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实施<敏感词>和我省建设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带来的历史机遇面前,吉林经开区发展视野更加开阔,发展定位更加明晰。经历过艰苦创业的吉林经开人,向着建设更加开放、更加繁荣的“千亿级开发区”目标,又甩开创新发展的大步。
深厚积累
经过17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高速增长,吉林经开区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服务环境,无论产业基础还是创新能力,都具备了更上一层楼的条件。如今,<敏感词>、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成为吉林经开区加快推进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
吉林经开区是一个年轻的国家级开发区,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国家队”。吉林经开区规划面积11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现有各类企业686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户。
近年来,吉林经开区秉承“不辱使命、埋头苦干、握沙成团、率先发展”的经开精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快速壮大。2014年,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0亿元,增长10.8%;工业产值实现410亿元,增长10.8%;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2.9亿元,增长12.4%。
经济指标高速增长的背后,是产业的蓬勃发展。经开区主导产业集聚效应突出,形成了以精细化工、生物、新材料、医药食品、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产业园区化、集群化、链式化特征明显。精细化工产业以高端化学品生产为主,已成为东北地区第二大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生物产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85万吨,形成了“生物—乙醇—环氧乙烷—醇醚”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国内独具特色的生物质能源精深加工基地;新材料产业碳纤维原丝生产能力达到5000吨,碳化能力660吨,聚酰亚胺生产能力1000吨,碳纤维已形成了国内最完整的产业链条,吉林高琦聚酰亚胺材料公司是目前世界顶尖聚酰亚胺研发应用全产业链企业。医药食品产业快速壮大,生产原料药、医药中间体、中西药制剂等170余个品种,品牌食品达80余种。
经开区重点企业技术领先、规模大。在80户规模工业企业中,产值超亿元企业54户。全区纳税超百万元企业65户。其中,吉林康乃尔化学公司现为全球最大的苯胺生产企业,吉林化纤集团现为亚洲最大的腈纶生产基地,吉林燃料乙醇公司现为国内最大的燃料乙醇生产基地,吉林众鑫化工集团拥有世界第一套乙氧基醇醚装置和世界第三套、国内首套异戊烯醇装置,吉林北沙制药公司现为世界第三大维生素E生产企业。
经过坚持不懈地推进科技创新,经开区创新能力日渐增强。区内现有各级研发机构23个,拥有1个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吉林省化工新材料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黄河以北唯一的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国家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基地、3个省级产业园区——省级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区、省级安全技术产业园、吉林高新技术纤维及差别化纤维产业园区。经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34家,拥有核心专利授权67项。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86.6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58.2%。
对于一个地处内陆的开发区,晋升国家级开发区短短5年便形成特色产业优势和出众的技术创新能力,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依然能够逆势而上,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随着国家和我省新的发展战略的实施,吉林经开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脱颖而出,成为推动招商引资、产业创新的无形“资本”。吉林经开区位于我市西北产业带中心位置,处于长吉图腹地与前沿连接的重要节点,距市区16公里,距省会长春83公里,距长春龙嘉国际机场65公里,紧邻即将启动的吉林市二台子机场。与长珲高铁、长图铁路及长珲高速公路、吉长北线等国省干线相连,双吉高铁站综合交通枢纽中心计划今年建成运营,将使我市西北区域融入全国高速铁路网,直接与北京、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城市相连。建成区“七通一平”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完备,具有建设现代工业、物流集散、宜商宜居、吸纳技术人才的禀赋条件。
优势做优
按照国家<敏感词>、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和我市新一轮振兴发展的总体部署,未来一段时期,经开区将以转型升级和创新实践为主线,全面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实现由工业集聚区向综合性现代化工业新城转变,建成产业升级示范区、科技创新引领区、对外开放先导区、产城融合先行区,实现“千亿级开发区”发展目标。
产业优势、区位优势、环境优势的叠加,国家、省、市发展战略的汇集,使经开区从新的高度去谋划和推进新一轮振兴发展。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经开区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加快打造全省产业集群发展新高地。
