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骨干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可持续发展基础不牢的问题,我市积极调整发展思路,提出“打造‘两区三园’、改造提升两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两大新兴产业、优化发展环境”的发展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缓解了经济下行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是优化布局,打造“两区三园”。从2009年开始,我市就结合产业发展需要,提出全力打造“两区三园”的构想,建设磐石、明城两个省级开发区和医药健康、新型金属材料、有色金属高新技术三个产业园区,着力培育骨干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目前“两区三园”基础设施实现“七通一平”标准,入驻各类企业200多户。2014年,“两区三园”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项,新增入园企业14户,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增强,全口径财政收入和规模工业总产值均占全市50%以上,逐步发展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及重要增长极。
二是转型升级,重塑传统产业。立足“有中生新”,让传统产业变“大优势”为“强优势”,加快推进金属冶炼、非金属加工两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支持企业加快实施技改扩能、挖潜增效步伐,引导企业加强技术研发中心建设。2008年以来,我市累计投资40亿元,先后完成了39个重点企业技改扩能项目,有效推动了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吉恩镍业上马了1.5万吨金属镍等生产项目,实现了高冰镍的就地转化;吉林恒联完成技术改造项目,被工信部批准为省内首家铸造用生铁企业,实现了从冶炼企业向铸造用生铁企业的转型。2014年,我市建成吉林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恒联技改及煤气发电、京华大口径管、冀东水泥三期等32个技改扩能项目全面达产,使金属冶炼、非金属加工两大传统产业重新焕发了生机。
三是招商选资,发展新兴产业。结合“两区三园”产业发展,我市主攻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及周边地区,全力引进医药健康、新型金属材料产业项目,延长产业链条。坚持招商选资,严格执行项目评审制度,注重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社会效益好的项目。截至2014年末,先后引进培育了英联药业等10户医药生产企业、2户医药物流企业,并使中航工业华兴汽车零部件、一汽铸造基地、北京奥贝球铁等20多个新型金属材料项目落户。据统计,2014年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0%,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
四是优化环境,提升竞争能力。坚持把优化环境、强化服务作为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努力破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对重点企业、技改项目和双停企业,全面落实了市级负责人、部门和属地政府包保责任制,加强对企服务,强化对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有力助推了企业发展。2014年,帮助23户企业解决了供水、道路、企业上市、地产品销售等方面问题35个;积极组织开展银企对接、产需衔接、院企合作等活动20余次,协调解决流动资金贷款2.6亿元;西点药业上市已报国家证监会待批,英联药业已通过辅导期验收,飞跃模具、吉瑞莱板材、飞龙实业3户企业正在做新三板上市前准备工作。同时,注重加快存量资源盘活,对两区停产半停产企业逐一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加大依法收回、项目嫁接、招商盘活力度,目前10户“双停”企业已先后启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