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部署

  • 关于做好吉林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推荐工作的预通知
  • 信息来源:未知     时间:2013-10-11 10:03

 

关于做好吉林省第四届基础教育
教学成果推荐工作的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市教育学院,市教科所,市教育局直属中小学校、幼儿园:
    为鼓励基础教育工作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基础教育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省政府统筹设置省级教学成果奖的要求,2013年开展吉林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活动。现将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推荐工作有关事项预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全市基础教育领域各级各类学校(含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特殊教育、教师进修院校)及教师。
二、申报条件
申报的教学成果要符合以下条件:
1、具有实践性、创新性、科学性、应用性与可操作性;
2、经过两年(不含研讨、论证和方案设计时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检验;
3、在市级以上范围内产生了一定影响,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教书育人目标已经产生了明显效果;
4、有一定的可推广价值。
申报成果主要包括:
(一)在课程设计与实施,教学内容、方法、评价改革与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
(二)在学校教育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
(三)结合自身特点,推广、应用已有的教学成果,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显著提高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三、申报推荐办法
(一)吉林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推荐工作,按照省政府颁发的《吉林省省级教学成果评审和奖励的若干规定》和《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励实施办法》(吉教基字[1998]11号)的有关规定进行。申报工作采取差额推荐的办法,各县(市)区教育局、市教育学院、市教科所先由本单位初审,按分配名额确定推荐项目,市教育局直属中小学校、幼儿园每校最多报1项,按时报专家评审组审定。
(二)名额超过2项的单位要择优排序,所有上报项目都要填写《吉林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审推荐成果一览表》。评选推荐要坚持向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倾斜的原则,对民族散居地区少数民族中小学校教学成果特别是双语学科教学成果给予重点考虑。
(三)申报成果需附以下材料:《吉林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申报表》,A4纸打印,一式八份;《吉林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推荐报告》,不超过5000字,宋体小四号字,A4纸打印,一式八份;教学成果的相关佐证材料,如论文、著作、研究报告、音像资料、课件及研究成果实物等。论文、著作、研究报告需同时报送原件、复印件各一份,原件经审核后予以返回。佐证材料需填写“佐证材料汇总单”(附件6),作为上交材料的依据。
四、推荐要求
1.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推荐名额进行推荐。参与评奖的项目须是2010年9月以来取得的教学成果,个人作为成果主要完成人申报的成果限报1项。要择优推荐,严把质量关,突出教学成果的实践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
2.严禁重复申报,对于已经获得教学成果奖的项目,在内容基本相同而没有特别创新的情况下不得再次申报;教学成果在本年度已经申报省级职业与成人教育教学成果奖或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者,不得申报。
3.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在评审结束后,吉林省教育厅将在吉林教研网上公示评审结果,对经公示发现问题且调查核实的成果,取消其获奖资格,情节严重的将责成有关单位给予行政处分。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教学成果的推荐工作,精心组织、统筹安排、认真筛选,确保质量,切实搞好评审推荐工作。
请务于2013年10月31日前将申报材料(纸质材料及电子稿)报送市教育学院教务处(南二楼),逾期不予受理。
联系人:刘放,联系电话:13704422447。
附件: 1、吉林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拟推荐名额分配表(吉林地区)
2、吉林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推荐一览表
3、吉林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申报表
4、吉林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推荐报告
5、佐证材料汇总单
 
 
 
 
吉林市教育局
2013年10月9日
 
 
 
 
 
 
 
 
 
 
 
 
附件1
吉林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
拟推荐名额分配表(吉林地区)
 

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单位
拟推荐名额
永吉县教育局
3
磐石市教育局
3
桦甸市教育局
3
蛟河市教育局
3
舒兰市教育局
3
船营区教育局
2
昌邑区教育局
2
龙潭区教育局
2
丰满区教育局
2
高新区教育局
1
经开区教育局
1
市教育学院
2
市教科所
2
市直幼儿园
1
市直小学(含九年制)
6
市直初中
4
市直完中(含特教学校)
4
市直高中
5
 
49

附件2
吉林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
推荐一览表
 

序号
申报单位
成果名称
项目负责人
 
 
 
 
 
 
 
 
 
 
 
 
 
 
 
 
 
 
 
 
 
 
 
 
 
 
 
 
 
 
 
 
 
 
 
 

注:申报单位要写全称,与单位公章相符
附件3
    号:        
 
 
吉林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
奖励申报表
 
成果名称:
 
申报人(单位):
 
所在单位:                (公章)
 
报送市(单位):                 (公章)
 
      
 
