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教育局
关于落实“国培计划(2014)”脱产置换
研修项目“影子教师”培训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高新区、经开区、食品区教育局,市教育局直属学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2014〕1号)精神和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国培计划(2014)”置换脱产研究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充分发挥我市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和名优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切实提升“影子教师”专业水平,吉林市教育局现就落实“国培计划(2014)”脱产置换项目“影子培训”工作通知如下:
一、“影子培训”是“国培计划脱产置换项目”中的重要环节。按照省教育厅要求,市教育局决定由吉林市教育学院与8所学校负责此项目组织管理及培训工作。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校等8所学校,将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美术及初中音乐三个学科“影子教师”为期40天的培训工作,由上述8所学校推荐名师担任导师。
二、培训时间:2014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
三、培训对象:我市参加“国培计划(2014)”置换脱产研究项目的120名中小学教师(中小学心理健康50名、小学美术35名、初中音乐35名)。
四、望各县(市)区、开发区教育局及相关学校高度重视并落实好此项工作。
附件:1.《“国培计划(2014)”——吉林市脱产置换研修项目“影子教师”培训工作方案》
2.《“国培计划2014”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基地学校及影子导师名单》
吉林市教育局
2014年9月2日
附件1
“国培计划(2014)”——吉林市脱产置换研修项目
“影子教师”培训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国培计划(2014)”置换脱产研究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2014〕1号)的文件精神和相关工作要求,合理利用我市教师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切实提升“影子教师”的教师专业水平,为顺利有效的开展此项培训工作,特制以下方案。
一、目标任务
40天的影子培训是“国培计划脱产置换项目”中对集中培训成果的应用与升华的环节。依据省厅和市局的文件要求与工作部署,我市应结合实际,组织学员到我市优秀的小学,初中学校内部担任“影子教师”,在学校真实的教育教学实践现场,细致观察名师日常教学活动与教学管理行为,并参与合作教研等工作,亲身感受这些名师及名校的教学思想、先进理念、科学制度、优秀方法。通过影子培训,切实提升学员的教育理念、专业素养、实践技能和管理能力。
二、培训时间及对象
培训时间:2014年9月(40天)。
培训对象:我市参加“国培计划(2014)”置换脱产研究项目的120名中小学教师。(中小学心理健康50名、小学美术35名、初中音乐35名)。
三、具体组织实施流程
1.确定影子基地与影子导师
根据省国培办要求,影子基地必须是市级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以上,同时具备足够的影子导师和相应办学条件。
按照参培教师和“带教导师”不低于1:5的比例聘请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担任“影子教师”导师,学院与实践基地教师签订协议,聘为“影子教师”导师称号(简称“影子导师”)。
影子导师选聘条件:需获得市级以上学科骨干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具有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积极进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责任感强,注重专业发展,在本单位任教学科有示范带头作用。
2.影子培训具体内容
培训期间,参培教师主要在影子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带课”研修、“带研”研修与“带学”研修,旨在体验教学技艺,掌握有效教学策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班主任管理技能及教育教研能力。通过学员在选定学校的影子体验,感受学校办学理念,名师教学、班主任、教研等工作的智慧影响,实现影子培训目的,完成整体培训工作。
影子培训40天包括: 3周“带课”研修+2周“带研”研修+1周“带学”研修+4天展示交流学习。
