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昌邑区人民政府
www.jlscy.gov.cn
昌邑区“五抓五促”推动 “千村示范”创建工作高质量开展
发布时间:2023-06-08 13:41

  昌邑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按照“九有六无”创建标准和落实“五个全覆盖”工作要求,统筹谋划、科学布局,全力打造昌邑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

  抓组织领导,促推动落实。昌邑区将“千村示范”创建工作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长吉接合片区沿线为重点,坚持以点穿线、连线成片打造示范引领带、示范片区,分区域、分类型、分批次精准创建,将加快建设、集中整治、示范创建与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同步推进,明确5年长远规划,确保“千村示范”创建工作稳步推进。2022年以来,围绕“千村示范”创建工作,召开全区农业农村相关会议6次,印发了《昌邑区2022乡村建设行动工作方案》《关于在全区“千村示范”创建村中建立“十户一组”网格化管理机制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文件,建立了“1+13”乡村建设行动体系(即1个全区总方案、13个专项子方案)、“10+17”包保帮扶责任体系(即选派10名区级领导包保乡镇、17个包保部门包保村)等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了“道德银行积分超市”挂牌、“干净人家”评选、卫生大清扫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各部门、各乡(镇)、示范村按照职责分工,协同发力、共同作战,全力打造“千村示范”昌邑样板。

  抓重点难点,促创建打造。按照“九有六无”创建标准,逐项细化,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有序推进示范创建各项工作。一是村庄规划有引领,坚持乡镇、村统筹推进,协同编制,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杜绝“千村一面”的审美疲劳,注重体现乡土特色和田园风貌,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空间,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民俗。2022年,全区“千村示范”村村庄规划编制所涉及的11个示范村庄均已形成初步成果。二是宣传动员有力度,通过村屯广播喇叭、宣传条幅、微信群和入户发放宣传单等方式进行宣传动员,累计发放《致“千村示范”创建示范村群众的一封信》4000余张、示范村一户一策标准卡2800余张,把“千村示范”创建和“九有六五”标准植入创建村村民心中,激发了村民主动创建热情。三是产业发展有力量,积极发展雾凇旅游、花卉培育、苗木种植、绿色水稻等特色产业,带动农民稳定增收,村集体通过发包村集体用地、光伏发电、合作社入股分红等方式增加经济收入,如孤店子镇孤家子村投入105万元与意禾田家庭农场合作入股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孤店子镇四台子村引进稻香乌拉(吉林)种子有限公司流转集体土地80公顷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72万元。2022年11个示范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0万元的村4个、超过50万元的村2个,超过100万元的村1个(孤店子镇四台子村村集体收入达到116.4万元)。四是基础设施有提升,坚持补足示范村基础设施短板,提高示范村村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2022年投入各级衔接资金985万元,新建基础设施项目12个,新建沥青路5.586公里、水泥路1.2公里、围栏6.42公里、路灯320盏,垃圾处理桶3个。

  抓协同作战,促村貌提升。一是文化服务方面,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不断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水平,通过民生实事和转移支付方式建设农村文化小广场,目前全区共有农村文化广场79处,覆盖率94%,其中示范村农村文化广场覆盖率100%。依托村文化广场组织优秀文艺团队,深入村屯开展送演出进乡村和流动图书车进乡村等文化服务活动60余场,累计服务1万余人次,让农村文化广场成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群众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二是阅读提智方面,昌邑区共有84家农家书屋,现已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探索挖掘农家书屋使用方式多样性,切实发挥“农家书屋”的有效作用,激发群众积极性,提升活动参与度、满意度。开展“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并上报作品二十余幅;充分利用重要的节日、纪念日以及农闲时间,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六一儿童节期间,大荒地村、四台子村等开展为留守儿童开放图书阅读活动;通过农家书屋搭建交流平台,让村民与企业彼此交流,分享生产经验,带动村民致富,耿屯村村民利用农家书屋平台举行果园建设与管理经验交流会分享水果种植经验,李树村农家书屋管理员邀请企业工作人员到农家书屋分享畜牧养殖业的经验。三是加强农村残疾人服务方面,充分将农村残疾人工作融入“千村示范”创建工作大局,优先满足农村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组织实施“基本型残疾人康复器材进乡村”项目,在11个示范创建村内建立了康复站、配置康复器材并投入使用;开展低收入残疾人家庭产业扶持,对10户示范创建村的残疾人种植户发放化肥2.76吨,为2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开展稲蟹综合种养技术培训;落实省、市、区扶残助学金项目,示范创建村内的3名农村残疾人学生和3名困难残疾人子女享受了助学金政策,助学总金额1.8万元。四是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围绕农村道路、沟渠、公共场所、村屯出入口、庭院前后、镇区等重点部位,深入开展垃圾治理、拆违治乱、柴草清理、庭院整治等整治行动,做到整治内容全覆盖、村屯户全覆盖,全面治理农村脏乱顽疾,全年清理农村垃圾1万余吨、清沟渠493公里、拆违治乱1247处、清柴草345处、庭院整治2.4万户。

