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市2024年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政府预算(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磐石市2024年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政府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2024年政府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市财政局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深入贯彻中央及省、市的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政协的有效监督下,严格执行市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预算的决议,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结果运用,立足当下重点,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力求精准高效与可持续发展并重,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底线,确保全市财政运行及预算执行的总体平稳。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情况。2024年,全市财政一般公共预算全口径收入预计实现118,751万元,完成年调后计划的100%,较2023年120,817万元下降1.7%,地方级收入预计实现73,000万元,完成年调后计划的100%,较2023年72,154万元上升1.2%。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情况。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453,289万元(其中市本级支出234,425万元)。
主要支出项目情况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5,251万元,其中市本级28,157万元;
(2)国防支出222万元,其中市本级81万元;
(3)公共安全支出13,337万元,其中市本级11,361万元;
(4)教育支出64,165万元,其中市本级53,265万元;
(5)科学技术支出138万元,其中市本级115万元;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153万元,其中市本级2,183万元;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2,249万元,其中市本级23,594万元;
(8)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0,516万元,其中市本级23,593万元;
(9)节能环保支出11,857万元,其中市本级360万元;
(10)城乡社区支出44,133万元,其中市本级39,822万元(含新增一般债券支出19,754万元);
(11)农林水支出94,619万元,其中市本级11,581万元;
(12)交通运输支出8,469万元,其中市本级1,423万元;
(13)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15,008万元,其中市本级12,750万元;
(14)商业服务业等支出987万元,其中市本级272万元;
(15)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1,215万元,其中市本级1,025万元;
(16)住房保障支出11,183万元,其中市本级9,684万元;
(17)粮油物资储备支出769万元,其中市本级346万元;
(18)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支出1,910万元,其中市本级1,555万元;
(19)其他支出850万元;
(20)债务付息支出13,215万元,为市本级支出;
(21)债务发行费用支出43万元,为市本级支出。
2024年预计总财力为605,850万元,其中:地方级收入73,000万元、省财力性补助收入119,840万元、省专项补助181,094万元、债务转贷收入48,176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1,297万元、调入资金48,963万元、上年结转93,48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计划605,850万元,其中:预算支出447,239万元(含新增一般债券支出5,055万元),上解上级支出17,247万元, 债务还本支出35,485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支出40,000万元,年终结余65,879万元,是一个平衡的预算。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2024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8,790万元,上级补助预计收入22,733万元,债务转贷预计收入52,220万元,上年结转结余2,796万元,政府性基金预计总收入106,539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预计支出41,737万元,债务还本预计支出39,000万元,年终结余25,802万元,总支出预计完成106,539万元,收支平衡。
(四)政府性债务预算执行情况。2024年初,全市政府债务余额为810,773.87万元,2024年发行新增债券28,306万元,发行再融资债务72,090万元,偿还债务35,679.5万元。2024年末债务余额预计为875,490.37万元,控制在省定政府债务限额879,254.5万元内,无债务风险。
(五)直达资金执行情况。2024年上级下达给我市直达资金共计99,365万元,其中中央级74,349万元,省级25,016万元,已全部分配下达完毕,分配率为100%。已完成直达资金支出共计83,126万元,拨付进度83.7%。其中中央级60,698万元,支出进度81.6%;省级22,428万元,支出进度89.7%。
二、2024年财政重点工作实施情况
(一)紧扣目标任务,聚焦增收强财力,全面增强发展核心竞争力。①强化财源建设。多维度深入挖掘并培养税源潜力,激发市场活力,构建科学可持续的财源体系。2024年依托综合治税平台,配合税务局清理企业欠税,加强外阜施工企业预缴管理工作,预计全年可征收税款1,686万元。②争取上级资金。洞悉政策动向,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与资金支持。截至目前,累计争取各类补助资金共计364,401万元,其中:获得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00,396万元,发行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项目11个,发行金额28,306万元,储备申报债券项目63个。③盘活资金资产存量。着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积极探索盘活闲置资产途径,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截至目前盘活收入29,565.14万元,含行政事业单位29,177.22万元,市属国有企业387.92万元。④全面开展债权清收工作。制定清收方案,下达清收任务。截至11月30日,已收回8,500.62万元,含行政事业单位1,872.99万元和市属国企6,627.63万元。
