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傍晚,吉林省吉林市,松花江畔花团锦簇,游人如织,连绵不断、五彩斑斓的人文艺术景观,令人目不暇接。位于吉林市区松花江下游的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绿化景观星罗棋布,中国结式样的路灯依次点亮,暖色调灯光将街道渲染得温馨宜人,引得居民纷纷前来打卡留影。
作为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精细化工、碳纤维产业基地,吉林经开区在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优化提升,完成了从传统工业园区向花园式工业区的华丽转身。
如今,漫步于此,只见厂房与绿地毗邻,生产线与景观融为一体,一幅“工业与诗意共生”的美妙画卷已铺展在人们面前。
消除脏乱,焕发生机
吉林经开区的蝶变,是在一笔笔精雕细琢中实现的——清理积存垃圾、改造雨水管网等举措,让曾经杂乱无序的小街小巷焕发生机,环境越来越美。
面对这样的变化,居住在吉林经开区雾凇水岸小区的任先生深有感触。他说,过去家门前的土路年久失修,整条路脏乱不堪,甚至一度沦为垃圾堆放地,经营的饭馆也因此停业多年;如今,经开区大力整治环境,不仅路好走了,两侧还做了绿化,环境好了,饭馆也重新开业,每天顾客盈门。
“脏乱差”得到消除的同时,众多绿色景观“上新”。
吉航小区内,双秀公园在群众期待中登场;雾凇水岸小区回迁楼北侧,雾凇园在居民惊喜中亮相;昆仑街与翰林路交会处,感恩园赢得了无数喝彩……这些口袋公园满足了周边居民散步、休憩等多样化休闲娱乐需求。
再看另一边,双吉街周边的变化同样让居民欣喜。曾经裸露的土地经绿化改造后,栽种了2400余株乔木、铺设近8000平方米草坪,从废弃地变为公园,成为大家休闲好去处。
夜幕中,驾车或步行通过吉林经开区经开大街等主干道路,暖黄色灯光与中国结造型相互映衬,既提高了照明亮度,又营造出温暖的氛围。
这些细微的变化,让在经开大街中段做物流生意的赵先生惊喜不已。他的企业位于巷路中,此前垃圾成堆,遇到刮风下雨环境更加恶劣。这两年,巷路的卫生有了专人维护。如今,道路每天都保持干净整洁,路边鲜花绽放,夜晚也亮堂堂的,让赵先生心情格外舒畅。
河畅水清,宜居宜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吉林经开区注入“诗和远方”的生态底色。开发建设绝不以牺牲环境、牺牲老百姓的利益为代价,是吉林经开区坚守的绿色发展理念和底线。
这些年,吉林经开区以河长制为核心构建河湖保护体系,不仅搭建了县、乡、村三级河长责任网络,实现河湖管理精细化,更借助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手段,对区内江河开展无死角巡护,同时,下大力气严抓工业污染源监管。今年,经开区多部门联合行动,共同拆除违建、清理垃圾,从源头上守住碧水清流。
“我们每周定期巡河,重点查水质、违法违规行为和垃圾倾倒问题,发现情况及时上报、处理。”通溪河吉林经开区建设村段河长徐延年说,“经过整治,通溪河变了样,河水更清、堤岸更美,荒草坡成了观景线,防洪能力也提升了,现在常能看到野鸭子等水鸟嬉戏。”
在护好水的基础上,吉林经开区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重点推进通溪河堤岸美化工程,将3.61公里河段纳入吉林省“万里绿水长廊”建设。
吉林经开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代垚介绍:“我们累计修复岸线2.6万余平方米,绿化种植三叶草和五叶地锦7.4万平方米,铺设草坪绿篱3700平方米,栽植爬山虎26037平方米,对通溪河回水堤段蒿草丛生、杂乱无章的荒野状态进行了彻底整治。”
此外,吉林经开区还在三座桥头打造了7处园艺小品,搭配紫叶稠李、榆叶梅等绿植美化环境,在河畔7户企业门前铺设了402块亲水汀步石,建成集生态保护与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景观带。如今,通溪河堤岸已从普通自然岸坡蜕变为绿意盎然的生态空间,让群众能就近享受亲水乐趣,真正将生态红利转化为居民的幸福体验。
吉林经开区居民王先昌深有感慨:“这两年的变化特别大,出门就能看到绿,就能看到景,河水变清了,特别美。”
一街一景,文化赋能
当下,伴随吉林市城市更新进程的全面加速推进,“一街一景”更新工作也让吉林经开区换了容颜,许多“升级”举措尽显巧思。