  抓专项推进,促提质增效。为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组织开展四大专项行动,推动全区示范村创建提质增效。

  一是短板弱项排查行动,结合“九有六无”创建标准,组织各示范村进行全面排查,排查创建示范村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薄弱环节,逐一确定短板弱项、形成短板弱项问题清单,着力提升示范村环境状况和长效管护机制,加强督导跟踪、“回头看”力度,确保把短板补上去、把问题解决好。累计排查短板弱项34项,已全部解决。二是“道德银行积分超市”挂牌行动,印发了《关于开展“道德银行爱心积分超市”建设的工作方案》,制作了“道德银行积分超市”工作手册,通过政策引领、示范带动,实现示范村“道德银行积分超市”全覆盖。通过采取“五个一部分”的方式(即财政补一部分、乡镇拿一部分、村集体出一部分、部门帮一部分、社会力量筹一部分),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设“道德银行积分超市”累计投入资金4万余元,全年累计开展兑换活动32次,礼品合计3000余元。三是“干净人家”创建行动,制定了《2022年吉林市昌邑区开展干净人家创建提升活动工作方案》,以“昌邑是我家,文明是大家”为主题,通过集中评选、统一挂牌,积分兑换等方式,引动示范村村民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改变生活陋习,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达到“三美三净”要求,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全区11个示范村共创建“干净人家”280户。四是基础性工作梳理行动,制定了《昌邑区示范村档案整理参考模板》《昌邑区示范村创建材料参考清单》,对标对表“九有六无”创建标准和清单,组织各乡镇、各示范村梳理了2022年“千村示范”基础性工作,指导各示范村做好“千村示范”基础性材料梳理归档工作,并在桦皮厂镇庆祥村召开了全区“千村示范”创建工作观摩交流会,夯实了“千村示范”创建各项基础性工作,为全区“千村示范”高质量创建提供了有力支撑。

  抓机制管理,促成效巩固。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健全三级清洁指挥长、常态化巡察、基础设施管护、环境卫生管护、网格化管理等制度机制,确保创建成效持续巩固。一是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按照“居住相邻、便于管理”的原则,以村为单位,组织动员全村农户,按10户为1组或结合村情实际,灵活组建村民责任小组,由村干部、驻(包)村干部、党员和积极分子担任组长,带领本组农户共同做好责任区内环境卫生、示范创建等工作,以少数带多数,以局部带整体,形成组组争创、户户争优、农民受益的和谐氛围,已建立“十户一组”网格机制293组。二是健全督导检查机制,形成“区乡村”三级常态化监督体系,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开展现场指导和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实行台账化管理,跟踪督办,动态清零销号,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示范村村民真正享受到实惠;各乡镇进行常态化巡查指导,对存在问题和短板弱项进行梳理;村级定期开展大排查行动,明确措施和时限,发现一处解决一处。三是健全长效保洁机制,建立“区级领导包乡镇、区级部门包片、乡镇领导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社”的农村工作推动机制;采取向上争资、区级主投、乡级补贴、村级补助、农户适度出资出劳的经费保障机制,积极整合农村环境整治、千村示范、水利移民、交通、村屯绿化等专项资金围绕重点片区沿线集中投入,全面提升村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长效保洁管护机制,进一步加强村内公共空间环境整治,每年设立长效保洁资金249万元,配备专职保洁员226人,同时配备了小型清运车120余台,小型垃圾桶(箱)3900余个,确保村屯保持常态化干净清洁。

  下一步,昌邑区将持续巩固创建成果,继续发挥长效机制积极作用,以示范高质量创建推动全区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图为昌邑区“千村示范”创建工作

