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网搜索

吉林日报:吉林化纤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纪实

来源:吉林日报   更新时间:2017-07-13 16:37

重新崛起 傲然领跑

——吉林化纤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纪实

 

 

  领跑,蕴含着对化纤行业发展大格局的通盘考量。

  龙头摆起来,龙身才能舞起来。近年来,吉林化纤酝酿着行业的一次次腾飞和嬗变:一项项产学研结出的硕果,一件件企业发展的利器,几多行业创新的大手笔……共同铸就了吉林化纤作为行业领跑者的成长基因。

  今年4月20日,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到吉林化纤调研时说:“吉林化纤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作为一个老工业企业、老国有企业的发展很有典型性,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华丽转身是完全有可能的!”

  要素和创新双驱动,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升级,行业领跑和产业带动双发力……见证着近年来中国化纤行业发展的征途中,迅跑着的吉林化纤从起初的跟跑、中场的并跑到如今重新崛起、傲然领跑的矫健身形。

  创造历史最好水平!今天,吉林化纤人更用一组闪亮的数据提供了强有力的印证——今年一季度,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29亿元,同比增长14.6%;销售收入20.76亿元,同比增长36.4%;纤维直接出口量14455吨,同比增长116.4%,出口创汇达4527万美元,同比增长132.8%。

  转型升级 把握企业发展的脉动

  企业的发展只有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洪流中,才能走出大势磅礴。国家的“一带一路”,让吉林化纤的“丝路梦”越加清晰。

  围绕吉林省把制造业打造成支柱产业的战略规划,近年来,吉林化纤在“回归核心,做精主业”这个基调上谋篇布局,精准施策,开启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展现出不凡的业绩。主导产品产销率实现100%,新产品贡献率达到30%以上,毛利率分别达到了12%—18%,是同行业的6倍。

  提品质、拓品种、树品牌,做活了转型升级“有中生新、无中生有”大文章。在纺织行业近十年两极分化严重、国际化明显的白炽化竞争中,吉林化纤为企业产品确定下标准——“要么做第一、要么做唯一”,喊出了吉林化纤人的底气与豪气。

  企业传统体系包含四大板块——人造丝、腈纶、竹纤维和碳纤维,四大支柱产品优势越愈加明显。基于此,吉林化纤的结构调整踏上了以客户为中心型的产品创新、效率驱动型创新、以科技研发型为起步的原始创新、以上下游结合进行的工程技术型创新之路。

  传统产品人造丝优质化升级——在“有中生新”上做文章。通过深耕市场,企业着眼于高端市场和客户潜在需求,提升有效供给,进而带动从源头制造到下游应用全产业链各要素整体提效升级。

  “匀质化”让几万米甚至几十万米的丝条粗细均一,产品染色均一性也更上一层楼。吉林化纤细旦纤维的生产研发始终走在同行的前列,30—60D的人造丝实现了产品对天然蚕丝的真正替代。

  “大型化”的升级效果让人感观最直接。同样重量的丝筒由原来的6个丝饼络在一起,现在只需要3个丝饼,减少3个接头……这一升级使企业的人造丝成为世界顶级产品,无可替代。

  “连续化”生产工艺是吉林化纤人造丝“无中生有”的开篇之作。2015年企业建成了第一条连续纺人造丝生产线,生产效率提高了80%,目前产品供不应求。

  2017年一季度实现人造丝产量11246吨,同比增长63.7%。产品品质升级带来的是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销量也突破历史最好水平。

  规模产品腈纶纤维差别化调整——在“无中生有”上做文章。吉林化纤的腈纶产能占全球产能的20.5%,占全国产能的50.6%。企业加速对腈纶板块的差别化研发力度。目前腈纶产品已包含四大系列20多个品种。醋青纤维实现了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的完美结合,属世界首创;超柔超亮腈纶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的局面;阻燃纤维成功打入澳大利亚市场……2017年一季度,实现腈纶纤维销量78121吨,同比增长18.2%,出口达7674吨。

  新产品产业链一体化延伸,以上下游结合进行工程技术型创新。

  竹纤维是吉林化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创民族品牌,企业充分利用“天竹联盟”产业链合作平台,协同上下游共同创新发展,各种混纺技术全面开花,竹纤维应用领域和市场认知从无到有、不断拓展,目前国内市场份额已经达到70%。一季度,竹纤维的直接出口量达2380吨,超去年同期3倍。

  碳纤维的发展也得到了国家、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此基础上,吉林化纤同中建材签约,成功启动了与精功集团8000吨的碳化线项目建设; 加快重点课题《“低成本、大丝束、工业级”碳纤维原丝提质扩能》的研究,强化产、学、研结合,集中攻关碳纤维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大丝束原丝产品成为受客户欢迎的畅销产品。一季度,碳纤维原丝产量1579吨,同比增长57.7%,市场份额逐步提升。