精细化工是经开区传统优势产业,基础雄厚,提升潜力巨大。经开区着眼提升精细化学品率和产品附加值率,突出发展终端化学品、专用化学品、精细化学品等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加快延伸苯胺、环氧乙烷等产业链条,打造国内知名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精细化工龙头企业众鑫化工集团今年迎来大发展的良机。众鑫化工系列化工产品项目总投资15.9亿元。目前,年产16万吨醇醚、年产100万吨高压蒸汽装置动力厂、年产2万吨乙醇胺及5000吨异戊烯醇项目已经建成并投产,12万吨环氧乙烷项目今年1月份成功试车,计划今年实现达产达效,将有效缓解全市环氧乙烷原料紧缺状况。上述项目预计年可实现产值35亿元,利税4亿元。今年,众鑫化工主要建设1.5万吨丁烯醇生产装置,项目总投资5亿元,2015年计划投资2亿元。该项目采用众鑫化工集团自有专利技术,生产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国内第一套装置。目前,项目立项、土地、规划、环评前期手续已经办结,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预计5月初开工建设。项目竣工投产后,年可新增产值7.5亿元,利税2亿元。
众鑫化工生产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医药、食品等领域,特别是在水电、核电、高铁、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随着国家<敏感词>的实施,众鑫化工也谋划扬帆出海。但他们不走产品输出的老路,而是走技术输出的新路,用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开拓东南亚、南亚、中亚等地区市场。
新材料产业是经开区重点培养的加速崛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支持的产业。经开区依托国家碳纤维高技术产业化基地优势,强化高端碳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特种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制造,加快开发下游应用制品,推动在汽车、电力、军工、石化、装备、服装及文化体育等领域应用,加速形成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术先进的碳纤维生产基地,打造中国碳谷。
生物化工也是前景广阔的产业。在国家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高度重视生态建设的大背景下,经开区还要继续做大生物化工产业,着眼提高粮食、非粮等生物质资源加工规模和加工深度,加快发展替代石油的非粮生物基化学品、生物高分子材料、生物能源等,构建融先进生物化工产品与生物能源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现代生物化工产业链,建设国家生物质能源转化示范基地。到2020年,经开区生物产业规模要达到180亿元规模。
医药产业、食品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经开区这两大产业方兴未艾。经开区吸引国内外大型制药企业合资、合作,加快壮大原料药、医药中间体、中成药等优势品种,强化上下游配套,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维生素、抗生素医药中间体生产基地。现代农业是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进一步壮大的产业,经开区将依托丰富的农品资源优势,)壮大现有品牌食品规模,大力发展功能性饮品、保健食品、绿色有机食品等新产品,打造东北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食品生产基地,从而有力拉动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重点突破
经开区从成立以来,其发展定位一直是工业兴区,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单一的产业结构已无力支撑经济的协调发展。
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二产、三产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经开区抓住了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
今年,经开区服务业发展揭开新的篇章。联想增益吉林集装箱内陆港开通、吉林市保税物流园区年底封关运行、经开区西区城市综合体建设快速推进,几个大手笔项目显示出吉林经开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雄心壮志。通过重大项目引领和带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积极发展仓储物流、金融保险、电子商务、商贸居住等现代服务业,形成航空、铁路、公路、水路多式联运、功能健全的覆盖长吉图、辐射东北亚的物流枢纽。
吉林市保税物流中心项目总投资5.5亿元,占地面积7.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海关监管、联检大楼、仓储、箱场、铁路专用线等设施。该项目主要为企业提供仓储运输、加工配送、商务等服务,加快我市对外贸易发展,提升对外开放度。项目建成后,年货物周转量达20万标准箱,年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利税0.4亿元,可带动就业3000余人。目前,项目已完成立项、环评、控详规设计手续,计划 5月份开工建设。
依托这个现代化的保税物流中心,经开区将加速建成国际货物分拨转运、国际保税物流集散、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国际商品展示、国际金融创新等五大中心。同时,推进吉林通用航空产业园建设和二台子机场复航,打通对俄、朝、韩、日、蒙物运通道,构建东北亚航空领域对外开放新格局。经开区正在全力将自己打造成“一带一路”北线战略布局中外开放的一个新窗口。
