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行政审批服务则是营商环境的“晴雨表”。2025年以来,昌邑区住建局紧扣“高效办成一件事”目标,创新探索“行政审批+”多效联动机制,通过内部协同、跨域联动、数字赋能,打破审批壁垒、压缩办理时限、提升服务质效,为区域工程建设按下“快进键”,让企业和群众在“办事不求人”中感受住建温度。
一、“内部联动”破梗阻,从“各自为政”到“协同发力”
为破解内部审批“环节多、沟通难、效率低”的痛点,区住建局推动“行政审批+业务科室”深度融合,构建“一盘棋”工作格局。审批办牵头建筑管理、消防审验、安全管理等科室建立“联巡联审”机制,从项目立项初期就同步介入,对材料规范、施工质量、消防设施布局等关键环节联合把关、现场指导。在吉林银禾大世界项目中,专班不仅提前对疏散通道规划提出专业建议,还针对危大工程管控进行专项交底,避免了企业“反复改、来回跑”的困境。如今,“审批牵头、科室协同”的模式已成为常态,内部审批环节逐渐压缩,企业办事满意度显著提升。
二、“跨域协同”提效能,从“壁垒重重”到“无缝衔接”
针对跨部门审批“壁垒多、衔接难、周期长”的堵点,区住建局创新“行政审批+行管部门”联动模式,变“企业跑部门”为“部门跑项目”。审批办主动牵线规自分局、发改局等单位建立“现场协同服务”机制,对项目立项要件、投资备案流程、规划手续办理等难点,组团上门“答题解疑”,量身定制审批路径。在陆地游轮吉林神农号项目推进中,通过联合开展跨部门现场服务、解决项目审批堵点,跨部门专班快速理清了用地性质衔接、规划许可与施工许可的衔接节点,压缩了审批前置周期。
三、“数字赋能”优服务,从“流程繁琐”到“高效便捷”
为实现审批服务“更简、更快、更优”,区住建局深化“行政审批+监管系统”融合,联合区政数局打通信息壁垒,构建“沟通-反馈-提速”闭环机制。线上,优化申报系统功能,推动材料“瘦身”、流程“减负”,实现项目信息一次录入、多部门共享;线下,与市质监站提前对接质量监督要点,明确质量报监与施工许可并联办理流程,避免重复核验。现代医药物流仓库建设项目便是受益者之一,在审批办与多部门的协同推动下,该项目从完善材料到通过审批的时间较常规时限压缩了60%。
从“多头跑”到“一次办”,从“线下等”到“线上办”,昌邑区住建局以“行政审批+”模式的持续深化,让审批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下一步,区住建局将继续以区委十六届九次全会精神为指引,扩大“行政审批+”覆盖范围,延伸服务链条,用更高效的审批、更优质的服务,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住建动能,让“昌易办”品牌更亮、更暖。
图为施工现场检查
初审:郝佳 复审:黄月 终审:于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