(二)面对债务风险,全力防范守住底线,全面增强财政风险抵御能力。①增强风险防控效能。坚持底线思维,落实工作责任,严守违规举债红线,强化债务审批流程,加大违规举债惩罚力度,强化风险辨识与评估技能,完善风险预警及协同管理机制,提高风险防御与应急处理能力。②化解存量债务。通过预算安排、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处置资产、核销核减等多种方式化解债务,增加财力,提升风险防控和应对处置能力。
(三)围绕“三保”底线,坚持保压有度原则,全面提升资金管控力。①严控“三公”经费。严格削减一般性支出,对人员、车辆、会议等费用实施严格限制,坚决杜绝铺张浪费,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②优先保障“三保”。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把支出关口,确保资金优先满足“三保”等刚性支出。
(四)履行金融职责,开展金融帮扶宣传工作,全力防范金融风险。帮扶“吉农金服”加快村级金融服务站建设,推进整村授信,目前已建立238个村级服务站,占全市行政村比例达到89%。摸清拟上市企业情况,帮助企业申请上市奖励资金,带动更多企业上市融资。开展全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宣传工作,印制金融政策手册分发到全市268个村973个屯,提高金融政策宣传力度,确保金融领域健康稳定发展。
(五)聚焦重大事项,着力保重点稳全局,全面提升支出保障力。①支持乡村振兴。2024年中央、省级投入衔接资金6,435万元,吉林市级投入衔接资金487万元,市本级预算安排衔接资金287.29万元,使用地方债券1,200万元,共计8,409.29万元,用于推进种植、养殖、产业路网、农田灌溉等项目,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②加大教育投入。预计完成教育事业发展支出6.2亿元,做到财政资金使用有标准、保障有方向,确保实现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③稳固社会保障根基。截至目前,完成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735.21万元,全市城乡低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实现“应保尽保”;安排城乡养老保险资金1,356.36万元,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提升卫生健康保障水平,致力于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成卫生健康支出15,484.88万元,助力全市卫生健康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六)聚焦提质增效,着重深改革强监管,全面增强财政管理能力。①强化采购监管。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提高中小企业政府采购份额及价格扣除比例,以扩大中小企业合同规模,组织各单位采购扶贫产品,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工作。②规范投资项目管理。严格控制支出,推进项目评审工作,截至目前,完成评审项目649个,送审资金204,050.37万元。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构建“制度与技术”的管理体系,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推动预算监督从事后向事前、事中转变,保障财政信息畅通,共享共用。④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对5家行政事业单位2023年度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准则、内部控制制度以及财经纪律执行等情况重点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检查组向存在问题的被查单位进行了反馈,拟定了监督检查结论和处理决定通知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规定做出了相应的处理决定并督促被查单位认真整改,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虽然2024年预算收支和其他财政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收效,但受宏观经济形势下行、落实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等多重因素影响,重点税源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税收贡献度下降,税收增长明显放缓。同时,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要求的不断提高,财政支出压力持续加大,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支出规模不断扩大,资金需求日益增加。在财政收入增长放缓与财政支出压力持续加大的双重影响下,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平衡难度显著加大。
三、2025年政府预算(草案)
2025年政府预算编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狠抓国家、省和市委决策部署的落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障民生重点领域支出,切实兜底“三保”底线。加大各类资金统筹力度,清理盘活存量资金资产。强化预算绩效监管,严格项目入库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计划。
1.根据我市2025年总体经济形势和财源状况,确定全口径收入目标为140,038万元,较2024年预计收入118,751万元增长17.9%;地方级收入目标为80,000万元,较2024年预计收入73,000万元增长9.6%。2025年可用财力计划为459,721万元,其中:本级收入80,000万元、上级已下达的各项补助收入304,521万元、债务转贷收入30,000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8,000万元、调入资金7,200万元。
2.根据可用财力,2025年财政总支出安排459,721万元,与可用财力是一个收支平衡的预算。总支出中包括体制上解支出15,627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44,094万元。具体支出项目安排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8,568万元;