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以及我市北部工业新区中的位置优势,经开区将建设全省中部产城融合新样板。经开区地处吉西北“四区、一园”(高新北区、化工园区、金珠工业区、航空产业园)的核心位置,具有集聚要素资源、吸纳人口的优势条件,未来发展要紧紧抓住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等有利机遇,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走“以产为基、因产兴城、产城融合、协同发展”之路,依托建成区稳固的工业基础优势,强化产业支撑,加快新区服务配套建设,促进人口集聚,打造吉西北“四区、一园”核心服务区,带动建设吉林市北部城市副中心、吉林市北部工业新城发展。
现代产业发展越来越依赖创新驱动。打造全省中部创新驱动新引擎,成为经开区另一个加快发展的突破口。
经开区将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速创新资源集聚,加快创新企业培育,到2020年各级研发机构达到50家。
经开区将充分发挥国家、省级创新平台优势,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政府、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多层次合作,提升协同创新能力。依托吉林化纤、燃料乙醇、康乃尔化工、聚酰亚胺、众鑫化工等重点企业技术装备优势,强化主导技术、关键技术和成套技术设备引进与吸收,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催生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到65%以上。
跬步千里
在我市建设“新型产业基地”的蓝图上,这里将成为北部工业新区的核心区和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在长吉一体化发展战略和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发展蓝图中,这里将成为重要的“桥头堡”和产业创新先锋。
在国家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和<敏感词>北线布局中,这里将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与对外合作的大平台。
面对宏伟蓝图,经开区从狠抓当前工作落实开始,握沙成团,克难攻坚,全面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优化服务等工作,2015年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百日会战”正如火如荼。
今年上半年,经开区计划开工建设33个重点项目。众鑫化工集团1.5万吨丁烯醇、中船重工及三胜康恩得电梯制造、化学原料药产业园、碳纤维下游制品研发、吉林市保税物流中心、双吉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中心等大项目,清晰标注出吉林经开区产业创新的大方向。
全新的发展机遇是高效“催化剂”,使经开区多年积累产业实力、环境实力、文化实力开始释放推动发展的巨大能量。
加快开放、加快创新的经开区,迎来又一个大发展的春天。 (江城日报记者/高海峰 编辑/李波)
![]() |
主办单位: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吉公网安备 22020202000147号 吉ICP备13004017号 网站标识码:2202000032 电话:0432-66490069 |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在国家实施<敏感词>和我省建设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带来的历史机遇面前,吉林经开区发展视野更加开阔,发展定位更加明晰。经历过艰苦创业的吉林经开人,向着建设更加开放、更加繁荣的“千亿级开发区”目标,又甩开创新发展的大步。
深厚积累
经过17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高速增长,吉林经开区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服务环境,无论产业基础还是创新能力,都具备了更上一层楼的条件。如今,<敏感词>、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成为吉林经开区加快推进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
吉林经开区是一个年轻的国家级开发区,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国家队”。吉林经开区规划面积11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现有各类企业686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户。
近年来,吉林经开区秉承“不辱使命、埋头苦干、握沙成团、率先发展”的经开精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快速壮大。2014年,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0亿元,增长10.8%;工业产值实现410亿元,增长10.8%;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2.9亿元,增长12.4%。
经济指标高速增长的背后,是产业的蓬勃发展。经开区主导产业集聚效应突出,形成了以精细化工、生物、新材料、医药食品、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产业园区化、集群化、链式化特征明显。精细化工产业以高端化学品生产为主,已成为东北地区第二大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生物产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85万吨,形成了“生物—乙醇—环氧乙烷—醇醚”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国内独具特色的生物质能源精深加工基地;新材料产业碳纤维原丝生产能力达到5000吨,碳化能力660吨,聚酰亚胺生产能力1000吨,碳纤维已形成了国内最完整的产业链条,吉林高琦聚酰亚胺材料公司是目前世界顶尖聚酰亚胺研发应用全产业链企业。医药食品产业快速壮大,生产原料药、医药中间体、中西药制剂等170余个品种,品牌食品达80余种。