(1)“带课”研修。参加培训教师与“影子导师”形影相随地开展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以课堂教学能力及管理技能提升为重点,突出对学科教学的渗透与合作,期间,感受指导教师及名师的教学特色与风格,进行有针对性的观课、论课,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2)“带研”研修。参培教师在导师的带领下,全程参与“影子导师”所在的备课组(教研组)活动,跟随导师或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课例研究,在导师指导下,将跟岗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作为研究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基于问题的“方案设计——实践探索——反思重建”的教育实践研究,并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
(3)“带学”研修。参培教师在影子导师的指导下,做好“影子教师”培训期间的反思、提高、总结工作,并通过网络研修平台提出问题,在线交流,互动研讨,建立跟踪指导机制,同伴互助机制,获取专业引领和资源服务。
(4)学习成果交流展示。参培教师与导师及其同伴共享培训成果和研修资源,有意识的搜集整理研修资源,并发布在网络研修平台,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要求做到“五主动”:主动汇报培训心得,主动分享专家资源,主动收集基地校材料,主动整理基地校资源,主动上传基地校资源。
3.影子培训考核
在影子培训期间,相关领导及班主任可定期通过E-mail或电话交流等方式,了解学员培训的具体过程、实施效果等,并将此作为考核评价的一部分。
(1)每周至少听3节课,每周至少做1个课例研究。要有听课记录,相关活动认真填写研修日志,课例研究则写在作业纸上。
(2)完成20分钟微型汇报课一次,要上交录像视频、教案及说课材料。
(3)准备5个教案,其中两个能应用于课堂教学,熟练讲课(按此教案在基地校上课)。
(4)每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集体研讨,要能提出问题,有效反思,并上交记录。
(5)学员在“影子”基地校要做到“五参加”:参加集体备课,参加学科教学研讨,参加听课评课,参加校本研修,参加课题研究,同时要做好“五参加”的学习记录。要做好“五参加”学习记录,并在集中展示培训成果阶段上交吉林市教育学院继续教育部。
四、培训职责分工
市教育学院继续教育部负责培训项目的全面领导和统筹安排。为协调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政策保障;负责落实影子培训基地校;监督、检查项目培训质量与效果。并负责学员的后勤保障。具体为安排落实学员食宿,接待学员报到;协助解决学员住宿期出现的问题、困难,负责学员住宿期间的日常管理,确保学员住宿安全,并实施严格请假制度。
“影子”基地校,主要负责学员在校培训期间的日常管理。具体为,为学员提供必要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及教学上所需的设备及物品;同教研员、“影子导师”共同研究制定“影子教师”培训计划,帮助解决学员在校学习期间遇到的困难及问题;为学员参与本校各种相关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并依据实情于周期结束时对学员在校期间的各种表现做出公正评价。
“影子导师”主要负责学员在校期间业务指导。在教研员的指导下研究制定项目培训计划,指导学员了解并掌握基本教学技能技巧、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实践、案例分析及课例研究;指导参加教研组及校本教研等相关活动;对学员在校期间培训表现做出及时中肯评价,上报学院继续教育部。
五、保障措施
1.建立并完善项目培训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加强项目培训过程的有效监督。实施周反馈制,将学员培训效果及表现情况每周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反馈。
2.成立以学院继续教育部为主导的项目考核评估组,对项目的参与基地校、影子导师、影子学员及培训效果实施有效考核评估,并将考核结果通报学员所在教育行政部门。
3.实施严格的专人负责制,由基地校指派一名副校长专门负责项目在本校的实施。导师作为学员在校的“班主任”,具体负责学员在校培训期间日常管理。各基地校“影子”学员中设一名班长,协助“影子导师”加强日常考核管理;“影子”学员在住宿期间,由市教育学院指派专人负责舍务管理,并实行严格的请消假制度。
4.整合各部门资源,建立高校、基地校、被训学员三级沟通连络网,通过QQ、飞信、电话等现代方式,保持密切联系,形成合力,确保上下贯通协调一致。
5.严格经费保障与管理。严格按照省厅国培计划相关要求和预算项目的要求,管理和使用经费。
6.食宿统一安排。
附件2
“国培计划2014”置换脱产研修项目
培训基地学校及影子导师名单
吉林市教育学院:蔡雅清、李泽辉、庄大山、安俊峰、唐静、辛晓宇
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校: 李秀晶(心理) 、孟凡琦(心理) 、 高峰(美术)
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校:桑为(美术)
吉林市万达实验小学校:谢瑶(心理)、史航(美术)
昌邑区通潭路小学:王磊(心理)
船营区第二十五小学校:周慧影(美术)、宋阳(美术)
吉林市第五中学校:耿宇(心理)、高云丽(音乐)、 杜彤(音乐)、刘伟娇(音乐)、王浩(音乐)
吉林市第九中学校:岳靓(音乐)、谢萍萍(音乐)、冯学斌(心理)
吉林市第一中学校:韩鑫桐(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