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2日 星期二
登录注册适老化 | | 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无障碍
WWW.PANSHI.GOV.CN
磐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磐石市建筑外保温工程防火管理规定的通知
日期:2011-01-17    来源:磐石市人民政府
字号: 变大 变小
收藏 打印

磐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磐政办发〔2010〕36号


磐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磐石市建筑外保温工程防火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磐石、明城开发区管委会, 

市政府各办、局,各相关单位: 

《磐石市建筑外保温工程防火管理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磐石市建筑外保温工程防火管理规定 

 

1  总则 

1.1  为了防止和减少建筑外保温工程的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民用建筑外保温工程防火技术规程》(DB22/T496-2010),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磐石市行政区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保温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3  外保温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执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4  磐石市行政区内所有民用建筑的设计开发(建设单位)必须根据工程种类进行外墙防火设计。 

1.5  建筑工程外墙(复合墙体)所用材料必须符合防火性能要求。 

1.6  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建筑外墙(复合墙体)工艺、工序和质量标准进行施工,严禁偷工减料。 

1.7  监理人员对建筑外墙(复合墙体)所用材料,施工的工艺、工序和质量进行严格验收。 

1.8  建筑工程外墙(复合墙体)施工现场有气、电焊等明火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经过防火安全教育,必须随身配备有效实用的防火器材,并且制定实用有效的火灾处置应急预案。 

违反上述规定对施工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技术员、监理人员和施工操作人员进行通报批评并记入不良行为记录,工程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并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罚则上限进行处罚。拒不整改的,工程不验收不备案,并限制相关企业和人员从事以后的建筑经营活动,直至清出建筑市场。 

2  外墙外保温防火设计 

2.1  一般规定 

2.1.1 外墙外保温工程所用材料及系统的燃烧性能等级和耐火极限应符合现行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2.1.2 本规定将民用建筑外墙外保温分成非幕墙式建筑的外墙外保温和幕墙式建筑的外墙外保温两大类。在工程设计中遇到部分为幕墙构造、部分为非幕墙构造时,幕墙部分执行幕墙式建筑的防火设计规定,非幕墙部分执行非幕墙式建筑的防火设计规定。 

2.1.3 外墙外保温系统中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得低于B2级,并应优先采用A级保温材料。 

2.1.4 粘贴保温板外墙外保温系统中必须采用抹面砂浆将保温层完全覆盖。首层抹面砂浆层的厚度应不小于6㎜,其他层应不小于3㎜。 

2.1.5 外墙外保温系统在采取防火构造措施后,除应符合防火性能要求外,系统性能尚应满足外保温耐候性等要求。当防火保护层采用厚度超过13㎜的抹面砂浆时,应采取防裂措施。 

2.1.6 建筑设计图纸中应说明外墙外保温系统(包括幕墙系统)的防火性能要求及主要的构造做法。工程建设各方不得擅自修改设计文件。 

2.1.7 外墙外保温系统中,保温层与基层墙体之间以及保温层与面板之间不应形成非闭合的空腔。点式粘贴保温板时应使用空腔封闭。保温层外加设龙骨时,也应按层封堵竖向的非闭合空腔。 

2.1.8 外墙外保温系统采用防火分仓时,防火分仓所围起的面积不应大于0.3㎡,防火分仓带宽度不应小于10㎜,应采用不燃或不具备火灾蔓延性的难燃保温灰浆。 

2.1.9 外墙外保温系统采用防火隔离带时,防火隔离带的高度不应低于300㎜,宜设置在窗口上方200㎜-400㎜处,并应沿水平方向通长、交圈设置。防火隔离带与基层墙体之间不得有空腔。防火隔离带应采用A级保温材料或与A级保温材料防火性能等效的复合材料制成。 