(2)公共安全支出14,957万元;
(3)教育支出63,943万元;
(4)科学技术支出178万元;
(5)文化体育和传媒支出2,274万元;
(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5,135万元;
(7)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3,768万元;
(8)节能环保支出4,143万元;
(9)城乡社区支出60,844万元;
(10)农林水支出65,072万元;
(11)交通运输支出9,378万元;
(12)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249万元;
(13)商业服务业等支出804万元;
(14)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7,421万元;
(15)住房保障支出13,151万元;
(16)粮油物资储备支出2,543万元;
(17)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支出1,784万元;
(18)其他支出2,056万元;
(19)债务付息支出14,826万元;
(20)预备费3,000万元。
2025年预算支出中安排“三公”经费1,225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103万元、公车购置及运行费1,122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2025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计划为55,000万元(不含上级补助收入)。安排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计划为55,000万元,保持收支持平。
(三)政府性债务预算安排。2024年末全市政府债务余额预计为875,490.37万元,2025年预计发行债券79,660万元,计划偿还18,889万元,2025年末债务余额计划为936,261.37万元。
四、2025年财政主要工作任务及措施
(一)围绕稳增长,坚持抓好财源建设。利用综合治税优势,强化对比分析,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切实将潜在税源转化为实在税收。有针对性地抓好项目谋划、申报,争取项目早到位、早实施、早产生税收。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发展能力,涵养税源。加快推进在建项目进度,发挥存量项目税收支撑效应,全力打造重点支撑税源,储备稳定税源,为财政收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基础。
(二)围绕保重点,坚持过紧日子思想不动摇。将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作为预算管理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落实落细,坚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节用裕民,严把预算支出关,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缓解财政收支矛盾。稳妥调度资金,兜牢“三保”底线,腾出更多财力保障重点领域需求。
(三)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增进民众福祉与幸福感。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确保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强化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增加对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支持,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就业创业,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就业补助资金、职业技能培训资金监管及拨付工作,支持稳岗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救助力度,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四)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积极向上级财政部门争取更多的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资金,鼓励、指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涉农主体、小微企业信贷支持,确保银农对接全面做实。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完善扶贫资金动态监控机制,发挥好常态化监控作用。
(五)积极争取政策,增财力强保障。紧抓国家继续推行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宝贵契机,前瞻性地规划布局,主动争取中央及省级层面各项专项资金支持,推进项目建设,减轻企业负担。健全专项债项目常态化储备机制,积极争取新增政府债务限额,加快资金使用,强化资金管理,充分发挥专项债稳增长、扩内需、补短板的积极作用。
(六)健全化债措施,提高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全力争取政府专项债券,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持续有效地解决现有的隐形债务问题,深入落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要求,紧盯年度化债目标,积极筹集化债资金,牢牢守住债务风险底线。同时,开展政府债权清收工作,梳理债务信息并形成清单,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因企施策并与公检法配合制定清收措施,确保工作合法高效。
(七)创新改革方案,稳步推进国企改革。进一步提高对国企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及对国企改革的统筹规划,积极推动国有企业创新发展,强化国有资产的监管,完成市属国企的经营与债务梳理,计划整合市属国企为五大产业集团以减少竞争、提升效益。
各位代表,面对2025年即将到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将提高思想认识,战胜畏难情绪,采取有效措施,取得实质突破,在市委的领导下高举高质量发展的旗帜,主动接受市人大的监督,认真听取市政协的意见,严格落实本次会议决议,不断提升财政领域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为磐石建设贡献力量!
C:\fakepath\当年债务限额提前下达情况 - 副本.xl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