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粘胶短纤的艰难探索到粘胶长丝的华丽绽放,面对全球产业格局深度调整,吉林化纤集团再次勇立时代潮头,开启了“12345”发展战略新征程。即:以用户为中心,发挥传统纺、连续纺“双路线”优势,深入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加速“匀质化、大型化、连续化、细旦化”四化升级,打造“绿色原料、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认证”5G体系。吉林化纤的人造丝优质化升级之路,正是中国纤维素纤维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的缩影。
8月7日,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指导、吉林化纤集团主办的“吉林化纤人造丝优质化升级产品开发应用交流会”在绍兴柯桥成功召开。会议汇聚了纺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国际品牌及行业专家,围绕人造丝的高端化升级、可持续发展战略、数字化转型、产业链协作、应用场景拓展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共谋产业创新未来。
会议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纤维素纤维分会秘书长张子昕主持。以“四化”战略开启人造丝优质化升级路
从单一材料供应商到产业链创新平台,吉林化纤以“四化”战略为核心,推动人造丝产业实现质的飞跃,并通过携手全产业链协同创新,重新定义人造丝的价值边界。 “在匀质化方面,通过精准的工艺控制和智能化生产,实现了纤维纤度、强力、染色性能等关键指标的极致均匀稳定;通过大型化设备与工艺的应用,不仅节能降耗、提升效率还能精准控制品质,大型化项目则带动了丝绒领域的产业升级;从浆粕到成品丝的连续化生产流程再造,显著缩短了生产周期,大幅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成功开发并量产多系列细旦、超细旦粘胶长丝产品,满足了终端品牌对高端化、差异化、功能化的多元需求。”吉林化纤集团销售总监、销售中心总经理马福良表示,一直以来,吉林化纤与产业链合作伙伴携手共进、价值共生,面向未来,将积极推动跨界融合创新、场景深度开发、功能性融合、产学研用协同,引领人造丝迈向更高品质、更可持续、更具活力的新纪元。 “在人造丝优质化升级过程中,吉林化纤将传统纤维的‘规模竞争’升级为‘品质竞争’,实现从‘传统制造’到‘智能智造’再到‘绿色制造’的三级跳,打造了主业领域的核心优势:以科技研发型创新推动产品高端化升级,以效率驱动型创新实现装备智能化升级,以工程技术型创新促进产业绿色化升级。”据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程志国介绍,股份公司以生产纤维素纤维为主,目前粘胶长丝产能9万吨,未来还有4万吨产能释放,围绕“12345”发展战略,公司坚持客户需求牵引和自身技术创新双向发力,深化产学研用结合,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出下一代纤维,持续进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销售中心总经理助理孙赫介绍了吉林化纤可持续体系的构建。吉林化纤通过构建绿色工厂、绿色原料、清洁生产、生态环保、社会责任、生物降解六大体系,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石,通过加强与上游供应商直接对话、与世界环保组织直接对话、与终端品牌直接对话,明确可持续发展方向,通过推出Ecojilin、Ecobamboo、Jicell、Jirecell、Reboocel等环保丝品牌,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地,在环境成本、数据透明度和循环技术三个维度实现系统性突破,致力于携手产业链的战略伙伴,引领循环时尚产业,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绿色力量。以产业链协同推动人造丝领域价值跃迁
当数字化浪潮奔涌而来,如何实现智能智造与文化赋能完美结合?杭州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靖结合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作《智造新丝路》的主题报告。作为以丝绸文化创意与丝绸科技为核心竞争力挂牌上市的企业,万事利被业内誉为“中国丝绸文创第一股”,也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首个纺织企业代表。为拥抱产业数字化转型,万事利历时十年,实现了从“设计、生产、营销”三方面的数字化变革,打造了具备“先销售、再生产”快反能力的柔性化供应链,并将真丝与人丝完美结合,开发出多元化产品矩阵。产业链上下游如何通过协同创新,共筑纺织新未来?“吉林化纤与新民高纤合作数十载,从原料供需到技术研发、市场拓展深度协同,超越产业链分工。‘白山’牌粘胶长丝品质稳定,新民高纤人造丝梭织工艺积累,为合作奠定坚实基础。”