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号召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如今,昔日地质宫不灭的灯光,已散作漫天星光,照亮吉林大地上无数人的追梦之路。
根植沃土 赓续前行
这五年,吉林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黄大年教师团队时刻不忘总书记的重托,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围绕国家需求坚持不懈钻研攻关,承担国家级项目20余项。经过五年的发展建设,团队成员1人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有骨干人员95%具有博士学位,教授平均年龄46岁,副教授平均年龄40岁。团队教师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这五年,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师团队践行黄大年精神,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地方经济发展。团队始终致力于人才引育工作,培养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团队中有6人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引进海外青年学术骨干15人,其中12人入选国家级引进青年人才项目,人才梯队的集成性效能作用进一步凸显。
慧眼识才甘为人梯
这五年,吉林农业大学党委坚持发挥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引领作用,以老带新,以强促优,形成了以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李玉院士、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刘景圣教授和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秦贵信教授为带头人的黄大年式教学和科研团队。
李玉院士引领的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教师团队聚焦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探索形成了“一株菌、一只蜂、一棵参”极具特色的研究体系,取得了一系列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重大研究成果,填补了一系列国内研究空白。刘景圣教授引领的农产品精深加工教师团队扎根吉林刻苦求索,先后承建10个国家和省部级平台,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92项,47项技术成果走向市场,为企业新增经济效益近百亿元。秦贵信教授引领的畜牧科学教师团队,围绕国家和区域畜牧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形成了节源减排精准化饲养、优质畜禽种质资源利用、分子营养和饲料资源开发等优势研究方向,培养了大批畜牧业优秀人才,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
攻坚克难 勇攀高峰
这五年,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先进光学与结构材料研究室以“凝心聚力、拼搏创新”为主旨,科研工作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在“天问一号”、“吉林一号”及多项国家重大工程任务中成功应用,解决了我国大型光电成像设备研制关键核心基础材料的关键难题。
特别是2020年以来,该团队不惧艰险、克服困难,按期完成了30多个项目、150余块碳化硅元件的研发工作,数量、难度均为历年之最,有力保障了国家重大工程任务的顺利推进。
黄大年教授离开我们已有五载,但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教书育人、敢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必将在白山松水间永存,引领一代又一代吉林人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
来源:吉视通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