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县共有建档立卡扶贫对象7832人,其中纳入农村低保3220人,占全县农村低保对象的33.8%;纳入特困供养1072人,占全县特困人员的40%。民政局在保持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行业帮扶措施,采取“1+5”模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建立一个监测预警机制
通过同卫健局、扶贫办、医疗保障局及残联等部门调取数据,采取人工比对的方式对全县未纳入低保的低收入人口进行监测预警,并建立预警信息台账。预警信息分为红(人均收入低于6000元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刚性支出较大家庭收入骤减户)、黄(收入高于低保标准低于2倍低保标准的边缘户)两等级,红色等级每月核查一次,黄色等级每季度核查一次。利用动态监测预警信息,主动发现疑似困难人员,通过线上核对和线下调查的方式,做到快速预警、精准救助,实现“被动救助”向“主动救助”的新转变,切实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二、强化“五大帮扶”措施
一是强化“政策帮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持续实施“收入豁免”政策,扶贫项目保底收益、基础养老保险金不计入家庭收入;持续实施“支出核减”政策,加大对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帮扶力度;持续实施“单人户”政策,帮助低收入家庭摆脱困境;持续实施“低保渐退”政策,防止过渡期内困难群众返贫致贫。
二是强化“分类帮扶”。根据困难程度和致困原因划分救助群体,建立动态救助机制,提升社会救助针对性,实现困难群众全覆盖。对低保家庭中的重病患者、重残人员、70周岁以上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人员给予重点保障,在差额补助的基础上采取分档方式增发补助金。
三是强化“精准帮扶”。统筹考虑家庭急难困难状况、刚性支出等因素,加大对因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及遭遇其他特殊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加大临时救助和“一事一议”救助力度。截至目前,临时救助共救助593人、发放救助资金111.8万元,其中已脱贫对象159人,发放救助金32万元。
四是强化“统筹帮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加强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建立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档案2671份。开展个案、小组、大型活动150多场,受益3000人次。特困人员入户关爱巡访132人次。持续推进农村养老大院和农村养老互助点建设。推进农村婚俗改革,弘扬文明新风。
五是强化“社会帮扶”。持续开展“圆梦大学”“慈善助医”等助学、助医、助困慈善项目。对存在生活困难的家庭予以慈善救助,今年救助32户发放资金11.5万元。持续开展“圆梦大学”救助活动,救助城乡低保家庭大学生45人,发放资金13.5万元。“99公益日”线上募集善款16万元,全部用于困境儿童的关爱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