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网搜索

抬高标尺奋力突破 严新细实担当作为——吉林经开区抓实“九解一协调”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来源:江城日报   更新时间:2023-11-01 08:51

  企业的难点,就是强化服务的重点。

  产业的热点,就是聚焦聚能的发力点。
  发展的堵点,就是改革创新的突破点。
  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吉林经开区围绕落实我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我市“四六四五”发展战略,做实“九解一协调”服务企业工作,奋力实现“企业叫好、指标飘红、发展上扬”目标,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前不久,吉林经开区党工委主要负责人带队到吉林乐斯药业有限公司现场办公,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并一次性将11本产权证交到乐斯药业董事长陈呈新手上。
  “今年吉林市开展‘九解一协调’服务企业工作真为企业办实事,解决了困扰乐斯药业发展最大的难题。”走南闯北的温商陈呈新操着一口浓重的南方口音说。
  2019年6月,经开区从浙江引进乐斯药业,盘活了一家停产企业,但产权证迟迟办不下来。
  在“九解一协调”服务企业工作中,经开区将这一问题列为“必解之题”。经开区管委会出具会议纪要承担相关责任,税务部门出具税务事项说明书,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实施“证缴分离”,经开区协调多部门联动推进问题解决。最终,乐斯药业在两个月内完成两次不动产过户登记,拿到了不动产权证。
  陈呈新当场表示要给经开区管委会送一面锦旗,感谢他们真心为企业服务。经开区负责人婉言谢绝:“服务企业是管委会的责任,企业满意是我们的目的,企业不满意我们就要不断改进。”
  全市“九解一协调”服务企业工作启动后,经开区将这项工作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大力发扬“严新细实”的工作作风,勇于担当作为、大胆探索创新,推进“九解一协调”服务企业工作走深走实见成效。
  经开区落实党工委、管委会领导,部门负责人和“企业知心人”三级包保服务,确定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不定期到企业现场办公,副职领导每双周调度包保企业情况;“知心人”常态化与企业沟通协调,向下送政策、向上带问题,向下摸实情、向上报需求,切实做到“知彼、深交、共情”;经开区服务企业办公室每月通报全区“九解一协调”服务企业工作进展,让每个部门、每名干部人下场、车上路,让所有力量都“为我所用”。
  新官要理旧账、承诺必须践诺,聚焦解关键扣、破急需难,以公心为企担当,以尽责为企做事……经开区千方百计把“九解一协调”服务企业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企业家的心坎上。
  为帮助企业破解司法难题,经开区管委会与昌邑区人民法院建立起“府院联动”机制,成立司法援助专班,为企业解司法扣、避法律险,妥善解决了苏科化学、中染科技、博海生化、乾力化工等17家企业涉及的延期执行、解除限高、保全资产等29个司法问题。
  对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经开区统一破解、一解多用。为缓解企业融资压力,经开区与市金融办、人民银行吉林市中心支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吉林监管分局建立联动机制,联合举办大型专题银企对接会,达成融资意向20亿元。
  针对企业反映的供水、供电、供汽等生产要素问题,经开区积极争取国网吉林供电公司支持,在经开区设立了供电分中心,进一步增强区域电力的供应保障和精细服务水平。依托松花江热电公司汽源优势,经开区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蒸汽价格。积极协调市发改委和北鑫供水公司,推动解决了娃哈哈饮料、顶津饮品两户企业特业用水成本过高问题及康乃尔化工生产用水、污水处理成本过高问题,切实起到了稳心安企的关键性作用。
  在供水压力低、供电不稳定等问题有效解决后,中泽钼业新建的钼铁、钼酸铵项目生产逐渐步入正轨,新增产值3亿元。经开区与中泽钼业正合力推动钼酸铵下游产品生产,项目全部达产后可新增产值20亿元。
  截至10月底,经开区向企业选派“企业知心人”155名,受理各种问题421个,已经解决339个,办结率81%,企业发展信心得到全面提振。
  作为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乐斯药业生产的农药畅销欧洲、南美、南亚等国际市场。企业产权问题得到解决,陈呈新发展信心更足了:“现有产能满足不了国外客户需求,我们将加快建设二期项目,目标是年产值达到30亿元规模。”
  精准施策盘活“双停”企业
  吉林鑫泰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停产12年的企业。今年5月,经开区招商部门协助企业从江苏引进资金技术,6月初就在原场地开工新建一处厂房。
  “项目的高速推进,离不开经开区管委会的高效服务。”鑫泰化工总经理王伟说,经开区召开了三次联席会议,协调专家现场踏查,迅速解决了办理开工许可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新项目计划11月建成投产,预计当年可实现产值1000万元,明年产值可达到2亿元。
  按照年初统计,经开区有“双停”企业20户、停(缓)建项目5个,占据着宝贵的发展资源。如何有效盘活这些资源,一直是困扰着经开区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借助市委、市政府开展“九解一协调”活动的东风,经开区将盘活“双停”企业作为破解土地供应紧张、开发成本高困局的“金钥匙”,把“工改工”作为实现高质量盘活的最佳选择。
