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部署

  • 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明德知礼”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
  • 信息来源:未知     时间:2015-03-09 16:33

 

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明德知礼”主题
教育活动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高新区、经开区、食品区教育局,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市属民办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根据省委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要求,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明德知礼”主题教育活动。现将活动安排通知如下,请各地各校认真组织落实。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论述,着眼于青少年这一重点人群,坚持立德树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者和践行者。
二、目标要求
按照落细、落小、落实的要求,从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工作和载体性活动入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习生活,文明礼仪制度全面规范,师生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三进”。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课堂教学过程、学生实践体验活动。普遍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和经典诵读活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学生道德素质得到提升。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和“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的要求,将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开展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文明礼仪制度全面规范。在抓好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有庄严感的入学仪式、成人仪式、入团(队)仪式、毕业仪式等活动,以及中华传统节日主题教育,规范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合力育人作用明显。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模式,实现学生、家长和社会普遍认可。
三、重点工作
(一)实施书香校园项目,全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落实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各中小学校结合实际编写或引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读本。利用晨读、班会或地方课程等多种形式,组织中小学生每天开展十分钟左右的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分学段有序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教育部开展的“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小小百家讲坛”、主题演讲等方式,引导中小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结合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举行“我们的节日”中华经典主题诵读会,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开展“墨香书法展示”和“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落实《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促进中小学书法与汉字写作教育发展,激发和培育广大中小学生学习书法与汉字写作的热情,感受书法与汉字的魅力,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
3、开展“寻访红色足迹”活动。注重发挥校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通过讲述革命传统故事、组织中小学生观看红色电影,走访革命后代,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他们了解中国近代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体验革命情怀,弘扬革命精神,坚定永远跟党走的革命理想信念。
4、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按照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组委会和省委宣传部等部门开展的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要求,组织我市中小学生按要求参加征文、演讲、讲故事、网上知识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二)实施文明礼仪规范养成项目,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1、加强文明礼仪规范养成教育。落实《吉林省中小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按要求抓好中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2、组织有庄严感的典礼仪式。各中小学要开展有庄严感的入学仪式、成人仪式、入团(队)仪式、毕业仪式等典礼,在重大纪念日、中华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3、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各中小学要通过电子屏幕、板报、广播、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熟练背诵、入脑入心。组织学生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校外实践活动,并纳入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入成长手册。要加强校训校风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体现主流意识、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实施榜样引领项目,持续评选美德青少年。
评选美德青少年。结合“吉林好人 引领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在全市中小学持续开展美德青少年评选活动,积极鼓励各中小学开展形式多样的争当美德青少年活动,创新评选方式方法,通过校园“好人榜”、“美德少年长廊”等阵地和主题班队会、美德青少年发布会等载体活动,激励青少年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学习身边榜样、传承中华美德,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推动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落实职责任务,统筹安排,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营造浓厚氛围。我市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总结发现典型,定期组织集中宣传活动,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要充分发挥新兴媒体作用,通过开办“明德知礼”网上专题和微信平台等形式,扩大覆盖人群,提高宣传效果。
3、强化督导考评。各地各校要结合实际,细化并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制定工作措施,抓好工作落实,市教育局将把“明德知礼”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作为教育督导的内容,并从中发现学校好的做法,予以表彰。
 
 
 
 
                               吉林市教育局
                              2015年3月9日

http://122.137.242.24:8080/pub/17008jls/uploads/soft/150309/53-150309163521.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