  调结构补短板 撑起企业发展强大引擎

  本着“市场缺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宋德武说:“不只要补自己的短板,更要补市场的短板。”

  “夯实主业、加快升级、适度多元化”,独道的见解形成多元化战略。

  基于此,3年多来,吉林化纤围绕结构调整、聚焦优势产品、谋划产业布局,实现了项目建一个、成一个、个个达效盈利。目前已有18个新项目陆续投产,每个新项目都实现了对自主升级技术的充分运用,产品直接补充了市场的短板。

  为何上醋酐项目?市场需要。醋酐主要用于医药、燃料、醋酸纤维应用领域,每年东北地区对醋酐需求量大约在14000吨左右,产品生产却几近空白。

  看准了这一时机,2万吨醋酐项目立即成为企业新班子组建后决策上马的第一个项目。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140天,企业竞迈出了从纺织版块向化工版块成功跨越的第一步。

  1万吨醋青纤维项目300天实现批量化开车投产,这是全球首条醋青纤维生产线,成为世界人造纤维领域的开创之举,为国际纺织产业增添了一种全新元素。

  如今,醋酐产品正逐步成为吉林化纤升级转型的新动能!

  企业独立起草的醋青纤维产品标准,成为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的行业标准,标志着企业创新迈进了新境界。

  一切围绕着项目,为项目输血!吉林化纤先后两次融资26.2亿元为企业上马25个新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1万吨人造丝细旦化升级改造项目作为人造丝板块新建的唯一的半连续纺项目11个月建成投产,提升了高端市场占有率。

  200吨碳纤维碳化示范线项目被列为中国科学院示范项目,使吉林化纤形成了从碳纤维原丝到碳丝的完整产业链生产格局……

  上下同心搞基建 快马加鞭再造新化纤

  精准施策依靠多谋,“成事思维”离不开快行。

  推进项目,快马加鞭!“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成为吉林化纤推进新项目建设不可撼动的铁律。

  这边,同行还没来得及感知;那边,吉林化纤新建的生产线已经向市场供应新产品了。

  2014年8月,抢抓行业调整机遇开工建设的5000吨/年竹长丝连续纺项目,采用意大利生产技术,最先进的连续纺生产设备,历时10个月建成投产,3个月达产达效,是目前国内唯一采用此工艺的生产线。

  1万吨生物质长丝连续纺项目146天顺利开车,三天生产出AA级产品;

  2万吨超柔超亮纤维以品质优势取胜,项目在设备安装期间就已经承接订单;

  7个半月时间建成了2870吨/年人造丝技改项目,产品实现了对国际一流的筒管法产品的替代……

  顶层设计是龙头,基层行动是龙身,龙头摆起来,龙身也要舞起来。

  “三个人的工作两个人干,抽出一人搞基建”“安装一批、调试一批、运行一批、达效一批”,吉林化纤用一半的人力完成了两倍的工作任务,实现了人造丝、腈纶纤维、碳纤维三大主导产品产能较三年前翻了一番,吉林化纤几代人的百亿梦想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近得如此真切!

  随着年内8个在建新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预计2017年末可以实现100亿的产值和销售收入,这等于再造一个新型化纤!

  灵活经营出奇兵 达产创效当先锋

  生产与市场的有机结合,要求项目建设与拓展市场必须相得益彰。

  应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企业用指挥战役的方法布局销售市场,以客户份额和市场份额双增加的叠变式增长,为新上项目迅速达产创效当先锋打头阵。

  积极推进与下游客户的深度融合,加大渠道、新产品、下游产品以及市场开发。用客户需求引领产品升级,用产品升级推动客户升级,竞争优势更加明显。产品升级之后主动去替代其它的纺织材料,细旦人造丝替代真丝,仿羊绒腈纶替代羊毛……极大地拓展了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客户份额。

  江苏腈纶市场去年月需求量49500吨,只要提高10%,企业每月会增加4950吨销量。为此,他们集中力量布局江苏,一举新增腈纶客户30家、增加销量10379吨……

  提产提效、项目新增产能不断释放,吉林化纤仍然实现满产满销。

  丝路花雨看今朝!如今,迅驰在丝路梦想征程上的吉林化纤,秉持着领跑者特有的姿态,正向着100亿化纤基地的目标冲刺!