经开区重点企业技术领先、规模大。在80户规模工业企业中,产值超亿元企业54户。全区纳税超百万元企业65户。其中,吉林康乃尔化学公司现为全球最大的苯胺生产企业,吉林化纤集团现为亚洲最大的腈纶生产基地,吉林燃料乙醇公司现为国内最大的燃料乙醇生产基地,吉林众鑫化工集团拥有世界第一套乙氧基醇醚装置和世界第三套、国内首套异戊烯醇装置,吉林北沙制药公司现为世界第三大维生素E生产企业。
经过坚持不懈地推进科技创新,经开区创新能力日渐增强。区内现有各级研发机构23个,拥有1个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吉林省化工新材料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黄河以北唯一的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国家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基地、3个省级产业园区——省级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区、省级安全技术产业园、吉林高新技术纤维及差别化纤维产业园区。经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34家,拥有核心专利授权67项。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86.6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58.2%。
对于一个地处内陆的开发区,晋升国家级开发区短短5年便形成特色产业优势和出众的技术创新能力,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依然能够逆势而上,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随着国家和我省新的发展战略的实施,吉林经开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脱颖而出,成为推动招商引资、产业创新的无形“资本”。吉林经开区位于我市西北产业带中心位置,处于长吉图腹地与前沿连接的重要节点,距市区16公里,距省会长春83公里,距长春龙嘉国际机场65公里,紧邻即将启动的吉林市二台子机场。与长珲高铁、长图铁路及长珲高速公路、吉长北线等国省干线相连,双吉高铁站综合交通枢纽中心计划今年建成运营,将使我市西北区域融入全国高速铁路网,直接与北京、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城市相连。建成区“七通一平”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完备,具有建设现代工业、物流集散、宜商宜居、吸纳技术人才的禀赋条件。
优势做优
按照国家<敏感词>、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和我市新一轮振兴发展的总体部署,未来一段时期,经开区将以转型升级和创新实践为主线,全面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实现由工业集聚区向综合性现代化工业新城转变,建成产业升级示范区、科技创新引领区、对外开放先导区、产城融合先行区,实现“千亿级开发区”发展目标。
产业优势、区位优势、环境优势的叠加,国家、省、市发展战略的汇集,使经开区从新的高度去谋划和推进新一轮振兴发展。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经开区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加快打造全省产业集群发展新高地。
精细化工是经开区传统优势产业,基础雄厚,提升潜力巨大。经开区着眼提升精细化学品率和产品附加值率,突出发展终端化学品、专用化学品、精细化学品等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加快延伸苯胺、环氧乙烷等产业链条,打造国内知名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精细化工龙头企业众鑫化工集团今年迎来大发展的良机。众鑫化工系列化工产品项目总投资15.9亿元。目前,年产16万吨醇醚、年产100万吨高压蒸汽装置动力厂、年产2万吨乙醇胺及5000吨异戊烯醇项目已经建成并投产,12万吨环氧乙烷项目今年1月份成功试车,计划今年实现达产达效,将有效缓解全市环氧乙烷原料紧缺状况。上述项目预计年可实现产值35亿元,利税4亿元。今年,众鑫化工主要建设1.5万吨丁烯醇生产装置,项目总投资5亿元,2015年计划投资2亿元。该项目采用众鑫化工集团自有专利技术,生产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国内第一套装置。目前,项目立项、土地、规划、环评前期手续已经办结,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预计5月初开工建设。项目竣工投产后,年可新增产值7.5亿元,利税2亿元。
众鑫化工生产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医药、食品等领域,特别是在水电、核电、高铁、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随着国家<敏感词>的实施,众鑫化工也谋划扬帆出海。但他们不走产品输出的老路,而是走技术输出的新路,用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开拓东南亚、南亚、中亚等地区市场。
新材料产业是经开区重点培养的加速崛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支持的产业。经开区依托国家碳纤维高技术产业化基地优势,强化高端碳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特种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制造,加快开发下游应用制品,推动在汽车、电力、军工、石化、装备、服装及文化体育等领域应用,加速形成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术先进的碳纤维生产基地,打造中国碳谷。
生物化工也是前景广阔的产业。在国家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高度重视生态建设的大背景下,经开区还要继续做大生物化工产业,着眼提高粮食、非粮等生物质资源加工规模和加工深度,加快发展替代石油的非粮生物基化学品、生物高分子材料、生物能源等,构建融先进生物化工产品与生物能源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现代生物化工产业链,建设国家生物质能源转化示范基地。到2020年,经开区生物产业规模要达到180亿元规模。
