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昌邑区人民政府
www.jlscy.gov.cn
昌邑区《推进全区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1-05-21 10:12

  2021年5月21日,区政府出台了《推进全区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以发展肉牛、肉羊等草食性动物产业为重点,加快我区肉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根据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对该文件进行了梳理概括,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 

  一、支持秸秆饲料化利用 

  《方案》中提出:推进秸秆饲料化和粮改饲进程。“秸秆变肉”工程摆上重要位置,加快秸秆饲料化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秸秆青(黄)贮、氨化、膨化和全混合日粮等加工技术,增强适口性,增加采食量,改善消化率,提高秸秆饲料转化利用率。 

  (一)政策解读及应用 

  1、鼓励规模以上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产品研发,推动秸秆饲料向专业化生产、集约化利用、产业化经营转型,农业部门要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饲料生产加工企业提升秸秆饲料收贮能力,促进秸秆资源就地转化、就近利用、过腹增值。 

  2、鼓励有条件的村屯以村集体名义开展秸秆饲料化作业,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购置饲料打包、粉碎设备,开展秸秆饲料加工。一方面可提高村集体经济,另一方面可大大提高秸秆离田量,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百姓收入。根据畜牧部门掌握的情况看,较大肉牛养殖户在秋收后收购玉米秸秆的价格为1元/捆,重量大约5公斤,均采取送杆到场的方式,农户送一车的收入大概在300元左右,每天至少可以送2-3车,日均收入可达500元以上。村集体企业可采取该方式将秸秆粉碎后打包制成饲料包进行销售,成本预计在300元/吨,畜牧部门会积极寻找出口,联系饲料销售企业与村集体签订销售协议,在双方均受益的情况下进行产销对接,同时鼓励各级政府发掘该方面的经纪人,获取更宽的销售出口。 

  3、鼓励肉牛养殖较为集中的村屯,如两家子耿屯村,以村集体名义开展青黄储工作,销售方面可挂靠村级饲料加工点,也可自行销售给养殖户。乡镇政府要整合资源,逐渐推进,成熟一个,落地一个,将好的模式在全域推广,逐步形成饲料产业链条。 

  (二)相关政策支持 

  一是秸秆全量化处置全域禁烧工作补贴经费,该经费由省市区三级配套,标准以实际拨放金额为准;二是畜牧部分秸秆饲料化政策,按2021年的标准,秸秆饲料加工企业每吨可享受60元补贴,由省财政统一拨付;三是农机购置补贴,经与农业部门沟通,现行补贴金额为总钱数的15%。秸秆饲料化部分可享受补贴的具体条件可咨询我局具体工作人员或所在乡镇的畜牧部门工作人员。      

  二、利用资源优势,推进大型肉牛养殖项目落地及肉牛养殖示范村试点建成。 

  《方案》中提出:充分发挥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养殖大户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开展肉牛养殖示范村试点建设,在养殖技术较成熟的村先行试点,试点结束后,总结经验,在全区范围内逐步扩大,全面推进。 

  政策解读及应用 

  利用土地资源、饲草料资源养殖传统优势,加大项目包装和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大型肉牛养殖项目落地,同时,积极探索肉牛养殖龙头企业辐射发展模式,采取分散繁育,集中育肥、标准化饲养方式,有效解决农户缺技术、缺资金企业缺用地、缺牛源的矛盾,在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桥梁,实现磁性对接,形成稳定、共同发展的肉牛产业发展新机制。 

  1、饲草资源丰富。我区耕种面积3万多公顷,主要种植作物为玉米和水稻,其中甜粘玉米种植面积为469公顷,年产青储饲料3万吨左右,黄储及干草年产量可达30万吨,转化为饲料最多可饲喂6万头肉牛,目前我区肉牛饲养量仅1万头左右,饱和度较低,非常适合开展肉牛等草食性动物的养殖,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同时,草食性动物养殖所产的粪便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且经发酵处理后可极大改善土质,提高农作物产量,达到种养结合,增产增收的目的。 

  2、技术力量雄厚。吉林市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均位于我区内,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王永生博士作为吉林市肉牛产业协会会长,为我区肉牛养殖饲养管理、疾病诊断治疗等方面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同时我局从事畜牧工作人员10余人,基层站人员20余人,具备中级职称以上人员达到15人,可以从疫病防治、养殖技术、良种改良等诸多方面对养殖户进行指导,为发展肉牛产业保驾护航。 