2023年9月12日 星期二
WWW.JLSCY.GOV.CN
昌邑区“五抓五促”推动 “千村示范”创建工作高质量开展
发布时间:2023-06-08 13:41   

  昌邑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按照“九有六无”创建标准和落实“五个全覆盖”工作要求,统筹谋划、科学布局,全力打造昌邑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

  抓组织领导,促推动落实。昌邑区将“千村示范”创建工作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长吉接合片区沿线为重点,坚持以点穿线、连线成片打造示范引领带、示范片区,分区域、分类型、分批次精准创建,将加快建设、集中整治、示范创建与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同步推进,明确5年长远规划,确保“千村示范”创建工作稳步推进。2022年以来,围绕“千村示范”创建工作,召开全区农业农村相关会议6次,印发了《昌邑区2022乡村建设行动工作方案》《关于在全区“千村示范”创建村中建立“十户一组”网格化管理机制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文件,建立了“1+13”乡村建设行动体系(即1个全区总方案、13个专项子方案)、“10+17”包保帮扶责任体系(即选派10名区级领导包保乡镇、17个包保部门包保村)等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了“道德银行积分超市”挂牌、“干净人家”评选、卫生大清扫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各部门、各乡(镇)、示范村按照职责分工,协同发力、共同作战,全力打造“千村示范”昌邑样板。

  抓重点难点,促创建打造。按照“九有六无”创建标准,逐项细化,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有序推进示范创建各项工作。一是村庄规划有引领,坚持乡镇、村统筹推进,协同编制,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杜绝“千村一面”的审美疲劳,注重体现乡土特色和田园风貌,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空间,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民俗。2022年,全区“千村示范”村村庄规划编制所涉及的11个示范村庄均已形成初步成果。二是宣传动员有力度,通过村屯广播喇叭、宣传条幅、微信群和入户发放宣传单等方式进行宣传动员,累计发放《致“千村示范”创建示范村群众的一封信》4000余张、示范村一户一策标准卡2800余张,把“千村示范”创建和“九有六五”标准植入创建村村民心中,激发了村民主动创建热情。三是产业发展有力量,积极发展雾凇旅游、花卉培育、苗木种植、绿色水稻等特色产业,带动农民稳定增收,村集体通过发包村集体用地、光伏发电、合作社入股分红等方式增加经济收入,如孤店子镇孤家子村投入105万元与意禾田家庭农场合作入股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孤店子镇四台子村引进稻香乌拉(吉林)种子有限公司流转集体土地80公顷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72万元。2022年11个示范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0万元的村4个、超过50万元的村2个,超过100万元的村1个(孤店子镇四台子村村集体收入达到116.4万元)。四是基础设施有提升,坚持补足示范村基础设施短板,提高示范村村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2022年投入各级衔接资金985万元,新建基础设施项目12个,新建沥青路5.586公里、水泥路1.2公里、围栏6.42公里、路灯320盏,垃圾处理桶3个。

  抓协同作战,促村貌提升。一是文化服务方面,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不断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水平,通过民生实事和转移支付方式建设农村文化小广场,目前全区共有农村文化广场79处,覆盖率94%,其中示范村农村文化广场覆盖率100%。依托村文化广场组织优秀文艺团队,深入村屯开展送演出进乡村和流动图书车进乡村等文化服务活动60余场,累计服务1万余人次,让农村文化广场成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群众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二是阅读提智方面,昌邑区共有84家农家书屋,现已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探索挖掘农家书屋使用方式多样性,切实发挥“农家书屋”的有效作用,激发群众积极性,提升活动参与度、满意度。开展“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并上报作品二十余幅;充分利用重要的节日、纪念日以及农闲时间,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六一儿童节期间,大荒地村、四台子村等开展为留守儿童开放图书阅读活动;通过农家书屋搭建交流平台,让村民与企业彼此交流,分享生产经验,带动村民致富,耿屯村村民利用农家书屋平台举行果园建设与管理经验交流会分享水果种植经验,李树村农家书屋管理员邀请企业工作人员到农家书屋分享畜牧养殖业的经验。三是加强农村残疾人服务方面,充分将农村残疾人工作融入“千村示范”创建工作大局,优先满足农村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组织实施“基本型残疾人康复器材进乡村”项目,在11个示范创建村内建立了康复站、配置康复器材并投入使用;开展低收入残疾人家庭产业扶持,对10户示范创建村的残疾人种植户发放化肥2.76吨,为2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开展稲蟹综合种养技术培训;落实省、市、区扶残助学金项目,示范创建村内的3名农村残疾人学生和3名困难残疾人子女享受了助学金政策,助学总金额1.8万元。四是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围绕农村道路、沟渠、公共场所、村屯出入口、庭院前后、镇区等重点部位,深入开展垃圾治理、拆违治乱、柴草清理、庭院整治等整治行动,做到整治内容全覆盖、村屯户全覆盖,全面治理农村脏乱顽疾,全年清理农村垃圾1万余吨、清沟渠493公里、拆违治乱1247处、清柴草345处、庭院整治2.4万户。

