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推动我市科技教育人才产业深度融合,高效提升我市域内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助推产业创新发展,9月9日上午吉林市科技局组织召开了“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校地企融合发展座谈会”。我市碳纤维、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化工、现代农业等领域企业代表和北华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化工学院、吉林医药学院、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的高校代表以及科技局班子成员、各业务处室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与会者紧紧围绕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高校人才与企业需求对接、产学研用机制建立、科技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分享了各自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验和见解。既谈到了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难点,也谈到了影响校企融合发展的堵点,更对如何推动科技教育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在谈到如何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时,吉林化纤副总经济师李晓明建议由政府牵头,为企业高校搭建合作平台,实现高校企业资源共享、知识互通、平台共建。华微电子经理姜明宝提出建立企业创新联合体,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优化。晓筑科技总经理高杨提出由政府引导,多渠道引进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共同推进成果转化。
在谈到打通高校人才与企业需求壁垒时,北华大学科研处处长周振雄表示,高校老师、博士到企业开展科研实践对老师的科研选题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提到科技人才政策的落实是留住人才的基本要素。东北电力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张良谈到,目前高校科研仍然存在需求借给错配现象,需要政府搭建平台,使高校人才真正走进企业、了解企业。吉林化工学院科研处处长贾晓琳提出缺少专业的技术转移转化人才队伍,建议政府统筹推进校企合作,促进高校更好地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在谈到如何建立产学研用机制、实现科技资源共享时,大仝数码董事长李念福谈到,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要充分发挥高校智力资源优势、政府信息政策资源优势,更好地解决企业技术需求。莱德化学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曲莹建议建立政府、高校、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机制,“定单制”解决企业难题。金准制造总经理刘治刚建议政府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使高校科研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真正实现企业出题、高校答题。吉林医药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朱文赫建议适当调整科技计划体系,即要加强基础研究,更要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展技术攻关。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张淑华希望政府搭建高校和企业对接平台,鼓励支持高校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 市科技局参会人员表示高校和企业都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成就,校地企融合发展是引育高端人才、集聚创新力量、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支点,要进一步加强推动政府、企业与学校之间合作与良性互动,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推动我市校地企融合发展实现新突破,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围绕打造“一个中心、四个基地”,以科技体制改革为契机,立足我市产业发展需求,共同推动企业、高校协同创新,优化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快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集聚融合,推动建立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沟通机制,全面启动科技人才助力企业发展行动,为建设形神兼备的新时代新江城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