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首页>特色专栏>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舒兰市人民政府| 2019-02-28 09:04| 信息来源:舒兰发布
打印 |
字号:
张志远赴朝考察水稻记

  为了发展水稻农业生产,1964年,夏锄生产结束时,时任七里公社党委书记的张志远参加了吉林省农业考察团,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行农业考察。这次考察的重点是水稻增产先进技术,为吉林省水稻生产迅速发展,建设大面积稳产高产田提供经验。考察团成员共11人,由吉林农业大学校长夏伯康任团长,吉林市副市长龚振华为副团长,秘书长徐杰(省科委主任),团员毕志盛(通化专署农林水办公室副主任),郭景荣(永吉县县长、朝鲜族),申文彻(辉南县委副书记、朝鲜族),杜琛(蛟河县副县长),徐守成(海龙县副县长),金元章(磐石县取柴河公社副社长),菜辰植(省农科院见习研究员、翻译),张志远。成员都是我省水稻产区主管农村工作的农业工作者。张志远之所以能参加考察,主要是因为七里公社1963年粮食生产获得大幅度增产,水旱田超《纲要》,特别是水稻产量,实现了《纲要》指标,跨过了《黄河》,居全省水稻单产之首,七里公社被评为吉林省一等农业先进集体。
考察团于7月23日在长春宾馆集训一周。学习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介绍朝鲜农业生产发展情况,特别是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朝鲜社会风俗、出国礼仪等。按照当时出国规定,每人按120元的标准,张志远同志作了一套灰色毛料中山装,还自费买了皮鞋和风衣。省科委发给每人一个仿鹿皮制作的手提箱。此外,团里还准备了赠送给朝鲜的纪念品,全团11人总共使用的经费为1980元。
考察团集训后,于1964年7月29日经鸭绿江国门边防站沿图们江大桥步行过江,对方派接待人员在大桥中间边防线迎接过桥,在南阳车站休息片刻,乘火车到达朝鲜人民共和国咸镜北道清津车站,站内锣鼓喧天,道委员会人员到车站迎接。然后在道宾馆下榻,并设宴招待考察团。席间,主人频频举杯敬酒,气氛非常友好、融洽、热烈。第二天,考察团与委员长会晤,朝方向考察团一行介绍了农业生产情况,并询问了吉林的水稻生产情况,还专门询问了七里公社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稻产量及全社人均收入情况,张志远同志按团长旨意作了简要的介绍和回答,朝方听了很欣赏和钦佩。考察团从第三天起,以考察水稻为主,专访了四个郡的协同农场(一个农场500-600户,以场为核算单位,相当于中国大队为核算单位的管理区)和一个专门搞水稻科研的农业试验场。参观了清津市的四个大型国有企业,并就近参观游览了一些朝鲜美丽的山水和名胜古迹;游览了朝鲜胜地——株己温泉的名山真水和会文海滩,观望了日本海。所到之处使他们亲眼看到了朝鲜人民在金日成为首的朝鲜劳动党的领导下,在美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所造成的废墟上进行着战后恢复和建设。荒山得到了绿化,河川得到了治理,农村普遍建起了新村,盖起了新房,村屯全部通电,实现了电灯化,适龄、儿童可以全部免费上学,全民实行公费医疗,农民每年有一次免费旅游,工人每年享受一次一个月的疗养。国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考察团每到一处,都受到了当地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热情接待,特别是协同农场和技术人员,无私的、毫无保留的把他们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和经验介绍给考察团人员,使他们真正学到了宝贵经验。
咸镜北道是朝鲜工农业生产基地,自然条件好,年气温8—10摄氏度,年降雨550—600毫米,日照年约50%,无霜期北方为 160天,南方为180天。考察团所访问的几个协同农场,都是水旱兼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水旱田的栽培技术水平都很高,由于他们不断的改进和提高栽培技术,水旱田普遍实现稳产高产。每町步产万斤以上(9,760平方米,约1公顷)。1963年,吉州郡双龙协同农场有200町步水田,每町步平均产量达10,542斤,渔浪郡水南农场168町步水田,每町步平均达10,200斤,会宁郡大德农场85町步水田,平均产量10,800斤。这些单位面积产量均高于吉林省30—40%。考察团感到:我们的产量低主要是栽培技术落后,就对育苗方法、栽培技术、田间管理三个方面作了重点考察。各协同农场普遍使用镜城1号、2号、大野中稻、元子2号新品种。镜城1号最好,特点是要早育早播,株高97厘米,脖短、光头、千粒重27.5克,分蘖多、耐肥、抗倒伏、抗病强。农场80%以上的面积使用这个品种。北部会宁农场无霜期短,他们63%面积使用大野中稻品种。南部吉州,无霜期较长,他们大面积使用镜城2号。总之,各农场都使用适于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同时试验使用6—7个其它高产品种。