 
    年  月   日
 
 
填 表 说 明
 
1.请客观真实地填写本申报表。
2.封面右上角的“编号”由主办单位(吉林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审奖励领导小组)填写;“评选意见”由评选专家填写,其余表格内容皆由成果申报者和推荐者填写。
3.“申报人(单位)”是指成果所属人或成果所属团队的第一负责人;“研究团队主要成员”不得超过5人。以“单位”申报的,“性别、出生年月、专业、政治面貌、职务、专业职称和最后学历/学位”等栏目可不填。
4.“研究分工”是指团队成员围绕本成果研究与实践分别承担的具体任务。
5.“主管部门意见”是指成果主要实践单位的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本成果实践效果的鉴定。
6.“成果曾获奖励情况”是指本成果或有关成果的获奖情况。
 
 
 
 
 
 
一、研究团队
1.第一负责人(单位)

第一负责人
(单位)
 
   
 
出生年月
 
   
 
所在单位
 
政治面貌
 
   
 
专业职称
 
最后学历/学位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在本成果中承担的工作
 

2.主要成员

姓 名
专 业
所在单位
研究分工
本人签字
 
 
 
 
 
 
 
 
 
 
 
 
 
 
 
 
 
 
 
 
 
 
 
 
 

二、成果概述

成果名称
 
关键词
 
成果概述(包括成果的主要内容、创新点、实践效果、获奖情况,不超过200字)
 
 
 
 
 
 
 
 

三、成果研究概况

研究起止时间
 
成果简介(包括背景、意义、方法、内容等,不超过800字)
 
 
 
 
 
 
 
 
 
 
 
 
 
 

四、成果实践概况

实践起始时间
 
参与实践的地区或学校总数
 
参与实践的主要地区或学校
所在地区
单位名称
承担任务
 
 
 
 
 
 
 
 
 
 
 
 
 
 
 
实践效果(不超过500字)
 
主管部门意见:
                                      (公章)
                                           

五、成果曾获奖励情况
时间
成果名称
奖项名称
获奖等级
颁奖部门
 
 
 
 
 
 
 
 
 
 
 
 
 
 
 
 
 
 
 
 
 
 
 
 
 
六、市州专家评审组意见

 
 
 
 
 
 
组长(签字)
 
                日 

七、市州教育部门意见

 
 
 
 
公章
 
 
                   年       

八、省专家评审组意见

 
 
 
 
 
 
 
 
 
组长(签字)
 
           

九、省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意见

 
 
 
 
 
 
 
 
省公务员局(公章)     省教育厅(公章)
 
                        

 
 
附件4
    号:        
 
 
吉林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推荐报告
 
 
成果名称:
 
研究时间:
 
实践时间:
       
 
 
 
   年  月  日
 
 
 
 
填 表 说 明
 
1.在本表七个部分填写内容中均不得出现成果申报单位(人)的名称。
2.请客观真实地填写总结材料。
3.封面右上角的“编号”由主办单位(吉林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审奖励领导小组)填写。
4.“研究时间”是指形成本成果的研究工作的起止时间;
5.“实践时间”是指本成果在实验区(校)进行实践的时间,精确到“月”。
6.“承担任务”是指参与实践的主要地区或学校在本成果研究与实践中的具体分工。
7.“单位类别”主要包括小学、初中、普通高中、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研究部门、科研部门(含民办)、教师进修院校、高等师范院校等。
8.成果总结具体包括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与实践过程、成果主要内容、成果实践成效、成果特色与创新等几个部分,须按内容要点撰写,不超过5000字。
 
 
 
 
一、研究团队
1.申报人(单位)

所在单位类别
 
   
 
   
 
政治面貌
 
职务/职称
 
最后学历/学位
 
在本成果中承担的工作
 

2.主要成员

 
专 业
职称/职务
学历/学位
所在单位类别
研究分工
1
 
 
 
 
 
2
 
 
 
 
 
3
 
 
 
 
 
4
 
 
 
 
 
5
 
 
 
 
 

二、研究与实践概况

成果名称
 
关键词
 
研究起止时间
 
实践起止时间
 
参与实践的地区或学校总数
 
参与实践的主要地区或学 校
单位类别
参与时间(月)
承担任务
 
 
 
 
 
 
 
 
 
 
 
 
 
 
 

三、研究背景与意义(开展本成果研究的主要动因、力图研究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开展本研究的价值意义等)
 
四、研究与实践过程(本成果研究与实践的策略和方法、研究与实践的环节与过程等)
 
五、成果主要内容(本成果的理论基础、主要观点、实施策略、适用对象以及呈现形式等)
 
六、成果实践效果(本成果解决的具体问题以及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如有实践单位意见,请加盖实践单位公章后一并提供)
 
七、成果特色与创新(本成果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上取得的重大进展和突破,以及本成果所具有的推广价值)
 
 
 
 
 
 
 
 
附件5
佐 证 材 料 汇 总 单
教学成果项目名称:
 

序号
材 料 名 称
类 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类别”栏填写“论文、著作、刊物、光盘”等。         上交人:     签字
                                                                                               接收人:     签字

http://122.137.242.24:8080/pub/17008jls/uploads/soft/131011/53-131011100448.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