吴江新民高纤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施亮表示,面对外部挑战与机遇和内部变革与需求,行业健康发展需上下游协同,印染工艺配合、贸易市场联动,携手做大“蛋糕”,期待与吉林化纤深化协作,原料创新与织造工艺结合,终端需求与技术升级互动,从而实现共赢。如何通过科技与设计赋能人造丝针织休闲时尚领域的舒适体验?“吉林化纤作为全球领先的绿色化纤材料创新者与可持续发展践行者,通过双方强强联合,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生态,苏州锦祥成为世界级品牌针织品供应链的受人尊敬的合作伙伴。”锦祥纺织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运营长刘艳丽表示,天然基因与科技赋能的完美融合,催生了优质人造丝在高端休闲、功能性工装、国潮时尚、创意配饰等针织设计中的创新应用,而AI与3D技术正在重塑针织休闲时尚产品设计。无锡市锡晨丝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朱锡根分享了人造丝丝绒产品开发与创新。锡晨丝织自1974年成立,50余年专注丝绒领域,年产面料近400万米,仅人造丝的需求量就达上千吨,产品广泛用于家纺、服装、饰品等场景,远销欧美、日韩、中东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朱锡根表示,吉林化纤是锡晨丝织并肩前行的战略合作伙伴,希望未来继续深化合作,联合攻关差异化纤维应用,共同推广可再生纤维打造全链条绿色供应链,携手敲开高端纺织市场的大门,让中国丝绒、中国化纤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当人造丝中加入胶原蛋白会带来怎样的无限可能?浙江启宏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首席市场官范陈杰分享了ANWENS胶原蛋白纤维在纺织服装行业中的开发和应用。胶原蛋白改性再生纤维素纤维是以纤维素纺丝原液为载体,加入胶原蛋白液交联共聚的纤维素短纤维,不仅具有天然抗菌消臭、防霉0级、破坏真菌细胞结构等功能性,还具有快速吸湿排汗、抗静电、亲肤润肤、良好保暖性和瞬间凉感等优异性能,并且满足低碳环保需求,在运动服装、床品、医疗卫生、面膜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染整作为提升纺织品价值跃迁的核心枢纽,如何为人造丝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赋能?传化化学品牌商联络主管唐羽婷分享了人造丝的染整工艺与未来开发趋势。传化集团创业于1986年,是一家多元化、多品牌、全球化的产业集团,针对纺织领域,可提供纺织纤维一站式解决方案专家,提供从前期纺丝、纤维加工,到中期各类纤维前处理染色、面料多种附加功能整理,及最后成衣清洗护理的全系列技术服务。针对人造丝面料的特性,唐羽婷提出了染整中减少色差、折痕、擦伤、色斑等疵点的基本要点,并提出人造丝面料如何通过染整环节实现多功能集成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国际视野开启全球纺织合作共赢路
作为全球最大的人造丝生产基地,吉林化纤的人造丝产品畅销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产品50%以上出口欧美、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在可持续发展、高值化应用等方面优势显著,成为中国化纤走向世界的标杆典范。“从生产、使用到生命周期结束,所有材料都会对气候、自然和人类产生影响,为了减少这种影响,我们努力改进或寻找对气候和社会影响较大材料的替代方案。我们的目标是到2030年,100%的材料使用再生材料或可持续来源材料。同时,对‘再生和可持续来源材料’的定义已从最初评估材料环境因素的优选纤维和材料发展为采取更全面的方法,将社会因素也纳入考量。”瑞典H&M上海分公司创新专家Kenjiro Kuwana介绍了H&M关于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与吉林化纤近年来积极推动建立更透明、可追溯的供应链体系,优先选用通过可持续认证的原材料,确保产品从林间源头到终端成衣的全链条生态责任理念不谋而合。“印度全年炎热,需要像丝绸一样具有吸湿和透气能力的纺织原料,编织成轻质面料来制作服装。粘胶纤维是原丝最接近和经济的替代品,所有的丝绸织物都可以用粘胶纤维织物代替。目前,吉林化纤已成为印度粘胶纤维行业中极具创新能力的知名品牌,通过提供不同旦数纤维,帮助下游企业开发创新纱线和新型面料,满足各细分市场需要的变化,在纱丽、帷幔等领域广泛应用,并被H&M、ZARA、M&S等世界大牌所接受。”印度MEHER CREATIONS公司总经理Sumit Agrawal介绍了印度市场人造丝的开发和应用。
在自由交流环节,嘉嘉福、新民、旭翔、盈宇、宝丽丝、庆业、锡晨、裕华等织厂代表,靓纤、六福等面料商代表,东恒印染、传化等染厂代表,以及万事利、朗姿、绫致、雅莹、有棵树、H&M等国内外服装品牌代表,针对各环节实际情况,展开深入交流,畅谈人造丝产品在各领域的无限可塑性。
活动之余,与会代表还参观了人造丝产品静态展示区。本次交流会不仅是技术成果的展示,更是上下游协同发展的宣言,以“一根丝”为纽带,吉林化纤正携手全球合作伙伴,织密全产业链创新网络,让源于自然的人造丝纤维,织就更加美好的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