心理疾病等特殊情况的学生进行登记,为排查出的五名需要心理援助的学生建立四级包保制度,即一个特殊学生由一位校级领导、一位中层干部、班主任、一位一线管理老师共同负责。两名心理老师24小时轮流线上值守,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目前这五名学生一切良好。
本着停课不停学的原则,她选派教师负责集中管理的94名学生的学习,配合教务科全面推进网课。目前,三个年级网课进展顺利,19级对口升学班利用线上线下并行的方式,满足特殊时期学生继续学习的需要。细心的她,在转运时,把分给自己的行李袋装满了考试卷,自己却连一条毛巾都没有带出来,看着管理站的孩子们能答上试题,她觉得再苦也值得。为了让忙碌一天的志愿者吃饱吃好,她就经常把自己的盒饭和水果留给这些学生。卫生间的下水堵了,她就动手清掏;孩子们衣服坏了,她就认真缝补。这个时候,她是老师,是保洁员,也是妈妈。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刘彧老师坚守岗位,勇于担当,践行了一名党员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