  为此,他们成立了“双停”办,制定了《停产半停产企业及停缓建项目盘活攻坚实施方案》,实施“三级决策、三级包保”,派驻“企业知心人”,对“双停”企业进行全面细致摸排梳理,分类施策、一企一策,对症下药。
  对拖欠贷款、融资困难的企业,在对其进行穿透式摸排评估的基础上,采取引进资金、银企对接等相应措施盘活;对资产清晰、无法律纠纷、具备市场价值的企业,以金融手段加快盘活速度。经开区与金融机构合作成立专项基金,对企业先行收购,再遴选优质项目对外转让,以此直接化解“企对企”利益纠葛,最终形成资产盘活利用、基金滚动增值、发展持续向好的良性循环。
  经过盘活,一家家沉寂的“双停”企业恢复了生机。经开区收储停建8年之久的福辉食品7.8公顷地块,转供化纤集团连片开发投资建设6万吨碳纤维辅助设施项目。采用“托管运营”的方式,使康乃尔化工年产36万吨苯胺生产线恢复运行。实施“生产线租用+接管运营”新模式,盘活博大生化10公顷土地,生物产业链项目有序推进。
  目前经开区已盘活“双停”企业12户,盘活土地面积103公顷,破解债务、资金、市场销售等困难问题45项,年度预计新增产值15亿元。
  此外,经开区还借鉴脱贫攻坚工作模式,采取“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的方法,强化动态跟踪监测、长期助力,确保这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成为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全方位服务化纤集团
  10月1日一早,吉林经开区管委会服务化纤办公室工作人员许磊接到了吉林化纤联系人的微信,企业敷设蒸汽管线通过一处绿化带,需要审批和缴纳绿化补偿费。由于正值假期,他们希望能够协调相关部门尽快审批,以免耽误施工。许磊立即联系了经开区市政公用局,当天经开区市政公用局按照容缺机制办理了相关手续,保障施工继续进行。
  化纤集团是我省新材料产业龙头企业,正在推进6万吨高性能原丝、6万吨碳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原丝及相关制品研发检测中心等全产业链项目。今年,化纤集团被国务院国资委列为“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
  省、市高度重视化纤集团发展,全力支持其做大做强碳纤维产业,构建发展新优势。
  经开区将突出保障化纤集团发展作为深化“九解一协调”服务企业工作的重点,今年9月设立了“服务化纤办公室”,选派优秀干部驻点服务。
  “服务化纤办公室”成立伊始,就收到化纤集团反映的项目建设、审批办理等方面问题22项。经开区管委会领导带领相关部门现场办公,当场研究解决18个问题,其余问题明确了责任部门和解决办法,全力做到小问题不出厂、大问题不出区。
  化纤集团规划发展部员工皮志强经常与“服务化纤办公室”直接沟通联系。他说:“我们现在建设项目多,很多事项需要跑各部门办理。经开区把‘服务化纤办公室’直接设在企业,我们现在办事只需要找一个部门,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经开区与化纤集团实行捆绑招商,政企合力推动碳纤维全产业链发展。经开区相关部门负责碳纤维制品招商工作的综合协调,分区域驻点招商。他们还加强与省、市财政部门沟通,及时把握国家债券资金发行新导向、新政策和新要求,会同化纤集团谋划包装重大项目,全力争取支持,保障企业发展建设需求。
  着眼化纤集团当前重点项目建设及未来发展用地需求,经开区在北区规划了3平方公里碳纤维下游制品园区和3平方公里化工园区,发展碳纤维制品等产业链项目,全力支持化纤集团建设世界一流专精特新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碳谷”。
  大力招商建项目壮大产业集群
  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是经开区的主责主业,也是看家本领。新时代新征程,经开区持续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推进碳纤维、精细化工、制药等产业向下游延伸、向现代转型、向高端转变,构建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经开区将“九解一协调”服务企业工作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招商引资企业签约落地,经开区就第一时间为项目安排“企业知心人”跟踪服务,协助投资企业办理各项手续,确保项目尽快投产。
  今年,经开区开复工项目33项,其中新建9项、续建24项。这些项目投资体量大,单体项目平均投资9.6亿元,同时产业集聚度非常高,28个项目集中在精细化工、碳纤维、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尤其10个碳纤维产业项目,使碳纤维产业链更趋完善。
  目前,1万吨超细旦连续纺长丝项目正在进行基础施工,3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原丝等19个项目正在进行主体施工,优洁日化及生物发酵系列产品等5个项目进行设备安装。艾仕得1.58万吨高性能汽车涂料等8个项目已经实现投产,为经开区经济增长增添了新动能。
  经开区将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的生命线,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招商目标,细化捆绑招商、入区评审、年终考核等工作机制,实施项目评审安全环保“一票否决”,切实提高引进项目质量。
  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经开区招商部门精准对接国内外500强企业或行业龙头、上市公司、知名品牌,推进项目对接、考察洽谈。他们开展百余次项目投资洽谈活动,有效促进了25万吨酒精糖蜜制酵母、系列原料药、1000吨碳/碳复材等20多个重点招商项目成熟落地。
  前三季度,经开区签约南通隆润3000吨功夫酸系列产品、浙江长晟化工5000吨环保型分散剂染料及500吨农药中间体等重点项目14项,总投资65.52亿元,形成产业集聚、链条延伸、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

