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针对构建全面支持创新的体制机制进行了战略部署,强调了“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的重要理念。8月26日,市科技局局长施春敏在接受采访中表示,市科技局将遵循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导精神,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构建高效顺畅、开放协同、富有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主动融入科技强国和创新型省份建设,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提升吉林市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努力为建设形神兼备的新时代新江城提供更多高水平科技供给。
施春敏表示,市科技局将全面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谋划成立市委科技委员会,并出台“构建全市有组织聚力攻坚机制实施意见”,旨在通过科技计划引导,加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协同合作,形成强大的创新合力。聚焦化工、冶金、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及碳纤维、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在碳纤维领域,我市将重点谋划以“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建设世界一流碳纤维基地”为主题的产学研用创新活动,搭建常态化、机制化的交流平台,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开辟碳纤维在航空航天、汽车及轨道交通轻量化等领域的新应用场景,推动碳纤维产业集群式发展。
在优化营商环境,培育高质量科技企业方面,将持续深化“九解一协调”“助企创新”等活动,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帮助企业建立科研机构、规范科研行为。同时,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补助措施,设立“企业研发投入补助”“创新券”等激励政策。建立健全科技型企业培育体系、科技企业梯次培育库,积极培育科技型企业,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在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上,我市将不遗余力地优化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组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强化部门协同与市区联动,确保工作机制高效顺畅。打造线上线下“科技成果超市”,定期发布科技成果与企业技术需求信息,为企业构建一个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组建个性化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服务团,助力双方精准对接、提供专业细致的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通过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聚焦医药、农业、化工等重点领域,精心策划并举办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路演活动,推动更多优质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落地,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市科技局将紧紧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面向行业共性需求,推进形成协同创新集成化,引导重点企业组建科研机构,搭建创新平台,加快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集聚融合,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重点引导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持续推动吉林化纤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创新联合体、华微电子功率半导体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等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创新。着力推动吉林石化牵头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培育机制,加强院士工作站、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争取在生物制品创制方面的省重点实验室和金属材料领域方面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实现零的突破,加快提升平台支撑产业创新发展能力。
在人才政策方面,我市将积极探索并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策略,强化人才引进的制度保障。通过建立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沟通机制,促进人才资源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制定实施《吉林市科技人才进企业助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全面启动科技人才助力企业发展行动,共同书写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新篇章。
来源:江城日报
初审:初霭
复审:史彦男
终审:高闻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