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庆云)市第四中学 学生居家期间心理调适指南
亲爱的同学们,居家学习你们还好吗?面对疫情,我们要提高心理免疫力,给心理穿好防护衣。
居家线上学习,因学习生活空间的变化会对学习、情绪、行为、人际交往和躯体方面产生一些影响。主要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不高、生活作息不规律等,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不良情绪,严重影响居家学习的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调整:
NO.1 尽快适应 劳逸结合
尽快适应线上教学的学习模式,有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进行适度体育锻炼,如跳绳、仰卧起坐等,增强身体抵抗力。
NO.2 规律作息 调适心情
保持上学时的作息习惯,均衡饮食,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如果感到焦虑紧张或者空虚无聊,要学会自我调整,可以听音乐、做运动、写日记等。
NO.3 沟通联络 学会倾诉
通过各种社交软件与同学们保持联系,互相支持和鼓励。和父母多聊聊天,分享自己的喜悦、倾诉自己的烦恼,增进彼此的感情。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营造温馨愉悦的家庭氛围。
NO.4 发现问题 及时求助
如果发现自己的不良情绪已经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应该及时和父母老师沟通,寻求帮助。
家长篇
孩子上网课,内心很焦虑怎么办?
孩子们居家上网课已一星期有余,特殊时期上网课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网课给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给家长们带来了担忧和焦虑。“孩子在家上网课,没人监督怎么办?作业一塌糊涂怎么办?学习耽误了怎么办?以后考不上大学怎么办?”这些问题每天困扰着家长们,也让网课时期的家庭关系受到了消极影响。那么,面对内心对网课的焦虑,我们该怎么缓解呢?
NO.1 调整不合理认知
首先,从问题中可以看出“灾难化”思维。灾难化是指把一件小事放大到很多倍,成为一个灾难。如:作业没做好,人生就毁了。作业没做好,人生真的就会毁了吗?我们不能把一件事的影响力无限放大,这样只会造成焦虑的情绪,对真正的事件没有什么帮助。其次,就是自己下的结论是否准确。如:什么叫“一塌糊涂”,是10道题全错?还是10道题错1道?如果我们的定义是模糊的,或是夸大的,那除了能引发焦虑外,没有什么实质作用。第三,有些家长可能认为,孩子应该作业全对、考试满分才行。这里又涉及了“追求完美”和“应该陈述”两个认识偏差了。完美本身其实并不存在,追求完美会让人对失败或失误的容忍度降低,在反复达不到完美时,情绪会失控。当然,我们并不是让人不求上进,我们是让人对事情有一个合理的理性的判断。在追求进步的同时,也可以容忍失败。此外,对于使用“应该陈述”,我们需要警惕,有些事情并不一定是“应该”怎么怎么样的。例如:孩子就应该听话、学生就应该学习好、学霸就应该考试第一......因此,家长们可以想一想,我们心中对孩子的认知、对网课的认知,是不是出现了上述的不合理认知呢?如果有,就需要及时调整不合理认知,网课只是转变了学习的形式,网课不是禁锢我们的“魔掌”,孩子上网课,重点不在于网速,而在于专注度。当我们改变了不合理认知,就可以适度缓解网课带来的焦虑。
NO.2改变行为反馈方式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们认为应多用奖励,少用惩罚。操作性条件反射可以通过奖惩来改变行为的发生频率。奖励可以让理想行为的发生频率增加,而惩罚只能让不理想行为的发生频率减少或停止,并不能让理想行为的发生频率增加。例如:如果家长不想让孩子打游戏,每次孩子打游戏时,家长都打孩子(惩罚),孩子可能不敢再打游戏了(行为停止了),但孩子去学习了吗?孩子可能没有去学习,而要干别的事情去了,如:发呆。相反,如果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给予鼓励、肯定或奖励,孩子学习的频率增加了,当孩子学习已经足够好的时候,或者学习时间足够长的时候,孩子打不打游戏还是问题吗?打不打游戏已经不是问题了。
NO.3 建立良好的沟通
家长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注意沟通的方式。尊重、理解孩子,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要直接表达观点、情绪和需要,而不是用指责和对抗方式,也不需要争出一个对错。尤其是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更是需要学会倾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对于孩子一些不认可的行为举止要学会描述事实,尽可能不做评判。避免带有预设看待孩子的举动,比如认为孩子拿起手机就是玩游戏,就忍不住发火,在孩子沟通的时候学会表述自己的感受,避免发生争吵。
NO.4 正确地表达期望
讲出自己希望的结果或者期望。比如:可以对孩子说“我看到你用手机好几个小时了(事实),怕你伤眼睛,挺担心你的(感受),希望你可以休息一下眼睛(期望)”。直接表达期望的结果,会让孩子更加明确家长的感受,而不是家长的情绪,让孩子能够平和地接受家长的要求,而不会产生抗拒。
疫情只是暂时的,网课也是暂时的,在适应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适与挑战。而此时的我们,需要做好孩子的“合伙人”与倾听者,帮助他们适应,倾听他们对这种模式的想法、需求和可能遇到的挑战,再一起共同探寻解决方案。这一过程中,我们自己的焦虑情绪也会得到缓解。
教师篇
冬天悄悄地来了,没能在寒风中和大家相聚在校园的操场上,却又开始了居家办公,各位老师,你们还好吗?
