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吉林市科技局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法治宣传教育的决策部署,立足科技工作职能,坚持“普法与依法治理相结合、学法与用法相统一”,以服务科技创新发展为核心,以提升机关法治能力和企业法治素养为重点,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普法内容、强化普法实效,为全市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普法工作长效机制
(一)压实普法责任,健全领导体系。
市科技局始终将普法工作作为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严格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职责,形成“党组统一领导、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科室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1.完善决策机制。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法治建设工作,将普法任务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要点,制定《市科技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确保普法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
2.强化制度保障。市科技局努力建设清正廉洁型政府部门,加强对部门内部权力的监督。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其他党组成员及各处处长为组员的内部控制实施领导小组,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制定了《吉林市科技局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吉林市科技局政务信息公开指南》《吉林市科学技术局网络工作群管理制度》《吉林市科学技术局保密工作制度》20余项制度。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规范化管理体系。
(二)加强法治学习,提升机关素养。
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构建“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培训”的学法体系,着力提升依法履职能力。
1.突出重点内容。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作为必学内容,购买《科学技术进步法》《法律常识一本全》等书籍300余册,组织学习《吉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吉林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等法规政策20余次。
2.创新学习形式。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研讨、“智慧普法平台”“吉林普法”在线学习、支部书记讲法治党课等形式,组织《科技进步法解读》《民法典》等专题培训。
3.建立学法清单。制定《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个性清单”》,明确27项必学法律法规,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带动全局形成遵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
(三)规范行政行为,夯实法治基础。
严格落实依法行政要求,从源头规范行政行为,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
1.强化决策审查。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认真执行《吉林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并依照相关规定,制定并严格执行《吉林市科技局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吉林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会议制度》等规章,聘请法律顾问对重大决策、合同签订、规范性文件出台等进行合法性审查,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2.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组织学习了《吉林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规定》,严格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过程中各环节要求;工作中能够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季报制度;多次组织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查档案、找资料,克服处室变更、人员调动等诸多困难,最早追溯到2010年,对全局现行文件进行梳理分类、研判,报局党组批准,作出“继续保留”“修改”“废止”和“失效”处理,进一步摸清了底数,扭转了管理混乱的现象,并通过建档立案,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
3.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建章立制,加强管理。2022年、2024年,两次修订《吉林市科技局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规范了我局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流程、审查标准和各部门工作职责。二是深入自查,排除隐患。每年组织局机关各部门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回头看活动,对拟出台、新出台的政策措施,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坚持存量清理与增量审查并重,有效防止了出台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
二、创新普法形式,打造科技普法特色品牌
市科技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为重点,紧密贴合科技创新和科普工作需求,采取突出重点对象、广泛面对群众的形式,加大普法宣传工作力度。
(一)聚焦企业需求,开展精准普法。
针对科技型企业在政策理解、项目申报、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痛点,创新“靶向式”普法模式,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持续举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政策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等培训会,重点宣传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辅导企业研发费用归集。每年组织全市150余户企业,200余人参会。举办工业高新技术领域调研暨科技项目政策咨询服务工作会议,进一步增强我市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对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相关政策的知晓度,提高了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的成功率,促进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丰富活动载体,扩大普法覆盖面。
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科技特色活动,线上线下联动开展普法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1.依托主题活动宣传。在“12・4”国家宪法日、民法典宣传月、“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科技活动周”等时段,集中开展法治宣传。其中,科技活动周期间每年组织20多家科研单位参与,制作展板50余张,发放《科技进步法》《科普法》等资料,吉林市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开设“科普大讲堂”、通过《江城晚报》、《吉林乌拉圈》等媒体宣传形式,线上线下参与群众超4万人。
2.创新“定制化”服务。对于吉林市正业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吉林市科技局采取了一系列定制化的普法服务措施。会同市税务局赴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税务优惠政策培训活动,结合税收征收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详细讲解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交易补助等政策,指导企业依法依规享受政策红利。聘请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公室专家“一对一”“面对面”为企业把脉,结合科技进步法等相关规定,分析企业在新一轮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完善申报材料,提升申报通过率。正业生物近两年获得省企业研发投入补助20.1万元、技术交易补助100万元;“牛赤羽病灭活疫苗病毒研究及实验室样品制备和免疫效果评价”项目获得2022年省科技厅肉牛产业发展重大专项扶持资金150万元。
三、普治结合,推动普法成果转化
(一)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通过普法宣传推动政策落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1.企业法治意识显著增强。通过一系列创新普法宣传措施,企业对科技进步法、统计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知晓率和理解度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主动学习和运用法律政策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依法开展研发活动、申报科技项目、享受税收优惠等。2025年,吉林华微电子、华涂化工等企业主动规范研发活动,9个项目获省科技计划资金385万元。
2.推动政策红利释放。2025年上半年,全市216户企业申报研发投入统计,同比增长28.57%,研发投入额达31.1亿元;预计到2025年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60户。
3.解决企业实际困难。通过普法宣传帮助企业解决融资、人才等问题,正业生物在政策指导下获得贷款2200万元,“猪圆环病毒3型亚单位疫苗的研制与开发”等项目获批省级资金支持,获批筹建吉林省正业动物痘病毒疫苗科学家工作室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将普法与科技改革结合,以法治思维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优化科技创新生态。
1.加强顶层设计。按照《吉林市机构改革方案》总体要求,成立了中共吉林市委科技委员会,加强党对全市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科技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并研究制定了《吉林市科技局<关于落实《中共吉林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城实践的行动方案>总体方案》。市科技局牵头制定了《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产业金融一体化发展工作实施方案(2025-2030年)》《吉林市创新创业高地暨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保障。
2.完善创新机制。出台《解技术创新难题效能提升工作机制》《吉林市新型研发机构认定管理办法》等,推动“企业出题,高校院所答题,政府助题,市场阅题”的攻关机制,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长效机制建设有待加强。目前的普法宣传工作多以阶段性活动为主,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需要进一步完善普法宣传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常态化的普法宣传机制、企业需求反馈机制、效果评估机制等,确保普法宣传工作持续、稳定、有效开展。
(二)普法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仍需拓展。虽然我局在创新普法宣传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部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和偏远地区企业,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了解不够深入。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拓展宣传渠道,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普法宣传的覆盖面,确保更多企业受益。
(三)队伍专业能力需强化。我局从事普法工作的人员多为非法律专业,缺乏系统法律培训,无一人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面对企业复杂法律问题时,依赖法律顾问支持,自主解决能力不足,影响普法深度。
四、下一步工作谋划
市科技局“九五”普法工作,将继续坚持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法治文化阵地,提高普法工作能力。
(一)强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建立健全应知应会体系。一是梳理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知识清单。结合科技行政管理工作特点,系统梳理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知识清单,并根据法律法规的更新及时调整完善。二是建立领导干部学法常态化机制。制定领导干部年度学法计划,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法治讲座、集中研讨等形式,确保领导干部每年学法时间不少于规定学时。三是开展领导干部法治能力培训。定期组织领导干部参加法治能力培训,邀请法律专家、业务骨干围绕科技领域热点法律问题进行授课,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颂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营造浓厚法治氛围。一是开展主题法治宣传活动。结合“12・4”国家宪法日、民法典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法治宣传活动。如宣传并参加“吉林普法”平台法律知识答题、学习“中国保密在线”法律课程等活动,积极向社会公众和科技从业人员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科技法律法规。二是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充分利用科技局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阵地,开设法治宣传专栏,及时发布法治新闻、法律法规解读、典型案例等内容,扩大法治宣传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
来源:法规处
编辑:宋芳
初审:付焱麟
复审:史彦男
终审:袁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