主办单位: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吉公网安备 22020202000147号 吉ICP备13004017号

网站标识码:2202000032 电话:0432-66490069

站点地图         返回吉林市人民政府

2023年9月12日 星期二
WWW.JLEDA.GOV.CN
抬高标尺奋力突破 严新细实担当作为——吉林经开区抓实“九解一协调”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23-11-01 08:51   

  企业的难点,就是强化服务的重点。

  产业的热点,就是聚焦聚能的发力点。
  发展的堵点,就是改革创新的突破点。
  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吉林经开区围绕落实我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我市“四六四五”发展战略,做实“九解一协调”服务企业工作,奋力实现“企业叫好、指标飘红、发展上扬”目标,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前不久,吉林经开区党工委主要负责人带队到吉林乐斯药业有限公司现场办公,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并一次性将11本产权证交到乐斯药业董事长陈呈新手上。
  “今年吉林市开展‘九解一协调’服务企业工作真为企业办实事,解决了困扰乐斯药业发展最大的难题。”走南闯北的温商陈呈新操着一口浓重的南方口音说。
  2019年6月,经开区从浙江引进乐斯药业,盘活了一家停产企业,但产权证迟迟办不下来。
  在“九解一协调”服务企业工作中,经开区将这一问题列为“必解之题”。经开区管委会出具会议纪要承担相关责任,税务部门出具税务事项说明书,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实施“证缴分离”,经开区协调多部门联动推进问题解决。最终,乐斯药业在两个月内完成两次不动产过户登记,拿到了不动产权证。
  陈呈新当场表示要给经开区管委会送一面锦旗,感谢他们真心为企业服务。经开区负责人婉言谢绝:“服务企业是管委会的责任,企业满意是我们的目的,企业不满意我们就要不断改进。”
  全市“九解一协调”服务企业工作启动后,经开区将这项工作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大力发扬“严新细实”的工作作风,勇于担当作为、大胆探索创新,推进“九解一协调”服务企业工作走深走实见成效。
  经开区落实党工委、管委会领导,部门负责人和“企业知心人”三级包保服务,确定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不定期到企业现场办公,副职领导每双周调度包保企业情况;“知心人”常态化与企业沟通协调,向下送政策、向上带问题,向下摸实情、向上报需求,切实做到“知彼、深交、共情”;经开区服务企业办公室每月通报全区“九解一协调”服务企业工作进展,让每个部门、每名干部人下场、车上路,让所有力量都“为我所用”。
  新官要理旧账、承诺必须践诺,聚焦解关键扣、破急需难,以公心为企担当,以尽责为企做事……经开区千方百计把“九解一协调”服务企业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企业家的心坎上。
  为帮助企业破解司法难题,经开区管委会与昌邑区人民法院建立起“府院联动”机制,成立司法援助专班,为企业解司法扣、避法律险,妥善解决了苏科化学、中染科技、博海生化、乾力化工等17家企业涉及的延期执行、解除限高、保全资产等29个司法问题。
  对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经开区统一破解、一解多用。为缓解企业融资压力,经开区与市金融办、人民银行吉林市中心支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吉林监管分局建立联动机制,联合举办大型专题银企对接会,达成融资意向20亿元。
