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网搜索

经济日报 | 税助“中国碳谷”丝线连接世界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更新时间:2023-04-12 10:06
  近年来,吉林化纤集团加大科研攻关,人造丝、腈纶、竹纤维、碳纤维四大板块齐头并进,迸发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化纤行业市场竞争激烈,普通化纤产品虽然用量大,但利润低、收益小,很容易陷入价格战;高端的化纤材料,利润高,但技术门槛也很高。对此,吉林化纤累计投入数十亿元,加大高性能碳纤维产品研发力度,研发团队先后攻克了多道难关,突破了一系列技术屏障,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也让进口碳纤维原丝价格随之下跌40%。在此过程中,税务部门一路相伴,为企业提供了全税种、全链条式的税费服务。
  “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集团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1.11亿元,所属的吉林碳谷和吉林国兴两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全年减免税款5000多万元。新冠疫情发生后,我们累计享受减税降费等税收优惠1.21亿元,办理出口退税2.68亿元,增量留抵退税2.25亿元。一笔笔税惠资金为集团稳定生产、加大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持,让碳纤维产业从‘跟跑’变‘领跑’,逐渐向世界一流的碳纤维生产企业第一方阵迈进,全力打造‘中国碳谷’。”吉林化纤集团财务总监陈福连说。
  为帮助吉林化纤集团走向世界,吉林市税务局瞄准企业“最盼之处”“最难之题”“最痛之点”,创建“专精特新”税收专家服务团队,积极推行“一对一跟踪服务+团队专项辅导”相结合的税费服务模式,致力整合税务服务资源、集中审核权限、快捷规范办理、全程跟踪督办,大大提升企业的咨询效率和办税效率。依托新媒体平台,采取“线上+线下”方式,纳税人培训学堂、网上辅导、“一对一”上门辅导、微信群通知等方式深入宣传税收优惠政策,确保企业各项政策红利应享尽享。
  吉林化纤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力度,富博研究院下设7个研究所,引进院士、专家合作科研课题12项,与军工企业确定合作开发课题6项,完成创新课题62项,拥有专利99项。在研发团队努力下,研发的碳纤维产品经历了70余项技术改进、设备改造和上百次反复试验,逐渐摸索出技术工艺流程短、质量稳定、产量高的一系列“黑科技”。研发团队先后攻克了多道难关,突破了一系列技术屏障,重点在解决碳纤维“卡脖子”核心技术问题上下功夫,着力聚合碳纤维全产业链条,擦亮碳纤维“黑金”品牌。
  原丝技术不断突破的同时,吉林化纤也在向下游碳化生产延伸,从2016年产仅200吨的第一条碳化线“中国工程院碳化实验示范线”投产,到600吨、6000吨、1.2万吨、1.5万吨、6万吨碳纤维项目陆续投产,吉林化纤已成为全国排名靠前的碳纤维生产基地。
  在碳丝产能充分释放的同时,经过不断地创新研发,吉林化纤在产品质量方面也在不断提升,多个种类的碳纤维产品广泛应用在三一重能、上海电气、明阳电气等国内知名的风电叶片制造企业,有效带动了下游制造效率的提升。
  “我们结合吉林省‘六新产业’发展规划,正加快碳纤维产品在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应用。”吉林化纤集团国兴复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负责人牛经敏说。

  经过多年的努力,“吉林系”碳纤维原料和产品已成为我国碳纤维产业中富有竞争力的佼佼者,吉林化纤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腈纶纤维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碳纤维原丝、碳丝生产基地,集团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今年一季度,吉林化纤集团实现工业总产值48.4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碳纤维板块增长1.8倍,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主办单位: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吉公网安备 22020202000147号 吉ICP备13004017号

网站标识码:2202000032 电话:0432-66490069

站点地图         返回吉林市人民政府

2023年9月12日 星期二
WWW.JLEDA.GOV.CN
经济日报 | 税助“中国碳谷”丝线连接世界
发布时间:2023-04-12 10:06   
  近年来,吉林化纤集团加大科研攻关,人造丝、腈纶、竹纤维、碳纤维四大板块齐头并进,迸发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化纤行业市场竞争激烈,普通化纤产品虽然用量大,但利润低、收益小,很容易陷入价格战;高端的化纤材料,利润高,但技术门槛也很高。对此,吉林化纤累计投入数十亿元,加大高性能碳纤维产品研发力度,研发团队先后攻克了多道难关,突破了一系列技术屏障,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也让进口碳纤维原丝价格随之下跌40%。在此过程中,税务部门一路相伴,为企业提供了全税种、全链条式的税费服务。
  “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集团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1.11亿元,所属的吉林碳谷和吉林国兴两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全年减免税款5000多万元。新冠疫情发生后,我们累计享受减税降费等税收优惠1.21亿元,办理出口退税2.68亿元,增量留抵退税2.25亿元。一笔笔税惠资金为集团稳定生产、加大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持,让碳纤维产业从‘跟跑’变‘领跑’,逐渐向世界一流的碳纤维生产企业第一方阵迈进,全力打造‘中国碳谷’。”吉林化纤集团财务总监陈福连说。
  为帮助吉林化纤集团走向世界,吉林市税务局瞄准企业“最盼之处”“最难之题”“最痛之点”,创建“专精特新”税收专家服务团队,积极推行“一对一跟踪服务+团队专项辅导”相结合的税费服务模式,致力整合税务服务资源、集中审核权限、快捷规范办理、全程跟踪督办,大大提升企业的咨询效率和办税效率。依托新媒体平台,采取“线上+线下”方式,纳税人培训学堂、网上辅导、“一对一”上门辅导、微信群通知等方式深入宣传税收优惠政策,确保企业各项政策红利应享尽享。
  吉林化纤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力度,富博研究院下设7个研究所,引进院士、专家合作科研课题12项,与军工企业确定合作开发课题6项,完成创新课题62项,拥有专利99项。在研发团队努力下,研发的碳纤维产品经历了70余项技术改进、设备改造和上百次反复试验,逐渐摸索出技术工艺流程短、质量稳定、产量高的一系列“黑科技”。研发团队先后攻克了多道难关,突破了一系列技术屏障,重点在解决碳纤维“卡脖子”核心技术问题上下功夫,着力聚合碳纤维全产业链条,擦亮碳纤维“黑金”品牌。
  原丝技术不断突破的同时,吉林化纤也在向下游碳化生产延伸,从2016年产仅200吨的第一条碳化线“中国工程院碳化实验示范线”投产,到600吨、6000吨、1.2万吨、1.5万吨、6万吨碳纤维项目陆续投产,吉林化纤已成为全国排名靠前的碳纤维生产基地。
  在碳丝产能充分释放的同时,经过不断地创新研发,吉林化纤在产品质量方面也在不断提升,多个种类的碳纤维产品广泛应用在三一重能、上海电气、明阳电气等国内知名的风电叶片制造企业,有效带动了下游制造效率的提升。
  “我们结合吉林省‘六新产业’发展规划,正加快碳纤维产品在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应用。”吉林化纤集团国兴复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负责人牛经敏说。

  经过多年的努力,“吉林系”碳纤维原料和产品已成为我国碳纤维产业中富有竞争力的佼佼者,吉林化纤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腈纶纤维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碳纤维原丝、碳丝生产基地,集团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今年一季度,吉林化纤集团实现工业总产值48.4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碳纤维板块增长1.8倍,实现了首季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