  在培育良种方面,他们在全道实行国家、农科所、协同农场相结合的培育体制,道郡都有专门培育良种机构,镜城1号就是农业试验场培育的。各协同农场都有培育良种基地和良种田,渔浪郡水南协同农场一块良种田培育12个品种。他们在种子选择上采用了乳熟(灌浆)、蜡熟(定浆)、黄熟(成熟)三个时期全面进行鉴定,黄熟实行穗选晾晒后,用低速机械脱粒,防止破碎,没恶苗病。种子的保管主要采取干燥保管方法,用草袋装好放在库内干燥地方,保管期间多次进行发芽试验。严格限定种子水分不超14个水,不同品种不能同放,防止坏种或造成种子不纯。

  种子处理和催芽是极重要的一环,方法是用温水浸种,浸种后清洗一遍,然后用福尔马林、硫酸铜药液消毒,再用温水浸泡5—6天,催芽方法在屋内搭架(离地20多厘米),架上铺 7 厘米草帘子,把种子放在架上屋内或屋外放一个锅供蒸汽,使室内湿度保持在70—80%左右,室温控制在25度,经3—4天,即可全部出芽。也可以用缸催芽,缸底装上20 厘米—30厘米的温水,水上横上木棍,铺上草帘子,然后把泡好的种子放在上面,再盖好草帘子,经2—3天也可全部出芽。出芽不易过长,0.5厘米最好,防止发病。
咸镜北道的水稻育苗采用水床、陆床、折中床、冷床、冬播五种育苗方法,各有利弊,大家一致认为冷床、冬播方法较好,值得借鉴。
冷床育苗选择土壤肥沃和水源条件好的地方作床,床面整平、整细、碾压后播种,每平方米播干种600克,湿种750克,上面盖上薄土层,再盖上一厘米砂子,播种时间以春播时间为标准,大约在4月10-15日为宜。加强育后管理,白天保温25度,注意通风。这样育苗方法和当今大棚育苗方法相同。


  冬播育苗是北道普通实施的育苗法。这种育苗法和冷床相似,所谓冬播就是早春下种,气温在零度上下,大约3月10-15日左右,比冷床育苗提前一个月左右。此法必须上年秋整地备好苗床,浸种消毒后才出芽下种,盖土比冷床厚三四厘米,苗床上要盖三四层草帘子,黑天白天都盖着,防止气温变化,注意扫雪,中间不能浇水,到4月15日左右再把帘子揭下来,小苗长到2寸叶时适量浇水,追肥,每平方米施50-100克硫氨,每20平方可栽一公顷地。

  上述两种方法的好处是耐寒,不坏种、苗粗,苗壮,成活率高,返青快,分杈早,可以防止各种病虫害。

  朝鲜采取的水稻栽培技术方法新,水田整地建立三耕作体系,就是秋翻、春翻、水翻达到精深耕细,便于合理灌水、插秧、缓苗、增产。插秧普遍实行株式插秧法,就是大垄双行密植法,这是全道唯一栽培方法。垄距33-36厘米,行距18-20厘米,穴距7-9厘米。插秧株数依据土质肥廋和品种不同确定,肥地宜稀,瘦地宜密;分杈多宜稀,分杈少宜密,冷床苗每穴3-4株,冬播苗每穴4-5株,每坪150-200簇。这种栽培,即可密植增产,又便于通风管理。可用畜力除草。灌溉可以掌握均衡用水,节约用水,防止肥料流失和作物贪青。
考察团人员在考察当中学到了很多朝鲜水稻栽培技术和经验。在考察结束时,他们乘上千里马号巡视安全舰,用半天时间参观游览了清津港。8月13日离朝回国。

 

  张志远回县后,将考察学习的经验和体会,重点是水稻栽培技术方面的经验,写成书面报告,向县委、县政府、公社党委进行了全面汇报。县委、县政府对这次考察成果很重视,于1964年9月初,在县房身岗农场召开的全县农业工作会议上,张志远把出国考察的感受以及朝鲜的水稻栽培技术经验向大会作了全面汇报。朝鲜的经验和技术引起与会者极大的兴趣和好评,对我县的水稻生产发挥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当时我县水稻大面积的栽培密度是4×5或 5×6,不少地方还是乱撒籽。此后,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和部署,推广了朝鲜的栽培技术和经验,全面实行了大垅单行或双行的栽培技术,实现了稳产高产,使全县水稻生产跃上了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