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冲锋宣誓 用战绩作答 —记“疫”路逆行的市司法局支援北山街道突击队
2022-04-21 10:31
题记:4月2日,为贯彻市委开展对口支援作战,打“攻坚战”发“总冲锋”的决策部署,市司法局迅即从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抽调21名干警,组建对口支援北山街道突击队。面对病患多、任务重、管控难的现实考验,他们不顾安危、主动请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司法行政干警铁肩战“疫”情、热血为人民的如磐初心。入驻以来,突击队累计排查“四小”场所4900余家,消杀楼道3.6万余平方米、劝返“违规”流动人车1100余次、发放试剂盒19100余盒、核酸采集29400余人次,卸载分发蔬菜5200余份,被群众亲切地称为“人民警察、钢铁大白”。
他们是特别能战斗的突击队
突击队就要有突击力,来支援就是要打硬仗。只有把“四小”风险排查彻底,把社区管控到位,才能确保切断传染源,突击队运筹帷幄排兵布阵。
4月5日,市委要求当日彻查“四小”场所隐患,啃“硬骨头”拔“硬钉子”。他们从街道、派出所调取“总台账”,面对分布在街道内6个社区、34个小区的854家账上商户,当日查清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兵分10组划片出击,采取“地毯式、点穴式、台账式、动员式、封堵式”五结合的方式,对临街商铺、小旅店、小浴池、小团餐、小网吧、小理发店等场所,逐门逐户核对“应关未关、店内留人、检测不全”等情况,从早晨7:30一直忙到晚上11:50,全天只吃了一顿热乎饭。排查中发现了诸多隐患,在一个前门关闭的火锅店内,通过窗户发现有1男2女在打麻将,经盘查,三人多次未参加核酸检测。如果没有这次及时发现纠改,后果将不堪设想。清查日结后,为巩固排查效果,他们采取“白天普遍查、晚上重点查、随机回头查”的方式,前后五轮共排查账内账外场所4900余户次,纠改发现多处隐患,为总攻打下了坚实基础。
“排雷”结束,立即抓社区管控。他们协调志愿服务力量组建14支志愿服务队,建立覆盖2个社区、12个小区、142栋楼宇、469个单元的管理网络,形成“分级建群、信息共享、协同作战、立体防控”的精准管控格局,织成了一张“每个小区有人管、每个楼栋有人防、每个单元有人守”的管理网,全域全时“无盲区”。通过昼夜巡查、严防死守,发现纠治“三无”流浪汉、私自卖送菜等问题60余个,切断了传染源。
他们是特别能吃苦的急先锋
突击队驰援北山街道,重点负责的长安、鞍山两个社区,位于城乡接合部,范围大、病患多、易感染、人员结构复杂。域内34个小区、132栋楼宇、13000多住户、32000多居民,无物业管理的小区就有14个。居家隔离的有1434人,分布在9个小区48个单元。还有独居老人350人,生活不能自理的273人,是疫情防控的“重灾区”。
入驻社区以来,为实现属地零传染源、零感染者的目标,他们坚持抓住重点、精准发力。面对消杀时,专业消杀队紧缺难找、敢于攻坚的志愿者难召的困境,他们人人身背喷雾器,逐楼一层一层地走。有的楼高28层,年纪大的老同志每隔3层楼,就要歇一歇,护目镜和防护面屏上沾满消毒液雾滴,什么都看不清,为了防止摔倒,只能摸索着前进。雾气汗水混合着,糊在脸上奇痒无比,可为了安全起见,他们连口罩都不能碰一下进行缓解。一桶喷雾药液只够喷8层楼,要来来回回配液,并且不能在消杀楼里操作,一趟就内衣湿透,冷天也不敢多穿,出了消杀楼冻,一身汗被风一吹就冷得直打寒战。他们不顾安危不辞辛劳,共出动63人次消杀三轮182个单元3.6万余平方米楼道。他们这支队伍是真正的突击队,哪里缺人哪里上。他们不同于普通卡点值守,不只是送菜、巡逻,承担了除了转运外的所有工作,消杀、卸菜、分菜、买药、巡逻、入户告诫、核酸检测助手、搬运物资、普及常识、教育群众、社区管控都是主责。先后劝返“违规”流动人车560人次、纠治“无证”行驶车辆450台次,查处私自接龙团购非政府保供点菜包290余件,排除隐患累计2000余次。协调相关部门,增加4个保供超市,解决了居民物资保障难问题。招募“同心战疫”志愿者52人组建服务队,解决了卫生清扫难问题。协同志愿服务队发放试剂盒,解决了核酸采集难问题。组织人员卸载蔬菜、分发蔬菜,解决了果蔬运送难问题。经常是临时接到通知卸货,先后5次披星戴月半夜出征,卸菜,分菜,21人的工作量,比几十人的志愿者还要多;帮扶困难群众200余人次,保障了群众基本生活,社区写来了感谢信,居民竖起了大拇指。
他们是特别能奉献的警察蓝
