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伟委员:
您在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立足生态优势,打造精品牧业的建议》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市畜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就提案中有关建议答复如下:
我市是畜牧业大市。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畜牧业绿色发展的决策部署,按照“畜牧业生态化、规模化、标准化、常态化和开放化建设”要求,以破除畜禽养殖污染和病死畜禽乱处置“两大软肋”为重点,以“生态优先、优质安全、高效富民”为目标, 在区域化布局、生态化治理、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产业化提升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探索生态建设与产业转型同步提升的畜牧业绿色发展之路,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下一阶段,我局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并充分吸收您的意见和建议,以牧业增效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精品牧业,打造“高精强特”的现代牧业。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发展精深加工
在发展四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重点扶持精品牧业,以抓好政策指导、科技创新、园区建设和公共服务为着力点,促进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加工转化率。重点开发、培育高科技、有机畜产品,拓展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空间。推进全产业链建设,建成优质安全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推进法特北融2000万只/年肉鸡屠宰及深加工项目,确保2019年2月前投产。2019年末完成上营农丰1.5万头/年肉牛屠宰及深加工项和溪河众邦源2万头/年无公害生猪屠宰及深加工2个项目的新建任务并投产,力争打造种养结合有机循环发展的示范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吉林正大食品有限公司《30万头/年生猪标准化现代化养殖建设》项目,确保2019年开工建设。
二、强化质量品牌提升工作
推进创建“舒”字号畜禽及产品品牌工程,加强畜产品品牌认定和扶持工作,解决畜产品优质的问题。支持企业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申请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创建中国驰名商标和“舒”字号商标,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在“三品一标”认证审核制度基础上,推进放管结合改革力度,力争用2年时间,严格按照品牌注册程序要求,至少完成肉(蛋)鸡、肉牛和生猪5个省级以上“舒”字号畜产品商标注册。完成2个市级以上“舒兰肉牛”优质品牌和1个“舒兰黑猪” 特色品牌注册。积极协助20个养殖企业完成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截止7月上旬舒兰市众邦源牧业有限公司、舒兰市李氏牧业有限公司在生产经营中未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符合质量认证要求。
争取到“十三五”末,在全市17个乡镇(街)全面开展“三品一标”宣传推广、业务咨询、申报受理和证后监管等工作。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加强健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建立覆盖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
三、加强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和省市政府关于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工作要求,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平台的宣传推广,开展生猪“拱e拱”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保障畜产品从生环节到消费环节的全链条安全可追溯。从2018年1月初开始,我市开展了“拱e拱”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通过利用微信、APP、PC三类平台的技术融和及信息互享互通,使养殖场、经纪人、屠宰场、摊床之间全部处于有效监管和二维码可追溯系统中。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查询生猪从养殖、运输、屠宰到贩卖的全流程信息,实现畜产品从饲养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确保畜产品的质量得到全方位跟踪和有效监管。
四、加快推广“无抗养殖”技术
舒兰市委、市政府不断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生态养殖、无抗生素养殖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地探索。今年年初以来,市畜牧局组织开展了中药无抗养殖技术,并在舒兰市水曲柳镇显武家庭农场、环城街静波养殖家庭农场开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此项技术具有“生产效能高、安全性能高、肉类品质高;生产成本低;环境污染小;应用前景好”的“三高一低一小一好”的效果,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建立新的饲养管理模式,开发养殖“无抗猪”、“无抗鸡”、“无抗蛋”等绿色畜产品,推动我市畜牧业健康发展,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畜禽产品。
五、加快我市综合屠宰厂建设
今年市本级新建Ⅲ综合屠宰场,该项目由吉林新鲁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年设计屠宰能力30万头,其中:生猪屠宰能力15万头,牛屠宰能力1万头。占地面积8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40平方米。截止6月末土建工程全部竣工,正在进行屠宰、污水设备安装,7月下旬安装完毕,计划7月末内部装饰。预计2018年10月投入使用。该屠宰厂主要以生猪定点屠宰、 战略储备、 冷链物流配送为主,具有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等特点。完全实现冷链配送,建成后能极大地保证了舒兰百姓吃上“放心肉”。
