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区政务服务局以“办事群众和企业满意”为目标,积极打造“昌易办”品牌,为办事群众和企业提供精准服务、阳光服务,贴心服务,在政务服务“便利化”、企业服务“常态化”、工程审批“智能化”、便民设施“人性化”等方面持续发力,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
持续探索政务服务“便利化”。昌邑区探索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吉林省医保局在全省开展医保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授予昌邑区省级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称号并授牌。昌邑区作为省级首批、市级唯一医保服务体系试点单位,按照省市文件要求坚持从保障民生的角度精准发力,将医保服务下沉到群众“家门口”。昌邑区以新版全流程审批系统为基础,实现在全区各级政务服务场所办理城乡居民参保登记、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备案、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备案、常驻异地工作人员备案等医保业务,让群众享受“零距离”“一站式”医保服务。
持续开展企业服务“常态化”。运用助企服务平台助力“九解一协调”工作稳步开展。截至8月24日,昌邑区280名知心人共挖掘企业诉求400件,上报率为142.9%,已解决337件,办结率为84.25%,自五月起,连续三个月平台数据保持在全市第一梯队。指导全区280名“企业知心人”在吉林市助企服务平台上完成线上建档立卡工作,实现“知心人”100%建档。区服务企业办及时掌握企业诉求,精准施策。共收集企业各类个性化需求412件,第一时间派发相关部门,逐一细化制定对接方案,精准回应。召开专场对接会,精准对接。聚焦域内“四上”及重点培育生产生活需求。目前,已开展11场专场对接会,现场解决企业审批咨询、人才劳动力、婚恋交友、融资采购、供需衔接等问题107件。
持续加强工程审批“智能化”。工程项目审批实行“一表申请、一网通办”,压缩审批时限,实现了项目建设审批提质增速。持续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全链条审批、并联审批、等政务服务和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加快工程项目落地开工,投资项目快速落地得到有力保障。2023年至今,我区线上办理工程审批事项数共289件,实现工程项目审批实现“零成本”、交易主体“零跑腿”、主动服务“零距离”、评审结果“零秒批”、审批项目“零逾期”的“五零”阳光交易。
持续提升便民设施“人性化”。加强实体政务大厅建设,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置公益驿站,配备手机充电桩、饮水机、AED半自动体外除颤器、医药箱、工具箱、打气筒等便民设施。设置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站内有专职工作人员提供帮办代办、问题咨询、文明引导。提供特色翻译服务,在全省范围内率先为办事群众提供手语、英语、日语等翻译服务。设立自助取件服务箱,群众凭借短信密码可以在非工作时间24小时取件。填补了大厅非工作时间和节假日期间的服务盲点,拓宽政务服务范围,提升政务服务温度。
下一步,区政务服务局将坚持不懈探索和改进工作方法,持之以恒健全和优化工作流程,努力打造亲民高效政务服务环境,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这项“永不竣工的工程”,以营商环境之“优”,政务服务之“便”推动昌邑区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