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营区司法局 四项措施
有效提升基层法律援助工作水平
发布时间:2021-02-01 08:33 文章发布者: 浏览次数:28
船营区司法局发挥法律援助惠民生服务职能,健全便民长效机制,积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专项到位”的法律援助工作组织网络,采取四项措施,强化管理机制,实现辖区法律援助组织网络全覆盖,有力促进法律援助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网络,夯实法援工作基础。构建区法律援助中心、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村(居)社区、组法律援助联络点四级法律援助网络体系,健全法律援助纵向网络结构。全区建立15个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积极开展法律咨询、代书法律文书,同时承担属地群众法律援助接待、申请、初审工作。在社区、村设立法律援助联络点,聘请法律援助联络员,及时对本辖区法律援助申请进行上报移交,负责辖区内非诉讼法律援助案件(婚姻、家庭、赡养、抚养、邻里纠纷等基于特定关系产生的纠纷)的办理及法援宣传工作。同时,强化与辖区团体组织及相关部门的横向沟通,积极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先后建立起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妇女儿童法律援助工作站、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等多个便民服务窗口,与劳动仲裁、司法鉴定机构等单位建立衔接机制,对法律援助案件的受援助人实行免收、减收或缓收相关费用,为弱势群体依法维权提供便利和帮扶。
二是强化教育学习培训,提升工作者综合素质。组织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和社区律师对工作站和联系点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举办专题讲座,对法律援助政策和程序进行讲解,针对涉及赡养、婚姻、拆迁补偿等村屯(社区)矛盾多发问题,通过以案释法、以会代训、法律讲座等形式开展专题培训。引导工作站工作人员积极参与进“法律服务直通车”、法律援助进农村等普法宣传教育中,达到干中学、学中干的双向促进效果,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及政治理论素养。
三是推出多项便民措施,拓展法律援助覆盖面。出台系列便民措施,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符合法援条件的案件,优先办理,对行动不便或情况特殊的申请人,由联络人上门服务,代其转交申请材料;对农民工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工伤和人身损害赔偿的案件,免除审查环节,直接受案;对“五保户、低保户”等群体,简化申请程序,减少中间环节。建立法律援助网络诉前调解机制,将法援网络与人民调解网络有效连接起来,对法援案件宜调则调,宜援则援,最大限度地以经济快捷、友好协商的调解方式办结法援案件。
四是强化制度建设,推进工作机构规范化运作。制发《法律援助工作指南》《法律援助工作流程》《法律援助工作站制度》《法律援助工作站档案制度》等涉及接待、档案、登记、检查等各方面工作制度,对法律援助申请专人接待,案件材料定期归档,妥善留存。畅通信息交流渠道,指导基层工作机构对工作中收集到的社情信息及重大事项及时整理上报。不断强化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站、联络点的督促管理,确保法律服务效果实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