2.1.10 与A级保温材料防火性能等效的复合材料应经国家相关检验确认。 

2.2  居住建筑(非幕墙式)外墙外保温防火设计 

2.2.1 建筑高度H≥100m的居住建筑,全部外墙外保温应采用A级保温材料或不具备火灾蔓延性的难燃保温浆料或与A级保温材料等效的复合材料。 

2.2.2 建筑高度H<100 m的居住建筑,当外墙外保温采用B2级保温材料,且防火保护层厚度小于13㎜时,应按下列要求设置防火隔离带。 

(1)建筑高度60 m≤H<100 m的居住建筑,每层应设置一道防火隔离带。 

(2)建筑高度24m≤H<60m的居住建筑,每两层设置一道防火隔离带。 

(3)建筑高度H<24m的居住建筑,每三层设置一道防火隔离带。 

2.2.3 居住建筑,当设置防火隔离带有困难时,外墙外保温应采取无空腔构造、加厚防火保护层、防火分仓等措施。 

2.3  公共建筑(非幕墙式)外墙外保温防火设计 

2.3.1 建筑高度H≥50m的公共建筑,外墙外保温应采用   A级保温材料或不具备火灾蔓延性的难燃保温浆料或与A级保温材料等效的符合材料。 

2.3.2 建筑高度24m≤H<50m的公共建筑,当外墙保温采用B1级保温材料,且防火保护层厚度小于13mm时,应每两层设置一道防火隔离带。 

2.3.3 建筑高度H<24m的公共建筑,当外墙外保温采用B2级保温材料,且防火保护层厚度小于13mm时,应每层设置一道防火隔离带。 

2.3.4 公共建筑,当设置防火隔离带有困难时,外墙外保温应采取无空腔构造、加厚防火保护层、防火分仓等措施。 

2.4   幕墙式建筑外保温防火设计 

2.4.1 建筑高度H≥100m的幕墙式建筑,全部外墙外保温应采用A级保温材料或不具备火灾蔓延性的难燃保温浆料。 

2.4.2 建筑高度24m≤H <100m的幕墙式建筑,全部保温采用A级保温材料或与A级等效的外墙保温系统。 

2.4.3 建筑高度H<24m的幕墙式建筑,当外墙保温采用B1级保温材料,且防火保护层厚度小于13mm时,应每两层设置一道防火隔离带。 

2.4.4 建筑高度H<100m的幕墙式建筑,当设置防火隔离带有困难时,外墙外保温应采取无空腔构造、加厚防火保护层、防火分仓等措施。 

2.4.5 采用金属、石材等非透明幕墙结构的建筑,应设置基层墙体,且基层墙体的耐火极限应符合现行防火规范关于外墙耐火极限的有关规定。玻璃幕墙的窗间墙、窗槛墙、裙墙的耐火极限和防火构造应符合现行防火规范关于建筑幕墙的有关规定。 

2.4.6 基层墙体内部的空腔及建筑幕墙壁与基层墙体、窗间墙、窗槛墙及裙墙之间的空腔,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厚度不低于100mm的 A级材料进行封堵。 

2.5   保温装饰板、金属夹芯板外墙防火设计 

2.5.1 与基层粘贴的保温装饰板中保温层的防火要求与2.3.2节和2.3.3节的要求相同,按其规定的建筑高度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 

2.5.2保温装饰板与基层墙体之间不得有竖向的非闭合空腔。不论空腔大小,每层遇楼板处均应采用A级材料严密封堵。 

2.5.3 金属夹芯板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应符合现行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单独用作民用建筑的围护外墙时,保温芯材应采用A级材料。 

2.5.4 用于临时性民用建筑的金属夹芯复合板材,其保温芯材应用A级或B1级材料。 

2.6   保温砌块外墙防火设计 

2.6.1 采用加气混凝土保温砌块、轻集料混凝土保温砌块和烧结保温砌块等外墙抹保温浆料体系,可用于任何高度的民用建筑及幕墙建筑;在梁、柱处应采取用保温材料夹芯的做法加强保温,在窗上、下口处可少量采用热固型保温材料加强保温,保温层外防火保护层的厚度△≥23mm。 

2.6.2 框架梁、柱处采用热固型保温材料外保温,保温层外防火保护层的厚度△≥18mm的框架填充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集料保温砌块和烧结保温砌块体系,可用于高度H<100m的居住建筑和高度H<50m的公共建筑及高度H<24m的幕墙建筑。 