  抓专项推进,促提质增效。为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组织开展四大专项行动,推动全区示范村创建提质增效。

  一是短板弱项排查行动,结合“九有六无”创建标准,组织各示范村进行全面排查,排查创建示范村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薄弱环节,逐一确定短板弱项、形成短板弱项问题清单,着力提升示范村环境状况和长效管护机制,加强督导跟踪、“回头看”力度,确保把短板补上去、把问题解决好。累计排查短板弱项34项,已全部解决。二是“道德银行积分超市”挂牌行动,印发了《关于开展“道德银行爱心积分超市”建设的工作方案》,制作了“道德银行积分超市”工作手册,通过政策引领、示范带动,实现示范村“道德银行积分超市”全覆盖。通过采取“五个一部分”的方式(即财政补一部分、乡镇拿一部分、村集体出一部分、部门帮一部分、社会力量筹一部分),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设“道德银行积分超市”累计投入资金4万余元,全年累计开展兑换活动32次,礼品合计3000余元。三是“干净人家”创建行动,制定了《2022年吉林市昌邑区开展干净人家创建提升活动工作方案》,以“昌邑是我家,文明是大家”为主题,通过集中评选、统一挂牌,积分兑换等方式,引动示范村村民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改变生活陋习,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达到“三美三净”要求,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全区11个示范村共创建“干净人家”280户。四是基础性工作梳理行动,制定了《昌邑区示范村档案整理参考模板》《昌邑区示范村创建材料参考清单》,对标对表“九有六无”创建标准和清单,组织各乡镇、各示范村梳理了2022年“千村示范”基础性工作,指导各示范村做好“千村示范”基础性材料梳理归档工作,并在桦皮厂镇庆祥村召开了全区“千村示范”创建工作观摩交流会,夯实了“千村示范”创建各项基础性工作,为全区“千村示范”高质量创建提供了有力支撑。

  抓机制管理,促成效巩固。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健全三级清洁指挥长、常态化巡察、基础设施管护、环境卫生管护、网格化管理等制度机制,确保创建成效持续巩固。一是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按照“居住相邻、便于管理”的原则,以村为单位,组织动员全村农户,按10户为1组或结合村情实际,灵活组建村民责任小组,由村干部、驻(包)村干部、党员和积极分子担任组长,带领本组农户共同做好责任区内环境卫生、示范创建等工作,以少数带多数,以局部带整体,形成组组争创、户户争优、农民受益的和谐氛围,已建立“十户一组”网格机制293组。二是健全督导检查机制,形成“区乡村”三级常态化监督体系,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开展现场指导和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实行台账化管理,跟踪督办,动态清零销号,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示范村村民真正享受到实惠;各乡镇进行常态化巡查指导,对存在问题和短板弱项进行梳理;村级定期开展大排查行动,明确措施和时限,发现一处解决一处。三是健全长效保洁机制,建立“区级领导包乡镇、区级部门包片、乡镇领导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社”的农村工作推动机制;采取向上争资、区级主投、乡级补贴、村级补助、农户适度出资出劳的经费保障机制,积极整合农村环境整治、千村示范、水利移民、交通、村屯绿化等专项资金围绕重点片区沿线集中投入,全面提升村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长效保洁管护机制,进一步加强村内公共空间环境整治,每年设立长效保洁资金249万元,配备专职保洁员226人,同时配备了小型清运车120余台,小型垃圾桶(箱)3900余个,确保村屯保持常态化干净清洁。

  下一步,昌邑区将持续巩固创建成果,继续发挥长效机制积极作用,以示范高质量创建推动全区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图为昌邑区“千村示范”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