吉林日报记者 张茁 通讯员 王宏 毕科研

主办单位: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吉公网安备 22020202000147号 吉ICP备13004017号

网站标识码:2202000032 电话:0432-66490069

站点地图         返回吉林市人民政府

2023年9月12日 星期二
WWW.JLEDA.GOV.CN
吉林日报:吉林化纤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纪实
发布时间:2017-07-13 16:37   

重新崛起 傲然领跑

——吉林化纤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纪实

 

 

  领跑,蕴含着对化纤行业发展大格局的通盘考量。

  龙头摆起来,龙身才能舞起来。近年来,吉林化纤酝酿着行业的一次次腾飞和嬗变:一项项产学研结出的硕果,一件件企业发展的利器,几多行业创新的大手笔……共同铸就了吉林化纤作为行业领跑者的成长基因。

  今年4月20日,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到吉林化纤调研时说:“吉林化纤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作为一个老工业企业、老国有企业的发展很有典型性,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华丽转身是完全有可能的!”

  要素和创新双驱动,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升级,行业领跑和产业带动双发力……见证着近年来中国化纤行业发展的征途中,迅跑着的吉林化纤从起初的跟跑、中场的并跑到如今重新崛起、傲然领跑的矫健身形。

  创造历史最好水平!今天,吉林化纤人更用一组闪亮的数据提供了强有力的印证——今年一季度,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29亿元,同比增长14.6%;销售收入20.76亿元,同比增长36.4%;纤维直接出口量14455吨,同比增长116.4%,出口创汇达4527万美元,同比增长132.8%。

  转型升级 把握企业发展的脉动

  企业的发展只有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洪流中,才能走出大势磅礴。国家的“一带一路”,让吉林化纤的“丝路梦”越加清晰。

  围绕吉林省把制造业打造成支柱产业的战略规划,近年来,吉林化纤在“回归核心,做精主业”这个基调上谋篇布局,精准施策,开启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展现出不凡的业绩。主导产品产销率实现100%,新产品贡献率达到30%以上,毛利率分别达到了12%—18%,是同行业的6倍。

  提品质、拓品种、树品牌,做活了转型升级“有中生新、无中生有”大文章。在纺织行业近十年两极分化严重、国际化明显的白炽化竞争中,吉林化纤为企业产品确定下标准——“要么做第一、要么做唯一”,喊出了吉林化纤人的底气与豪气。

  企业传统体系包含四大板块——人造丝、腈纶、竹纤维和碳纤维,四大支柱产品优势越愈加明显。基于此,吉林化纤的结构调整踏上了以客户为中心型的产品创新、效率驱动型创新、以科技研发型为起步的原始创新、以上下游结合进行的工程技术型创新之路。

  传统产品人造丝优质化升级——在“有中生新”上做文章。通过深耕市场,企业着眼于高端市场和客户潜在需求,提升有效供给,进而带动从源头制造到下游应用全产业链各要素整体提效升级。

  “匀质化”让几万米甚至几十万米的丝条粗细均一,产品染色均一性也更上一层楼。吉林化纤细旦纤维的生产研发始终走在同行的前列,30—60D的人造丝实现了产品对天然蚕丝的真正替代。

  “大型化”的升级效果让人感观最直接。同样重量的丝筒由原来的6个丝饼络在一起,现在只需要3个丝饼,减少3个接头……这一升级使企业的人造丝成为世界顶级产品,无可替代。

  “连续化”生产工艺是吉林化纤人造丝“无中生有”的开篇之作。2015年企业建成了第一条连续纺人造丝生产线,生产效率提高了80%,目前产品供不应求。

  2017年一季度实现人造丝产量11246吨,同比增长63.7%。产品品质升级带来的是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销量也突破历史最好水平。

  规模产品腈纶纤维差别化调整——在“无中生有”上做文章。吉林化纤的腈纶产能占全球产能的20.5%,占全国产能的50.6%。企业加速对腈纶板块的差别化研发力度。目前腈纶产品已包含四大系列20多个品种。醋青纤维实现了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的完美结合,属世界首创;超柔超亮腈纶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的局面;阻燃纤维成功打入澳大利亚市场……2017年一季度,实现腈纶纤维销量78121吨,同比增长18.2%,出口达7674吨。

  新产品产业链一体化延伸,以上下游结合进行工程技术型创新。

  竹纤维是吉林化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创民族品牌,企业充分利用“天竹联盟”产业链合作平台,协同上下游共同创新发展,各种混纺技术全面开花,竹纤维应用领域和市场认知从无到有、不断拓展,目前国内市场份额已经达到70%。一季度,竹纤维的直接出口量达2380吨,超去年同期3倍。