  针对企业反映的供水、供电、供汽等生产要素问题,经开区积极争取国网吉林供电公司支持,在经开区设立了供电分中心,进一步增强区域电力的供应保障和精细服务水平。依托松花江热电公司汽源优势,经开区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蒸汽价格。积极协调市发改委和北鑫供水公司,推动解决了娃哈哈饮料、顶津饮品两户企业特业用水成本过高问题及康乃尔化工生产用水、污水处理成本过高问题,切实起到了稳心安企的关键性作用。
  在供水压力低、供电不稳定等问题有效解决后,中泽钼业新建的钼铁、钼酸铵项目生产逐渐步入正轨,新增产值3亿元。经开区与中泽钼业正合力推动钼酸铵下游产品生产,项目全部达产后可新增产值20亿元。
  截至10月底,经开区向企业选派“企业知心人”155名,受理各种问题421个,已经解决339个,办结率81%,企业发展信心得到全面提振。
  作为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乐斯药业生产的农药畅销欧洲、南美、南亚等国际市场。企业产权问题得到解决,陈呈新发展信心更足了:“现有产能满足不了国外客户需求,我们将加快建设二期项目,目标是年产值达到30亿元规模。”
  精准施策盘活“双停”企业
  吉林鑫泰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停产12年的企业。今年5月,经开区招商部门协助企业从江苏引进资金技术,6月初就在原场地开工新建一处厂房。
  “项目的高速推进,离不开经开区管委会的高效服务。”鑫泰化工总经理王伟说,经开区召开了三次联席会议,协调专家现场踏查,迅速解决了办理开工许可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新项目计划11月建成投产,预计当年可实现产值1000万元,明年产值可达到2亿元。
  按照年初统计,经开区有“双停”企业20户、停(缓)建项目5个,占据着宝贵的发展资源。如何有效盘活这些资源,一直是困扰着经开区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借助市委、市政府开展“九解一协调”活动的东风,经开区将盘活“双停”企业作为破解土地供应紧张、开发成本高困局的“金钥匙”,把“工改工”作为实现高质量盘活的最佳选择。
  为此,他们成立了“双停”办,制定了《停产半停产企业及停缓建项目盘活攻坚实施方案》,实施“三级决策、三级包保”,派驻“企业知心人”,对“双停”企业进行全面细致摸排梳理,分类施策、一企一策,对症下药。
  对拖欠贷款、融资困难的企业,在对其进行穿透式摸排评估的基础上,采取引进资金、银企对接等相应措施盘活;对资产清晰、无法律纠纷、具备市场价值的企业,以金融手段加快盘活速度。经开区与金融机构合作成立专项基金,对企业先行收购,再遴选优质项目对外转让,以此直接化解“企对企”利益纠葛,最终形成资产盘活利用、基金滚动增值、发展持续向好的良性循环。
  经过盘活,一家家沉寂的“双停”企业恢复了生机。经开区收储停建8年之久的福辉食品7.8公顷地块,转供化纤集团连片开发投资建设6万吨碳纤维辅助设施项目。采用“托管运营”的方式,使康乃尔化工年产36万吨苯胺生产线恢复运行。实施“生产线租用+接管运营”新模式,盘活博大生化10公顷土地,生物产业链项目有序推进。
  目前经开区已盘活“双停”企业12户,盘活土地面积103公顷,破解债务、资金、市场销售等困难问题45项,年度预计新增产值15亿元。
  此外,经开区还借鉴脱贫攻坚工作模式,采取“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的方法,强化动态跟踪监测、长期助力,确保这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成为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全方位服务化纤集团
  10月1日一早,吉林经开区管委会服务化纤办公室工作人员许磊接到了吉林化纤联系人的微信,企业敷设蒸汽管线通过一处绿化带,需要审批和缴纳绿化补偿费。由于正值假期,他们希望能够协调相关部门尽快审批,以免耽误施工。许磊立即联系了经开区市政公用局,当天经开区市政公用局按照容缺机制办理了相关手续,保障施工继续进行。