自居家以来,纷繁的工作任务都转移到了线上:线上教研、线上教学、线上批改、线上家长会。各种微信工作群:年级群、班级群、教研群、自家社区群。我们还要关心班级学生的学习状态、出勤率、网络状况、心理状态。家里可能还有一两个“神兽”要照顾,我们要看管他们的线上学习,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为了备课,要等到孩子睡了,工作到半夜。工作的繁忙、角色的冲突、老师们的身心也承受了巨大压力。压力之下,我们可以做哪些活动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呢?这里向大家介绍几个有效应对的小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放松身心。
NO.1 放松技巧
(1)缓缓地吸气(心里跟着数一、二、三)从你的鼻子进入,轻轻地充满你的肺部,再一直到你的腹部。
(2)轻柔地对自己说“我现在充满了平静”。再从嘴巴慢慢吐气(心里跟着数一、二、三),轻松地从腹部上到肺部吐出里面的空气。
(3)轻声温柔地对自己说“我的身体正在释放紧张”。
(4)轻轻慢慢地重复五次。
(5)每一天尽可能多做几次。
NO.2 安心稳步
(1)采取一个舒服的方式坐着,腿和手不要交叉,慢慢地、深深地呼气与吸气。
(2)观察四周,说出五个你能看到,但是不会让你感觉困扰的东西。你可以说:“我看见地板,我看见我的床,我看见我的书桌,我看见我的电脑,我看到我的书。”
(3)慢慢地、深深地呼气与吸气。
(4)接着,说出五个你能听见的声音。你可以说:“我听见了自己的呼吸,我听到了猫叫的声音,我听到了孩子的讲话声,我听见了自己的心跳声,我听见了风声。”
(5)慢慢地、深深地呼气与吸气。
(6)接着,说出五个你能感觉到的东西。你可以说:“我感觉到我坐着的椅子,我感觉到我鞋子里面的脚趾头,我感觉到我的手放在扶手上,我感觉到我抿着的嘴唇,我感觉到我穿着的衣服。”
(7)慢慢地、深深地呼气与吸气。
NO.3 接纳转换
(1)描述情境。描述你看到或听到的事实,例如:“我看到你这两天作业完成情况”。
(2)表达感受。清楚地表达你对事实的感受,例如:“我很担心你没有适应居家学习的要求,在这段时间落下功课”。
(3)勇敢要求。清楚、勇敢地表达你的意见或主张,例如:“我希望你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安排好时间,主动完成作业”。
(4)强化对方。向对方解释,如果他按照你的要求来做,所带来的好处,必要时也可以向对方说明不按照你的要求来做,所带来的坏处。例如:“现在大家都用这样的方式学习,可能你觉得不太适应。如果你能每天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功课并不会太辛苦,老师也会尽量帮助你。如果你不尽快调整状态,落下的功课再去弥补可就更难了……”,必要时也可以引用对方信任的专家语录。
(5)不分心。保持你的立场,不分心,一再要求,即便对方转移话题甚至表达不满,也继续表达你的观点。例如:“不管你说什么,我还是希望你能主动做好自己的事情”。
(6)表现自信。以自信的声调和举止态度来表达你的观点,如果是视频,保持适度的眼神接触。
(7)协商妥协。如果对方继续坚持己见,尝试与对方一起寻找替代性解决方案,必要时双方适当退让。
居家办公,让我们好好关爱自己,把自己的身心调整到最佳状态,开心的与同学们云端相聚,助力他们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