在松江北路灌渠桥周边,吉林经开区引入垂柳、云杉、五角枫、花楸等10余种乔木,搭配5类灌木,让原有绿化景观层次更丰富、四季皆有景致。经开大街两侧以“红枫一条街”为特色,种植1000余株红枫,还在空闲绿地铺设5万余平方米灌木与草坪,如今这里道路两侧绿树成荫、绿化带连绵成片,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自然景观越来越美,文化景观同样引人瞩目。
镂空“发光树”、“勇创新星”主题雕塑等诸多饱含时代精神和文化韵味的精品景观,已成为吉林经开区新的人文标识。
吉林经开区市政公用局副局长杨光表示:“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更新。一是思维上的更新,放弃以往的大拆大建,转为微改造和精准更新,例如公铁立交桥人行道改造,既解决了百姓出行难的问题,又增加了城市应急车道。我们持续两年以小投入积累量变,最终实现了质变,现在双吉区域整体形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是角色上的更新,从以前的管理者转变为城市服务者,服务更主动、更细致,成果也就更显著。”
后续,吉林经开区还将推进2025年街路绿化补植补种及九江大路西段人行道树木的秋季栽植等工作。此外,老旧路灯的智能化改造正紧锣密鼓推进,工程完成后,吉林经开区的城市照明效率将进一步提升。同时,吉林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经开区将有针对性地在主要路口和人员聚集区打造更多受群众喜爱的城市小品,进一步提升工业园区的文化品位。
从“工业厂区”到“生态花园”,吉林经开区的美丽蝶变体现在每一片新植的绿地中,映照在每一盏明亮的路灯下,更展现在居民温暖的笑容里。当工业的刚健与花园的柔美完美融合,这里的幸福变得触手可及,令人向往。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初审:魏子璇
复审:罗安东
终审:姜群
![]() |
主办单位: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网站标识码:2202000032 电话:0432-66490069 |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秋日傍晚,吉林省吉林市,松花江畔花团锦簇,游人如织,连绵不断、五彩斑斓的人文艺术景观,令人目不暇接。位于吉林市区松花江下游的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绿化景观星罗棋布,中国结式样的路灯依次点亮,暖色调灯光将街道渲染得温馨宜人,引得居民纷纷前来打卡留影。
作为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精细化工、碳纤维产业基地,吉林经开区在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优化提升,完成了从传统工业园区向花园式工业区的华丽转身。
如今,漫步于此,只见厂房与绿地毗邻,生产线与景观融为一体,一幅“工业与诗意共生”的美妙画卷已铺展在人们面前。
消除脏乱,焕发生机
吉林经开区的蝶变,是在一笔笔精雕细琢中实现的——清理积存垃圾、改造雨水管网等举措,让曾经杂乱无序的小街小巷焕发生机,环境越来越美。
面对这样的变化,居住在吉林经开区雾凇水岸小区的任先生深有感触。他说,过去家门前的土路年久失修,整条路脏乱不堪,甚至一度沦为垃圾堆放地,经营的饭馆也因此停业多年;如今,经开区大力整治环境,不仅路好走了,两侧还做了绿化,环境好了,饭馆也重新开业,每天顾客盈门。
“脏乱差”得到消除的同时,众多绿色景观“上新”。
吉航小区内,双秀公园在群众期待中登场;雾凇水岸小区回迁楼北侧,雾凇园在居民惊喜中亮相;昆仑街与翰林路交会处,感恩园赢得了无数喝彩……这些口袋公园满足了周边居民散步、休憩等多样化休闲娱乐需求。
再看另一边,双吉街周边的变化同样让居民欣喜。曾经裸露的土地经绿化改造后,栽种了2400余株乔木、铺设近8000平方米草坪,从废弃地变为公园,成为大家休闲好去处。
夜幕中,驾车或步行通过吉林经开区经开大街等主干道路,暖黄色灯光与中国结造型相互映衬,既提高了照明亮度,又营造出温暖的氛围。
这些细微的变化,让在经开大街中段做物流生意的赵先生惊喜不已。他的企业位于巷路中,此前垃圾成堆,遇到刮风下雨环境更加恶劣。这两年,巷路的卫生有了专人维护。如今,道路每天都保持干净整洁,路边鲜花绽放,夜晚也亮堂堂的,让赵先生心情格外舒畅。
