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兰市人民政府| 2013-11-13 13:55| 信息来源:舒兰市人民政府
打印 |
字号:
舒兰市2008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团结实干,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工业富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明显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基本实现了“经济总量翻番”的目标,圆满完成了全年计划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国民经济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9亿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4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32.5亿元,比上年增长15.6%;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2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3%;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33.7亿元,比上年增长34.4%。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13495元,比上年增长41.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的构成比例由2007年的42.3:18.3:39.4发展为36.5:25.6:37.9。

财政收支

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为35053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32.9%。其中一般预算体制收入22395万元,比上年增长36.8%;全市财政支出116546万元,比上年增长23.7%,其中公共服务支出、教育支出、文化事业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11.2%、17.8%、24.8%、10.5%、19.8%、72.5%。2008年财政工作紧紧围绕“总量翻番”的总体工作目标,积极组织收入,优化支出结构,促进了经济社会事业和谐发展,财政收支运行情况良好。

农业

2008年,农村政策的有效落实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市发放各种惠农政策资金1.9亿元万元,使农民人均增收410元。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27642公顷,粮食总产量达到96.8万吨,比上年增长了11.5%,其中:玉米达到48.0万吨,水稻达到36.7万吨,大豆达到8.1万吨。

畜牧业和渔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全年猪、牛、羊肉产量达到10.6万吨,禽蛋产量5.0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7235吨。

全市实现林业总产值为6598万元,当年完成造林面积1705公顷,全年四旁植树为78万株,森林防火连续27年无一般森林火灾。

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9.2亿元,比上年增长43.1%。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规模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9.1%。

建筑业发展加快,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3亿元,比上年增长9.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3.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为30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成94亿元,比上年增长41%。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5亿元,比上年增长30.6%,引进和实施了包括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化工、机械加工、建材及矿产资源深加工等一批投资规模大、产出效益高、市场前景好、拉动能力强的项目,为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内贸易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提高,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0.5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实现26.4亿元,餐饮业零售额实现4.1亿元。

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对外经贸取得可喜成绩,新发展外贸进出口经营权企业1户,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外贸出口创汇达到1600万美元。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邮电通讯业快速增长。全市公路货物周转量15455万吨公里;旅客发送量18210万人公里。邮政业务总量完成3280万元。本地固定电话用户为86679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为22255户;乡村电话用户为57748户;小灵通电话用户为6676户。移动电话用户达21.86万户。

旅游产业开发取得新进展,城市森林公园改造项目初见成效,“海慧寺”基本建成并向游人开放;亮甲山生态旅游风景区项目开发进展顺利;漂流旅游项目得到充分开发,霍伦河等5个漂流点与农家乐旅游融为一体,吸引了大批游客。

金融保险业

金融保险业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服务功能,金融业货币供应量增加,存贷款增加较多,不良贷款减少。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64.6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32.5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48.61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2654万元,其中:财产保险收入640万元;人身保险费收入12014万元;财产险赔款金额为556万元,人身险赔款金额为6788万元。

二、社会发展

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2008年我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整体教学水平明显提升,教育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高考录取人数在全省取得较好位次。全市有高级中学4所,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2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普通中学共计32所,在校学生27527人;小学共计179所,在校学生33817人;幼儿园146所,在园儿童659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79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学生1173人。

全年共申报各类科技项目11项,批准、立项4项;获得资金315万元,实际到位265万元;现有各类科技经济协会110个,共有会员13400人。

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艺术馆1个,图书馆一座,少年业余体校一座,档案馆一个,向社会开放档案2.0万卷;有广播电台一座,每日播出节目9小时15分,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5%。投资2200万元,启动了城区有线电视光缆网升级改造及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投资200万元完成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年度天网覆盖工程建设任务。

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7个,卫生技术人员675人,医疗床位1427张。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全民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全市有组织的各项健身活动站23个,自发活动站11个,参加活动人员达9650人,活动项目23项,我市运动员在地区级以上比赛中获银牌2枚,铜牌3枚。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全市环境污染有所抑制,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为10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三、人民生活

人口与计划生育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66.1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9.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29.9%;农业人口为46.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点为70.1%;男性人口为33.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1.1%;女性人口为32.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8.9%;全年出生人口为7151人,出生率为10.8‰ ;全年死亡人口为3017人,死亡率为4.56‰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4‰ 。计划生育率达到91.7%。

生活与保障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8年全市在岗职工年均工资为17030元人民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137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9%、16.7%和17.9%。

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长足发展。2008年,全市参加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职工分别达到4.2万人和2.4万人,享受社会保险离退休职工人数达1.7万余人,养老和失业保险金发放金额为16123万元,发放率均达到100%,社会保险覆盖面达到98%。实现了两个稳定的目标。

全市共有养老院19个,收养孤寡老人670人。全市拥有福利企业2户,安置残疾人员24人;全市共有56256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救济金达到6500万元。

四、主要问题

2008年,全市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二产比重偏小;主导产业不强,规模工业的支柱作用还未形成,税源不稳定,新的税收增长点生成缓慢,财政增收任务艰巨,支出压力大。 

说明: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年度快报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部分指标系有关部门(行业)提供。

3、本公报价值量指标以现行价格计算。