  碳纤维的发展也得到了国家、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此基础上,吉林化纤同中建材签约,成功启动了与精功集团8000吨的碳化线项目建设; 加快重点课题《“低成本、大丝束、工业级”碳纤维原丝提质扩能》的研究,强化产、学、研结合,集中攻关碳纤维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大丝束原丝产品成为受客户欢迎的畅销产品。一季度,碳纤维原丝产量1579吨,同比增长57.7%,市场份额逐步提升。

  调结构补短板 撑起企业发展强大引擎

  本着“市场缺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宋德武说:“不只要补自己的短板,更要补市场的短板。”

  “夯实主业、加快升级、适度多元化”,独道的见解形成多元化战略。

  基于此,3年多来,吉林化纤围绕结构调整、聚焦优势产品、谋划产业布局,实现了项目建一个、成一个、个个达效盈利。目前已有18个新项目陆续投产,每个新项目都实现了对自主升级技术的充分运用,产品直接补充了市场的短板。

  为何上醋酐项目?市场需要。醋酐主要用于医药、燃料、醋酸纤维应用领域,每年东北地区对醋酐需求量大约在14000吨左右,产品生产却几近空白。

  看准了这一时机,2万吨醋酐项目立即成为企业新班子组建后决策上马的第一个项目。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140天,企业竞迈出了从纺织版块向化工版块成功跨越的第一步。

  1万吨醋青纤维项目300天实现批量化开车投产,这是全球首条醋青纤维生产线,成为世界人造纤维领域的开创之举,为国际纺织产业增添了一种全新元素。

  如今,醋酐产品正逐步成为吉林化纤升级转型的新动能!

  企业独立起草的醋青纤维产品标准,成为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的行业标准,标志着企业创新迈进了新境界。

  一切围绕着项目,为项目输血!吉林化纤先后两次融资26.2亿元为企业上马25个新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1万吨人造丝细旦化升级改造项目作为人造丝板块新建的唯一的半连续纺项目11个月建成投产,提升了高端市场占有率。

  200吨碳纤维碳化示范线项目被列为中国科学院示范项目,使吉林化纤形成了从碳纤维原丝到碳丝的完整产业链生产格局……

  上下同心搞基建 快马加鞭再造新化纤

  精准施策依靠多谋,“成事思维”离不开快行。

  推进项目,快马加鞭!“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成为吉林化纤推进新项目建设不可撼动的铁律。

  这边,同行还没来得及感知;那边,吉林化纤新建的生产线已经向市场供应新产品了。

  2014年8月,抢抓行业调整机遇开工建设的5000吨/年竹长丝连续纺项目,采用意大利生产技术,最先进的连续纺生产设备,历时10个月建成投产,3个月达产达效,是目前国内唯一采用此工艺的生产线。

  1万吨生物质长丝连续纺项目146天顺利开车,三天生产出AA级产品;

  2万吨超柔超亮纤维以品质优势取胜,项目在设备安装期间就已经承接订单;

  7个半月时间建成了2870吨/年人造丝技改项目,产品实现了对国际一流的筒管法产品的替代……

  顶层设计是龙头,基层行动是龙身,龙头摆起来,龙身也要舞起来。

  “三个人的工作两个人干,抽出一人搞基建”“安装一批、调试一批、运行一批、达效一批”,吉林化纤用一半的人力完成了两倍的工作任务,实现了人造丝、腈纶纤维、碳纤维三大主导产品产能较三年前翻了一番,吉林化纤几代人的百亿梦想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近得如此真切!

  随着年内8个在建新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预计2017年末可以实现100亿的产值和销售收入,这等于再造一个新型化纤!

  灵活经营出奇兵 达产创效当先锋

  生产与市场的有机结合,要求项目建设与拓展市场必须相得益彰。

  应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企业用指挥战役的方法布局销售市场,以客户份额和市场份额双增加的叠变式增长,为新上项目迅速达产创效当先锋打头阵。

  积极推进与下游客户的深度融合,加大渠道、新产品、下游产品以及市场开发。用客户需求引领产品升级,用产品升级推动客户升级,竞争优势更加明显。产品升级之后主动去替代其它的纺织材料,细旦人造丝替代真丝,仿羊绒腈纶替代羊毛……极大地拓展了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客户份额。

  江苏腈纶市场去年月需求量49500吨,只要提高10%,企业每月会增加4950吨销量。为此,他们集中力量布局江苏,一举新增腈纶客户30家、增加销量10379吨……

  提产提效、项目新增产能不断释放,吉林化纤仍然实现满产满销。

  丝路花雨看今朝!如今,迅驰在丝路梦想征程上的吉林化纤,秉持着领跑者特有的姿态,正向着100亿化纤基地的目标冲刺!

吉林日报记者 张茁 通讯员 王宏 毕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