世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负重前行。突击队就是“受命之日忘其家,临军约束忘其亲, 援枹鼓急忘其身”的警察蓝。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已经59岁,4人年届退休,都在努力站好最后一班岗;1人心脏支架、3人患有糖尿病早晚要注射胰岛素,仍强忍病痛奋力前行;3人刚结束临时看管任务,不辞辛劳奋战一线;1人妻子怀孕7个月无人照料,不提困难冲锋在前;1人失眠严重,服药坚持工作;1人脚部扭伤,依然咬紧牙关带病工作……他们不计代价,毅然变身“大白”,守护江城安宁。
突击队领队—市强戒所三大队政委唐一民同志,家中八旬老母独居需照料,他本人患有糖尿病,每天要早晚定时注射胰岛素。市司法局和强戒所领导考虑到他的现实困难,都把他列在突击队的名单之外,但他却说“任务面前就要豁得出去,不上一线我就不配当这个政委”。他委托邻居照看母亲,带病率队日夜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他既当参谋指挥员,又当突击战斗员。一面坚决贯彻司法局党组部署,协调鞍山、长安两个社区书记及第一书记,受领任务协调调度,一面带领队伍进行社区管控、风险排查、核酸采样、生活保障,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突击队入驻后,迅速扭转两个社区防控局面,现均降为低风险社区。与此同时,广泛宣传防疫常识及规定,热心靠前帮难解困,为孤寡老人解决购药等生活困难23次,劝返“流动”居民105人次。
突击队一组组长—市强戒所机关党委一级警长战仁文同志,始终把精力聚焦在完成任务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坚持“把任务想在前面、把工作干在前面、把标准立在前面”,出色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急难险重任务。他提出的新老搭配、组内互助、划片管控、联合作战等10余条合理建议,均被采纳。他关心照顾组内同志,晚上年轻同志出去加班,他就组织留守老同志帮助提前铺床、灌热水袋,让大家感受到同事之间互助友爱的温暖。他耐心服务群众,遇事总是笑脸以对,既讲原则又带温度,得到了群众的理解支持。
突击队二组组长—市强戒所教育处三级警长张逸龙同志,作为突击队第二工作组组长,他积极联系长安社区主任、派驻第一书记及属地公安机关,搭建派驻民警、社区工作者、单元楼长、机关下沉干部、防疫志愿者多方联合联络通信群,形成了“攻坚阵地前移、获取信息精准、控制应对迅速”的防控局面。面对危情率先垂范,主动请缨,带领周子博、雷濛泽两位民警,将船营区疫情管控重点区域碧水山城小区B区划定为自己的责任区,并发挥业务专长,协助社区建立疫情心理疏导驿站,解决居民心理问题150余人次,获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突击队一组组员—市强戒所警戒处二级警长郗洪君同志,今年已经59岁,再有几个月就要退休,并且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心脏做过支架手术。但他仍然以疫情为命令,积极加入突击队。卸菜、分菜、巡逻抢着干,组织核酸检测、帮助社区居民买药、支援社区卸载搬运物资样样冲在前,查“四小”、进入封控单元消杀、发动志愿者、社区管控时刻站前沿。一次半夜卸车分菜,不小心扭伤了脚,大家都劝他休息,但他坚持轻伤不下火线,第二天排查时拖着肿脚走了18000多步,给全体队员作了表率。
突击队二组组员—市强戒所警戒处二级警长崔吉海同志,今年59岁,即将脱下穿了30年的警服。当他得知有支援任务时,不顾个人安危,奋勇争先第一个报名参加。他心细如发,在单位是出了名的“火眼金睛”。4月12日上午11点在长安社区组织居民有序排队进行核酸检测时,崔吉海发现一个人行为有些怪异,一个劲地摆弄手机,他立即把此人叫出,查看发现是“红码”。询问得知,该人是在延边州和龙市因新冠病毒阳性与其丈夫被隔离方舱治疗,后被送回居住地,其丈夫回和龙。返吉以来,该人既不去社区报备,也没有告知网格员。崔吉海一边让她马上回家等待社区通知,一边组织人员消杀、防护。同时立即赶到社区向书记、网格员汇报了此情况,受到了社区书记和工作人员的一致称赞。
这是一支钢铁的队伍,这是一群热血的尖兵。他们把组织的需要举过头顶,他们把群众的期盼记在心中。危难之处不惧艰险,受命之时,只顾冲锋。这是一场全民战“疫”,“警察蓝”只是其中的缩影。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守得云开见月明。抗“疫”有我,决战决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