  3、可用于养殖的土地资源丰富。因肉牛养殖用地面积较大,对用水量及水质要求较高,充分考虑规模化畜禽养殖的需要,预留用地空间。鼓励利用荒山、荒地等未利用地和低效闲置土地发展肉牛养殖。各乡镇政府要充分利用这些土地资源,结合我区秸饲草料资源及养殖传统优势,加大项目包装和招商引资力度,推进我区大型肉牛养殖项目落地奠定基础 

  4、千头肉牛示范村已初具雏形。乡镇政府要整合资源,重点扶持,逐渐推进,成熟一个,落地一个。目前两家子乡耿屯村肉牛养殖量已达到1500头,下一步将继续扶持两家子乡张家村,计划年末肉牛饲养量达到1000头以上。 

  三、支持肉牛保险和融资创新。 

  《方案》中提出:鼓励引导银行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根据不同养殖规模,创新支持肉牛产业发展的金融信贷品种降低贷款准入门槛大力推进肉牛养殖保险,采取政策性保险与商业性保险相结合的方式,加大肉牛保险保费补贴支持力度,扩大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政策解读及应用 

  1、目前我区肉牛保险业务,由安华保险公司承担,每头牛投保金额为500元,养殖户每头牛只需承担100元,其余由国家、省、市、区承担,按照方案要求,每头牛最高保额由10000元提高至15000元,保费不变,保期1年。赔偿额度视牛只大小按标准进行赔偿,最高额度可达15000元,大大降低了肉牛养殖的风险。 

  2、鼓励银行通过保险抵押开展肉牛贷款业务,对符合条件的肉牛养殖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给予贴息。因我区目前符合贷款贴息条件的企业较少,要么规模不够,要么手续不全,目前我区仅1户企业获吉林银行贴息贷款100万元,采取活体抵押形式放款。为有效解决农户养牛的资金瓶颈问题,我局与吉林环城农商行积极沟通协调,在原有贷款产品基础上,重点针对单户20头牛以下小规模养殖户普遍缺乏有效抵质押物现状,采取“信用+防疫+保险”模式,研发上线“致富牛”贷款产品。截至目前,已完成63户散养户贷款事宜,合计发放贷款1000万元。各乡镇及村干部要认真传达该政策,收集有意向贷款养牛农户,通过村-乡-局-银行进行对接。 

 

  附件:吉林市昌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进全区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3年9月12日 星期二
WWW.JLSCY.GOV.CN
昌邑区《推进全区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1-05-21 10:12   

  2021年5月21日,区政府出台了《推进全区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以发展肉牛、肉羊等草食性动物产业为重点,加快我区肉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根据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对该文件进行了梳理概括,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 

  一、支持秸秆饲料化利用 

  《方案》中提出:推进秸秆饲料化和粮改饲进程。“秸秆变肉”工程摆上重要位置,加快秸秆饲料化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秸秆青(黄)贮、氨化、膨化和全混合日粮等加工技术,增强适口性,增加采食量,改善消化率,提高秸秆饲料转化利用率。 

  (一)政策解读及应用 

  1、鼓励规模以上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产品研发,推动秸秆饲料向专业化生产、集约化利用、产业化经营转型,农业部门要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饲料生产加工企业提升秸秆饲料收贮能力,促进秸秆资源就地转化、就近利用、过腹增值。 

  2、鼓励有条件的村屯以村集体名义开展秸秆饲料化作业,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购置饲料打包、粉碎设备,开展秸秆饲料加工。一方面可提高村集体经济,另一方面可大大提高秸秆离田量,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百姓收入。根据畜牧部门掌握的情况看,较大肉牛养殖户在秋收后收购玉米秸秆的价格为1元/捆,重量大约5公斤,均采取送杆到场的方式,农户送一车的收入大概在300元左右,每天至少可以送2-3车,日均收入可达500元以上。村集体企业可采取该方式将秸秆粉碎后打包制成饲料包进行销售,成本预计在300元/吨,畜牧部门会积极寻找出口,联系饲料销售企业与村集体签订销售协议,在双方均受益的情况下进行产销对接,同时鼓励各级政府发掘该方面的经纪人,获取更宽的销售出口。 

  3、鼓励肉牛养殖较为集中的村屯,如两家子耿屯村,以村集体名义开展青黄储工作,销售方面可挂靠村级饲料加工点,也可自行销售给养殖户。乡镇政府要整合资源,逐渐推进,成熟一个,落地一个,将好的模式在全域推广,逐步形成饲料产业链条。 