河畅水清,宜居宜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吉林经开区注入“诗和远方”的生态底色。开发建设绝不以牺牲环境、牺牲老百姓的利益为代价,是吉林经开区坚守的绿色发展理念和底线。
这些年,吉林经开区以河长制为核心构建河湖保护体系,不仅搭建了县、乡、村三级河长责任网络,实现河湖管理精细化,更借助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手段,对区内江河开展无死角巡护,同时,下大力气严抓工业污染源监管。今年,经开区多部门联合行动,共同拆除违建、清理垃圾,从源头上守住碧水清流。
“我们每周定期巡河,重点查水质、违法违规行为和垃圾倾倒问题,发现情况及时上报、处理。”通溪河吉林经开区建设村段河长徐延年说,“经过整治,通溪河变了样,河水更清、堤岸更美,荒草坡成了观景线,防洪能力也提升了,现在常能看到野鸭子等水鸟嬉戏。”
在护好水的基础上,吉林经开区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重点推进通溪河堤岸美化工程,将3.61公里河段纳入吉林省“万里绿水长廊”建设。
吉林经开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代垚介绍:“我们累计修复岸线2.6万余平方米,绿化种植三叶草和五叶地锦7.4万平方米,铺设草坪绿篱3700平方米,栽植爬山虎26037平方米,对通溪河回水堤段蒿草丛生、杂乱无章的荒野状态进行了彻底整治。”
此外,吉林经开区还在三座桥头打造了7处园艺小品,搭配紫叶稠李、榆叶梅等绿植美化环境,在河畔7户企业门前铺设了402块亲水汀步石,建成集生态保护与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景观带。如今,通溪河堤岸已从普通自然岸坡蜕变为绿意盎然的生态空间,让群众能就近享受亲水乐趣,真正将生态红利转化为居民的幸福体验。
吉林经开区居民王先昌深有感慨:“这两年的变化特别大,出门就能看到绿,就能看到景,河水变清了,特别美。”
一街一景,文化赋能
当下,伴随吉林市城市更新进程的全面加速推进,“一街一景”更新工作也让吉林经开区换了容颜,许多“升级”举措尽显巧思。
在松江北路灌渠桥周边,吉林经开区引入垂柳、云杉、五角枫、花楸等10余种乔木,搭配5类灌木,让原有绿化景观层次更丰富、四季皆有景致。经开大街两侧以“红枫一条街”为特色,种植1000余株红枫,还在空闲绿地铺设5万余平方米灌木与草坪,如今这里道路两侧绿树成荫、绿化带连绵成片,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自然景观越来越美,文化景观同样引人瞩目。
镂空“发光树”、“勇创新星”主题雕塑等诸多饱含时代精神和文化韵味的精品景观,已成为吉林经开区新的人文标识。
吉林经开区市政公用局副局长杨光表示:“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更新。一是思维上的更新,放弃以往的大拆大建,转为微改造和精准更新,例如公铁立交桥人行道改造,既解决了百姓出行难的问题,又增加了城市应急车道。我们持续两年以小投入积累量变,最终实现了质变,现在双吉区域整体形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是角色上的更新,从以前的管理者转变为城市服务者,服务更主动、更细致,成果也就更显著。”
后续,吉林经开区还将推进2025年街路绿化补植补种及九江大路西段人行道树木的秋季栽植等工作。此外,老旧路灯的智能化改造正紧锣密鼓推进,工程完成后,吉林经开区的城市照明效率将进一步提升。同时,吉林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经开区将有针对性地在主要路口和人员聚集区打造更多受群众喜爱的城市小品,进一步提升工业园区的文化品位。
从“工业厂区”到“生态花园”,吉林经开区的美丽蝶变体现在每一片新植的绿地中,映照在每一盏明亮的路灯下,更展现在居民温暖的笑容里。当工业的刚健与花园的柔美完美融合,这里的幸福变得触手可及,令人向往。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初审:魏子璇
复审:罗安东
终审: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