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国际复材展组委会、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广州赛奥碳纤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2021年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视频直播会,由《报告》主编——广州赛奥公司总经理林刚亲自解析,区科技局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了在线学习。
广州赛奥公司是国内碳纤维技术及装备的优质供应商,集成了国内外先进技术资源,为业界提供工业化、商业化的先进复合材料解决方案、投资项目。林刚总经理1997年进入碳纤维领域,在碳纤维复合材料设备国产化、先进复合材料创新枢纽建设、复合材料行业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及投资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自2015年起每年编纂发布的《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备受国内外专业认可、具备相当水准。
2021年,全球碳纤维运行产能20.76万吨,中国大陆地区产能6.34万吨,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全球碳纤维产业需求11.8万吨,同比增长10.4%,其中,大丝束产品需求占比达到43.5%,已经与传统小丝束产品需求持平。中国市场需求为6.24万吨,同比增长27.7%,占据全球52.9%的份额,风电、体育器材、碳/碳复合材料及压力容器是市场需求保持增长的主要动力,国内需求最旺盛的省份为江苏省,占比35.4%,随后依次为广东省21.4%、山东省18.8%、福建省6.4%;国内市场碳纤维进口量为3.31万吨,增长了9.2%,国产碳纤维供应量为2.93万吨,增长了58.1%,我国碳纤维产业呈现爆发式发展,吉林化纤集团、中复神鹰等各大碳纤维企业相继扩产,新疆隆炬、国泰大成等业外企业也纷纷进入碳纤维行业。
在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方面,全球需求为18.15万吨、总销售收入200亿美元,其中风电叶片领域复材需求占比28%、销售收入占比5.3%,体育休闲领域需求占比15.7%、销售收入占比19.6%,航空航天领域需求占比14%、销售收入占比45.6%,压力容器领域需求占比9.3%、销售收入占比4.1%,汽车领域需求占比8.1%、销售收入占比5.2%,碳/碳复材领域需求占比7.2%、销售收入占比14.1%。可以看出碳纤维复材在航空航天、碳/碳复材、体育休闲领域的应用具有较高的附加值。
国内复材应用需求9.6万吨,风电叶片领域需求占比36.1%、销售收入占比8.3%,体育休闲需求占比28.1%、销售收入占比37.2%,碳/碳复材领域需求占比11.2%、销售收入占比10.6%,航空航天领域需求仅占3.2%、销售收入占比30.8%,其中碳/碳复材已成为国内第三大应用市场,并将是未来最主要的增长动力。
《报告》中,林刚总结了我国碳纤维产业上一轮发展情况,着重分析了新的供需关系及应对措施。近几年,碳纤维市场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是风电叶片,中国的市场及供应约为全球的一半,但国内是按照风机额定功率来定价的,注重降低成本,属于成本驱动型,而国际上更重视LCOE(平准化度电成本),注重技术进步的综合效益,属于技术驱动型。对于当前的行业发展水平,碳纤维在风电上应用,只能走技术驱动型路线,要推动国内风电市场与国际接轨,形成LCOE的定价机制,否则不仅碳纤维会被高性能玻璃纤维取代,很多创新技术都将失去施展空间。此外,可以确定持续增长的市场是碳/碳复材和压力容器,体育休闲会保持稳定增长,轨道交通有较大的潜力,这些应用市场的发展与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发展都是相辅相成的,需要精诚合作、组建应用生态链攻关联盟。在相当长时间内,我国碳纤维产业仍需高举“技术驱动”大旗,持续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技术创新生态建设。
会后,林刚还现场回答了与会人员的互动提问,对于沥青基碳纤维,其应用特殊而小众,远比PAN基碳纤维行业更难进入;对于大丝束碳纤维,它是降低成本的方法之一,但需要以整个全新技术体系进行研制,而不是借用小丝束制造技术;对于国内碳纤维行业快速扩产后的价格趋势,吉林化纤集团的原丝市场依然乐观,国内碳丝市场存在隐患,要思考如何抢占国际市场,而不是内部竞争;对于国内外技术差异,我国已经剥除掉很多卡脖子的枷锁,但仍需加大重视产品质量管理、工艺技术研究与基础创新研发;对于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应用,碳纤维轻量化是必然趋势,但需要更多的数据积累以及政策性的推动,形成上下游共同成长的发展模式;对于碳排放,碳纤维生产是一个高排、高耗的过程,但它在所有下游应用的全生命周期里,总体上是降低碳排放的,其中,应用到风电等再生能源领域是极其显著的降碳手段。
科技局将针对《报告》进行持续、深入的学习,切实掌握行业脉络,下一步将重点以化纤集团为龙头,大力发展大丝束碳纤维及高端小丝束碳纤维,积极引进树脂与助剂项目,促进下游复合材料应用开发,推动我区碳纤维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供稿:科技局 孙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