  (二)相关政策支持 

  一是秸秆全量化处置全域禁烧工作补贴经费,该经费由省市区三级配套,标准以实际拨放金额为准;二是畜牧部分秸秆饲料化政策,按2021年的标准,秸秆饲料加工企业每吨可享受60元补贴,由省财政统一拨付;三是农机购置补贴,经与农业部门沟通,现行补贴金额为总钱数的15%。秸秆饲料化部分可享受补贴的具体条件可咨询我局具体工作人员或所在乡镇的畜牧部门工作人员。      

  二、利用资源优势,推进大型肉牛养殖项目落地及肉牛养殖示范村试点建成。 

  《方案》中提出:充分发挥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养殖大户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开展肉牛养殖示范村试点建设,在养殖技术较成熟的村先行试点,试点结束后,总结经验,在全区范围内逐步扩大,全面推进。 

  政策解读及应用 

  利用土地资源、饲草料资源养殖传统优势,加大项目包装和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大型肉牛养殖项目落地,同时,积极探索肉牛养殖龙头企业辐射发展模式,采取分散繁育,集中育肥、标准化饲养方式,有效解决农户缺技术、缺资金企业缺用地、缺牛源的矛盾,在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桥梁,实现磁性对接,形成稳定、共同发展的肉牛产业发展新机制。 

  1、饲草资源丰富。我区耕种面积3万多公顷,主要种植作物为玉米和水稻,其中甜粘玉米种植面积为469公顷,年产青储饲料3万吨左右,黄储及干草年产量可达30万吨,转化为饲料最多可饲喂6万头肉牛,目前我区肉牛饲养量仅1万头左右,饱和度较低,非常适合开展肉牛等草食性动物的养殖,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同时,草食性动物养殖所产的粪便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且经发酵处理后可极大改善土质,提高农作物产量,达到种养结合,增产增收的目的。 

  2、技术力量雄厚。吉林市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均位于我区内,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王永生博士作为吉林市肉牛产业协会会长,为我区肉牛养殖饲养管理、疾病诊断治疗等方面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同时我局从事畜牧工作人员10余人,基层站人员20余人,具备中级职称以上人员达到15人,可以从疫病防治、养殖技术、良种改良等诸多方面对养殖户进行指导,为发展肉牛产业保驾护航。 

  3、可用于养殖的土地资源丰富。因肉牛养殖用地面积较大,对用水量及水质要求较高,充分考虑规模化畜禽养殖的需要,预留用地空间。鼓励利用荒山、荒地等未利用地和低效闲置土地发展肉牛养殖。各乡镇政府要充分利用这些土地资源,结合我区秸饲草料资源及养殖传统优势,加大项目包装和招商引资力度,推进我区大型肉牛养殖项目落地奠定基础 

  4、千头肉牛示范村已初具雏形。乡镇政府要整合资源,重点扶持,逐渐推进,成熟一个,落地一个。目前两家子乡耿屯村肉牛养殖量已达到1500头,下一步将继续扶持两家子乡张家村,计划年末肉牛饲养量达到1000头以上。 

  三、支持肉牛保险和融资创新。 

  《方案》中提出:鼓励引导银行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根据不同养殖规模,创新支持肉牛产业发展的金融信贷品种降低贷款准入门槛大力推进肉牛养殖保险,采取政策性保险与商业性保险相结合的方式,加大肉牛保险保费补贴支持力度,扩大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政策解读及应用 

  1、目前我区肉牛保险业务,由安华保险公司承担,每头牛投保金额为500元,养殖户每头牛只需承担100元,其余由国家、省、市、区承担,按照方案要求,每头牛最高保额由10000元提高至15000元,保费不变,保期1年。赔偿额度视牛只大小按标准进行赔偿,最高额度可达15000元,大大降低了肉牛养殖的风险。 

  2、鼓励银行通过保险抵押开展肉牛贷款业务,对符合条件的肉牛养殖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给予贴息。因我区目前符合贷款贴息条件的企业较少,要么规模不够,要么手续不全,目前我区仅1户企业获吉林银行贴息贷款100万元,采取活体抵押形式放款。为有效解决农户养牛的资金瓶颈问题,我局与吉林环城农商行积极沟通协调,在原有贷款产品基础上,重点针对单户20头牛以下小规模养殖户普遍缺乏有效抵质押物现状,采取“信用+防疫+保险”模式,研发上线“致富牛”贷款产品。截至目前,已完成63户散养户贷款事宜,合计发放贷款1000万元。各乡镇及村干部要认真传达该政策,收集有意向贷款养牛农户,通过村-乡-局-银行进行对接。 

 

  附件:吉林市昌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进全区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