医药产业、食品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经开区这两大产业方兴未艾。经开区吸引国内外大型制药企业合资、合作,加快壮大原料药、医药中间体、中成药等优势品种,强化上下游配套,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维生素、抗生素医药中间体生产基地。现代农业是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进一步壮大的产业,经开区将依托丰富的农品资源优势,)壮大现有品牌食品规模,大力发展功能性饮品、保健食品、绿色有机食品等新产品,打造东北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食品生产基地,从而有力拉动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重点突破
经开区从成立以来,其发展定位一直是工业兴区,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单一的产业结构已无力支撑经济的协调发展。
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二产、三产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经开区抓住了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
今年,经开区服务业发展揭开新的篇章。联想增益吉林集装箱内陆港开通、吉林市保税物流园区年底封关运行、经开区西区城市综合体建设快速推进,几个大手笔项目显示出吉林经开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雄心壮志。通过重大项目引领和带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积极发展仓储物流、金融保险、电子商务、商贸居住等现代服务业,形成航空、铁路、公路、水路多式联运、功能健全的覆盖长吉图、辐射东北亚的物流枢纽。
吉林市保税物流中心项目总投资5.5亿元,占地面积7.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海关监管、联检大楼、仓储、箱场、铁路专用线等设施。该项目主要为企业提供仓储运输、加工配送、商务等服务,加快我市对外贸易发展,提升对外开放度。项目建成后,年货物周转量达20万标准箱,年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利税0.4亿元,可带动就业3000余人。目前,项目已完成立项、环评、控详规设计手续,计划 5月份开工建设。
依托这个现代化的保税物流中心,经开区将加速建成国际货物分拨转运、国际保税物流集散、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国际商品展示、国际金融创新等五大中心。同时,推进吉林通用航空产业园建设和二台子机场复航,打通对俄、朝、韩、日、蒙物运通道,构建东北亚航空领域对外开放新格局。经开区正在全力将自己打造成“一带一路”北线战略布局中外开放的一个新窗口。
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以及我市北部工业新区中的位置优势,经开区将建设全省中部产城融合新样板。经开区地处吉西北“四区、一园”(高新北区、化工园区、金珠工业区、航空产业园)的核心位置,具有集聚要素资源、吸纳人口的优势条件,未来发展要紧紧抓住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等有利机遇,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走“以产为基、因产兴城、产城融合、协同发展”之路,依托建成区稳固的工业基础优势,强化产业支撑,加快新区服务配套建设,促进人口集聚,打造吉西北“四区、一园”核心服务区,带动建设吉林市北部城市副中心、吉林市北部工业新城发展。
现代产业发展越来越依赖创新驱动。打造全省中部创新驱动新引擎,成为经开区另一个加快发展的突破口。
经开区将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速创新资源集聚,加快创新企业培育,到2020年各级研发机构达到50家。
经开区将充分发挥国家、省级创新平台优势,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政府、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多层次合作,提升协同创新能力。依托吉林化纤、燃料乙醇、康乃尔化工、聚酰亚胺、众鑫化工等重点企业技术装备优势,强化主导技术、关键技术和成套技术设备引进与吸收,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催生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到65%以上。
跬步千里
在我市建设“新型产业基地”的蓝图上,这里将成为北部工业新区的核心区和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在长吉一体化发展战略和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发展蓝图中,这里将成为重要的“桥头堡”和产业创新先锋。
在国家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和<敏感词>北线布局中,这里将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与对外合作的大平台。
面对宏伟蓝图,经开区从狠抓当前工作落实开始,握沙成团,克难攻坚,全面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优化服务等工作,2015年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百日会战”正如火如荼。
今年上半年,经开区计划开工建设33个重点项目。众鑫化工集团1.5万吨丁烯醇、中船重工及三胜康恩得电梯制造、化学原料药产业园、碳纤维下游制品研发、吉林市保税物流中心、双吉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中心等大项目,清晰标注出吉林经开区产业创新的大方向。
全新的发展机遇是高效“催化剂”,使经开区多年积累产业实力、环境实力、文化实力开始释放推动发展的巨大能量。
加快开放、加快创新的经开区,迎来又一个大发展的春天。 (江城日报记者/高海峰 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