2.6.3 框架梁、柱处采用热塑型保温材料,保温层外防火保护层的厚度△≥23mm的框架填充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集料保温砌块和烧结保温砌块体系,可用于高度H<60m的居住建筑和高度H<24m的公共建筑,但不适用于幕墙建筑。 

3  屋面保温防火设计 

3.1  当建筑屋顶基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的不燃烧体时,屋顶保温层可用B2级的热塑型保温材料;其他情况时,屋顶保温层应采用不低于B1级保温材料或热固型保温材料。 

3.2  屋顶与外墙交界处、屋顶开口部位四周的保温层,应采用A级保温材料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其宽度不应小于500mm。 

3.3  屋顶防水层或可燃材料保温层应采用不燃材料进行覆盖。 

4  施工防火 

4.1  一般规定 

4.1.1 外保温工程施工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工程建设各方不得擅自修改设计文件。 

4.1.2 外保温工程所用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满足本规定的要求。 

4.1.3 外保温工程施工现场的防火安全由总承包和分包单位共同负责。总承包单位对外保温工程施工现场的防火安全负全责,并制定管理制度,各分包单位具体落实,分包单位负责分包范围内外保温工程施工现场的防火安全,并接受总承包单位的监督管理。 

4.1.4 施工单位应落实外保温工程施工防火安全责任制,确定外保温工程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具体负责施工现场的防火安全工作,配备或指定防火工作人员,负责外保温施工期间的日常防火安全技术管理工作。 

4.1.5 外保温施工单位应根据外保温工程和保温材料特点编制施工方案,方案中应有具体的防火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方案中应避免外保温工程施工与有明火的工序交叉作业。 

4.1.6 施工单位应在施工现场合理有效地配置灭火器材与设施,作业前应对相关施工人员进行有关的防火安全教育培训,并要求掌握外保温工程施工过程中防、灭火知识和技能。 

4.2  材料防火性能要求 

4.2.1 总、分包方应对施工现场外保温所用可燃类保温材料等进行严格的防火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可燃类保温材料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 

4.2.2 进场保温材料必须有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及阻燃处理检验报告。 

4.2.3 进入施工现场的可燃保温材料,应按同一厂家生产、同一规格产品、同一批次进场,每500m3用量为一批,不足500 m3亦为一批,每批随机抽取3块样品对其燃烧性进行见证取样复验。 

4.3  材料堆放 

4.3.1 当可燃类保温材料储存在库房中时,库房应由不燃性材料搭设而成,并有专人看管。当可燃类保温材料露天堆放时,堆放场应符合以下要求: 

(1)堆放场四周应由不燃性材料围挡; 

(2)堆放场应为禁火区域,其周围10m范围内及上空不得有明火作业,应有显著标识; 

(3)堆放场附近不得放置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4)堆放场应配备种类适宜的灭火器、砂箱或其他灭火器具; 

(5)堆放场内材料的存放量不应超过3天的工程需用量,并应采用不燃性材料完全覆盖。 

4.3.2外保温施工作业现场保温材料临时堆放,应符合3.1条1.2.3款要求。严禁在工建筑物内堆存保温材料。 

4.3.3 对未进行防火界面处理的可燃保温材料应集中存放并进行防火覆盖。施工现场严禁保温材料长期露天裸露。 

4.4  施工准备 

4.4.1 外保温工程施工现场为禁火区域,应远离火源、严禁吸烟。如附近有明火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 

4.4.2 外保温工程施工作业工位,应结合工程需要配备相适应的消防器材,指定专人维护,管理,定期更新,应确保完整有效。 

4.4.3 施工现场使用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防火要求;电缆、电线等带电线路应与可燃类保温材料堆放区保持安全距离。 

4.5  施工防火要点 

4.5.1 外保温工程施工作业时,其防火构造的施工应与保温层的施工同步进行。 

4.5.2 保温工程的施工应分区段进行,各区段应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并宜尽早安排覆盖层(抹面层或界面层)的施工。保温层施工时,没有保护面层不应超过三层楼高,裸露不宜超过2天。 