六、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
为了普及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知识,提高人民群众对非法抛弃病死畜禽和加工、出售病死畜禽产品等违法行为的认识,提高生产经营者处理病死畜禽的自觉性,我局充分借助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关于加快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实施意见》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知识。今年1月份在全市范围集中开展了“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宣传月”活动,以张贴挂图标语、印发宣传材料、专题培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组织地宣传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相关法规、政策、知识,积极开展相关政策法规咨询解答,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支持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的良好氛围。活动月期间,在畜禽养殖场、便民屠宰点等场所张贴宣传挂图300张,悬挂宣传条幅50条,发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知识宣传单5000份,印发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告知书4000余份,解答咨询46次,出动执法人员205人次,出动执法车辆76台次。同时,加强养殖、屠宰、经营等环节从业人员的警示教育,提高从业人员依法生产、依法经营的意识,从根源上杜绝病死畜禽进入其他环节,并向外界公布监督举报电话,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
今年3月初,我市惠牧无害化处理中心已经开始运营,病死畜禽年处理能力不低于1500吨。处理方式为化制法。截止6月末无害化处理病死生猪40678头,牛3 头,禽5955只。已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配置到位、管理规范”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将逐步实现 “布局科学化、设施标准化、处理制度化”的目标要求,有效解决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主动报案难、组织运输难、规范处理难”的三难问题,真正实现 “监管零缝隙、死尸零流失、病原零扩散、环境零污染”的目标,而且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可以变废为宝,真正做到了“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有效促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到位,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七、加强“四类场所”监管
(一)全面落实屠宰检疫监管。
在屠宰环节监管上严把动物进场关、宰前检疫关、同步检疫关、无害化处理关,确保肉食品安全。一是按照农业部的规程实施屠宰检疫,做好检疫记录。二是加强乡镇屠宰点的检疫监管,完善检疫记录。三是开展屠宰环节的瘦肉精检测。截止目前,全市共检疫生猪8440头、牛597头、禽508.1万只。
(二)全面落实产地检疫监管。
一是严格落实产地检疫申报制度,扎实推进全市产地检疫申报制度建设,在产地检疫监管上做到“五有”(有办公地点、有各项规章制度、有规范档案记录、有联系方式、有公示牌),在申报、出证、记录方面更加完善,采用机打出证,坚决杜绝了隔山开证等现象,全面提升我市的产地检疫率。据统计,截止目前,全市共检疫生猪56337头、牛2716头、羊69头、禽215.216万只。二是加强养殖场的监管。在实际工作中,市、乡两级监管人员,确保每个月到场一次,规范填写监管记录,真正做到踏石有印,抓铁有痕。
八、加大养殖、屠宰环节“瘦肉精”监测力度
(一)抓部署,严防控。
我市高度重视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将“瘦肉精”专项整治作为重点,先后召开“瘦肉精”专题会议和“联防联打”会议进行部署,要求对规模养殖场(户)摸清底数,登记造册,认真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从养殖环节、运输环节、屠宰环节到饲料企业全方位清查,对发现问题的动物及其产品做到零容忍,从重从严从快打击。同时,由相关部门组成“瘦肉精”“联防联打”工作小组,从各自的监管环节和日常工作入手,对违法添加“瘦肉精”加大处罚力度,做到预防与处罚并举,构筑有效的防控屏障。到目前共完成检测尿样15次,300多养殖场(户),现场分别用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快速检测卡检测,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养殖环节畜尿液“瘦肉精”监测合格率为100%,未发现“瘦肉精”成份。
(二)抓机制,落责任。
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进一步规范畜牧总站、监督所两个单位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即:畜牧总站负责养殖环节“瘦肉精”抽检,监督所负责屠宰环节“瘦肉精”抽检。进一步规范了我市养殖环节、屠宰环节病死畜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将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和保护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全市畜产品质量安全。
(三)拓渠道,强管理。
一是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二是在乡(镇)街畜牧站和村委会设置17个举报箱,由执法人员定期收集举报信息;三是建立短信平台,以手机短信、微信、QQ等形式进行举报。对接到的举报电话首先由畜牧总站按整群3-5%尿样检测,发现疑似向牧业局汇报,不能外运,再将尿样送到权威部门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出来移交公安机关。
最后,感谢您对我市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对我们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舒兰市畜牧业管理局
2018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