  化纤集团是我省新材料产业龙头企业,正在推进6万吨高性能原丝、6万吨碳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原丝及相关制品研发检测中心等全产业链项目。今年,化纤集团被国务院国资委列为“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
  省、市高度重视化纤集团发展,全力支持其做大做强碳纤维产业,构建发展新优势。
  经开区将突出保障化纤集团发展作为深化“九解一协调”服务企业工作的重点,今年9月设立了“服务化纤办公室”,选派优秀干部驻点服务。
  “服务化纤办公室”成立伊始,就收到化纤集团反映的项目建设、审批办理等方面问题22项。经开区管委会领导带领相关部门现场办公,当场研究解决18个问题,其余问题明确了责任部门和解决办法,全力做到小问题不出厂、大问题不出区。
  化纤集团规划发展部员工皮志强经常与“服务化纤办公室”直接沟通联系。他说:“我们现在建设项目多,很多事项需要跑各部门办理。经开区把‘服务化纤办公室’直接设在企业,我们现在办事只需要找一个部门,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经开区与化纤集团实行捆绑招商,政企合力推动碳纤维全产业链发展。经开区相关部门负责碳纤维制品招商工作的综合协调,分区域驻点招商。他们还加强与省、市财政部门沟通,及时把握国家债券资金发行新导向、新政策和新要求,会同化纤集团谋划包装重大项目,全力争取支持,保障企业发展建设需求。
  着眼化纤集团当前重点项目建设及未来发展用地需求,经开区在北区规划了3平方公里碳纤维下游制品园区和3平方公里化工园区,发展碳纤维制品等产业链项目,全力支持化纤集团建设世界一流专精特新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碳谷”。
  大力招商建项目壮大产业集群
  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是经开区的主责主业,也是看家本领。新时代新征程,经开区持续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推进碳纤维、精细化工、制药等产业向下游延伸、向现代转型、向高端转变,构建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经开区将“九解一协调”服务企业工作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招商引资企业签约落地,经开区就第一时间为项目安排“企业知心人”跟踪服务,协助投资企业办理各项手续,确保项目尽快投产。
  今年,经开区开复工项目33项,其中新建9项、续建24项。这些项目投资体量大,单体项目平均投资9.6亿元,同时产业集聚度非常高,28个项目集中在精细化工、碳纤维、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尤其10个碳纤维产业项目,使碳纤维产业链更趋完善。
  目前,1万吨超细旦连续纺长丝项目正在进行基础施工,3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原丝等19个项目正在进行主体施工,优洁日化及生物发酵系列产品等5个项目进行设备安装。艾仕得1.58万吨高性能汽车涂料等8个项目已经实现投产,为经开区经济增长增添了新动能。
  经开区将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的生命线,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招商目标,细化捆绑招商、入区评审、年终考核等工作机制,实施项目评审安全环保“一票否决”,切实提高引进项目质量。
  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经开区招商部门精准对接国内外500强企业或行业龙头、上市公司、知名品牌,推进项目对接、考察洽谈。他们开展百余次项目投资洽谈活动,有效促进了25万吨酒精糖蜜制酵母、系列原料药、1000吨碳/碳复材等20多个重点招商项目成熟落地。
  前三季度,经开区签约南通隆润3000吨功夫酸系列产品、浙江长晟化工5000吨环保型分散剂染料及500吨农药中间体等重点项目14项,总投资65.52亿元,形成产业集聚、链条延伸、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