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晶委员:
您在市政协第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大我市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建议》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舒兰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关注,及为此提出的良好建议。您的建议对我市医务社会工作发展具有较好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发展医务社会工作是现代医疗服务与医学模式转变的客观要求的,是建设和谐文明社会的重要内容。医务社会工作关注患者的社会属性,强化人文关怀,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推进医疗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它不仅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而且对社会公共关系的改善和社会文明进步有着重要作用。
在我市医疗服务中,医务社会工作一直是有机组成部分,主要提供诊疗、生活支持和志愿者服务。舒兰市人民医院和舒兰市中医院相继成立了医务社会工作部。目前我市医务社会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尚存在人员不足、专业性不强等问题。
近年来,国家和省、市卫生计生委对医务社会工作非常重视,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医务社会工作纳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的重要工作措施,吉林省卫计委下发了医务社会工作的实施方案。我局积极落实相关工作精神,拟从以下几方面改进工作不足:
一、探索发展模式、推进工作进展
2018年底,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开展医务社工及志愿服务工作,提高医务社会工作及志愿服务的覆盖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加强与院外专业社会组织合作,实现联合构建,借鉴社会组织的成功经验,各方资源和力量优势互补,共同推进医务社会工作的协调发展。倡导医疗机构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开展对病人、家属的心理关怀、咨询、健康教育和健康生活方式普及、病人自助互助、各类娱乐活动组织、医患沟通促进、家庭支持服务、社区志愿服务等项目活动,逐步建立相关制度和机制,促进医务社工与医疗行为融合,真正推进医疗模式的转变。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一)合理设置岗位。各医疗机构根据自身规模与服务领域设置医务社会工作部,确定医务社工专业岗位设置、人员数量、配备比例和任职条件。提高医疗机构志愿服务项目开发与推广、需求岗位发布与志愿者招募与资源交流能力。允许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卫生专业人员,通过社会工作相关知识培训转入医务社工岗位,凝聚更多志愿者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和医务社会工作。
(二)明确工作职责。发挥医务社工工作的优势,协助患者和家属利用医院服务并提供咨询,评估患者社会及心理状况并及时干预,协助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协助制订患者入院和出院计划,配合医务人员对诊疗工作提出建议,配合开展双向转诊,参与医疗机构的发展规划和管理,积极预防医患纠纷。整合社区资源,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开展工作。对医务人员进行心理疏导与支持,减轻心理压力。
(三)强化人才培养。一是加强与相关院校合作,探索建立医务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建立学校和医疗机构联合培养医务社工的平台。二是鼓励开展转岗培训,对于尚未取得社会工作资格证书但实际在岗的和拟转岗的人员,通过分层、分批培训等方式,使其掌握社会工作知识和技能,提升专业化水平。三是健全继续教育制度。将医务社工作为专业系列纳入医学继续教育体系,对已取得资质的从业人员,落实常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三、开展宣传报道
充分利用宣传系统的优势资源,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加强对医务社工、志愿服务工作的宣传报道,持续开展医务社工、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的宣传表彰和价值理念、优秀项目的推广,大力支持医务社工、医院志愿服务走上前台,扩大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
感谢您对医疗卫生和计生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希望继续提出意见和建议。
舒兰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2018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