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秦丽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合理调配城乡教学资源的建议》(第31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一直按照国家标准,积极调配城乡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需求。
一、实施教育强镇筑基行动
2024年通过交流等方式,为乡镇中小学选配校长11人,使学校管理人才由城区学校向乡镇学校、由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流动;加强领导教师队伍建设,启动新一轮领导干部和教师主题研修“三研两评”队伍建设工程。通过强镇筑基行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乡镇学校在办学理念、常规管理、队伍建设等各方面获得整体提升,加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工作进程。根据学校强弱、布局等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构建城镇带乡村、强校带弱校的大学区网络,大学区内实行教育教学管理办法、场地设备、师资条件等资源共享,搭建城乡学校共进平台。通过定期开展质量监测、督导评估等方式,形成职责清晰、程序严密、行为规范、评价科学的管理体系。
二、改善乡镇学校办学条件
一是实施乡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近年来,我市持续关注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缩小城乡办学条件差距。2019-2024年累计投入资金1835.79万元,用于我市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教学仪器设备及学校生活设备设施等。二是实现校车乡村全覆盖。2024年秋季开学,我市农村校车公司化运营工作全面落地,市财政每年将投入资金大约600万元,与校车服务有限公司合作,配备标准校车88辆,规划运行线路130条、停车站点847个,覆盖全市17个乡(镇)街的38所学校,受益中小学生3300余名,实现了由过去“有车乘”到现在“乘好车”的蜕变。三是提高食堂配餐条件。基本保障“采购、贮存、加工、留样、洗消”等关键环节工作,完成了“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建设,能够保障中心校级以上学校午餐条件。四是合理撤销小规模学校。根据乡村小规模学校生源变化实际,在充分征求家长、学生和群众意见的基本上,有计划地撤销不必要保留的教学点,让学生享受更加公平而优质的教育。
三、提高乡村教师配置效益
合理调整编制数量。在省统一下达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内,按照核定编制总数,分批次、突出重点急需,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编制资源倾斜力度,为急缺编制学校调整编制数量,基本解决了全域内学校教师资源闲置与紧缺的突出矛盾,有效盘活了教育编制资源。近年来为农村学校补充教师300余人,逐步配齐乡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缓解了乡村学校缺少教师问题。
四、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为了鼓励教师扎根乡村教育事业,所有在乡镇工作的教师每月都足额发放乡村教师补贴,提升了乡村教师的待遇。
舒兰市教育局
2024年9月19日
初审:蔡晓雨 复审:常伟 终审:杨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