4.5.3 外保温工程施工区域动用电气焊、砂轮等明火时,必须确认明火作业涉及区域内没有裸露的可燃类保温材料,并设专门动火监护人和灭火器材。严禁在已安装的保温材料上进行电气焊接和其他明火作业。 

4.5.4 幕墙的支撑构件和空调机等设施的支撑构件,其电焊等工序应在保温材料铺设前进行,确需在保温材料铺设后进行的,应在电焊部位的周围采用防火毯等防火保护措施。 

4.5.5 聚氨酯等保温材料进行现场发泡作业时,应避开高温环境,施工工具及服装等应采取防静电措施。 

4.5.6 喷涂聚氨保温材料必须在喷涂后24h内进行防火界面砂浆处理。防火界面砂浆处理后的保温材料防火性能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4.5.7 施工用照明等发热设备靠近可保温材料时,应采取可靠的防火保护措施。电气线路不应穿过可燃性保温材料,确需穿过时,应采取穿管(不燃材料)防火保护等措施。 

4.5.8 现浇混凝土大模内置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若保温板未事先作好防护面层,应在外墙混凝土拆模后及时对保温层表面进行的防护处理。 

4.5.9 外保温施期间如遇公休日及节假日,需对已安装的裸露保温墙而进行防火、覆盖处理,并将作业区域内剩余保温材料按施工防火中第3条款要求堆放管理。放假前应对保温工程进行检查,确保无裸露外保温墙面和板材堆放。 

4.5.10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加强保温材料的堆放管理,随时清理遗留在施工现场的废弃保温材料。 

4.6  成品防火保护 

4.6.1 外保温工程完工后与外墙相毗邻的竖井。凹槽,平台等,不应堆放可燃物。 

4.6.2 外保温工程完工后,火源,热源等火灾危险源与外墙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应加强对火源,热源的管理。 

4.6.3 外保温工程附近不宜进行焊接、钻孔等明火施工作业。确需明火施工作业的。应采取可靠的防火保护措施。 

4.6.4 施工所用照明、电热器等设备的发热部位靠近可燃类保温材料或导线穿越B1级以下(含B1级)的保温材料时,应采取有效隔热设施予以分隔。 

4.7  监理单位工地检查 

4.7.1 监理单位应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外保温施工防火措施和成品保护方案是否符合本规程的要求。 

4.7.2 监理单位应核验施工单位编制的外保温防火分隔措施方案是否符合设计单位的设计要求,有无违反强制性要求。 

4.7.3 在施工阶段发现施工单位没有按核验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或选用的保温材料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立即督促整改,情况严重的应下达工程暂停令,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并同时报告建设单位。 

5  防火安全验收 

5.1  外保温工程防火安全验收,其分项工程及检验批的划分应符合《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的规定,验收内容和资料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保温工程验收应包括外保温工程防火安全验收的有关文件和记录。 

5.2  外保温工程防火安全验收,应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及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等有关人员进行。 

5.3  外保温工程防火安全验收时,应检查下列文件和记录: 

(1)外保温工程防火设计、外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设计要求、施工单位的资质证明等; 

(2)外保温材料的进场验收记录,包括所用外保温材料的清单、数量、进场批次、合格证及燃烧性能检验报告; 

(3)进场外保温材料燃烧性能见证取样检验报告; 

(4)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施工防火验收记录。 

5.4  防火安全验收时,填写外保温工程施工防火安全验收记录。 

5.5  当外保温施工的有关资料经审查全部合格,现场检查或抽样检测结果全部合格,防火安全验收方为合格。 



机构职能
机构职能 |
磐石市人民政府 |
市政府工作部门 |
乡镇、街道、开发区政府
磐石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工作部门
乡镇、街道、开发区政府
站点地图
版权所有:磐石市政府办公室承办
传真(ax):0432-65237301
网站标识码:2202840017
站点地图 | 磐石市人民政府主办
网站标识码:2202840017
吉公网安备 22028402000103
ICP备案编号:吉ICP备05001488号
版权所有:磐石市政府办公室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