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基础上,我市立足独特地域优势,实施品牌强农战略,现代农业发展版图清晰、前景广阔。目前,全市共建设灵芝大棚5000栋,继续保持全国单体最大的灵芝种植基地成果,食药用菌产业形成以灵芝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组织成立产业联盟,加快创建“千塘磐石”农产品品牌,开展产业链搭建及品牌宣传,推进千塘磐石系列品牌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进程,全市“千塘稻”种植面积发展到3000公顷、锦绣海棠1000公顷、大榛子650公顷,千塘鱼生产基地发展到7个;深入实施龙头企业引领“订单式”农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大企业的渠道优势、品牌优势,推进农业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形成了菌、药、果蔬、稻米、畜禽等农业产业发展格局,食用菌种植达1亿袋,中药材种植2000公顷,家禽饲养量达到634.2万只,肉牛饲养量达到19.8万头。截至目前,我市已打造磐石灵芝、红旗岭草莓、取柴河食用菌等9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培育“桂青源”“山菇娘”等农产品品牌35个,昕正“葱清宝”、蔡姐酸菜等省内知名品牌15个,众合食品、兴泽食品销售的卤蛋产品影响力不断扩大,每年有4亿枚蛋品走向全国。众合食品、兴泽食品成功获评国家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称号。
此外,有序开展和美乡村建设,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逐步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采取“村收直运市处理”方式,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一体化;按照“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的工作思路,稳慎推进厕所革命,完成改厕任务1.62万户,成功承办“全省农村厕所革命培训班”;高质量完成150公里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和改造提升工程,打造“石柳线”美丽乡村示范带,创建省级“千村美丽”村100个、“百村示范”村2个、干净人家1.48万户,成功举办“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
在此基础上,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市16个涉农乡(镇)街完成土地确权数据验收工作,268个村完成折股量化数据库建库工作;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推广以土地托管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化服务,加快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扩宽农民增收渠道。2023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8.8%。
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市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有效利用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谋划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63个,开发乡村振兴公益性岗位1255个,发放庭院经济奖补983.95万元,惠及脱贫人口、监测对象6950户,带动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稳岗就业,持续增收。
田野,孕育着万物勃发的希望;农业,向着“新质”方向迈出坚定的步伐。如今,放眼磐石大地,传统农业发展稳中向好,现代农业发展有声有色,美丽乡村焕发生机活力,农民幸福生活指数不断跃升提高,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丰收画卷正在徐徐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